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雜學

一些關於語言教學的文獻…

 Dowdle, B. (2020). The Generalist’s Dilemma: How Accidental Language Teachers Are at the Center of Japanese Pedagogy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54(2), 383–389. 在日本,教授日語的老師來自兩個專業(應用語言學領域或文學領域),來自應用語言學領域的老師是語言教學的專家(Specialist),而來自文學領域(包括電影或文化研究)的老師(Generalis)則被要求去負責「內容」課。 O’Rourke, B., & DePalma, R. (2017). Language-learning holidays: what motivates people to learn a minority langua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14(4), 332–349.  西班牙的一個方言(Galician)並不是一個世界通行的語言,在市政府以語言復振計畫的規劃下,舉辦了結果教育和觀光的語言課程(language edutourism)。該課程有許多國家的學生參加,訪談發現,學生並不是單純為了溝通而想學習Galician,而且大多數人都懷抱著不同的目的。 Heller, M. (2010). The commodification of languageAnnual review of […]

為什麼泰語需要區分中、高、低聲母/子音/輔音?

梵語裡頭在五個發音位置和五個發音方式是完美的配對,剛好有五乘五個子音。泰語的書寫順著梵語和高棉語的發展在700年有了古泰語的雛型,原本五個發音方式,只剩下三個發音方式,中子音發音時會有阻斷,高子音則會送氣,低子音則有聲帶的振動。有人把這個稱為「忠實轉寫梵語借詞」(https://disp.cc/b/153-HQj)。 英語在歷史的發展有元音大推移(Great Vowel Shift)的語音轉變,泰語則在兩個不同時空(素可泰和大城)對三種子音在聲調上的發音有不一樣的轉變(https://youtu.be/Wcl6hAn1uLs)。 素可泰和大城兩個地方的聲調有相同的,也有相異的,近代的語言學家為了以一套泰文統合兩個地方的聲調,於是產生出透過調號和三種子音可以讀出這些聲調的依據(https://www.ptt.cc/bbs/Thai/M.1522488538.A.CEA.html泰語的難點一)。 泰語調號有四個,聲調有五個。四個調號中的後兩個(mai tri 和mai chattawa)(素可泰和大城兩個地方相異的地方)數量少,只在中子音出現,而且聲調固定。不需要為這個騰出腦袋來記憶(http://womenlearnthai.com/index.php/memorize-tone-rules-with-five-simple-rules/)。 四個調號的前兩個(mai ek和mai tho) 和三種子音的產生的聲調時,中子音和高子音的聲調是固定的:mai ek就是低聲調,mai tho就是下降調;低子音和mai ek則是下降調,mai tho就是上升調。 沒有調號的音節和短母音相拼時,如果包含尾輔音的,就先假設是低聲調,這在中子音和高子音都行得通。低子音和短母音且有尾輔音時,則發高聲調;長母音和長母音且有尾輔音時,則是下降調。 剩下的沒有調號的音節和長母音相拼,只要分得出中、高、低子音,中聲調、上降調和低聲調也就出來了。 上面的規則適用於標準泰國語,在其它泰國的方言裡頭,亦可以使用調號來記錄該語言的聲調,實際的調值可能會和標準泰國語有點落差(https://youtu.be/Wcl6hAn1uLs)。

泰文課程大綱

課程目標: 一、啟發學生學習泰國語言與文化的興趣。二、增進學生對泰國住民及其文化的認識、理解與尊重。三、培養學生具備泰國語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溝通。四、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能運用多重的文化視角進行思維與判斷。五、培養學生跨文化溝通與跨國行動能力與素養。 學習內容: 語言要素:字母與語音、詞彙、語句文化要素:互動中的語言規範、互動中的非語言規範、國情概況、文化差異語言要素主要參考《泰語》第一冊(羅奕原、林秀梅,2000);文化要素參考網站http://www.thai-language.com。 學習進度: 生而為人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610四不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608祝禱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596學習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532矛盾人生(一)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361矛盾人生(二)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361越冷越開花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571女友寫信來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099結婚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105泰皇的生日祝福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316水燈節祝禱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266當一個泰國老師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541沒有什麼不可能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498雨中的夢 http://www.thai-language.com/id/590380  參考書目:羅奕原 & 林秀梅 (2000). 泰語 第一冊. 廣州外語音像出版社,.  By User:Diliff – Own work, CC BY-SA 3.0, Link

