Category: 傳播與發展

我讀《博覽會的政治學:名為博覽會的現代》

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現代世界體系」從葡萄牙展開,認為因為葡萄牙有面對大西洋的地理位置、遠距離貿易的經驗和熱內亞(Genoa)商人的投資三個理由所造就。而這個「被」歐洲人發現的世界,「邁向現代的路程」上,伴隨著大屠殺和搶奪。 一個當代法國哲學家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說形容1492年的西班牙在格拉納達(Granada)擊退摩爾人(Moore),再將猶太人驅領土並放逐,同時在拉丁美洲看到原住民是「對內部清除『他者』,又在外部發現『他者』」,一方面排除自己內部的異質性,另一方面導入以自己作為主體,他者作為客體的異質性。 十六世紀的歐洲,語言是以類似性和外形的無限性構成事物的秩序,記述一樣生物,不只記述其器官,也要記述其傳說和寓言,以及古人和旅人說過的故事。「自然」是「語言與記號、故事與文字、論述與形態的無接縫編織物」,是透過解釋、再現,由語言和本體交匯的一本龐大書籍。 大航海時代開始,把世界各國的珍禽異獸當成奇觀展示,就是把過去的傳說、寓言透過動物展示。「視覺」展現了支配力量。就是像「眼見為憑」或「無圖無真相」。「印刷文化中視覺經驗的均質化,壓倒了聽覺等五官為背景的無合感覺。」這是當代哲學家麥克魯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為活字印刷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所下的註腳。 活字印刷能在拼音語系使印刷普及,但不是幾個字母就能解決的方塊語系早就有畢昇發明活字排版,而傳到歐洲去。至少,在經由文字而產生的去認識世界的視角不是全然被歐洲所壟斷。然而,博物學卻是建立在「設定優越西洋與卑劣的東洋之間有根本上的區別」的東方主義下分類手段。這時,歐洲就恆常占住了視線主體的特權位置。世界被符號化、被表格化,而成了格子狀網眼中的各種項目。「博覽會」就在這樣的氛圍下產生。 吉見俊哉(Shunya Yoshimi)認為博覽會是國家作為編劇家,資本家和巡迴表演師參與表演,而入場民眾則是演員,如此三者複雜交錯、編織被上演的多層次文本。《博覽會的政治學》以三個觀點為主線,分別是:一、博覽會既是「工業」的展示,同時也是「帝國」的展示;二、博覽會是十九世紀的大眾與現代商品世界最初相逢的場所;三、博覽會作為「見世物」(みせもの,misemono,雜耍、展示)的觀點。分別就是帝國主義、消費社會和大眾娛樂三個要素的集合。

血肉之軀與數位身體的關係-從魔力寶貝玩家照相的行為來看

這學期上數位遊戲文化,期末作業題目為「血肉之軀與數位身體的關係-以魔力寶貝拍照行為來看」。感謝在雙子星系一起練功的夥伴,願意在練功的時候和我聊玩魔力寶貝的感覺;感謝PTT魔力寶貝版的版友,回答四個簡單的問題。下面為期末作業的結論:(只有結論部份,因為通通放上部落格會變很長,而且格式會跑掉,完整部分可以在最後的地方,下載整份文件。) 從布希亞符號使用的四個階段來看,線上遊戲進入了第四個階段,符號與真實無關,利用現代科技「擬像」出在真實中不存在的真實。在質化資料和量化資料中也反應,漸漸地有玩家將虛擬世界視為真實世界,玩家能夠在線上遊戲的世界裡旅行、體驗,甚至有和真實世界裡相同的動作-拍照。 拍照原本是觀光客作為蒐集回憶的過程,在線上遊戲裡頭,玩家同樣透過拍照一步一步地蒐集每一個在遊戲世界裡頭冒險、遊歷的經過。玩魔力寶貝,就像在旅遊一樣,數位身體已經有和血肉之軀相同的地位。 正如布希亞所說的,科技能夠將原本不真實的東西創造出來,未來科技日新月異,過去人沒想到的線上購物,現在一一落實;現在在我們腦海中所想像不到的現象,未來也一定能夠一直開展。拜科技所賜,虛擬和現實的分野將更為混沌,是血肉之軀或數位身體己經不再那麼重要,安住於自己的這念心才是真正的課題。 點我下載:血肉之軀與數位身體的關係-從魔力寶貝玩家照相的行為來看 Uploaded on authorSTREAM by milkdicky

