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的山明電影院的電影場次似乎存在著一種邏輯,比方說,它會將《航海王:Z》和《奧茲大帝》排在同一廳,因為國小、國中生們喜歡這樣有點魔幻的電影。今天我看了《忠烈楊家將》(Saving General Yang)和《明天記得愛上我》(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 ,它們也可以理出一個表面的邏輯,例如:都是華語電影,但我覺得它們傳遞出更多訊息,下面分享兩部電影的心得:《忠烈楊家將》在遼國進攻宋朝之際,派出楊家七子,前往搭救楊父。楊父本為此役將軍元帥,無奈遭口舌是非,由死對頭擔任元帥,自己成為戰場先鋒,上沙場後就受了重傷,還坐困愁城。堪稱史上最帥的楊家七子由鄭伊健、于波、周渝民、李晨、林峰、吳尊、付辛博擔綱演出,個個都有不同專長,大郎擅領導統御、二郎是馴獸師、三郎弓箭手、四郎多謀、五郎管醫術、六郎兒女私情、七郎性子急。如果沒有六郎和七郎,整個故事恐怕就會少了點高潮迭起。 《明天記得愛上我》則回到現代,場景在台北,任賢齊飾演偉中,一個中年發福且結了婚的同性戀,范曉萱則飾演阿鳳,是和偉中結婚的三十八歲婦女。劇情圍繞著男、女主角展開。偉中隱藏自己的同志的身份,結婚、生子已經九年,在當上眼鏡店店長之後,遇到了來自香港的湯瑪斯(Thomas),於是偉中九年的婚姻產生奇妙的化學變化。阿鳳在知道偉中是同志之後,毅然決然地向偉中提出離婚,故事的句點就畫在此。裡頭也有五月天的石頭飾演的三三和夏雨喬飾演的Mandy作為支線,婚姻好像辦家家酒,從訂婚到結婚之間,還可以在取消婚姻和再次決定結婚之間游移。 傳統的家庭和現代的家庭似乎有很大的改變。沒有國,哪裡會有家?楊家作為國家武將,為國盡忠,不惜犧牲小我,只為保護宋朝。忠、孝、仁、義為家國的核心精神,只有大我,沒有小我。(吳尊飾演的六郎不是也和安以軒飾演的郡主有兒女私情的情節?欸…那只是一小段。) 但現代的家庭卻有許多想像。一個同志能夠結婚九年不被發現;儘管發現老公有外遇,而且還是男的,雖然有小孩,但也可以毅然決然地離婚。再更年輕一點的男女,婚姻似乎就不再是來自父母或社會的壓力,人們更自主地去進入愛情的墳墓,也開始反省和解構婚姻對於自己的意義。《明天記得愛上我》受中華民國文化部補助,我覺得有點像法國電影,有點慢慢的,小小的,好像輕描淡寫,卻有很多動動腦的地方。 兩個電影都很令人喜歡,下面附上《忠烈楊家將》和《明天記得愛上》的宣傳片,到山明戲院看首輪,真是太值得了。 《忠烈楊家將》: 《明天記得愛上》:
Category: 華語電影
《椰仔》這個《小孩不壞》
昨天台灣經歷了一場大豪雨,因為梅雨季來臨,加上某個啥氣流,使得台灣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於是,今天許多縣市都發佈了停班或停課的公告。早上還陰雨綿綿,下午太陽就探出頭了!在這暴雨襲擊台灣期間,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公視人生劇展的《椰仔》,另一部是新加坡電影《小孩不壞》,兩部電影都很好看,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兩部電影都有許多語言交織在各個角落,在《椰仔》裡,閩南語、華語、泰語交錯地被使用著;在《小孩不壞》裡,華語、馬來語、英語、華人方言也被廣泛地被使用。這大概是我們看美國好萊塢電影很少發現的,往往有個華人或韓國人在電影裡頭,講個華語或日語,出現的鏡頭秒數一下子就可以計算出來了!好像華語、日語或其它非英語的語言,出現在好萊塢電影,是多麼大的榮耀似的。 我認為這些語言被使用的時機是有玄機的,通常我們在感到自在的時候(comfort zone),我們會說自己熟悉的語言;而有一點點偽裝或社交時,我們會使用自己能夠使用,但卻是對方比較熟悉的語言。 在《椰仔》裡,椰仔要用「騙話」,把泰勞騙出來的時候,必須使用華語;而泰傭在面對椰仔時,認為其是可信賴的人之後,也就更自在地使用泰語。