我聽見彥法師的《與佛同行-心性與因果:一張帶得走的通行證!》

傅斯年校長過世前,曾對朱家驊說:「你把我害了,臺大的事真是很多,我吃不消,恐我的命欲斷送在臺大了。」臺大的事那麼多,按傅校長說過的「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或荷蘭哲學家斯賓諾沙(Baruch Spinoza, 1632-1677)「宇宙的精神」之理念,台灣大學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宇宙間一切永恆而無限的真理。從以前到現在,每一個時期的老師、學生,是什麼能讓這個校園追求宇宙真理?是心。透過眼睛,我們能夠感受到圖片或螢幕的色點,藉由意識我們會產生有概念性的認知。而這個認知是從哪裡來的?這個人工智慧投入幾十年、幾億元的研究都不見得能夠像一個三歲小朋友能夠看到貓狗就能分辨的能力是從哪裡來的? 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人,都試著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古印度,《楞嚴經》這麼描述畢陵伽婆蹉尊者:乞食城中心思法門。不覺路中毒刺傷足舉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痛覺。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法國的笛卡兒則說:我思,我存在(拉丁语:Cogito, ergo sum;法语:Je pense, donc je suis)。我國古代的「格物致知」王陽明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能夠感覺、能夠思惟的是意識,會受到外境、相貌而產生;而和外境有距離、有獨立性,能夠讓我們把現象看得微細的好像不是意識,我們姑且說它叫「覺性」。意識就像發散的燈,而當所有燈光被聚集起來成為雷射的時候,那它就可以切割。 我們的心有那麼多優點,就像可以發散的燈,但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像雷射一樣聚焦?用佛教的術語來說是「我執」。我們以為想法就是自己、以為身體就是自己。如果我今天在速食店,享受店家所播放的輕快音樂和明亮燈光,我也加快了用餐的腳步。我們受到音樂和燈光,以及店老闆追求翻桌率的目標影響,我們的行為也產生改變。如果我得了流行性感冒,我吃不出食物的鹹甜,我感受不到這個世界給我的感覺,我的身體受制於病毒。我們以為想法、身體是自己,這是「我執」。我執的具體表現是自私,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用同理心改變,陳樹菊用利他改變。人因為「我執」,心就發散不容易聚焦,所以優點就看不到。讓心聚焦的方法也可以透過靜坐或禪七達到。(禪七心得分享:一、二、三)還沒有靜坐過或參加禪七的人就像一個坐在行進車上的乘客,雖然再三強調是車在前進不是樹在後退,但是乘看著窗戶外的樹一直往後退而自己沒有動,只會感覺樹一直再在後退。再三強調都比不上這個乘客親自下車看一看,再三分享都比不上親自去體驗靜坐或禪七。 世界那麼多變化,是怎麼來的?是因果。這就是我們的內心所召感的。源頭是我們的內心,進而創造相對應的世界。太平洋沿岸地震頻發怎麼來的?科學家說是全球暖化融冰造成的。全球暖化怎麼來的?由我們的貪婪造成的。貪婪怎麼來的?內心召感的。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甲生對乙師問了一個很難的問題,乙師答不出來,甲生覺得過意不去,乙師也覺得尷尬,於是甲生和乙師就寧可避不見面。唐朝的裴度撿到一個翠玉帶和二個犀帶,這是非常珍貴東西,但是把它們交給失主,在前一刻他還被禪師說是乞食街頭、飢餓而死的相,結果下一刻又變成有無量的福報,可能會出將入相,只因為中間多了拾帶不昧的事件。 心是可以讓事情發生的源頭,知道心性就可以讓我們追求宇宙真理。因果則是事情發生的法則,源頭仍是心。

