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

教導學生思考隱藏成本:機會成本忽視的啟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購買決策,從選擇晚餐餐廳到考慮是否購買最新款的智能手機。然而,你是否曾經想過,每一次的購買選擇其實都有其背後的機會成本?簡單來說,機會成本就是你選擇了一項產品後,放棄了其他可能的選擇及其所帶來的利益。 在一篇刊登於《消費者研究期刊》的研究文章中,Shane Frederick、Nathan Novemsky、Jing Wang、Ravi Dhar和Stephen Nowlis 探討了「機會成本忽視」的現象。他們發現,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往往不會自動考慮那些隱含的機會成本,這對於經濟品牌和高端品牌的市場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這篇研究不僅挑戰了經濟學教科書中關於理性消費者會考慮機會成本的假設,也揭示了心理學研究所支持的觀點:消費者更傾向於只關注明示的資訊。透過多個實驗,研究團隊展示了即使在促使認知努力的情境下,考慮機會成本的提示仍然會顯著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這項研究的背景、方法及其重要發現,並探討這些結果對我們日常購物行為以及市場行銷策略的影響。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在購買決策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或者你是一位希望了解消費者心理的市場行銷專業人士,那麼這篇文章將是你不容錯過的精彩內容。 隱含資訊 在購買決策中,需要自行推斷或額外考慮的隱含資訊通常包括以下幾類: 這些隱含資訊往往不會在購買當下立即顯現出來,但它們對決策的合理性和長期影響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做出購買決定前,仔細考慮這些隱含資訊有助於做出更全面和理智的選擇。 研究方法 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系列實驗研究,旨在探討消費者在購買決策中對機會成本的忽視。以下是研究方法的詳細描述: 這些實驗方法綜合起來,有效地展示了消費者在購買決策中對機會成本的忽視,以及外部提示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啟示 這篇文章的研究結果帶來了一些重要的啟示,特別是對於教育工作者、行銷專業人士以及消費者自身。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啟示: 總結來說,這篇研究強調了機會成本在消費者決策中的關鍵作用,並提出了如何通過教育、行銷策略和政策來幫助消費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這不僅有助於個人的財務健康,還能促進市場的公平和透明。 Frederick, S., Novemsky, N., Wang, J., Dhar, R., & Nowlis, S. (2009). Opportunity cost negle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6(4), 553-561. https://doi.org/10.1086/599764

機會成本在教育政策中的角色:一項重要研究的啟示

在台灣,公共政策的制定經常涉及龐大的資源分配與權衡,但你是否曾想過政策制定者在做決策時,可能會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機會成本」。簡單來說,機會成本是指選擇某一行動所放棄的其他選項可能帶來的利益。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在實際決策過程中,這種成本往往被忽視,特別是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 近期一項由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經濟學者Emil Persson與Gustav Tinghög進行的研究,深入探討了「機會成本忽視」現象在公共政策中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發現在公共衛生資源的分配上,即便是有經驗的決策者,在做決策時也常常沒有充分考慮機會成本,這可能導致資源配置不當,甚至是公共支出的膨脹。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決策者不僅需要考慮眼前的選擇,更需要深思熟慮那些未被選擇的選項所隱含的價值。對於台灣的政策制定者與公共行政人員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與警示:在制定公共政策時,必須更加注重機會成本的考量,才能真正做到資源的有效配置與使用。希望這篇前言能夠引發更多人對於公共政策中機會成本忽視現象的關注與思考。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在做出一個選擇時,所放棄的其他選項所能帶來的潛在利益。換句話說,當我們選擇了一個選項,就會失去選擇其他選項可能獲得的好處。機會成本幫助我們評估選擇的真實代價,不僅僅是金錢成本,還包括時間、精力以及其他資源的使用。了解機會成本有助於我們在做決策時,更全面地考慮所有可能的後果,從而做出最優選擇。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由瑞典林雪平大學的Emil Persson和Gustav Tinghög進行,旨在探討公共政策決策過程中「機會成本忽視」的現象。他們採用實驗設計,研究對象包括瑞典的一般公眾和國際醫療優先排序專家,共計957名參與者。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在公共政策情境中,當參與者被提醒機會成本時,他們選擇投資公共衛生計劃的可能性顯著降低,顯示出強烈的機會成本忽視現象。然而,在私人消費情境中,這種現象並不明顯,且呈現出隨年齡變化的不同結果:年輕參與者表現出機會成本忽視,而年長參與者則相反。 結論與啟示 這項研究表明,機會成本忽視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是一個普遍且重要的問題,可能導致公共資源的錯誤配置和不必要的支出。研究者呼籲政策制定者在做決策時,應更加重視機會成本的考量,以提高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率。 這些發現對於台灣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共行政人員具有重要啟示,強調了在公共政策決策中考慮機會成本的重要性,從而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錯誤配置。 Persson, E., & Tinghög, G. (2020). Opportunity cost neglect in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70, 301-312. https://doi.org/10.1016/j.jebo.2019.12.012

