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又看完《孔子:決戰春秋》,頗有心得,和大家分享這兩個作品。這兩個作品的背景都是在亂世。亂世下,有些人的故事會被記得,有些人的故事會被遺忘。《孔子:決戰春秋》是歷史的大棋盤,儘管歷史悠久,但仍能被人記起,甚至記錄在教科書裡;《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不一樣,雖然是近代,但小人物的故事總是被人遺忘,儘管參加戰爭,甚至不知道為何而戰。下面分享的心得: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沒有主線,每個章節都可以自成一個小故事,這是訪問、搜錄了很多史料、見證者而集的大成,史觀當然是主觀的,不過可以讓人看到教科書讀不到的另外一面。我只提取《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和《孔子:決戰春秋》有共同處分享心得: 中華民族一定是個很注重教育的民族,有一種東西叫「聯大」,最注名的就是「西南聯大」,「聯大」因為戰爭而生,往往戰爭起來的時候,老師帶著學生們顛沛流離,說好聽點,是風簷展書讀,說難聽點,就像喪家犬一樣,邊逃邊讀書。但這樣砲彈、烽火下仍教育出許多優秀人才,我一時列不出清單,你可以去讀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對日抗戰時,「聯大」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繼續為國家作育了英才;對日抗戰結束後,悲情的中華民族,又得面對國共內戰,「聯大」模式又啟動了。 對日抗戰時,打得是日本鬼子,至少是為中華民民族而打;國共內戰開始,為誰而戰誰都搞不清楚了。國民黨、共產黨兩個勢力都在拉人參軍,一個家庭可能哥哥在共產黨、弟弟在國民黨,更甭提一個學校或一個鄉里。人群四分五散,一下分開可能就是幾千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在分離時留下了一本 《古文觀止》,這《古文觀止》還成了日後被集中在難民營的學生們最主要的教材。只有一本《古文觀止》,學生們手抄一份就當教科書了,每人背三十篇,好像佛陀弟子背誦佛陀講經說法一般。 教育在戰亂中還能不輟,我想這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姑且不論《孔子:決戰春秋》是否符合史實,但孔子讓教育普及是不可否認的。孔子雲遊魯國之外時,與弟子們拉車經過冰原,冰面裂了,顏回和書簡落到裂冰寒水中,顏回往返水底水面,只為救回書簡。或許那些書簡正如國共內戰時的《古文觀止》。顏回死了,卻也救回一些書簡了。 君人求仁得仁,不殺生以害仁。對於「仁」和「生」(「生命」),我個人仍是視「生」重於「仁」,畢竟沒有「生」就沒有「仁」了。貪生怕死是否害「仁」呢?如果是為了護「仁」的話,貪生怕死就由它去吧!
Category: 亞洲電影
《孔子:決戰春秋》,中國人決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之悲自由