在《小孩不壞》裡,小孩子們都是自己最擅長的語言,不論是華語或英語在溝通,而且全程沒有任何轉換;但大人們的語言使用就很多樣了,裡頭那個劉老師也說:「只要摸清楚那些學生使用的語言就可以了!」這個絕對不是只是功能性地能夠講英語或華語,而是具有社會性的語言,不只是字面上的意義,還有屬於某個階層、某個文化、某個思想的語言。 在我看來,椰仔的泰語就少了很多泰語中表現禮貌的語尾助詞,當他大量地用泰語談話時,也比較像是背劇本,而少了點游刃有餘的感覺。手機行的老闆、私娼寮的老鴇、警察,每個人都使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在他們使用泰語的時候,也多少透露他們對外籍勞工的態度。 相對的,看新加坡電影時,其能被我閱讀的空間就少了點。因為新加坡不是我熟悉的環境。我不是說那個物理上的高樓大廈,因為我從馬六甲搭巴士到新加坡下車的地方,過馬路的時候,覺得相當熟悉。我造訪過新加坡四次,時間都不超過三天,但你很容易就能喚起那個街頭的記憶。我指的是,那個環境影響人之後,人所說出來的話不是我所能理解的,我無法用台灣人會使用的語助詞、句法去猜測這個人想表達的立場或態度。因此,看新加坡的電影,更多的是學習、思考。 兩部電影都很好看,不過《椰仔》只在公視播過一次;《小孩不壞》是梁智強繼《小孩不笨》系列之後的作品,具商業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在youtube上能夠看到。請鍵入關鍵字。
正常人/變異人;人/妖之《X戰警:第一戰》和《白蛇傳說》
好像東西方都喜歡這樣的敘事方式,總是要把「人」和「非人」作為二元對立的兩個極端。今天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X戰警:第一戰》(X-Men:First Class),另一部是《白蛇傳說》。兩部都滿好看的,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X戰警:第一戰》描寫美國和蘇聯冷戰對峙期間的番外篇,演出了兩大巨頭之外的案外案,而且是延續納粹之後,打算再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基因突變的人們組成了一團和平派和一團好戰派,和平派主張與人類共存共榮;好戰派主張基因突變的人更優秀而且是物種進化的關鍵。於是好戰派要挑起美蘇矛盾,引爆核戰。 《白蛇傳說》則是許仙和素素的民間愛情故事。劇情走向大致未偏離傳統故事。唯動畫、人物、場景等,有更豐富、吸睛的表現。儘管是熟悉該故事的人,對此故事也不會覺得厭煩。 兩個電影都以人/非人作為對立,《X戰警:第一戰》是人類/基因突變,《白蛇傳說》是人/妖,似乎是社會隱形的柵欄,這兩個群體總是不相容。那些基因突變的人,有此人因為明顯的特徵使得人們不得不注意他們,有人的皮膚是藍色的,有人是野獸,社會因此隔絕了這些人和一般人,或者概括地說就是「歧視」。在東方,妖又何嘗不是如此?許多狐狸、蝙蝠修煉千年以成人形,一旦能夠成人之後反而忘了自己修煉成人的目的,也就是忘了初衷了!結果危害人間。而人們或《白蛇傳說》裡頭,金山寺的住持師父法海大師也不免落入窠巢。於是不論是基因突變的人或妖,都在社會的偏見、歧視下,於邊緣生活著。 「愛」似乎是將兩個對立者連結起來的元素,也是使社會回歸和諧的重要力量。萬磁王從小看著自己的媽媽被殺害,以為是憤怒引發他的力量;會變身的藍皮膚的人,因為X博士給她愛,所以願意加入團隊;許仙和素素因為愛,所以採藥去幫助人間生病的生靈,不惜動用千年修行才有的真氣。「愛」是讓社會運作地更好的潤滑劑。
我看《姊妹賣冬瓜》