預測與現實的差距:教育者如何幫助學生應對情感偏誤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預測未來情感反應的情況,無論是期待一場重要的比賽勝利,還是擔心即將到來的考試失敗。然而,許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是,我們對這些未來事件情感反應的持續時間往往會高估。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持久性偏誤」。 近期一篇由威爾森(Timothy D. Wilson)及其同事所進行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焦點偏誤」在情感預測中的作用。焦點偏誤指的是人們在預測未來情感反應時,過度集中於特定事件,忽略了其他未來事件可能帶來的影響。這項研究發現,如果能夠在進行情感預測前,引導人們思考其他未來活動,可以顯著減少持久性偏誤的發生。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介紹這項研究的實驗設計與發現,並探討焦點偏誤如何影響我們對未來幸福感的預測。此外,我們還將討論這些發現對日常生活和其他領域的影響,如計劃謬誤等。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更準確地理解和預測自己的情感反應,避免因過度預測情感持續時間而帶來的失望或錯誤決策。 持久性偏誤介紹 持久性偏誤(Durability Bias)是心理學中的一個常見現象,指的是人們傾向於高估某個事件對其情感影響的持續時間。簡而言之,人們經常認為自己會因為某件好事或壞事而持續快樂或悲傷,但實際上,這種情感反應的持續時間通常比預期的要短。 持久性偏誤的成因 持久性偏誤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研究實證 威爾森(Timothy D. Wilson)及其同事的研究提供了實證支持。這些研究表明,通過引導人們思考未來的其他活動,可以有效減少持久性偏誤。例如,在實驗中,讓大學生橄欖球迷在預測比賽結果對其幸福感的影響前,先考慮其他日常活動,結果發現這些受試者的預測更加準確,沒有過度高估比賽結果的影響。 持久性偏誤的影響 持久性偏誤對於個人決策和幸福感有重要影響。由於高估了特定事件的情感影響,人們可能會做出不合理的決策,例如過度投入某些目標或活動,期望它們能帶來長期的幸福感,而忽略了實際上這些目標或活動可能只會帶來短暫的快樂。 實際應用 理解和減少持久性偏誤有助於改善個人生活質量和決策品質。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 總結來說,持久性偏誤是人類情感預測中的一個常見錯誤,但通過認識其成因和影響,我們可以採取措施來減少這種偏誤,提高決策的合理性和生活的滿意度。 實驗設計與結果介紹 實驗一:大學生橄欖球迷的情感預測 設計:實驗一邀請了維吉尼亞大學(UVA)和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橄欖球迷參與,讓他們預測校隊比賽結果對自己幸福感的影響。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在預測前完成了一份前瞻性日記問卷,列出他們在比賽後幾天內會做的各種日常活動;另一組則直接進行預測。 結果:研究發現,完成日記問卷的受試者,相較於控制組,對比賽結果的預測更加溫和,不會高估比賽結果對其幸福感的影響。這表明思考其他未來活動可以減少焦點偏誤。 實驗二:實際情況下的幸福感評估 設計:實驗二評估了橄欖球迷在實際比賽後的幸福感,以驗證實驗一的發現。研究者在五週內,每週在比賽後的週一或週二讓受試者評估其幸福感,並記錄他們主要的思考內容。 結果:結果顯示,無論比賽結果如何,受試者在比賽後的幸福感與其基線水平無顯著差異,且大部分受試者的思考內容與比賽無關。這支持了實驗一的發現,即橄欖球比賽對幸福感的影響被高估了。 實驗三:預測與實際對比 設計:實驗三結合了前兩個實驗的方法,讓受試者在預測幸福感後,再次評估他們在實際比賽後的幸福感。受試者同樣分為日記組和控制組,預測其在比賽後幾天內的幸福感和思考內容。 結果:結果再次證實,完成日記問卷的受試者其預測更接近實際情況,控制組則顯著高估了比賽結果對幸福感的影響。此外,日記組的受試者預測他們會更少地思考比賽,這一預測也與實際情況相符。 總結 這三個實驗一致表明,焦點偏誤會導致人們高估特定事件對其情感的持續影響。然而,通過引導受試者思考其他未來活動,可以有效減少這種偏誤,使情感預測更為準確。這些發現對於理解情感預測中的常見錯誤具有重要意義,並提供了實用的方法來改善預測準確性。 Wilson, T. D., Wheatley, T., Meyers, J. M., Gilbert, D. T., & Axsom, D. (2000). Focalism: A source of durability bias in affective […]