透過JabRef在LibreOffice上以APA格式進行文獻的引用

為什麼要用文獻管理軟體?研究生2.0曾經撰文告訴大家十個理由。研究生2.0使用文獻管理軟體的理由,我都同意。但我認為大多數研究生不會因為文獻管理軟體有諸多好處,而去使用它。對研究生而言,管理文獻只是為了人生中一篇僅僅為了畢業撰寫的論文,畢業後剩餘的人生根本不需要再寫論文,我根本不需要使用文獻管理軟體。我思考自己使用文獻管理軟體的原因是因為修了《數位媒體編輯》。《數位媒體編輯》這門課不是讓我學會文獻管理軟體的課,它讓我學到的「工具獨立性」和「心智外包」(Extended Mind)。工具獨立性,是指可以用任何的軟體,達成一件整合性的作品。心智外包就是把原本應該親自花費心力的事,交給工具去完成。 《數位媒體編輯》的每一週課就是教你使用Word。但是學期作業要你作出一個雜誌,你可以使用Word,也可以使用InDesign,也可以使用各式各樣你覺得能夠完成雜誌所需的軟體。用Word,誰不會!反正就把Word打開,打字就好了,換個字型、換個顏色、放個圖片、用什麼文字藝術師就可以漂漂亮亮了,這個國小電腦課東西居然在大學一個三學分的《數位媒體編輯》進行!如果這樣的話,微軟公司也太好混了吧!Word有很多選單裡頭能做到的事,我們都沒注意過。這堂課當然不是在學Word的使用技術,我們學的是編輯一個雜誌,需要哪些技術,而這些技術在Word上怎麼辦到。知道哪些部分是軟體可以代替人力辦到的,我們就從工人智慧往人工智慧又進了一步。 因為工具獨立性和心智外包,電腦能做的事,自己就不去做;開源軟體能做的事,就不去使用付費的軟體。作業系統有很多,windows、ios,但是我使用ubuntu;統計軟體有很多,SAS、spss,但是我使用R;有名的辦公室軟體Microsoft Officea我也沒用,我用Libreoffice;文獻管理軟體也很多EndNote、Mendely、zotero,一開始猶豫使用zotero或JabRef,付年費使用2年的zotero之後,後來還是使用JabRef。 zotero因為能夠和Firefox瀏覽器上加上套件進行文獻管理,而且可以在Libreoffice的文件編輯的同時,進行文獻引用,因此網路上的資訊相對豐富,進入門檻就比較低。(當然,我想可能還是因為zotero進行收費,所以能夠有組織去使它變得更親民) JabRef早期大多只有使用LaTeX撰寫科技論文的研究者使用,網路上的資訊也不多,門檻高,我都還沒進去就先放棄了。 但是,我使用zotero年費,每年是30塊美元,能夠管理的文獻數量只有2GB,在文獻一直增加的情況下,下一個級距就是6GB,我就必須付出年費60塊美元。因此,我還是再研究JabRef。五、六年的發展,JabRef有許多更親民的改變。但是,對於初初使用文獻管理軟體的人,恐怕還是不太容易。 我把一些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收錄在下面,這些做法都是在lubuntu的作業系統下,使用LibreOffice可以參考的內容: 我怎麼樣可以LibreOffice上,用JabRef引用文獻? 我怎麼樣可以在使用文書軟體時,讓引用的文獻是符合APA的格式?在JabRef上可以透過選擇.jstyle的檔案,使文獻引用符合自己所需要的格式。我沒有那麼努力自己去編輯,因為有網友提供了適合的.jstyle。今年二月有網友分享了許多期刊的格式,但是仍然缺少APA的格式。APA是很多期刊文獻引用的格式,今年5月有人提供了APA的.jstyle。 那些.jstyle適用於word,我用的是LibreOffice,怎麼辦?適用於LibreOffice的.jstyle,有網友提供範例,只要依照範例和自己所需要的.jstyle去將兩個文件合併在一塊就可以。

