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東南亞研究

東南亞商貿與文化概論:海洋的東南亞與多元的東南亞(印尼)

一元、刻版印象的印尼: 印尼人看台灣: 印尼的自然災害:火山 印尼的文化中心:日惹 印尼與台灣或國際的合作開發: 印尼的傳統音樂:甘美朗(gamelan)   問題與討論: 一、多元與統一 1945年,印尼獨立後,憲法規定印尼語為印尼的官方語言。印尼由大巽化群島、努沙登加拉群島、馬魯古群島和西巴布亞組成,境內有許多少數民族,各民族擁有各自的語言。為什麼要以印尼語作為官方語言?少數民族的語言是否需要傳承、保留? 如何兼顧兩者之間的平衡?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7/21/n3321627.htm https://zht.globalvoices.org/2009/02/28/2010/ http://nccumon78.pixnet.net/blog/post/66344696-%E5%8D%B0%E5%B0%BC%E7%99%BC%E5%B1%95%E5%95%8F%E9%A1%8C 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印尼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犧牲雨林資源換取現代建設,它可能是伐木、它可能是焚林開墾。如果進行環境保護,印尼的經濟則無法發展;如果發展了經濟,則環境可能受到破護。國際組織或印尼作了什麼事,來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請以一個案例說明。例如:印尼需要發電,但是煤礦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於是印尼轉向地熱或風力等能源。 http://www.greenpeace.org/hk/campaigns/forests/problems/indonesia-paradise-forest/ http://nccumon78.pixnet.net/blog/post/66344696-%E5%8D%B0%E5%B0%BC%E7%99%BC%E5%B1%95%E5%95%8F%E9%A1%8C  http://blog.udn.com/1022SADR/12667402

東南亞商貿與文化概論:緬甸的燙手山芋(難民和罌粟種植)

 問題與討論: 你認為台灣可不可能提供難民庇護?台灣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http://wknews.org/node/775http://www.storm.mg/article/50795http://udn.com/news/story/1/1736727https://www.amnesty.tw/news/1992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5-20/60339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1197http://www.moi.gov.tw/mobile/mobile_act/Act_detail.aspx?pages=0&sn=2 問題與討論: 你覺得應該要禁種罌粟嗎?如果不種誰會受影響?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8C%E7%B2%9Fhttp://blog.xuite.net/wjk0165191/twblog/137368594http://finance.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5/06/28/001293591.shtm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3558446.html

東南亞商貿與文化概論:印度化的東南亞(緬甸)

印度化 印度化 vs. 漢化 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06:00) vs. 佛教的慾望使自己痛苦(12:30) 問題與討論: 如果你是古代東南亞城邦的領袖(假設當地只有萬物皆有靈的泛靈信仰(animism)),你會選婆羅門教或佛教作為國家信仰的宗教來治理跟隨你的人? 蒲甘王朝 袈裟革命/番紅花革命  緬甸的民主化進程 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16546688?SThisFBhttp://www.storm.mg/article/73779 羅興亞難民 問題與討論: 你認為台灣可不可能提供難民庇護?台灣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http://wknews.org/node/775http://www.storm.mg/article/50795http://udn.com/news/story/1/1736727https://www.amnesty.tw/news/1992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5-20/60339 毒品泛濫 問題與討論: 你覺得應該要禁種罌粟嗎?如果不種誰會受影響?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8C%E7%B2%9Fhttp://blog.xuite.net/wjk0165191/twblog/137368594http://finance.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5/06/28/001293591.shtm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3558446.html

商用第二外語–東南亞語種(泰語):你叫什麼名字?

討論與閱讀: 泰國人的姓和名怎麼區分?泰國人姓的由來?泰國人的名字怎麼取?泰國人怎麼取小名?你想要給自己取一個泰語名字嗎?如果想你要取什麼名字? http://www.udnbkk.com/bbs/redirect.php?tid=2104&goto=lastposthttps://tw.duanzhihu.com/answer/6161257http://hsxxling.pixnet.net/blog/post/219822674-%E6%B3%B0%E5%9C%8B%E4%BA%BA%E7%9A%84%E5%B0%8F%E5%90%8Dhttps://siongui.github.io/zh/2016/01/23/thailand-those-interesting-things/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864 預習與複習:      