探索巴西漁民社區:工作場所組織對合作行為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信任與合作是維持組織運作與社會穩定的基石。然而,這些社會行為的形成與影響因素卻仍然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為了理解工作場所組織對合作規範的影響,Uri Gneezy、Andreas Leibbrandt和John A. List進行了一項別開生面的研究,將目光投向巴西兩個獨特的漁民社區:一個在海邊,漁民需要團隊合作;另一個在湖邊,漁民則獨自作業。 這篇名為《Ode to the Sea: Workplace Organizations and Norms of Cooperation》的研究,通過多種經濟實驗,如信任遊戲、最後通牒遊戲、捐贈遊戲和公共物品遊戲,來比較這兩個社區的行為差異。結果顯示,海邊漁民表現出更高的信任度和合作意願,這表明工作場所的組織方式在塑造社會規範和促進親社會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透過這項研究,我們不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信任與合作的內在機制,還能為企業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寶貴的見解,幫助他們在組織設計中促進更高效的合作和更穩定的社會關係。無論是研究者還是實務工作者,這篇文章都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來審視工作環境對人類行為的深遠影響。 巴西兩個獨特的漁民社區介紹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選擇了巴西的兩個傳統漁民社區進行比較,這兩個社區在地理位置和捕魚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成為研究工作場所組織對合作規範影響的理想場景。 海邊漁民社區 第一個社區位於海邊,這裡的漁民主要依賴團隊合作來進行捕魚。由於海洋環境的挑戰,如波浪和洋流,再加上較大的魚類捕獲物,漁民需要使用重型和長距離的漁具,這些漁具必須由多個人共同操作。因此,海邊漁民通常以2到8人的團隊形式工作,他們在同一艘船上協同作業,共同設置和收集漁網。 團隊合作在海邊漁民的工作中至關重要,因為這樣可以提高捕魚效率,增加捕獲量並確保安全。由於捕魚成果取決於整個團隊的努力,這種環境自然促進了合作和協調,漁民們必須學會相互信任和依賴,以達成共同目標。 湖邊漁民社區 第二個社區位於鄰近的一個湖邊,這裡的漁民則主要進行個人作業。湖泊的生態環境相對平靜,漁民可以使用輕便的小船和簡單的漁具進行捕魚,這使得個人捕魚成為可能且高效。湖邊漁民不需要依賴他人來完成捕魚任務,他們獨自出航,捕獲較小和輕便的魚類,捕魚活動完全由個人掌控。 由於捕魚不需要團隊合作,湖邊漁民的工作方式更獨立,這也導致了他們在信任和合作方面的行為表現可能與海邊漁民有所不同。 經濟實驗 在這篇研究中,作者使用了多種經濟實驗來測量漁民的行為,包括信任遊戲、最後通牒遊戲、捐贈遊戲和公共物品遊戲。以下是每個實驗的簡要介紹: 信任遊戲 (Trust Game) 信任遊戲旨在測量信任和信任回報。參與者被隨機分配為「信任者」或「受託者」,雙方都會得到5點初始積分。信任者首先決定將多少積分(0到5點)送給受託者,實驗者將這些積分三倍返還給受託者。然後,受託者決定將多少積分返還給信任者。這個遊戲測量信任者對受託者的信任程度以及受託者的信任回報程度。 最後通牒遊戲 (Ultimatum Game) 最後通牒遊戲測量公平性和報復心態。參與者被分配為「提議者」或「回應者」,提議者得到10點積分,並決定將這些積分如何在自己和回應者之間分配。回應者在不知道具體提議的情況下,設置一個最小可接受的提議。如果提議低於這個數值,雙方都將得到0點積分;如果提議等於或高於這個數值,則提議生效,雙方按提議分配積分。 捐贈遊戲 (Donation Game) 捐贈遊戲測量對外界的親社會行為。參與者每人得到10點積分,然後決定將多少積分捐贈給一個孤兒院。這個遊戲用來測量參與者對於陌生人和外部社會的捐贈行為。 公共物品遊戲 (Public Goods Game) 公共物品遊戲測量團隊合作和公共利益的貢獻。參與者被分成三人一組,每人得到10點積分,並決定將多少積分投入到團隊賬戶中。每個積分對團隊成員的收益增加0.5點積分,但對自己而言,投入公共賬戶的積分是無收益的。因此,這個遊戲衡量個人是否願意犧牲自己的積分來增加團隊的總收益。 協調遊戲 (Stag-Hunt Game) 協調遊戲測量參與者在面對協調風險時的行為。參與者可以選擇「捕獵雄鹿」或「捕獵野兔」。如果兩位參與者都選擇捕獵雄鹿,則每人獲得10點積分;如果一方選擇捕獵雄鹿而另一方選擇捕獵野兔,選擇雄鹿的一方得0點,選擇野兔的一方得7點。選擇野兔的一方無論對方的選擇如何,都能得到7點積分。這個遊戲展示了在面臨風險時,參與者是否願意進行高風險、高回報的合作。 投資遊戲 (Investment Game) 投資遊戲測量參與者的風險偏好。參與者需要決定在10點積分中投入多少參與一個贏得2.5倍收益的賭局,這個賭局有50%的贏得概率。這個簡單的實驗用來衡量參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並檢驗其風險偏好是否會影響其在信任和協調實驗中的行為。 這些經濟實驗共同提供了對漁民行為的多角度觀察,從而有助於了解不同工作場所組織下的合作規範和信任水平。 研究通過一系列經濟實驗對巴西兩個漁民社區的行為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顯示出顯著的差異,並支持了作者關於工作場所組織影響合作規範的假設。以下是實驗的主要發現: 實驗結果 信任遊戲(Trust […]