《大家來學泰語》第八課:日/月/年(補充教材)-วัน เดือน ปี

中介語(Interlanguage)是指從母语(L1)始至習得得第二語言(L2)止,其間經歷的一系列的語言過渡「階段」裡,所產生之「語言」。以學習泰語為目標的時候,我們就不必在意翻譯的「信、達、雅」,所以下面的華語注釋,可能會覺得不美、不通順。你可以把這些不美、不通順的注釋當成是中介語,因為它既不是華語,也不是泰語,但它是幫助我們學習泰語的。如果想找比較美的華語歌詞翻譯,可以看此部落格。 วันจันทร์ฉันคอยอยู่อังคารก็คอยดูดูๆว่าเธอเป็นไงwan-jan-chan-kaawy-yuuang-kaan-gaaw-kaawy-duuduu-duu-waa-tur-bpen-ngai星期一我等著星期二還等著等看看你是怎樣 พุธเธอก็ไม่มาเช้าสายก็ไม่มีพฤหัสว่างเปล่าpoot-tur-gaaw-mai-maachao-saai-gaaw-mai-meepha-reu-hat-wang-bplao星期三沒來早晚上都沒有星期四沒空 ศุกร์หรือเสาร์หรือว่าอาทิตย์ไม่มีวันไหนไม่คิดถึงsuk-reu-saao-reu-waa-aa-titmai-mee-wan-nai-mai-kid-teung星期五或星期六抑或是星期日沒有哪天不想你 ไม่มีวันไหนที่เธอจะย้อนมาสู่วันเก่าๆของเราmai-mee-wan-nai-tee-tur-ja-yaawn-maasuu-wan-gao-gao-kaawng-rao沒有哪天你會願意來回到我們的舊日子 วันที่ฉันเจอเธอวันที่ได้ใกล้กันวันที่เราจูงมือwan-tee-chan-jur-turwan-tee-dai-glai-ganwan-tee-rao-jung-meu與你見面的那一天與你接近的那一天我們牽手的那一天 วันที่ฉันรักเธอวันที่ฉันพูดไปวันที่เธอรับฟังwan-tee-chan-rak-turwan-tee-chan-pud-bpaiwan-tee-tur-rab-fang愛你的那一天我說出口的那一天你願意聽我說的那一天 อีกนานไหมฉันก็ไม่รู้(อีกกี่เดือนหรือจะอีกปี)eek-naan-mai-chan-gaaw-mai-ruu(eek-gee-deuan-reu-ja-ekk-bpee)再多久我也不知道(還要幾個月或幾年) กี่หมื่นพันล้านความทรงจำที่มีไม่เคยไม่คิดถึงเธอgee-meun-pan-laan-khwaam-song-jam-tee-mee-mai-keuy-mai-kid-teung-tur幾千萬十萬的有的記憶不曾不想念著你 มกราก็ยาวนานกุมภาก็เลือนลางมีนาก็ยังเลื่อนลอยmohk-ga-raa-gaaw-yaao-naangoom-phaa-gaaw-leuan-laangmee-naa-gaaw-yang-leuan-loy一月還很長二月還很模糊三月也很模糊 เมษาก็ร้อนรนพฤษภาก็ทุกข์ทนมิถุนาว่างเปล่าme-saa-gaaw-raawn-ronphreut-sa-phaa-gaaw-took-tonmi-thoo-naa-waang-bplao四月很焦慮五月要忍耐六月沒有空 อีกนานไหมฉันก็ไม่รู้(อีกกี่เดือนหรือจะอีกปี)eek-naan-mai-chan-gaaw-mai-ruu(eek-gee-deuan-reu-ja-ekk-bpee)再多久我也不知道(還要幾個月或幾年) กี่หมื่นพันล้านความทรงจำที่มีไม่เคยไม่คิดถึงเธอgee-meun-pan-laan-khwaam-song-jam-tee-meemai-keuy-mai-kid-teung-tur幾千萬十萬的有的記憶不曾不想念著你 อีกนานไหมฉันก็ไม่รู้(อีกกี่เดือนหรือจะอีกปี)eek-naan-mai-chan-gaaw-mai-ruu(eek-gee-deuan-reu-ja-ekk-bpee)再多久我也不知道(還要幾個月或幾年) กี่หมื่นพันล้านความทรงจำที่มีไม่เคยไม่คิดถึงเธอgee-meun-pan-laan-khwaam-song-jam-tee-meemai-keuy-mai-kid-teung-tur幾千萬十萬的有的記憶不曾不想念著你