本來就很喜歡鄧麗君,剛剛看了朝日電視拍的《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就更喜歡鄧麗君了。這部影片拍攝了鄧麗君的故事,同時讓人對鄧麗君有更多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純粹喜歡鄧麗君,其實對鄧麗君沒有太多認識,我想大部分的人和我差不多,和大家分享一些相關資訊和影片心得: 影片從鄧麗君到日本發展開始說起,在赴日之前,鄧麗君就已經紅遍台灣及東南亞了。她的爸爸是軍人,本來不願意鄧麗君到日本發展,但鄧麗君熱愛唱歌,還是讓鄧麗君去日本發展了。在日本發展得很好,也逐漸有名氣。 在一次往返國際間的旅程中,要入境中華民國(台灣)時,出示了印尼護照,馬上被打回了,鄧麗君於是直接飛到日本,同樣用印尼護照入境,結果被日本海關和印尼大使館懷疑持假護照。(按:影片中這印尼護照說是鄧麗君歌迷幫她弄來的,我的朋友王炳忠說是印尼的國王給她的。)不論如何,因為鄧麗君持印尼護照的新聞被披露,台灣媒體對她有不愛國、背叛台灣的指控,在這樣的氣氛之下,鄧麗君也擔心回台灣之後,會永遠被困在台灣,於是她到美國住了一陣子。 或許有點臭美,我認為某個程度上,我和鄧麗君很像,我在當兵的時候,我就常常覺得我被困在台灣,哪裡都去不了。不同的是,當兵的困在台灣是暫時的,不過鄧麗君那年代,若真被困在台灣,什麼時候能恢復自由都是未知數。我完完全全能夠體會鄧麗君害怕失去自由的感覺。那時候台灣還在戒嚴,做什麼事都得謹慎小心。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沒有經過那樣的年代,不過也因此,我們很難體會當時人的困境,而把現在的自由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很容易地就可以批評別人、暢所欲言,不過我認為這樣的「自由」被扭曲了。人們只在意自己的自由有沒有被保障,卻不 顧他人的自由是否被侵犯,或者當我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是否侵犯了他人的「自由」。「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為前提」。 我喜歡用「張銘清來台遇襲事件」來說明這個。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告訪台南安平古堡時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台南市議員王定宇則叫囂著:「台灣不是中國的」或「台灣要獨立」等等,瘋狂推擠下,張銘清被推倒了。雙方各自有各自的立場,本應尊重,但王定宇卻認為民氣可用,不但用叫囂式地捍衛他的「自由」,還侵犯了張銘清的自由,不論是不讓張銘清發言或推倒張銘清。我們只在意自己的自由,那他人的自由呢? 鄧麗君的故事如此精采,對我有許多啟發與感想,我想多寫幾篇文章,感念鄧麗君,之後陸續發表。這篇講自由,就附上鄧麗君演唱過的《悲しい自由》。根據《鄧麗君物語-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在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鄧麗君在香港為大陸的青年哀悼時就唱這首歌。 《悲しい自由》:
บ้านฉันตลกไว้ก่อน(พ่อสอนไว้) 我家樂翻天 The Little Comedian
幽默的人大概都很受歡迎,女生特別喜歡幽默的男生,下午看了一部泰國電影「我家樂翻天」講的就是一個不怎麼幽默的人追女生的故事。滿好看的電影,可以讓人思考人是不是要以搞笑為目的地生活,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多麼地不容易被發現。下面分享心得: 電影裡的主人翁是搞笑演員的第二代,他們家全部的人都很搞笑,是以搞笑為生的,搞笑團平常就接些餐廳的邀請,作為一般日常的工作。主人翁小多為了達到爸爸的期待,想了很多笑話,但每次上台一緊張,就把原本想好的梗忘了。 值得讓我們思考的是,人一定就要「好笑」嗎?在我看來,人不一定要好笑,好笑可以使人親近,不過不好笑也不至於使人遠離。