探索性別與競爭的關聯:跨文化實驗研究揭示真相

競爭是驅動社會和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但性別在選擇競爭環境方面的差異,一直是學術界和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傾向於進入競爭環境。然而,這種普遍觀察是否適用於所有文化和社會結構?《性別差異與競爭:來自母系和父系社會的證據》這篇文章提供了有趣的見解,揭示了文化如何影響競爭行為。 文章透過對兩個極具代表性的社會進行對比研究:坦尚尼亞的馬賽族和印度的卡西族,來探討性別在選擇競爭環境方面的差異。馬賽族是典型的父權社會,男性在社會和家庭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卡西族則是母系社會,女性在家庭和財產繼承中擁有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通過這樣的對比研究,作者們揭示了在這兩種不同的社會結構中,男性和女性的競爭行為存在顯著差異。 在這個實驗中,馬賽族男性選擇競爭的比例是女性的兩倍,這與西方文化中的實驗結果一致。而在卡西族中,女性選擇競爭的比例高於男性,甚至略高於馬賽族男性。這一反轉的結果不僅挑戰了普遍的性別刻板印象,也突顯了文化和社會結構對於性別行為的深遠影響。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性別與競爭之間的複雜關係,並反思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制定更有效的性別平等政策。 研究方法 實驗設計 數據收集與分析 主要發現 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社會結構中的性別角色和文化背景顯著影響了個體在選擇競爭環境方面的行為。這表明,文化和社會結構在塑造競爭行為和性別差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些發現對於理解性別差異的根源以及制定促進性別平等的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Gneezy, U., Leonard, K. L., & List, J. A. (2008).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etition: Evidence from a matrilineal and a patriarchal society.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信任與懲罰:CEO如何在激勵措施中找到平衡?