東南亞協會(ASEAN)對泰國的影響

  不知道這是偶然還是必然,我身邊的泰國人都和我討論著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台灣稱「東協」,大陸稱「東盟」)的相關事情。從前幾週開始,法政大學的東南亞學程,也因為有「東協日」停課一天。我就我所記得的,跟大家分享分享。Pop在上課的時候,問我東協有什麼重要性?這個在東南亞學程的泰國同學,自己都說不出東協的重要性,還問我這個東協外的人。我想來想去,停滯了約五秒後說:「有了東協到寮國、緬甸不用辦簽證。」我不是一個很喜歡將所有問題政治化的人,但這是我可以很快想出來的回答。過了幾天,另外一個同學,叫Aum,來問我要不要打系籃,我說我打得不好,然後問他研究什麼,他說他研究東協,然後他也說這個學程,因為東協將越來越火紅。再問他過去的學長姊們就開始研究東協了嗎?他說多多少少有一些,不過越來越多。這樣看來也似乎挺有那麼一回事,研究「東協」,非東南亞學程莫屬了。上「東南亞的觀光管理」時,學長在舉例時,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地,會將東協內的國家作為例子,來互相砥礪一番,儼然是有那麼一個東南亞共同體存在那邊。不論如何,在東南亞學程裡討論「東協」,也屬於理所當然。 我跟Neng姊和May哥討論到泰國當華語老師的時候,May哥就說要在佛曆2558年(公元2015年)東南亞共同體成形前,快點來泰國教華語。因為在東南亞共同體成形之後,東南亞十國之間,有七種職業的人員是可以互相流動,其中有一個就是「教師」。因此,屆時市場開放,會有各國的教師進到泰國來。據統計,關於人民對於東協的認知,泰國人民在十個國家裡頭排名第八,大概就是比柬埔寨和寮國多認識一點罷了,前兩名就是新加坡和菲律賓。新加坡如果沒有東協,肯定很難存活;但泰國沒有東協也不會怎麼樣。但泰國同樣要開放市場,所以泰國人們勢必也要有多一點學識,才能和其它國家一搏。May哥說華語很重要,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不出個好理由,就說:「因為美國已經和中國不能比了!」在東協裡,似乎學習華語很重要,連Toon老師和般若寺的主持師父討論「我要到泰國教華語」時,也說現在華語越來越重要,同樣在東協的脈絡下被提出。有一個沙彌也在和我聊天時憂心,當東南亞共同體成形後,泰國的佛教勢必也會有微妙的變化,由其來個穆斯林或基督教的影響。 對於東協的討論,我是相當冷感的。我很不喜歡以國家為單位在討論事情,即便去年我在教有關各國國家的華語名稱時,我只是用一些明顯的人文特徵,例如用石油代表汶萊,用魚尾獅代表新加坡,很多人在教國家名稱的時候很習慣的就會用國旗。我們可以想見,在東南亞共同體成形後,國家的界線會更模糊,但本來就是多元的東南亞地區人民,可能要彼此要花更多的心力去認識區域內的人們,而不會是熟悉英國的文化更甚於寮國的文化。東協和中國大陸,也將有更緊密的市場接合,學習華語的市場也應該會越來越大。

我讀《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建與城市的歷史》

從《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建與城市的歷史》題目來看,大概可以猜想這個文章想要給普羅大眾對於歷史的感覺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果不其然,也就是這樣子的文章。可見,題目對於文章的內容和走向,扮演了很重要、起提示作用的角色。下面分享我的心得:在西歐,「現代性」是一種有活力的經驗方式,對時間與空間,自我與他者,生活的潛力與危險的普同經驗,這種經驗方式是一種「短暫的、無常的生活經驗」,卻流露出一種「霸氣」。但在日本殖民下的台灣,它既是「殖民」的過程,還是由日本殖民者轉了兩次手地移植入台灣。例如,你能在台灣大學法學院、建中紅樓、台北賓館所能看到的「『仿』哥德」元素。 殖民城市如台北,日本在殖民台灣的時候,將原本坐北朝南的行政中心,轉向日出之東。原先道路的取向被重新調整,許多原先的建築物被置換。這無非是為了讓台灣脫離中國而和日本結合。 反殖民城市如台中,日本人以京都作台中都市形式塑造的範本,鴨川與白川,就是現在的綠川和柳川。它提供了反殖民政治活動的舞台,例如:台中中學,還有許許多多原住民的抗日遺址。但我們較少,也較容易忽略它們。 研究殖民建築的歷史,在於想要進行「主體性建構」,這也使得歷史是充滿破綻的歷史。 若缺乏「反省現代性」可能就很難有主體性建構,因為這可能使被殖民者(台灣人)在前殖民者(日本人)前爭取平等的能力與勇氣都沒有。另外,台灣社會內部雖不必然能夠以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來檢視漢民族與原住民的關係,但其所存在的衝突,若以「內部殖民」加以反省,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主體性的建構。 建築、繪畫、藝術品往往能夠表現大時代的外在環境,但是建築不像繪畫和藝術品那般,能夠輕易地被移動和複製。全世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築,都在各個不屬於自己母文化的土地上蓋起建築物,當代建築似乎也預示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