《姊妹賣冬瓜》的「賣冬瓜」是取自泰語 ไม่ต้องกลัว(不要怕)的諧音,有鼓勵在台灣的新移民女性不要害怕的意思。該電影為南洋姊妹會集體創作下集思廣議而成的,包括知名人物朱天心、候孝賢等人支持,首映會當天還有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和參與移民署署長謝立功。對於王如玄主委的參加,我覺得興奮,並且認為新移民議題在台灣能夠受到如此矚目感到不可思議。探究其原因,原來是王如玄在未擔任勞委會主委之前,就熱心於婦女運動,台灣人真該感到福氣,能夠有這樣的人擔任台灣人的勞委會主委。下面分享《姊妹賣冬瓜》的電影心得: 南洋姊妹會是在二○○三年成立,在這之前於一九九五年僅有類似「成人識字班」的新移民配偶鬆散組織,由於秉持著不需要由台灣人代言的想法,歷經八年才成立。新移民女性能夠上街頭或在鏡頭前(新聞媒體)現身是排除了許多困難才達成的。姊妹們會有來自家庭的壓力,公婆或丈夫不願意新移民配偶參與社團,學了一些有的沒的,更不希望姊妹們拋頭露臉,只要求她們好好照顧好小孩子就好了。這其實是帶著許多雜訊在其中的。其一,公婆和丈夫構成的男性沙文主義氛圍,認為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參與社團可能會使女性的光芒蓋過男性;其二,男主外、女主內的刻版印象作崇,只希望女性待在家裡照顧小孩。「照顧小孩」或「為了小孩著想」看似冠冕堂皇,若女性有更多的時間陪著小孩,小孩將有更好的發展,我想這也是阻礙新移民女性或女性參與社會運動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來,我認為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或社團,反而能夠給小孩樹立「社會參與」的榜樣,也讓小朋友從小就對自己的媽媽有信心,自己也跟著有信心,當小孩子有信心的時候,不再覺得自己是弱勢,就能夠和其它人平起平坐,而不受歧視了。從該記錄片來看,姊妹們的努力和表現是不亞於國人的,除了在國內社會活動的參與之外,也積極參與國際活動,這樣的國民外交也是在國際上為中華民國爭光。 儘管,這些外籍配偶在國際舞台上以台灣人的身份,為台灣爭取國際空間,但中華民國的法律或社會氛圍卻是相當惡劣的。看過影的隔一天正好在中正紀念堂正好有2010年「國際移民日」(12月18日,中華民國於12月5日提前開跑。)的活動,其中由「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擺設的攤位提供了新移民權益票選活動,我認為有許多權益都有賴政府積極修正改革,包括:落實「陸配外配權益一致化政策」;放寬陸配父母親來台探親期限,每年一次,三個月續延三個月,共六個月;刪除「三個月期限補交喪常原籍証明之規定」;刪除「非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滿十年,不得擔任公職之規定」;採認「陸配在大陸接受教育之學歷及證照」;多輔導,少限制,建立互信,給新移民愛台灣的信心…等。你可以發現能夠影響這些新移民的權益是如此卑微,連我們想都想不到。而這些新移民想方設法地表達出來之後,台灣的政治精英竟是如此傲慢地對待,南洋姊妹會算是比較有組織地從事社會運動,其它還有移工團體或其它移民相關團體提出的訴求只因為新移民沒有投票權所以被忽略了。 在《姊妹賣冬瓜》首映會後的座談,夏曉鵑老師認為很多時候是一小撮人、一小撮人慢慢累積的能量才能成就大事。例如「取消存款證明」以作為取得身份證的必要條件,許多人認為是馬英九總統的一句話才使政策如此修正,但早在馬英九總統出此言前,南洋姊妹會們就為此訴求奔走許久。這也提醒我們,許多事情不是只靠政治精英或某些在上位者一句話的決策,而是有許多在下面的螞蟻雄兵孜孜矻矻地在宣傳、推動才成就的。我想馬英九總統或執政團隊也不算是剛愎自用的人,若能多聽各方的聲音,並在各方面有待改革的領域給以壓力,台灣是能夠邁向一個更美好的社會的。台灣這個社會,需要那些表達自己意見的一小撮人,慢慢累積著一大群人,造就一股氛圍;有遠見的政治精英則應該在對台灣有利的一小撮意見剛萌芽時,就積極推動,否則就只是一個收割政治利益的政客罷了! 《日久他鄉是故鄉》,是《姊妹賣冬瓜》使用的眾主題曲之一,分享如下,你聽了會很感動的:
《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之地球村