在現代商業世界中,信任與可信度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跨國企業的CEO,還是初創公司的創業者,都需要在交易中建立和維持這些關鍵因素。然而,如何在激勵措施和懲罰機制中平衡信任與控制,卻是一個複雜的問題。Ernst Fehr和John A. List在他們的研究《The Hidden Costs and Returns of Incentives: Trust and Trustworthiness among CEOs》中,深入探討了這一課題。他們通過實驗,對比了CEO和學生在面對信任情境下的行為反應,揭示了激勵措施背後隱藏的成本與回報。這篇研究不僅為我們理解企業領袖如何應對信任挑戰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也對我們在設計和實施激勵機制時,如何兼顧效率與信任提出了新的思考。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篇研究的核心發現,了解信任與激勵之間的微妙關係。 實驗 在這篇研究中,Ernst Fehr和John A. List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討信任與可信度,並對比了CEO與學生在這方面的行為。實驗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信任條件(Trust condition)和帶有懲罰的信任條件(Trust with Punishment, TWP condition)。 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包括來自咖啡加工行業的76名CEO,以及來自哥斯大黎加大學的126名學生。每位參與者都被隨機分配為兩個角色之一:決策者(principal,Actor 1)或代理人(agent,Actor 2)。 實驗流程 實驗假設 觀察與結果 研究者觀察了決策者和代理人在不同條件下的行為,並分析了各自的轉移金額、期望回饋額和實際回饋額。實驗結果顯示,CEO在面對信任情境時,比學生展現出更多的信任和可信度;而在懲罰威脅下,未使用懲罰的情況下,代理人的回饋反而更多。 這項研究透過精心設計的實驗,揭示了信任與激勵措施之間的微妙關係,並對實際管理和經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研究啟示 這篇由Ernst Fehr和John A. List所作的研究《The Hidden Costs and Returns of Incentives: Trust and Trustworthiness among CEOs》不僅提供了對信任與激勵之間關係的深刻見解,還對實際管理和經濟政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啟示。 1. 管理實踐中的信任建設 研究發現,當決策者(特別是CEO)選擇不使用懲罰威脅時,會顯著提高代理人的可信度和回饋行為。這意味著在企業管理中,過度依賴懲罰性措施可能適得其反,反而會削弱員工的信任感和合作意願。管理者應該更多地依賴信任和鼓勵,創造一個更具支持性的工作環境,以增強員工的積極性和忠誠度。 2. 激勵措施的設計 […]

探索語言教師的專業好奇心:驅動專業成長的內在動力

在現代教育的洪流中,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僅是自我提升的關鍵,更是教學品質的基石。每一位教師,特別是語言教師,都面臨著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和學生需求。那麼,什麼驅動著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持續學習和進步?《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由Graz大學的Sarah Mercer和波茲南亞當·密茨凱維奇大學的Mirosław Pawlak共同撰寫,深入探討了語言教師的專業好奇心(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Curiosity, LTPC)及其對專業發展的影響。本文揭示了語言教師如何通過好奇心驅動自我發展,並提出了一個初步的循環過程模型來解釋這一現象。本文不僅提供了深刻的理論見解,還為實際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讓我們一起探索這些引人入勝的發現吧! 語言教師的專業好奇心(LTPC) 語言教師的專業好奇心(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Curiosity, LTPC)是指語言教師在職業生涯中對新知識、新教學方法和學生需求的持續興趣和探索願望。這種好奇心不僅促使教師主動尋求專業發展機會,如參加研討會、進行教學研究或與同事交流,還激勵他們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和工具,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參與度。 研究發現,LTPC是一個動態且個性化的過程,受到教師的個人特質、職業動機、自主性和工作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的好奇心可以分為作為人格特質的好奇心和需要被滿足的狀態好奇心。前者是指教師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開放態度和學習興趣,後者則是在特定情境下被觸發的對某一具體問題或主題的探索慾望。 通過深入訪談奧地利和波蘭的語言教師,研究揭示了他們在面對不同職業階段和環境時,如何表現出好奇心驅動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尋找新的教學資源、反思教學實踐、參與專業發展活動等。這些好奇心驅動的行為不僅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技能,也增強了他們的職業滿意度和工作幸福感。 研究方法 這篇研究通過對奧地利和波蘭的語言教師進行深入訪談,探討了語言教師的專業好奇心(LTPC)及其對專業發展的影響。具體研究方法如下: 這種綜合的質性方法使研究者能夠深入了解語言教師的專業好奇心及其行為表現,並提出了初步的LTPC循環過程模型。這一模型展示了好奇心、動機、自主性、能動性和社會背景之間的相互作用,為未來的研究和教育實踐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兩種好奇心 在語言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區分了兩種主要的好奇心類型:人格特質的好奇心和需要被滿足的狀態好奇心。 人格特質的好奇心 人格特質的好奇心是指個人天生具有的持久性特徵,反映了他們在生活中對新事物的興趣和探索欲望。這種好奇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例如,在研究中,教師安娜表示她在多個領域持續學習新技能,樂於挑戰自己的舒適區,這反映了她具有高度的好奇心和開放性。 需要被滿足的狀態好奇心 狀態好奇心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被觸發的短暫性興趣或探索欲望。這種好奇心具有以下特徵: 研究中,教師露西亞描述了她對學生作業結果的好奇心,即使多年教學後,她仍然熱衷於查看學生的作業,這種情境特定的好奇心促使她不斷改進教學策略。 總結 人格特質的好奇心和狀態好奇心共同作用,驅動語言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持續學習和創新。理解這兩種好奇心及其影響,有助於設計更有效的專業發展計劃,支持教師的職業成長和教學質量提升。 Mercer, S., & Pawlak, M. (2024). 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curiosity: Understanding the driv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語言學習的秘密:學英語和其他語言的動機與情感差異