「好不好笑」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不過當有人試圖「搞笑」的時候,你是否常常澆人冷水地說「嘸好笑」?有人想搞笑的時候,儘管我不覺得好笑,我仍然會很捧場地乾笑一番。而這樣的乾笑就使原本不好笑的東西變得更好笑了!或者有人很正經,你卻只是在搞笑時,這個很正經也會讓人覺得很好笑。所以「好笑」是無所不在的。因此,我們不必要刻意追求「好笑」,自然而然的「好笑」比較好笑。有時候,太刻意的「搞笑」,如吳宗憲那樣的搞笑,反而讓人覺得很可憐。 「我家樂翻天」是泰語的電影,有些笑點脈絡不是我們透過翻譯能夠理解,不過整場鴉雀無聲時,不曉得大家是不是也覺得好笑?好不好笑都取決於觀眾的心,你的心是開心的,你看什麼都好笑,你的心是無趣的,你看什麼都覺得無趣。 此外,這部電影講了一下父子之情。小多上台表演時,有時候不如預期,爸爸沒有給小多鼓勵,反而是嘲弄,拿小多開玩笑。我覺得有人想跟你開玩笑時,是這個人想親近你、為你解嘲。不過小多多慮了,總是認為爸爸不喜歡他,其實爸爸為他作了許多牲犧。男人的情感總是不易表現,男人也有男人的矜持。電影裡頭很多地方演出這種曖昧的感覺。
《龍鳳店》裡的《初戀紅豆冰》
最近看了兩部華語電影,一部是馬來西亞的《初戀紅豆冰》,另一部是香港的《龍鳳店》。《初戀紅豆冰》比較新鮮,《龍鳳店》則像小時候看龍祥電影的感覺,就是那種舊舊的、很殺時間感覺也很浪費時間的電影。說真的,《龍鳳店》要不是大S徐熙媛是女主角,我還真不想看呢!和大家分享觀影心得: 兩部電影都算是愛情溫馨喜劇,《初戀紅豆冰》是現代劇,不過有點年代,而《龍鳳店》則是古裝劇,演的是明朝皇帝微服出巡,遊龍戲鳳的橋段。兩部電影的劇情內,都有人隱瞞了事實,不過結局卻是大大不同。 在《初戀紅豆冰》裡,打架魚的媽媽為了不讓打架魚有對爸爸不好的記憶,從來沒說過她遭受家暴,也不曾說他爸爸是賭徒,隱瞞事實至打架魚長大。打架魚也因此一直恨媽媽,直到打架魚到了檳城,見了自己的親生爸爸,才恍然大悟。 《龍鳳店》則是更明顯的隱瞞事實,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梅龍鎮,遇到了鳳姐,卻沒有告訴鳳姐自己的身份。當然,皇帝傷了腦袋,是不是真得不知情,也說不準。不過,在鳳姐知道事實的真相後,反而很生氣。總之,就是一點歡喜冤家。 同樣的隱瞞,因為因心不同,結果就不同。打架魚的媽媽為了不讓打架魚擔心,於是隱瞞真實的爸爸;皇帝則只是到江南遊戲,雖然不是什麼不良居心,不過也沒有益處,皇帝和鳳姐兩個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我喜歡《初戀紅豆冰》勝於《龍鳳店》,除了有馬來味的新鮮感外,配樂也都令人印象深刻,裡面有大量的馬來西亞藝人,而且每個都很紅,絕對都是你喊得出名字的。讓我憑記憶來羅列一下:阿牛、李心潔、梁靜茹、品冠、戴佩妮和張棟樑,歡迎各位補充。《龍鳳店》大S的演出也是令人驚豔,平常的美女演出這等搞笑片,實在很難得。有人建議大S趁舒淇很挑劇本的期間,多接幾個戲衝量,可以奠定未來最佳女演員的基礎。 下面附上兩部電影的預告片,希望大家會喜歡: 《龍鳳店》預告: 《初戀紅豆冰》預告: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在台灣尚未上映,我有幸在《唐山大地震》上映期間旅遊大陸,我先看過《唐山大地震》了。《唐山大地震》還在宣傳期時,我人在上海,我就盼著它上映。到了江蘇南京,也想找時間去看,無奈時間不夠。到了福建福州,總算有時間了,先看吳建豪主演的《等著你回來》,隔天再看《唐山大地震》,其能創造上映首日超過《阿凡達》的票房,我想是無庸置疑的。