鄧麗君在日本持印尼護照入境後,被拘留了一個星期而後被判其一年不得進入日本境內,於是鄧麗君到美國和弟弟住在一起。鄧麗君害怕回到台灣也被限制出境,於是鄧麗君也不敢回台灣。後來鄧麗君覺得風頭過了,和國民黨文宣部聯繫上,國民黨就讓鄧麗君到前線勞軍,時逢大陸風行鄧麗君歌曲,中華民國政府更借力使力,讓中共認為「靡靡之音」繼續去「腐化」大陸人對自由的憧憬。 後來,大概是也擋不住音樂的魅力,從「反對精神污染」到「讓鄧麗君開演唱會」,中共大概是作了很大的妥協,不是和中華民國妥協,是和鄧麗君妥協,音樂已經讓中共和大陸人民「腐化」了。下一步本來應該是體制的腐化,腐化為全民政治、多黨政治…等,然主力改革者趙紫陽過世了! 學生們群起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哀悼胡耀邦,擔心學生運動造成新革命,中共啟動軍隊鎮壓,六四天安門事件就因此產生了。全球各地都有發起了聲援學生的活動,當時鄧麗君就在香港,鄧麗君用歌聲來支持這些學生。鄧麗君上台演唱《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這是鄧麗君的爸爸最喜歡的一首歌。對鄧麗君的爸爸而言,這首歌有兩層含意。對日抗戰的時候,當日本人步步逼近,中國人不斷退、不斷退,這首歌是在緬懷山那一邊的家鄉;第二層含意是國共內戰時,從大陸再退到台灣的感傷,家鄉隔著台灣海峽,不只在山的那一邊,已經到海的那一邊了!對鄧麗君也是如此,鄧麗君生長在台灣,在日本的印尼護照事件,台灣媒體對鄧麗君不愛國、棄中華民國的報導,想回台灣也不敢回台灣,她的家也在山的那一邊呀! 中國人的命運總是乖舛,我昨天看《文茜世界財經週報》,中國大陸現在正進行著第三波往外移民潮,大約有4500萬華人,不在自己的家鄉,而散佈在全球各地。這些往外移民的人們想什麼?根據張欣的說法,首先他們怕讓中共清算(當然,只要你不做虧心事,例如行賄,應當是不怕鬼敲門才是。),再來是社會上仇富的心態,社會上的人們不認為這些先富起來的人們是靠他自身的努力、智慧才獲得財富。這些原因,也使他們的家將會在山的那一邊。 法國人趨逐吉普賽人;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爭奪東耶路撒冷為領土;巴基斯坦受有記錄以來最可怕的洪水氾濫,這些都在這一個月內發生的事何嘗不是在說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解構為什麼會有「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的情形?因為我們起了分別心,分別誰是中國人、日本人,分別富人、窮人,分別這是你的地、我的地…等。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都以地球人自居,地球就是你的家,不論到哪裡都是自己的家。沒有國家的界線,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各個民族都平起平坐,戰爭不會發生,我們也能全心全意、團結全人類地對抗看似來不及挽回的極端氣候變遷。 下面是《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的歌詞: 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那兒有茂密的森林, 那兒有無邊的草原, 春天播種稻麥的種子, 秋天收割等待着新年。 張大叔從不發愁, 李大嬸永遠樂觀。 自從窯洞里鑽出了狸鼠, 一切都改變了。 他嚼食了深埋的枯骨, 侵毒了人性的良善。 張大叔失去了歡樂, 李大嬸收藏了笑顏, 鳥兒飛出溫暖的窩巢, 春天變成寒冷的冬天。 親友們失去了自由, 拋棄了美麗的家園。 朋友!不要貪一時歡樂, 朋友!不要貪一時苟安。 要盡快的回去, 把民主的火把點燃, 不要忘了我們生長的地方, 是在山的那一邊,山的那一邊。
