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巧合,我在一天不到的時間內,看了台灣樂活動物協會所製作的「起初的愛」和泰國2005年拍攝的「再見!流浪犬」,兩個和狗狗有關的影片都滿值得看的,下面分享看完此二影片的心得: 兩個影片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狗狗小的時候非常可愛,可是當狗狗一天一天長大,主人也開始會對狗狗失去耐心。不過兩個影片對狗狗逐漸長大有不同的作法。在「起初的愛」裡,因為狼犬長大了,食量變大了,吠叫聲會吵到鄰居,於是狗主人丟棄了狗狗;在「再見!流狼犬」裡,原本小女孩天天把狗狗放在書包裡,帶到學校去,當狗狗長大至無法放到書包之後,不得已必須將牠留在家裡,結果被家人發現,狗狗就被送出去了。 兩隻狗除了小時候很可愛之外,還有另一個共同處,那就是重感情。「起初的愛」裡面,被丟棄的狼犬相當重感情,就算要千里拔涉仍然要回到主人家,當主人二次要丟棄牠的時候,咬舌自盡了;「再見!流浪犬」的狗狗Moo ping,在和小女主角Khao niao分隔一年後,仍然記得Khao niao,可見其感情之深厚。 最後,順便學學泰語,「再見!流浪犬」的電影名中譯是參照香港翻譯,泰語原音為Khao niao moo ping,Khao niao指得是糯米飯,Moo ping是烤豬肉串,這樣的組合可以常常從泰國街頭的小吃攤販那買到。 以上分享「再見!流浪犬」和「起初的愛」心得:
Category: 華語電影
再見!流浪犬vs最初的愛
歧路天堂 Detours to Paradise
God damn Taiwan! Taiwan sucks.成龍前陣子批評台灣,於是台灣的朋友拒看成龍的電影。然而,台灣的朋友也不見得很支持台灣的電影。最近台灣導演李奇(也是我的英語老師)的「歧路天堂」在台灣上映。即便台灣朋友拒看成龍的「新宿事件」,票房仍然是比「歧路天堂」好的。God damn Taiwan! Taiwan sucks.「歧路天堂」講的是一個泰國人和印尼人在台灣的愛情故事,相當好看,我看了兩次,一次是買預售票,另一次是和泰語老師一起去看。下面分享心得: 我必須先說楊貴媚是個怪咖,她的戲路好廣,不愧是影后。她也和阿南達(一個泰國影星)在新加坡拍過性愛工場,還有之後在金門拍的「星月無盡」,也在公視或三台拍過許多戲劇,她真是個怪咖,她的經紀人也真是厲害,幫她規劃這麼寬廣的路。在歧路天堂裡,她演一個因為車禍受傷而結束演藝生涯的過氣女明星,和女主角Setia有許多互動。 Setia,從印尼來台灣工作,因為賺錢的關係,把子女留在印尼;Yong,泰國人,在台灣當建築師。兩個不同國藉的人,同時在台灣彼此依偎。Setia和Yong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台灣。 台灣,一個自以為很強的地方,給予外藉人士許多不平等、不合理的限制。台灣對於外藉人士在台灣工作的態度是不平等的,金頭髮、白皮膚的外國人,很容易找到工作,一個白皮膚的俄國人都比一個黃皮膚的美國人容易在台灣找到教英文的工作,儘管俄國並不是使用英語為主要交談語言。對來自東南亞的人士,更是將之視為次等的人種,總是覺得東南亞的外藉人士沒有受過教育,造成治安問題云云。 Setia和Yong在不得已的時候都下海去當性工作者。你不要以為男生就不能當性工作者,Yong有一次搭火車到台中的時候,就完成了一次性交易。在旅途中,有一個乘客幫Yong補了火車票,結果就和Yong發生了性行為,之後為了幫朋友籌錢,又再找上了那個乘客。男生和男生也是可以發生性交易的。Setia和另外一個女配角Wonpen則在自己所牽掛的對象不用再擔心之後,也下海去撈了。Setia在楊貴媚死後,就到中壢去當陪酒女;Wonpen在爺爺死後,也不當看護去當酒家女。性工作合不合道德,我不打算去評價,不過我想這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去過生活。 歧路天堂的劇情沒有很特別的高潮迭起,不過該電影有助於讓我們了解外籍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困難。台灣的票房慘慘慘,但新加坡卻大爆滿,下面分享該電影的預告片和電影內使用的歌曲之一,愛情研究院: 歧路天堂預告片: 林強:愛情研究院