魔力寶貝的鄉村意象

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都市才是進步的象徵,而鄉村遲早會過渡成為都市,因此我們對鄉村這樣子的地方不再熟悉。就像都市一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會發展出不同的都市樣貌,鄉村也是如此,加上鄉村逐漸消失,大家對鄉村的想像更是歧異,我想這也是要講鄉村意象時有趣的地方,因為每個人認知的鄉村是不一樣的。 正因為每個人對鄉村的想像不一樣,在選擇和鄉村有關的文本的範圍就變得很大、很廣。本文選擇發源於日本的線上遊戲「魔力寶貝」作為符號學符號的分析文本。根據維基百科所述「單一符號(sign)可以分成意符(Signifier)和意指(Signified),意符是符號的語音形象;意指是符號的意義概念部份。由兩部份組成的一個整體,稱為符號。」 若將魔力寶貝的法蘭城視為都市的話,則相對於都市的其它地區則通通為鄉村,然而這樣的範圍太大,這包含很明顯和普遍我們所認知的鄉村有很大的落差如在索奇亞島上的奇利村 ,其座落在沙漠地區,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我們習慣稱這樣的村莊是綠洲而不會將它和鄉村連結在一起。加上篇幅限制,僅選擇方便取得的場景作為符號的分析。右邊兩張圖都是來自芙雷亞島的聖拉魯卡村: 意符(Signifier)/意指(Signified)木頭製的PUB的招牌/就地取材;鄉村生活悠閒。酒桶/不用將酒藏起來,村民彼此認識,敦親睦鄰,不怕酒被偷。木頭製的樓梯/就地取材。煙囪/鄉村仍用木柴燒飯或取暖。兩個聊天的婦人/鄉村是充滿人情味的地方,隨時可以看到三姑六婆們在村子裡聊天。攤販般的開架水果/鄉村地區自產水果,無須由外地送來,故也不需要冷凍保藏。木頭綁起來的籬笆/就地取材;也說明鄉村人民生活安樂無需銅牆鐵壁戰戰兢兢。 再看這樣的signification有什麼樣的影響。和現實世界一樣,於魔力寶貝的世界中,鄉村也不會聚集很多人,人們還是喜歡待在法蘭城,因為法蘭城有由人們組成的市場、更完善的醫療設備(補血、補魔)和更經濟實惠的市場收購價格(賣魔石),這其實和遊戲設計者所欲打造的世界有相當大的關係。而你也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通常鄉村出現酒吧的意象大致是來自西方如德國之類的國家,但起源於日本的魔力寶貝,卻也在鄉村出現酒吧。我們可以猜測日本、甚至整個東方受到西方文化對鄉村意象影響相當深。 點我下載:魔力寶貝的鄉村意象

健康知能是一個影響我們所有人的社會正義的議題(Health Literacy)