《孔子:決戰春秋》,中國人決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最近在閱讀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又看完《孔子:決戰春秋》,頗有心得,和大家分享這兩個作品。這兩個作品的背景都是在亂世。亂世下,有些人的故事會被記得,有些人的故事會被遺忘。《孔子:決戰春秋》是歷史的大棋盤,儘管歷史悠久,但仍能被人記起,甚至記錄在教科書裡;《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不一樣,雖然是近代,但小人物的故事總是被人遺忘,儘管參加戰爭,甚至不知道為何而戰。下面分享的心得: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沒有主線,每個章節都可以自成一個小故事,這是訪問、搜錄了很多史料、見證者而集的大成,史觀當然是主觀的,不過可以讓人看到教科書讀不到的另外一面。我只提取《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和《孔子:決戰春秋》有共同處分享心得: 中華民族一定是個很注重教育的民族,有一種東西叫「聯大」,最注名的就是「西南聯大」,「聯大」因為戰爭而生,往往戰爭起來的時候,老師帶著學生們顛沛流離,說好聽點,是風簷展書讀,說難聽點,就像喪家犬一樣,邊逃邊讀書。但這樣砲彈、烽火下仍教育出許多優秀人才,我一時列不出清單,你可以去讀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對日抗戰時,「聯大」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繼續為國家作育了英才;對日抗戰結束後,悲情的中華民族,又得面對國共內戰,「聯大」模式又啟動了。 對日抗戰時,打得是日本鬼子,至少是為中華民民族而打;國共內戰開始,為誰而戰誰都搞不清楚了。國民黨、共產黨兩個勢力都在拉人參軍,一個家庭可能哥哥在共產黨、弟弟在國民黨,更甭提一個學校或一個鄉里。人群四分五散,一下分開可能就是幾千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在分離時留下了一本 《古文觀止》,這《古文觀止》還成了日後被集中在難民營的學生們最主要的教材。只有一本《古文觀止》,學生們手抄一份就當教科書了,每人背三十篇,好像佛陀弟子背誦佛陀講經說法一般。 教育在戰亂中還能不輟,我想這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姑且不論《孔子:決戰春秋》是否符合史實,但孔子讓教育普及是不可否認的。孔子雲遊魯國之外時,與弟子們拉車經過冰原,冰面裂了,顏回和書簡落到裂冰寒水中,顏回往返水底水面,只為救回書簡。或許那些書簡正如國共內戰時的《古文觀止》。顏回死了,卻也救回一些書簡了。 君人求仁得仁,不殺生以害仁。對於「仁」和「生」(「生命」),我個人仍是視「生」重於「仁」,畢竟沒有「生」就沒有「仁」了。貪生怕死是否害「仁」呢?如果是為了護「仁」的話,貪生怕死就由它去吧!
《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之悲自由
本來就很喜歡鄧麗君,剛剛看了朝日電視拍的《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就更喜歡鄧麗君了。這部影片拍攝了鄧麗君的故事,同時讓人對鄧麗君有更多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純粹喜歡鄧麗君,其實對鄧麗君沒有太多認識,我想大部分的人和我差不多,和大家分享一些相關資訊和影片心得: 影片從鄧麗君到日本發展開始說起,在赴日之前,鄧麗君就已經紅遍台灣及東南亞了。她的爸爸是軍人,本來不願意鄧麗君到日本發展,但鄧麗君熱愛唱歌,還是讓鄧麗君去日本發展了。在日本發展得很好,也逐漸有名氣。 在一次往返國際間的旅程中,要入境中華民國(台灣)時,出示了印尼護照,馬上被打回了,鄧麗君於是直接飛到日本,同樣用印尼護照入境,結果被日本海關和印尼大使館懷疑持假護照。(按:影片中這印尼護照說是鄧麗君歌迷幫她弄來的,我的朋友王炳忠說是印尼的國王給她的。)不論如何,因為鄧麗君持印尼護照的新聞被披露,台灣媒體對她有不愛國、背叛台灣的指控,在這樣的氣氛之下,鄧麗君也擔心回台灣之後,會永遠被困在台灣,於是她到美國住了一陣子。 或許有點臭美,我認為某個程度上,我和鄧麗君很像,我在當兵的時候,我就常常覺得我被困在台灣,哪裡都去不了。