早了《親愛的房客》十年的電視劇:艾草(公視:人生劇展)
公視的人生劇展一直有啟發人的作品。第一部看到人生劇展的作是娘惹滋味,老師還邀請了溫知儀導演到班上與談,當年娘惹滋味也在金鐘獎得了獎。在知道人生劇展有「艾草」後,也馬上到土豆網觀看,也許會覺得演員演技(特別是說話語言、言語、口氣的選擇)不自然,不過劇情還不至於無聊。下面分享心得: 導演在劇中有許多置入性行銷,包括:一綱多本、外傭人權的保護、麒麟啤酒…等,都在不影響劇情主線加入的元素。不過一開始看的時候,我以為這會是講「一綱多本」的劇情片。我覺得置入性行銷是很有用的「教育」方法,而如何將想要行銷的東西融入已建置的作品,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一綱多本出現在男主角工作場合、外傭人權出現在媽媽和阿嬤的對談、麒麟啤酒出現在冰敷和垃圾桶。 宋海是媽媽的乖兒子,宋伶則用了媽媽一生的積蓄出國讀書,媽媽對兩個小孩的愛無怨無悔。直到宋伶未婚生子,從國外帶回可愛的混血兒Nina,媽媽生氣了。社會上既存道德壓力,不允許媽媽有未婚生子這樣子「丟臉」的事情。不過,最後媽媽和阿嬤都改變了觀念。最可愛的是阿嬤,心裡面接受了,但還是嘴硬地跟媽媽說:「有一個新的美白藥膏,拿給你孫子擦一擦才不會那麼黑。」(那個混血兒是華人和黑人的混血。) 宋伶未婚生子,宋海(莫子儀)和小凡(唐振剛)互為同性戀伴侶,如果兩件事同時讓媽媽知道,肯定會給媽媽無限大的壓力。不過,媽媽最清楚就是宋海這個寶貝兒子,什麼事都逃不過媽媽的法眼。宋海沒有向媽媽坦承是同性戀,媽媽也不願意點破,其實這樣也挺快樂了。有一種不必言喻的默契。 人生劇展有許多振奮人心的影片,也提供國內相關產業學子有發展的空間,大家多多支持。
九降風
如果給你兩個集合:華人和棒球,台灣應該會是馬上浮現在腦海的地方。(假設:你沒有看過無野之城的話。)九降風是一部記述職棒黑道涉入前後時期的青少年故事,故事背景在新竹的竹東高中。曾志偉出品的,由香港人來拍在台灣的電影,還是會有台灣的味道,所以我認為當地的氣氛是本具的,不會因為角度而有太大的改變。「當櫻花盛開的日子」是由德國導演拍攝,在日本取景,日本就是會有日本的氣氛,不會因為導演是德國人,而拍起來像德國。 年輕人成群結黨,一起裝得很瞎、一起做壞事、一起在背後嗆教官,似乎是一件令人值得回憶的往事。兄弟的情誼就在這樣的脈絡下產生,如果不是經歷一些事,感情就不會更好,當然也有可能因為事件而讓感情崩裂。 竹東高中的七個高中生,一起看棒球,有難同當。有人因為朋友把流氓的女朋友而被打;有人因為幫朋友頂罪而被退學;有人因為朋友女友學業上有困難,而花時間家教。每個人都講義氣,是兄弟。不知道當事過境遷,是否這些人會後悔當初的決定。 值得一起的是,當一群狐群狗黨的頭頭消失的時候,似乎原先團結的氣氛就不是那麼容易維止。原先也許是因為頭頭也讓團體凝聚在一起,但頭頭不在的時候,有人倦戀往日情誼,有人不屑回首。 我認為九降風是滿好看的電影,至少讓人有想起高中時期那種好像很壞又有規範的感覺。
無野之城