下面分享,我的觀影心得: 「地震」總是糾結著所有中國人的心,從唐山地震、九二一地震,到最近的四川地震…等,每次地震都召來了各路救援弟兄,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唐山地震發生時,沒有受到太多的支援,四人幫包括毛澤東在鬥劉少奇,四人幫還發聲明「我們鬥的是八億人的事」,言下之意,唐山地震的受難者似乎還比不上「八億人的事」。不論如何,地震發生,就《唐山大地震》電影的描述,解放軍亦投入了救援。 《唐山大地震》裡,地震使唐山人的生活如過山車般的翻轉,小女孩方登更遭受被母親不得以地放棄的雙重打擊。人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我想是無可厚非。尤其在被母親放棄的情況下,產生對母親的怨恨,不是當事人一定很難理解。沒有人可以解釋,為什麼當初在兩姊弟都被壓在石塊下,為什麼媽媽選擇「救弟弟」。 方登恨媽媽,媽媽對方登也感到愧疚和抱歉。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父母會放棄自己的子女。無奈就是地震發生,家破人亡就造成了。 地震,就是佛家說的「無常」。平常或常常,就是相對於「無常」,這不是你預料中會發生的事。地震是無常,喪夫喪女是無常,就連女兒失而復得也是無常。人生真得是無常。人生如果是平常或常常,人就不會學習,不會進步。方登因為地震發生在自己身上,學會了尊重生命,當自己懷了學長的孩子後,毅然決然地退學去生小孩、養育小孩。方達因為斷了手臂,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出外打拼賺錢,還帶了個漂亮的媳婦回家孝順媽媽。我不敢說,「無常」對每個人都有鼓勵積極向上的作用,不過人若能從「無常」中學起教訓,那人生肯定更光明。 僅管,《唐山大地震》有人批評紅牛飲料或捷安特Giant腳踏車入鏡是不符合時代背景的,但我認為瑕不掩瑜。有人批評才會紅,希望《唐山大地震》在台灣上映時,也開出好成績。
《非常完美》的《命中註定》Sophie&’s Revenge VS บังเอิญ รักไม่สิ้นสุด As it happens
《非常完美》是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影,《命中註定》是泰國生產的電影,戀愛的過程或許不是那麼完美,但似乎都有種命中註定的感覺,就是結局都得在一起的樣子。下面分享心得: 《非常完美》英譯是Sophine's Revenge,蘇菲的報復。女主角蘇菲因為男朋友移情別戀,於是想要把他搶回來之後,再甩了他;《命中註定》男女主角在登山的巧遇,當下並沒有認識彼此,之後再不同時間、空間卻又突然相遇,真不知道是緣份或巧合。經歷一番波折兩個電影裡頭的女主角都找到了真愛。此兩部電影相同在於都站在女主角的角度,或許這和男女人口失衡有關。據新聞報導,商業化程度越高的地方,男女人口失衡越研究。以中國大陸來說,100個女生會有117個男生,所以男生追女生,女生就挑男生,挑來挑去,乾脆就不結婚了!一個不結婚,兩個不結婚,本來就缺女生,現在又不結婚,女生就更缺了,造就了一堆「剩男剩女。於是男生要去娶外藉新娘,甚至搞同性戀。嘖嘖嘖…我還看過一則說未來女性可以不需要男性就能夠生小孩,延續生命。如果世界只剩下女生沒有男生,那會是怎麼樣的景象呢? 我覺得這兩部電影滿有意思的。其中《非常完美》有韓國影星蘇志燮、范冰冰、林心如、何潤東等;《命中註定》的男女主角都是新面孔,以前沒見過的。
十月奏鳴曲 รักที่รอคอย October Sonata