輕鬆學習泰語聲母中、高、低子音

如果有一個「外星語言」,它肯定比起地球上,任何一個「外國語言」更難。地球人的發音部位、發音方式、聽覺器官都是同一套。至少不是像《降臨》裡頭的七肢桶語言,女主角形容就像「一隻濕漉漉的狗抖掉毛皮上的水時發出的聲音」,畢竟七肢桶有和地球人完全不一樣的發聲與聽覺器官結構。那為什麼我們學習外語會亂無章法,覺得理不出頭緒呢?我認為是因為我們太過於專注於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差異,而忽略了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共性。地球人能夠學好自己的母語(第一語言),就勢必能夠學習好外語(第二語言),至少比學習外星語言容易。共性在哪裡?每個人都有一個嘴巴,兩個耳朵。 美國人的耳朵和日本人的耳朵聽到的是否一樣?去問問美國人和日本人聽到/r/和/l/這兩個音的時候,聽到的是一種聲音或兩種聲音?也許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可逆的事實。但這不是現在文章要討論的重點,我們實驗室的同學王靖雯研究就認為這耳朵是可以被訓練,《聽清楚才能真的講明白:加強聽辨能力是否有助於發音》也將在第十八屆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會上發表。 除了兩個耳朵是一樣的,我們還有一個嘴巴是一樣的,所有人類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式都是一樣,只是某些語言不使用某些部位或方式。擁有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認知與應用語言學學位,而且精通東南亞和中國語言的王懷樂(Stuart Jay Raj)把泰語的發音部位、方式進行有系統的解構。配合泰語符號(泰文)的來源(天城文、梵語),其目標在於能夠最後學習好泰語(不只是停留在泰母聲母、韻母階段),王懷樂撰文提醒我們有12個小撇步可以更容易學會泰語聲母,同時也為往後的聲調打下基礎。 「為愛學語言」的王懷樂寫的文章,如果沒有一點兒「語言學」或「泰語」的底子,可能讀起來會很吃力。不過,如果用心慢慢地細讀,並對照其所提供的表格的話,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才是。我將12個小撇步中譯如下,配合王懷樂的表格應該有助於學習泰語聲母。 一、書寫泰語符號(泰文)的時候,都從有「圈圈」的地方開始。*二、在泰語聲母表中,需要發出塞音(‘glottal’,第1個直欄),都是中子音。