健康知能(health literacy)一般被認為是閱讀、理解或執行健康照護資訊的能力。健康知能是在健康照顧脈絡下所展現的基本閱讀或計算能力,它包含理解處方籤、預約單、保險表格和其它發放給病人的健康相關資訊。   健康知能較低的病人在書寫上和口頭上的溝通常常會遇到困難,當健康相關的訊息提供給他們時,這些病人對資訊的了解常常是有限制且有阻礙的。而且健康知能不足特別對慢性疾病患者有很大的影響,因為這些病患所面對的疾病是需要複雜的治療過程、定時拜訪醫師、並隨時要檢查自己的健康狀況。如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和心臟病的病患,特別需要注意。   在醫護人員和病人的互動中,有幾個健康知能相關的問題:   <!–[if !supportLists]–>1.          醫護人員常常忽略文化差異,並認為「健康」的信仰和實踐是普世文化。醫護人員不認為「使人感到容易接受的口語傳達技巧是能夠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於是容易造成病人不知道什麼樣的訊息是應該讓醫生知道,或者如何持續醫生的用藥指示或醫囑。<!–[endif]–> <!–[if !supportLists]–>2.          病人通常不願意透露自己是健康知能不足的,同時醫護人員也沒有被訓練過如何偵測病患有可能的健康知能問題。醫護人員往往認為病患應該去學習醫護人員所提供的學習素材,而沒有花時間去判斷病人的知識程度。於是,在複雜的健康照顧系統中,病人被要求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病人也不例外。<!–[endif]–> <!–[if !supportLists]–>3.          許多健康相關的教材、單張書寫的方式常常是超過平常人能夠閱讀的能力。病人通常會因為該教材是「可讀性」和「文化敏感度」而使行為受到影響而改變。於是,必須由健康照護系統負責的健康責任又落到病人身上了,只因為整個健康照護系統的教材沒有提供簡易、親近的用語和指示。<!–[endif]–> 健康知能成為在醫護人員間常常被討論的議題,但通常這也是成人教育者能夠盡一分心力的地方。成人教育者也需要被納入在健康知能的議題之間,因為這也是一個社會正義的議題。成人教育者能夠彌補醫療模式的不足。健康的改變和危機常常是成人所需要面臨且學習如何在醫療體系下解決問題。作為成人教育者,我們對那些較窮或地位較低的人們給予關懷,而大部份的人也會同意這樣的信念。   成人學習的角度下,有許多觀點可以來了解健康知能,包括:成人和社區教育、公共衛生。Rima E. Rudd主持過一個研究,他找來一群老師學習健康研究、分析健康知能以及想出新辦法將這些素材整合到他們的教學之中,從這個過程中發展一套教材。這些人專注在「如何教導『知能(literacy)』技能」。這是一個整合公共衛生和成人教育的計劃。   之後,Doris Gillis繼續相關的研究。他訪談過幾個成人之後以及查閱兩百年以來的知能教育歷史,而發現有九個要務,其中有兩個就是和健康知能有關:一、醫療服務提供者應該要重視健康知能對病人的影響;二、用簡單、平易近人的話語來寫健康資訊。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健康和知能之間是有一種很複雜的關係,這包括直接和間接的互動;醫療體系常常會變成人們健康的絆腳石;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即使是知能較低的人,也要有方法去突破。 如何突破?Nancy Faux設計了一種工具來協助醫師和病人溝通用藥相關資訊,特別在於這是給在波利維亞的用西班牙語的病人。這些工具包含每次服用多少劑量、餐前或餐後吃、如何吃、多久吃、主要療效為何的符號。一段時間之後,這些醫師都認為這個這樣的工具增加了病人的理解,進一步,病人就能夠不間斷地完成整個療程。   符號或圖片對於低知能的病人是個相當不錯的提供醫療訊息的策略,但是事情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Ros Dowse就曾經處理過這樣的難題,他是在南非的脈絡下遇到這樣的難題,這裡許多醫生都是跨文化的。圖片在不同文化團體、健康信仰和實踐會有不同的詮釋。設計圖片的人必需去知道當地的生活條件和健康習性。Ros Dowse認為,這有一些依據:當地的文化知識、生活方式、教育和人口的視覺詮釋。   無獨有偶,Sandy Diehl也在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班級中,有以下發現。詮釋健康資訊是超越閱讀和寫作技能的,而是包括溝通、認知和社交技能,後面三者才是真正能夠使人們達到健康的目標。   我們可以有以下結論。健康知能是一個有很多東西需要去學習的領域,而且它能從不同的觀點、角度去理解。光是健康資訊,就包含成人學習和健康實踐、健康資訊、健康抉擇。文章的要點有兩個:一、人類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是必需被納入考量的;二、教材的發展應該用簡單的文字、符合文化的方法去書寫。這悠關「社會正義」,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並將他們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納入考量。