在學習第二外語的過程中,你是否曾經好奇過,為什麼我們對某些語言有著更強的學習動力和熱情?《英語外語課堂與其他語言課堂中的愉悅、焦慮及態度/動機是否不同?》這篇研究正好解答了這個疑問。由Jean-Marc Dewaele和Kazuya Saito所撰寫,這項研究探索了學習英語與學習其他語言(如德語、西班牙語和法語)之間的情感和動機差異。研究發現,即使英語在全球擁有較高的地位和聲望,學習者在非英語課堂中反而報告了更高的學習愉悅度(FLE)。這項發現挑戰了我們對語言學習動機的傳統看法,揭示了學習環境和個人情感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跟隨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項研究,了解更多有趣的發現和啟示吧! 學習愉悅(Foreign Language Enjoyment, FLE) 在語言學習的旅程中,我們常常會談論學習的挑戰和壓力,但你是否注意到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FLE)呢?學習愉悅(Foreign Language Enjoyment, FLE)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指的是學習者在外語課堂中感受到的快樂、滿足和成就感。這種情感不僅能增強學習動力,還能提升學習效果。 FLE的概念由Dewaele和MacIntyre在2014年首次提出,旨在捕捉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正面情感。他們將FLE定義為一種複雜的情感,包含了挑戰和自我能力感的互動,這反映了人們在面對困難任務時追求成功的內在人性驅動。與瞬間的愉悅不同,FLE是一種更持久和深層次的滿足感。 研究顯示,FLE與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年齡、性別以及多語背景都有關聯。例如,熟悉多種語言、認為自己在外語學習中表現優秀且在課堂中位居前列的學習者,通常報告的FLE水平較高。此外,女性學習者報告的FLE水平通常也高於男性。 理解並提升FLE對於語言教師來說尤為重要。研究發現,教師的行為、課堂氛圍以及同儕互動都是影響FLE的重要因素。通過創造一個支持性和互動性強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FLE,進而促進更積極的學習體驗和成果。 學習愉悅不僅僅是學習過程中的一抹亮色,更是驅動我們持續學習和追求進步的重要力量。通過關注和培養FLE,我們可以讓語言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和充實。 研究 這項研究由Jean-Marc Dewaele和Kazuya Saito主導,旨在探討學習英語與其他語言(如德語、西班牙語和法語)之間的情感和動機差異。研究的具體方法如下: 研究對象 參與者為360名科威特一所英語系大學的學生,這些學生分別修讀英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法語課程。參與者的年齡平均為20歲,其中大多數為女性(280名女性,75名男性,5名未報告性別)。所有參與者的母語皆為阿拉伯語,且平均會說2.71種語言。 研究方法 資料收集 研究資料通過在線問卷在2019年第一學期內四次收集。問卷設計使用LimeSurvey平台,參與者在各自的語言課堂中完成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參與者的社會生物和語言背景,以及學習愉悅(FLE)、外語課堂焦慮(FLCA)和態度/動機的測量。 測量工具 資料分析 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LOTE學習者的學習愉悅高於英語學習者,但態度/動機較低,兩組學習者的外語課堂焦慮則無顯著差異。這些發現為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和動機提供了新的視角,揭示了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Dewaele, J.-M., & Saito, K. (2024). Are enjoyment, anxiety and attitudes/motivation different in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 compared to LOTE classe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

增益與損失激勵比較:哪種方法更有效?