三、在泰語聲母表中,不需要聲帶振動,直接送氣發出的聲音(‘Non-Voiced-Aspirate’,第2個直欄),都是高子音。四、餘第3、4和5個直欄,都是低子音。五、泰語的「中、高、低子音」和「聲調」有相關,但不代表高子音就會發上揚的聲調。**六、印歐語言家族有濁音(‘voiced’)和送氣的濁音(‘voiced – aspirated’),泰語通通沒有。第2、3和4直欄的聲母,有幾乎一樣的發音,就是因為要聲帶振動的濁音以及強送氣的發音缺失。第2欄和第3、4欄唯一的差別就是在於高子音和低子音發音位置上的不同。***七、有好幾個泰語聲母無法在對應到印歐語系。這些無法對應的聲母是來自於天城文(Devanagari),它們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只有在某個部位長得不一樣,這包括:低子音的ช和ซ(ch/s),中子音的ด和ต (d/t),中子音的ฎ和ฏ(d/t),中子音的บ和ป(b/p),低子音的พ和ฟ(ph/f)以及高子音的ผ和ฝ(ph/f)。八、印歐語系的‘Sh’在泰語裡頭都發‘s’,而且都是高子音,包括ห (ho hiip)九、低子音的‘s’ ซ不是來自印歐語系,而是同‘ch’ ช的發音位置上,以不同的發音方式發出。十、泰語也沒有印歐語系的舌音(‘cerebral’),所以第3個橫列和第4個橫列幾乎就是一模一樣的翻版。第3個橫列就是原先在梵語(Sanskrit)裡頭會發舌音的符號。因此,比較第3個橫列和第4個橫列就會發現,第4個橫列(本來就是齒音(‘Dental’))較常出現,而第3個橫列(自舌音變形後的齒音)多出現在梵語詞彙。十一、第1、2和3直欄、鼻音(nasals)以及可兼韻母的聲音(semi vowels)和ส是較常見的聲母。十二、第4個直欄(過去是濁音送氣的發音方式)和第3個橫列(由舌音變形的齒音,包括本來不是齒音的ศ的ษ)就是比較少用的聲母。 *只有ก(ko kai)和ธ(tho thong)沒有「圈圈」。 **壯侗語言家族(Tai languages)傳統上被認為是帶聲調的單音節語言,然而泰語符號(泰文)的來源是複音節且沒有聲調的印歐書寫系統(Indic writing system)。泰語的聲母必須自帶中、高、低子音的屬性(聲音被發出時,所使用的方式),於整個音節中,自音節頭到音節尾依該聲母的屬性產生聲調。之所以要將聲母分為中、高、低子音,是為了可以運用標準聲調規則去知道音節的發音。 ***以第1個橫列(發音部位為喉嚨)為例,隨著不同的發音方式,應該會發出k、kh、g、gh、ng五種聲音;但是在泰語裡頭是k、kh、kh、kh和ng。濁音的‘g’ 和‘gh’和泰語都是清音的‘kh’。