數位學習在企業的應用

人力資源大概和知識管理有很大的相關。管理學有五管,但傳統的五管並不包含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對我而言,是相當新穎的名詞,這是去年上資訊傳播才學到的概念。將數位學習運用在人力資源發展或者知識識管理,可以節省許多資源、增加許多方便而帶來許多好處,特別是在政府大力支持的狀況下,這是較具規模的企業發展時可以考慮的方向。下面分享靖棋學姊在分享其在永慶房仲集團人力資源部的經驗的心得。 一、數位學習(e-learning)的導入感覺就像知識管理(KM)的導入很像,若要成功,有賴政策支持。數位學習的一開始的成效不太明顯,一開始導入的時候,大概要先做一些「感覺」很有效的成績單出來,因為這是需要時間長期經營,無法一蹴可幾的東西,這樣的動作可以讓上級、老闆知道花這些錢是值得的。雖然後期人員主動學習,但一開始還是需要給予誘引、建立制度,才不會一開始就胎死腹中。數位學習教材的保存,也做了相當程度的知識管理。當然,這都是建立在這個企業有必要導入數位學習,一般都要企業先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導入。 二、混成式學習,就是數位學習加實體課程。將數位學習和實體課程排列組合的話,不離三種形式的學習:數位學習、實體課程或混成式學習。各有各的優缺點,這就依教學的目的來應用。例如:麥當勞雖然是個很大的企業,但對基層員工訓練,如打掃或炸薯條,使用數位學習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三、企業文化的建立。一開始學姊就說永慶房屋和信義房屋有很大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信義房屋的員工之間名單不分享,彼此是競爭的;永慶房屋大家是共同成就這個事業。所以賣屋的SME也會錄製教材協助員工訓練。透過數位學習,台北的SME能夠將最好的經驗分享給高雄的業務員。 將數位學習應用在企業裡,大概就是做員工訓練,人力資源發展。當然數位學習可以用在更多地方,不過這都是要花錢、花時間去經營的。我相信這和知識管理一樣,沒有一番仔細評估就導入的話,失敗一定很容易發生且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一但成功了,對企業長期的發展而言,也將塑造具分享的企業文化並節省很大一筆的人員訓練費用。

數位學習

數位內容產業也有八大類別,其中數位學習和另外七個類別有最多的相關,而相信日後也將蓬勃發展。目前台灣有由政府推動數位學習的計劃,也就是國家投入許多資源在這個領域。儘管如此,將整個數位內容和數位學習相較的話,數位內容的成長相當快速,但數位學習的成長雖然有增加,但還是有很大可以進步的空間。 數位學習教材的產生,較精緻的是由SME和會操作FLASH的人溝通產生,這種教材花時間、金錢;另一種具時效性或機密性的教材,則以Rapid e-learning例如M$的producer或stremauthor,由SME本身就能製作的教材。以下,我想就兩種數位學習教材,提出個人的意見: 對於較精緻的學習的教材(那些用FLASH製成的教材),除了花時間、金錢成本以外不說的話。最讓我覺得不討喜的就是,就是一切感覺就像是排練好的劇本,所有情況都不出教學設計的考量。以訓練開會技巧或主管為例,一切的對答都不出教學設計者的想法,只要你向下屬做了什麼樣的回應,下屬就會有如何的立即反應。這當然是相較於平舖直述的教學,更多了些互動,但這還是無法取代「人性」。這完全忽略了人性是無法預測,且是有感情的。不過,這也讓我們放心,人的智慧還是比人工智慧來得高尚一級。 對於Rapid e-learning能夠產生的數位教材,也就是會有一個talking head加上旁邊的power point,由SME獨力就能夠完成的教材,這就比較死板,而沒有互動。不過,對於學習社會而言,這樣的工具使每個人都能成為教學者,很容易就能產生一堆教材出來,加上數位內容容易傳播、推廣的特性,這更容易能促成每個人終生學習,並造就學習社會。然而,需要擔心的是,可能會有許多教材粗製濫造,若學習者無法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那可能社會就只停滯不前,只充斥著娛樂性質的教材。 如此看來,數位學習(或數位教學)是不會取代傳統的教學。成熟的社會或個人能夠透過適當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但不成熟的,則需要套裝知識先建構基礎知識。最後,也還是必需回到人性,了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不是經由機器或電腦可以預測所有行徑,對待每個人還是應該自己去認識,而不是用程式去算、去估計。 明白數位學習是個蓄勢待發(也許是因為我今天才認識的錯覺)的產業,也估計數位學習能夠對人類的學習方法產生很大的變革,現在許多找不到工作的流浪教師們或許可以發揮創意,成為教學設計師,同樣可以造福人群,成就教育的志業。