不同的是,當兵的困在台灣是暫時的,不過鄧麗君那年代,若真被困在台灣,什麼時候能恢復自由都是未知數。我完完全全能夠體會鄧麗君害怕失去自由的感覺。那時候台灣還在戒嚴,做什麼事都得謹慎小心。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沒有經過那樣的年代,不過也因此,我們很難體會當時人的困境,而把現在的自由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很容易地就可以批評別人、暢所欲言,不過我認為這樣的「自由」被扭曲了。人們只在意自己的自由有沒有被保障,卻不 顧他人的自由是否被侵犯,或者當我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是否侵犯了他人的「自由」。「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為前提」。 我喜歡用「張銘清來台遇襲事件」來說明這個。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告訪台南安平古堡時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台南市議員王定宇則叫囂著:「台灣不是中國的」或「台灣要獨立」等等,瘋狂推擠下,張銘清被推倒了。雙方各自有各自的立場,本應尊重,但王定宇卻認為民氣可用,不但用叫囂式地捍衛他的「自由」,還侵犯了張銘清的自由,不論是不讓張銘清發言或推倒張銘清。我們只在意自己的自由,那他人的自由呢? 鄧麗君的故事如此精采,對我有許多啟發與感想,我想多寫幾篇文章,感念鄧麗君,之後陸續發表。這篇講自由,就附上鄧麗君演唱過的《悲しい自由》。根據《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在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鄧麗君在香港為大陸的青年哀悼時就唱這首歌。 《悲しい自由》:
《龍鳳店》裡的《初戀紅豆冰》
最近看了兩部華語電影,一部是馬來西亞的《初戀紅豆冰》,另一部是香港的《龍鳳店》。《初戀紅豆冰》比較新鮮,《龍鳳店》則像小時候看龍祥電影的感覺,就是那種舊舊的、很殺時間感覺也很浪費時間的電影。說真的,《龍鳳店》要不是大S徐熙媛是女主角,我還真不想看呢!和大家分享觀影心得: 兩部電影都算是愛情溫馨喜劇,《初戀紅豆冰》是現代劇,不過有點年代,而《龍鳳店》則是古裝劇,演的是明朝皇帝微服出巡,遊龍戲鳳的橋段。兩部電影的劇情內,都有人隱瞞了事實,不過結局卻是大大不同。 在《初戀紅豆冰》裡,打架魚的媽媽為了不讓打架魚有對爸爸不好的記憶,從來沒說過她遭受家暴,也不曾說他爸爸是賭徒,隱瞞事實至打架魚長大。打架魚也因此一直恨媽媽,直到打架魚到了檳城,見了自己的親生爸爸,才恍然大悟。 《龍鳳店》則是更明顯的隱瞞事實,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梅龍鎮,遇到了鳳姐,卻沒有告訴鳳姐自己的身份。當然,皇帝傷了腦袋,是不是真得不知情,也說不準。不過,在鳳姐知道事實的真相後,反而很生氣。總之,就是一點歡喜冤家。 同樣的隱瞞,因為因心不同,結果就不同。打架魚的媽媽為了不讓打架魚擔心,於是隱瞞真實的爸爸;皇帝則只是到江南遊戲,雖然不是什麼不良居心,不過也沒有益處,皇帝和鳳姐兩個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我喜歡《初戀紅豆冰》勝於《龍鳳店》,除了有馬來味的新鮮感外,配樂也都令人印象深刻,裡面有大量的馬來西亞藝人,而且每個都很紅,絕對都是你喊得出名字的。讓我憑記憶來羅列一下:阿牛、李心潔、梁靜茹、品冠、戴佩妮和張棟樑,歡迎各位補充。《龍鳳店》大S的演出也是令人驚豔,平常的美女演出這等搞笑片,實在很難得。有人建議大S趁舒淇很挑劇本的期間,多接幾個戲衝量,可以奠定未來最佳女演員的基礎。 