不只香港之外的人認為香港是「無野之城」,連香港人自己都認為香港是「無野之城」。無野之城的「野」指的是棒球,就是日文的野球,city without baseball。根據香港棒球隊真實故事改編,我覺得還滿好看的,相較於許多我看不懂的藝術電影。 每個人都會有夢想,不過大多數的人在夢想未達成之前就忘了自己的夢想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無野之城的男主角香子俊也有許多夢想,無法一個一個達成,這些夢想在同一時間為他帶來了困擾,不過和師兄聊天過後,似乎一切都雲消煙散。招人注目是因為自己有條件,如果自己只是個混蛋的話,誰會去理呢?如果天生是偉人或平凡人,為什麼又要刻意去成為平凡人或偉人而讓自己不開心呢? 香子俊的女朋友「梅子」也是講話很中肯的。利用自己年輕的身體去體驗,去嘗試,是人或是鬼,異性戀或同性戀都沒有關係。年輕的身體都相當迷人,不管是男或是女,把握年輕才是重點。開心地生活,就能永遠年輕。教練不也是這樣子嗎?一夜情或思念很多天之後再上床,這個很重要嗎?過去祖母輩的盲婚啞嫁,又何嘗不是第一次見面就上床。我不願意說這些很露骨的話,不過這是這個影片所傳遞的訊息。身為一個學佛的人,身體、外在都是表象,我們無需執著。 經過兩年,香港隊在亞洲盃進入A級球隊,和韓國、日本、台北為同一級的隊伍。不得不再提一下,影片裡頭的教練不知道是不是真得教練,如果都是使用原先球隊的隊員的話,那教練呢?教練的國語不太像台灣的國語。
漂浪青春
周美玲導演繼豔光四射歌舞團和刺青之後,八月即將再上映另一部強片:「漂浪青春」。這次電影揉合更許多台灣的元素,就是那些你一看就知道這是台灣的元素,例如:布袋戲、鐵道、廟會…等,當然也有許多或許仍然存在,但現在已經少見的如:走唱藝人、茶室…等,也有現代台灣社會正在展現的,新移民的活力和角色、大眾運輸系統的建設與繁華的都會。女同志的情慾也表現於其中。整個電影有三個主角:菁、水蓮和竹篙。下面就看完電影作心得報告,不透露劇情,欲知劇情,請等上映後,到電影院觀賞。 (昨天某個影評人說的觀點)三段故事分別表現不同的「家」的形式。第一段故事,是姊妹構成的家,而後送到寄養家庭,那個有物質又有溫暖的家;第二段故事,是一個男同志和一個女同志兩人最後相依為命的家;第三段故事,是父權社會下,哥哥對妹妹性別刻版印象壓迫的家。家是避風港,每個人對家的範圍或定義都有所差異。對我而言,我的家就是從小長大的地方。相異伴侶遭遇到的困難。相異伴侶指的是情侶兩個人,一個人是健康的,一個人是HIV感染者。兩人如何相處需要學習。電影中,有一個男同志因為感染了HIV,於是被伴侶拋棄,最後就和當初假結婚的女同志相依為命。這是一個令人同情的處境,全世界的人可以不理會他,但連自已的情密伴侶都拋棄自己的話,生命中的最後一個浮木都離開的話,人生將變成黑白的。因此,鼓勵大家參加露德辦的志工訓練。漂浪青春角色包含:妹狗、菁、竹篙、水蓮、阿彥…等。每個角色很有魅力地能夠抓住你的眼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順便說一下,那個電影一開始的歌超好聽的。「香、香香、香香的花在這。」
老師嫁老大
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電影,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概是小孩不笨系列。除了小孩不笨系列,我還看過「我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日子」,這是一部講男生女生交換靈魂的故事,也讓人了解新加坡政府部門工作black and white的文化;今天又看了另一部范文芳演的電影「老師嫁老大」是一個娘娘腔的舞蹈老師娶了男人婆的黑社會老大的電影,講混混如何造成這個社會的動盪不安、傷天害理,法律只是解決這些問題補救措施。對於此部電影,我有以下心得: 新加坡電影很巧妙能夠將性別差異的不分別對待融入電影。「我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日子」中,卡車司機和公務員,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職業,男生和女生不論擔任哪一個行業,都可以勝任,即便是在家庭的角色。女性在理解爸爸職位後,依然是個好爸爸;男性在了解當女兒的苦衷後,也會更體貼為對方想。同理心,站在對方的位置想,這樣世界就會快樂。