《十月奏鳴曲》有點像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都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許多看似和政治、國家體制無關的感人故事,卻因為政治、國家體制也造成的悲劇。泰國政府在一九七○年代到一九八○年代,掃盪共產主義者,兩人因此無法在約定的時間、地點見面。片中的男主角拉維,長得有點像丁春誠;女主角幸珍則演過悲戀三人行,我覺得這是滿感人的愛情電影,和大家分享: 「愛情」的力量很大,幸珍為了拉維半工半讀上夜校,學泰文。幸珍本來就會泰語(嘴巴會說),但讀不懂泰文、不會寫泰文,「聽、說、讀、寫」中,只能「聽、說」無法「讀、寫」,因為拉維留了一封信給幸珍,幸珍為了讀懂這封信,她去上了夜間學校。泰文相較於華文,我認為是比較容易學習的,泰文為拼音文字(事實上,全世界還被使用的語言只有漢字是不是拼音文字,因為我們已經學會全世界最難的文字之一了),所以沒受過教育的幸珍可以「聽、說」,「讀、寫」的學習則建立在「聽、說」的基礎之上,很快就能上手。 學會「讀、寫」可以說是開啟思想重要的一步,拉維曾經對幸珍說過「每個人的價值都是一樣的,不管在戲劇裡他飾演的是好人或壞人」,然而,真正讓幸珍體會到這涵意,還是幸珍從書本上學到「人生而平等」的價值。 我喜歡這電影除了感人的愛情故事外,還揉雜著泰國人民識字率不高或共產主義的社會氛圍。當然,這些都是過去的泰國了。特別是曼谷,已經華麗地轉身,成為泰國第一女主角了! 看看噗友的回應,或許你會對此電影更有興趣:
三竹 สามชุก Once in a Chance
泰國電影《สามชุก》(《三竹》,又有人譯為《我的老師》)是去年上映的勵志電影,講述七個的高中生怎麼開始吸毒?然後與社會疏離?戒毒過程?然後再回到社會?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電影,看完之後會讓人佩服其老師偉大的情操,並同情、關懷、理解吸毒者的困難。下面分享電影心得: 就和抽菸一樣,每個人都知道吸毒的壞處,每個抽菸或吸毒的人自己也都知道吸毒的壞處,但總是有人會去吸毒。為什麼會去吸毒?電影裡的主人翁有各自已的困難。Wan為了幫媽媽減輕家計負擔,到處打工,結果精神不濟開始吸大麻以提神。上癮後,沒錢買,開始販毒,將朋友拉進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Bot的爸爸愛喝酒;Pan沒有父母,和姊姊、姊夫居住;就算爸爸是三竹縣的縣長,因為疏於關心,兒子也染毒。 吸毒後的過程是一個惡性循環。沒錢買毒就要去偷、搶、拐、騙,有了錢再買毒,越吸越上癮,甚至產生幻覺成為社會的毒瘤。當社會開始排擠,吸毒者都就算下定決心要戒毒,也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只能踏上毒品人生。 所幸這七個高中生有一個真正愛他們的老師。從電影中,可以發現老師年紀很大,不知道是為了置入性行銷筆電?還是真的需要有一部電腦讓老師去網路搜尋毒品相關資訊?老師對毒品的認識得先透過網路,讓人擔心泰國鄉間或許毒品泛濫或許偏遠地區資訊缺乏。因為有老師,電影最後有一個快樂的結局。每個人都戒毒成功而有一份工作。 「三竹」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地名,透過網路搜尋發現,這電影一個叫「三烹百年老噠叻」的百年老市場拍攝,那兒居住著許多來自潮洲的華人,牌坊上以泰文和華文並列。三竹縣位於素攀武里府,是繁榮古城,也是泰國魚米之鄉,二○○年以「三烹百年老噠叻」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獎。 我覺得這電影很好看,又勵志,又讓人認識一個旅遊景點。這是連我的lonely planet都沒有介紹的地方。有機會一定要去造訪。下面附上電影連結和相關旅遊影片: 三烹百年老噠叻(Sam Chuk 100 Year Market):
崖上的波妞