在現代教育中,提升教師效能與學生成績一直是教育政策制定者關注的核心議題。美國經濟學期刊《Economic Policy》發表了一篇由Roland G. Fryer, Jr., Steven D. Levitt, John List和Sally Sadoff共同撰寫的研究,探討了如何透過激勵措施的框架效應來增強教師的教學成效。這項研究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高地進行,結果顯示,使用損失規避的激勵措施(即在學年初發放獎金,若學生未達標則需退還)比傳統的年終獎勵更能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這些發現不僅挑戰了現有的教育激勵策略,還為未來的教育政策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人們對於損失所帶來的痛苦通常比獲得同等收益所帶來的快樂更為強烈。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提出,並在他們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中得到了詳細闡述。他們的研究發現,人們在面對相同數量的損失和收益時,通常會更傾向於避免損失,而不是追求收益。 簡而言之,損失規避意味著人們對於失去所擁有的東西(例如金錢、地位、機會等)會感到極大的痛苦,這種痛苦程度往往超過了獲得相同價值的新東西所帶來的快樂。舉例來說,失去100元的痛苦感受通常會比得到100元的快樂感受更強烈。 在教育激勵措施的設計中,運用損失規避的概念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勵教師。透過在學年初發放獎金,並告知教師若學生未達到特定績效目標則需退還部分或全部獎金,這種「損失框架」的激勵方式能夠利用教師對損失的高度敏感性,從而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提高學生的成績。這一策略在Roland G. Fryer, Jr.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實證支持,顯示出比傳統的年終獎勵更加顯著的效果。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由Roland G. Fryer, Jr., Steven D. Levitt, John List和Sally Sadoff共同進行,目的是探討不同框架的激勵措施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影響。實驗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高地的九所學校進行,涵蓋2010-2011和2011-2012兩個學年。研究對象是這些學校中的教師,主要集中在數學教學上。以下是研究的具體方法: 1. 實驗設計 研究團隊將教師隨機分為不同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包括兩種類型的激勵措施: 2. 激勵措施細節 3. 測試方法 學生的成績主要通過兩種測試評估: 4. 數據分析 研究團隊收集並分析了參與教師所教學生的考試成績,並比較不同激勵措施對學生成績的影響。他們利用線性回歸模型來估算不同實驗組的效果,並對各種控制變量進行調整,包括學生的性別、種族、經濟狀況、基線測試成績等。 5. 結果 研究發現: 結論 這項研究證明了損失框架激勵措施在提高教師效能和學生學業成就方面的潛力,並建議教育政策制定者在設計教師激勵方案時考慮使用這種方法。 Fryer, R. G., Jr., Levitt, […]

教育革命:損失規避與教師績效提升的實證研究

在教育界,如何有效激勵教師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一直是熱門話題。儘管過去許多嘗試以財務獎勵來激勵教師,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然而,一篇來自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Roland G. Fryer Jr.等人於2012年發表的研究指出,通過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來設計教師激勵措施,可能是突破這一困境的關鍵。 什麼是損失規避? 損失規避是行為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由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1979年首次提出。這一理論指出,人們對於損失的感受通常比獲得的感受更為強烈。簡而言之,失去100元的痛苦遠大於獲得100元的喜悅。因此,當人們面臨潛在損失時,往往會更加努力去避免損失,而不是為了獲得相同的收益而努力。 研究設計與方法 Fryer等人的研究在芝加哥高地(Chicago Heights)的九所學校進行,參與的教師被隨機分為不同的激勵組和對照組。研究設計了兩種主要的激勵措施:“獲得”激勵和“損失”激勵。 在實驗中,教師的獎金基於學生在數學測試中的表現,而這些測試的結果被用來評估不同激勵措施的效果。 主要發現 結果顯示,採用損失激勵的教師能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測試成績,提升幅度在0.201到0.398個標準差之間,相當於提高了超過一個標準差的教師質量。相比之下,傳統的獲得激勵對學生成績的影響較小且統計上不顯著。 結論 這項研究表明,通過損失規避來設計教師激勵措施可以顯著改善學生的學業成績。研究結果不僅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的視角,也提醒我們在設計激勵措施時需更加關注行為經濟學的原理。損失規避的力量,或許正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關鍵。 Fryer, R. G., Jr., Levitt, S. D., List, J., & Sadoff, S. (2012). Enhancing the efficacy of teacher incentives through loss aversion: A field experiment (NBER Working Paper No. 18237).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http://www.nber.org/papers/w1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