「老師嫁老大」娘娘腔的老師和黑社會的老大結婚,各自按照自己的個性,讓祥和的氣氛取代黑社會的暴戾之氣。一般傳統的想像是,男生老大結婚生子之後,開始照顧老婆、小孩,於是被感化。但反過來,娘娘腔的老公一樣可以給男人婆的老大感化。生理的男性或女性跟本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同理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電影中小女孩的家人因為欠債,被黑社會所殺害,後來長大後為了報復,就以牙還牙般地想要把當初殺害自己父母的人的父母傷害。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們應當想一想,如果我是當事人,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然而,雖然小女孩的報復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進一步想,如果社會上每個人都如此報復來,報復去,冤冤相報何時了?在新加坡這樣的fine country,這樣的「法家」國家,以牙還牙是普遍能夠接受的文化。然而,源自印度的佛教不同,會遭到殺害故然是我們不願樂見的,然而真正發生了,這是業障我們無法避免;中國儒家則以直報冤。西方的哲學有其發展的脈絡,但東方的孔子,和南方的釋迦牟尼佛的哲學或許有更上乘、更具奧義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這個電影滿好看的,發生場景在吉隆坡,可以學到一些名詞,如阿隆、阿呱、KNS…,頗有趣的。
王首先的夏天
王首先是一個鄉下小孩,不喜歡讀書,喜歡看電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城鎮的導演進入了首先居住的村莊,王首先因此有了個難忘的回憶。影片一開始很像魔戒的夏爾村,在魔戒裡,甘道夫帶著煙火來到夏爾,於是小孩子們蜂擁地圍繞在甘道夫旁,推著甘道夫進城;在王首先的村子裡,播送電影的車子來了,小孩們同樣圍在車子旁,期待電影的播放。這個村子和夏爾一樣可愛迷人,而新電影的導演也來到這個村子,於是王首先成為了電影的主角。我對這個影片有以下感想: 一、父母望子成龍,卻不能以身作則。村子裡常常有電影的播放,每次播放全村的人都會圍過來觀影,王首先一家人也不例外。然而,望子成龍的王爸爸、王媽媽不讓王首先去看電影,但自己卻跑去看電影。相信王爸爸、王媽媽都希望王首先能夠好好讀書,而後能夠有個好職業,可以不用窩在鄉下耕田。但是王首先喜歡看電影,被父母留在家無疑是剝奪了王首先看電影的樂趣了。我認為讀書很重要,但是快樂的童年也是很重要的。另外,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親自己都跑去看電影,還敢要求小孩子留在家裡讀書。父母親常常不希望小孩子常常看電視,但父母親在家裡的時間卻常常坐在電視前面,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自己也應該以身作則。小孩子是喜歡學習的動物,父母的表現常常會影響小孩的行為。 二、學習和教育一樣,都是有目的的。王首先曾經留級,一直在校長、老師的眼中是個問題學生,連背個課文都背不好。但從王首先開始演戲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王首先可以背下所有劇本的台詞,背下課本的課文,連校長都覺得不可思議。我認為這和「學習」是有目的有關。遙想以前讀書的動機,任何階段的讀書或學習都是有目的。以我自己而言,國小讀書希望可以當班上的前三名、國中或高中讀書都是為了考高中或大學,我想這也是大多數台灣學生讀書的動機。然而,這樣子來到大學之後,常常學習變成沒有目的,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學習。