下面附上兩部電影的預告片,希望大家會喜歡: 《龍鳳店》預告: 《初戀紅豆冰》預告: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在台灣尚未上映,我有幸在《唐山大地震》上映期間旅遊大陸,我先看過《唐山大地震》了。《唐山大地震》還在宣傳期時,我人在上海,我就盼著它上映。到了江蘇南京,也想找時間去看,無奈時間不夠。到了福建福州,總算有時間了,先看吳建豪主演的《等著你回來》,隔天再看《唐山大地震》,其能創造上映首日超過《阿凡達》的票房,我想是無庸置疑的。下面分享,我的觀影心得: 「地震」總是糾結著所有中國人的心,從唐山地震、九二一地震,到最近的四川地震…等,每次地震都召來了各路救援弟兄,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唐山地震發生時,沒有受到太多的支援,四人幫包括毛澤東在鬥劉少奇,四人幫還發聲明「我們鬥的是八億人的事」,言下之意,唐山地震的受難者似乎還比不上「八億人的事」。不論如何,地震發生,就《唐山大地震》電影的描述,解放軍亦投入了救援。 《唐山大地震》裡,地震使唐山人的生活如過山車般的翻轉,小女孩方登更遭受被母親不得以地放棄的雙重打擊。人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我想是無可厚非。尤其在被母親放棄的情況下,產生對母親的怨恨,不是當事人一定很難理解。沒有人可以解釋,為什麼當初在兩姊弟都被壓在石塊下,為什麼媽媽選擇「救弟弟」。 方登恨媽媽,媽媽對方登也感到愧疚和抱歉。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父母會放棄自己的子女。無奈就是地震發生,家破人亡就造成了。 地震,就是佛家說的「無常」。平常或常常,就是相對於「無常」,這不是你預料中會發生的事。地震是無常,喪夫喪女是無常,就連女兒失而復得也是無常。人生真得是無常。人生如果是平常或常常,人就不會學習,不會進步。方登因為地震發生在自己身上,學會了尊重生命,當自己懷了學長的孩子後,毅然決然地退學去生小孩、養育小孩。方達因為斷了手臂,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出外打拼賺錢,還帶了個漂亮的媳婦回家孝順媽媽。我不敢說,「無常」對每個人都有鼓勵積極向上的作用,不過人若能從「無常」中學起教訓,那人生肯定更光明。 僅管,《唐山大地震》有人批評紅牛飲料或捷安特Giant腳踏車入鏡是不符合時代背景的,但我認為瑕不掩瑜。有人批評才會紅,希望《唐山大地震》在台灣上映時,也開出好成績。
《非常完美》的《命中註定》Sophie&’s Revenge VS บังเอิญ รักไม่สิ้นสุด As it happens
《非常完美》是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影,《命中註定》是泰國生產的電影,戀愛的過程或許不是那麼完美,但似乎都有種命中註定的感覺,就是結局都得在一起的樣子。下面分享心得: 《非常完美》英譯是Sophine's Revenge,蘇菲的報復。女主角蘇菲因為男朋友移情別戀,於是想要把他搶回來之後,再甩了他;《命中註定》男女主角在登山的巧遇,當下並沒有認識彼此,之後再不同時間、空間卻又突然相遇,真不知道是緣份或巧合。經歷一番波折兩個電影裡頭的女主角都找到了真愛。此兩部電影相同在於都站在女主角的角度,或許這和男女人口失衡有關。據新聞報導,商業化程度越高的地方,男女人口失衡越研究。以中國大陸來說,100個女生會有117個男生,所以男生追女生,女生就挑男生,挑來挑去,乾脆就不結婚了!一個不結婚,兩個不結婚,本來就缺女生,現在又不結婚,女生就更缺了,造就了一堆「剩男剩女。於是男生要去娶外藉新娘,甚至搞同性戀。嘖嘖嘖…我還看過一則說未來女性可以不需要男性就能夠生小孩,延續生命。如果世界只剩下女生沒有男生,那會是怎麼樣的景象呢? 我覺得這兩部電影滿有意思的。其中《非常完美》有韓國影星蘇志燮、范冰冰、林心如、何潤東等;《命中註定》的男女主角都是新面孔,以前沒見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