教育麗塔(EDUCATING RITA)

期中考後,依照課程安排,上「成人教育」時,老師播映了「教育麗塔」(EDUCATING RITA)的電影給我們看。感覺這是一個很老,節奏很慢,沒有爆點的電影。麗塔是一個不滿現狀的髮型師婦女,然後上了SO CALLED開放大學,認識了一個愛喝酒的老師,而後人生產生了變化。儘管是個頗無趣的電影,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還是有以下心得: 一、丹尼想結婚生子,但麗塔覺得生了小孩子,就沒有自由了,連麗塔的爸爸都希望麗塔生小孩。麗塔為了不要懷孕,偷吃避孕藥,也跟丹尼說,希望完成大學學業之後,再生小孩。一時氣不過,丹尼就把麗塔的書通通拿去燒了。麗塔的爸爸對丹尼說:「如果麗塔是我的老婆,我就會殺了她。」麗塔回應道:「如果我是你的老婆,我就會自殺。」雖然是很好笑的句子,不過也可以看出麗塔相當身不由己。社會給予許多壓抑。就像到了一定年紀,沒有結婚、小孩是一件羞愧的事情一樣。社會化如果只是想要把每個人變成一樣,那我想要反社會化,這樣才不會變成一個學人精。 二、法蘭克邀請不拘小節的麗塔參加「上流」社會的宴會,但是麗塔卻到門口又退卻了。在法蘭克看來,麗塔百無禁忌,沒有枷鎖,於是想要邀請麗塔來宴會,給自以為是上流社會的人們另一種刺激。但麗塔似乎還是有所顧慮,在看到眾人衣冠楚楚時,便害羞而離去了。這讓我想到流星花園裡杉菜受邀參加有錢的派對,不一樣的是,杉菜知道自己被整了,但還是不顧他人眼光,硬著頭皮地去參加宴會。不會彈鋼琴的杉菜,也大方承認自己不是千金小姐沒學過鋼琴演奏。這和前一個角度一樣,都有一種解放教育(emantiception)的意味。我們都清楚(或不清楚)這是一個做作的社會交際,然而沒有人能夠真正從中解放出來。不生小孩大概就是很大的解放了!穿得像去迪斯可一樣,參加上流社會,大概還需要一點時間。 三、法蘭克的老婆有外遇,但卻能很自然、坦然的面對。感情的事強求不來,我覺得法蘭克對太太的態度是好聚好散,不過也有可能是覺得無趣了,所以就任她離開。另外,麗塔和老公離婚後,在路上再次遇到老公,還是能像朋友一樣不覺得尷尬,這也是我認為想當不錯的境界。許多人和舊情人分手之後,老死不相往來,我認為這樣就少了一個朋友了。分手也是一門藝術,如何讓情人間分手之後還能繼續維繫,我推薦台灣大學社會系孫中興老師開設的愛情社會學。冤家宜解不宜結,會讓彼此不舒服,一定是有事情沒有解決,孰能無過,做錯事認錯就好了。(當然,這不是鼓勵犯錯,顏淵可是不二過。) 四、法蘭克雖能夠處理老婆離開他,但對麗塔不理他卻選擇借酒澆愁,愚笨!佛說五戒當中,有一個戒是不飲酒,和其它戒不一樣,其它戒如殺生,是直接會讓人造成傷害,但不飲酒這個戒是遮戒,就是預防犯了其它戒而立的戒。法蘭克為人師表,常常喝酒,喝得不省人事,上課讓學生看不起,甚至喝太多,最後連教職都不保了。在麗塔不理法蘭克的時候,法蘭克又開始喝酒,然後四處遊盪,被人認為是混混,還在深夜對公寓咆哮,擾人清夢。因為喝酒會讓人神智不清,於是做了什麼事通通不知道。再拿前陣子的新聞來說,喝醉酒開車,撞死學生的老師,真得是很不應該。喝酒的確不值得鼓勵,但偶爾興致來了,還是會小酌幾杯,這時一定要有一個人負責開車,那個開車的人絕對不能喝酒,這樣才有人能把大家安全的送回家。不過與其那麼麻煩,就通通以茶代酒不就沒事了。對於喝酒,我是相當矛盾的人,喝了酒就會後悔自己不應該喝酒,喝了酒之後頭痛欲裂,像感冒一般,不如不喝。不過偶爾去夜店或放鬆時,還是會喝一下,喝醉就睡覺,不會吵人、發酒瘋。說來說去,就是不要喝就好了! 五、麗塔獨自到法國讀書之後,開啟了人生另一個扉頁。大概是法蘭克覺得麗塔處於一個受壓迫的環境,於是建議麗塔到法國讀書(或渡假)。果不其然,回來之後,麗塔成了另外一個人,不再有任何拘束。我於此心有戚戚焉。每每出國時,會覺得特別輕鬆,我在最後一次旅行總於體會為什麼。因為在國外,你可以徹底的放鬆,你可以完全放空,不需要擔心作業或考試,沒有社會壓力。頓悟了之後,現在在國內,偶爾放空,不要一直想要做很多事,這樣也就很快樂。 結論,很多事情不是個人造成,社會、制度也需要負擔部份責任,但從中解放,擺脫框框是自己可以辦到的;但這不是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自由是以不侵犯別人自由為前題,你當然可以喝酒,但你喝了酒不要發酒瘋,讓人不舒服;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更何況喝酒其實不會快樂。