魔法師厭棄人類的愚蠢,在海下成立自己的小世界自在的生活著,不需要陸地上的空氣、食物,只要魔法就能生存下去,波妞是他和海神的女兒,她有金魚的身體和 人類小孩的臉蛋,嚴格說起來,她是一條魚。也許波妞的爸爸喜歡這樣的生活,與世隔絕,安靜又安逸。當然,水底的世界有好多漂亮的動物,繽紛的小魚,和長的 怪異的大魚(嗯,在這個動畫世界裡特別美麗)。 對想要避世的人來說,這樣沒有喧擾的世界很好;但是波妞要的不只是這些,一次她乘著水母漂 浮到陽光灑進的海面冒險時,遇上清理水底的工作船,被玻璃罐困住了,無法掙脫,隨著玻璃罐漂流到岸邊,這個岸上是崖的一角,也住著救起波妞的宗介,波妞從 此愛上宗介,為了他,波妞開始想要變成人類。 剛看完崖上的波妞所以內容特別講的巨細靡遺,不過如果都說穿了,就不值得一看了,那我就適可而止吧!這部動畫電影已經可以在PPS上看了,時間並不會太長,如果想要放鬆一下可以選擇的好片子。 和 宮崎駿的其他動畫片一樣,它充滿魔法和美麗,特別不同的是他這次帶你去看的是海底世界;不同於海底總動員的寫實,宮崎式海洋筆觸比較圓滑,有種夢幻華麗的 感覺,把海幻化成變種鯉魚,像是有生命的海嘯洶湧,總覺得有點殘忍,只是波妞奔跑在海浪上的輕鬆,對應之下有很特別的感覺,應該是一種追求愛情的動力,非 常澎派的,不管是畫面或是心情。 最後魔法師爸爸和海神媽媽決定要用古老的魔法幫助波妞變成人類,只是美人魚故事的情節,假如宗介變了心就變成泡沫,為了愛情的不成功變成仁。果然是宮崎駿的浪漫。 這 次的魔法師雖然不像霍爾那樣帥氣,經常掛著黑眼圈,但是為了避開世俗所承擔的壓力,還有拯救世界,有些地方和霍爾還真像。配角中有幾位被看護的老奶奶,這 也是目前高齡化社會中很常見的景象,宗介媽媽的工作就是要照顧這些老奶奶,在片中感覺老人家就像孩子一樣單純,也許夢想變的簡單,但總也是有夢想。 我沒有去google別人怎麼說這部片,一貫的,都會說宮崎駿的環保議題,也許是我膚淺,不過覺得看宮崎駿電影就算沒有想法也無所謂,只要享受,覺得好看就夠了。
愛在拜城 ปาย อิน เลิฟ Love in Pai
我期待很久的泰國電影《 ปาย อิน เลิฟ 》(英譯:Love in Pai;中譯:愛在拜城)。拜城,也有人叫白郡、白縣。去年到泰國長住的時候,Zue、Vee、Bang、Pipe和我,在Pai有很多難忘的回憶,你可以從這裡看到很多我們在Pai玩的照片。電影《愛在拜城》就在這個我們充滿回憶的地方拍攝,勾起我許多回憶。 拜,在泰國北方,我們會從清邁搭共乘的廂型車往拜。影片一開始就是在九彎十八拐的路上,把我們帶到拜城。透過一個劇組到拜城拍電影、找靈感,串起好幾個愛情小品電影。下面為論壇上網友分享的故事分段,我自已看的時候倒沒有那麼清楚地能分辨這幾個片段: 1. 《愛你在(中)心》,導演:布拉差亞平克堯,主演:Leo Fud(ลีโอ พุฒ)和 ตาล-กัญญา รัตนเพชร์ 。 2. 《白郡明信片》,導演:Tanid Jidnugul,主演:Chayanan Arbrue 和 Suttirak Putasunrong。 3. 《你的三天,他的三天和我的三天》,導演:Bongkot Kongmarai,主演:雷麥唐納和 Gradae Supakson Chaimongkon 4. 《姐姐啊!》,導演:Bantid Tongdee,主演:Boy 和阿辛央 5. 《單相思》,導演:Duroisit Niyomgul,主演:Bank 和妞 6. 《來自白郡的明信片》,導演:Sakchai Dinan,主演:Ran 7. 《愛的秘密》,導演:Ridipong Chais,主演:Noppan Bunyai,Pong Gambanart Zudapatong,Chaloton Borirart。 電影內拍了許多我以前去過的地方,如coffe in love和pai canyon,但仍有許多在拜的指標性景點沒有被拍攝出來,不免和期待中有些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