泰語聲調不困難,只要掌握這些規則:比起好幾頁的規則,一個表格就把所有規打包

學習一陣子泰語的同學,一定都清楚泰語有5個聲調:中平調(middle)、低平調(deep)、下降調(falling)、高平調(high)和上升調(rising)。有一些泰語老師會將這5個聲調按照順序編號,同時搭配泰語的調號,製作成表格提供泰語學習者作為閱讀泰語發音的輔助工具。有時候,這些輔助工具太多、太細,結果反而變成是在作「語言學」而不是「語言學習」了。 在以英語為主的泰語學習網路社群中,其實有不少人將泰語的聲調的規則進行整理,也有人以自己的學習經驗呼籲大家不要被亂無章法的泰語聲調嚇到,可以從幾個大原則開始學習。但是,直接從英語進行泰語學習時,可能會遇到一些術語無法理解。如果可以將這些術語的概念釐清的話,我們在學習泰語聲調的規則時就更輕鬆了。 對於華語母語者而言,聲調本來就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幾百、幾千個漢字的聲調我們都可以一一克服了。既然泰語聲母、韻母和調號都是可以數清的,在有限的組合裡發出5個聲調應該也不太困難才是。 為了讓華語母語者更容易掌握泰語聲調的規則,我將Ruedi Seiler的表格重製,並進行以下修改:一、將聲調以華語母語者所熟悉的符號重現。有一些英語社群所使用的聲調記號,利用國際音標(IPA)對泰語的5個聲調進行標注,但是對於華語母語者而言,我們也有視覺幫助我們學習四聲的輔助。然而,以華語母語者的習慣去讀以IPA所標注的泰語聲調時,對認知其實是一個負擔。因此,我將參考張君松老師《大家來學泰語》的拉丁調號作為輔助。中平調、低平調、下降調、高平調和上升調,分別以「-」、「ˇ」、「ˋ」、「~」和「ˊ」作為視覺輔助。二、在不影響泰語學習的條件下,將英語的術語,以華語概念相同或相似的詞語替換。在英語社群中,使用了許多語言學的術語,例如:「live syllable」vs. 「dead syllable」、「unchecked tone」vs. 「checked tone」等。華語並不是沒有類似的詞彙,例如「開音節」和「閉音節」、「清尾音」和「濁尾音」或者「入聲」。比較這些術語,並不會幫助我們學習泰語的聲調,我們只是需要這樣的概念去幫助我們快速判斷這些音節的聲調罷了。為了擁有這樣的概念,我會在表格內使用「入聲」這個術語。「入聲」在這個表格裡指的就是整個音節是短韻母或結尾有/p/、/t/、/k/的;其餘就是「非入聲」。 配合表格和口訣,應該可以快速記下泰語聲調的規則。 中、高、低,哪一個?(先把中、高、低子音的聲調,分別熟悉,就像我們熟悉華語的四聲一樣) 入聲音節急而短。(中、高子音的入聲音節,泰語裡只有兩個調號) 短韻母下降要注意。(低子音的入聲中,長韻母沒有調號,短韻母有像「點」的調號,其餘都是高平調) 基本上,一個表格就可以涵蓋所有規則了。如果你想看看起來「比較高級」的表格,就看英語的吧。

孫文學校的「孫文要聽論壇系列」: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嗎?(民國106年1月12日,晚上七點,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一樓中山廳)

 「課綱」是用來取代「課本」的,用意是幫學生從「課本」的知識獨裁中解放出來的重要手段。「課綱」和「課本」有很不一樣的教育邏輯與教育目的,楊照如是說。但是,習慣「課本」而不理解「課綱」的台灣社會,用「課本」的概念去理解「課綱」,就變成楊照所形容的現況: 找來討論「課綱」、訂「課綱」的各科「專家」就搞不懂「課綱」的精神。接著又有課本出版商人為了利益忽視「課綱」精深的做法,編出了根本除「課綱」內容外別無其他內容的貧乏課本。最根本的,家長滿腦子想的都是考試,而不是多元知識與教育,於是江河日下,「課綱」、「一綱多本」、「基測」通通變質。 因為把「課綱」當成「課本」,所以台灣社會對於「課綱微調」就當成是像「換課本」一樣,覺得茲事體大。同一個課綱在不同的出版商人的理解下,會產生不同的課本,所以造就了我們這樣多元的社會。換句話說,課綱的微調並不會使出版商人失去了對於課本內容的主體性。國民義務教育的內容有了課綱,就可以保障國民的基本能力;將以課綱取代課本就讓學生、教師、家長和出版商人有對於學習內容的主導權。 但是我們都在沒有理解課本和課綱的差別下,就去評論、歸因或解釋當下教育的現象,這樣就會有老一代覺得國立編譯本單一版本最簡化、最單純、最有道德;年輕一代的一綱多本最多元、最有創造力,同時又不知道怎麼考試的感覺。老一代和年輕一代明明共存於台灣社會,卻好像活在平行宇宙的感覺。 孫文學校舉辦了系列論壇,1月12日會有人分享和微調課綱的議題,同大家分享。 題目: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嗎? 講者:段心儀老師 與談:黃光國 台灣大學教授 地點: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一樓中山廳(八德路2段232號) 電話:02-217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