教育傳播科技:web2.0

第一次聽到web2.0一詞是在開社員大會的時候。社員當中,有人在被分配到必須獨自完成社團網頁,而開始擔心。電機研究所的學長就回應:「唉呀! 現在己經是web2.0的時代了,用部落格就可以做社團網頁了!」當下大致可以猜想web2.0的概念是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自己設計自己的網頁。聽完學姊 的報告後,web2.0的概念摘要有二:一、是由所有使用者共同發展創造;二、對所有使用者收取最低廉或免費的費用(輕用戶端)。 從國中開 始使用互聯網開始,我常常搜集許多網頁素材和語法,探索做網頁的樂趣。到了大學之後,並沒有意識到部落格的發展,竟然可以作為是web1.0和 web2.0的分野,只是覺得現在要做一個個人網站相當容易,有固定的模組,只要加上一點點自己的設計、圖案、音樂,就能夠有自己的個人網站了。 我 曾經去過南投縣信義鄉的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協助,主要工作就是做出一個協會的網站,而後能夠招來觀光人潮。在前往該協會前,我以web1.0那樣,一步 一腳印的方式,做出了網頁,也為其找到了空間;但到了那邊之後,發現這樣的網站無法時常更新,我若離開之後,這個網站就沒有人能夠常常更新,於是我建議他 們使用部落格的形式來做協會網站的界面,一來有文字可以呈現,二來有相簿可以分享。 上學期去訪問四方報,一份在台灣為在台越人發聲的報紙, 碰巧也是以部落格的形式作為該組織的傳播媒介。內容的確豐富,也具時效性並時常更新。但這又產生了另一種問題:由於很容易增加目錄,所以內容既多又雜亂, 若沒有好的分類,對受聽眾而言相當吃力。雖然每個人都能夠輕易設計自己的網站,但同時應該考慮受聽眾的想法,如此才能讓自己的網站成為點閱率高的網站。 隨 著web2.0的開啟,會製作個人網站的人變得不再那麼炙手可熱,這也相當程度的告訴我們網路影響現代生活之大,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製做自己的個人網站,也 必需製做自己的個人網站,因為這將是別人從網路上認識你的一個很快的途徑。我大概是個互聯網成癮者,每天都必需使用電腦,並且時常確認信件。然而,很長一 段時間沒有使用網路的時候,似乎對生活也不必然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時候,互聯網似乎又不是一個必要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