我到現在為止,對於學習讀書整所以能夠很坦然的接受是覺得反正學學一些有的沒有的,這樣講話的時候可以讓人覺得自己很厲害。胡蘿蔔或棒子就是為了得到獎勵或避免處罰用來使人學習的方法,這也使學生變得不喜歡學習甚至害怕學習。獎勵常常是部份同學的專利;處罰往往造成學習更大的陰影。讓學生知道為什麼學習,才能讓學生可以真正投入學習。當演員,也是要有文化的,所以王首先認真學習。 三、沒到過城鎮的人不了解為什麼城鎮的人想要鄉下,也因此老想往城鎮跑。王首先在演戲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到了城鎮的人不留在城鎮,還想要留在鄉下?」從導演和王首先在 re戲的時候,這個矛盾就一直存在王首先心中,直到拍戲仍然未解。王首先甚至問了身邊的朋友,試圖去找到答案,大家的回答都是寧願待在城裡而不願待在鄉下。導演對王首先只說,這是劇本的安排,星星(王首先被交待的角色)因為看不慣城裡的人、事、物,所以想要回到鄉下。這當然無法解決王首先的疑惑,也因此王首先被換角。台灣的交通資訊發達,對於鄉下人對城市人容易了解,對其的憧憬就不會如此明顯。家父年輕時也誤入都市叢林,家父常常說在都市沒有錢就糟了,在鄉下地方,隨便找一個人的家都可以進去吃飯,餓不死。這透露出在鄉村地方,人們彼此熟識、守望相助。家父寧可住在鄉下,而不願意到城市。如果王首先能夠遇到家父的話,或許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到過都市的人總是想回鄉下。 以上簡短心得報告。線上觀看:http://v.sohu.com/20061104/n246197859.shtml (只能用ie瀏覽。)
水蜜桃阿嬤
水蜜桃阿嬤,我一直認為是一個行銷品牌成功的影片,今天才知道這是商業週刊拍來作「生命教育」的影片。片中阿嬤的媳婦和兒子接連自殺,留下四個小孩子讓阿嬤扶養,這是一個發生台灣原住民身上的真實故事,你可以在「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看到完整的影片。看完之後我有以下心得: 一、自殺無法解決問題,只是留下更多問題。媳婦先燒炭自殺,而五天後,阿嬤的兒子趁家人去買砌墳墓的磚頭時,在家也喝了巴拉刈自殺了。影片沒有交待自殺的原因,但用自殺來逃避問題,只留下更多問題。媳婦自殺比較沒有能夠推測的線索;兒子在自殺前,用手機拍下影片,告訴還活著人,因為放不下老婆,所以想要去照顧她。孩子們因此,相當討厭爸爸,同時也提醒我們負責任是怎麼一回事。會自殺的人往往是某個結無法打開,遇到瓶頸無法突破。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每個人最寶貴的資產就是生命。遇到困難,應該要找朋友、家人甚至是張老師之類。 二、原住民超可愛。我的家人有一個共同的習性,我們喜歡和在社會上較弱勢的一方當好朋友。爸爸從年輕的時候,就常常在原住民部落鬼混,雖然是別有用心,但也是對原住民像朋友;媽媽開的餐廳,也曾經藏匿過逃跑的外傭;受到爸爸、媽媽的影響,我和妹妹對族群平等的概念是內化為生活模式。我高中的好朋友之一,就是原住民,原住民超好笑的,真得是很樂觀;在前年到達瑪巒部落做社區發展的時候,更是深入認識了真正的原住民。「咱們」原住民就是知足常樂,上班時間也是要喝維士比,專案經理不在的時候,還要跑出去偷喝歌,一首十塊錢好便宜、好過癮。 三、跳舞、喝歌可能只是麻痺自己不要去想媽媽。有一段是小孩子們在房間裡唱唱跳跳,在對嘴唱歌。一開始,我笑得合不攏嘴,因為這也是我一個人在房間會有的行徑,就是假裝自己是明星在對嘴唱歌。不一會兒,其中一個小孩居然哭了!原因是想起媽媽。這真得是相當令人覺得難過。也許這些小孩子,都只是築起一道看似快樂的外表,但內心脆弱,需要媽媽的關懷。 四、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四個小孩中的小豹是唯一的男孩,年紀也最小,當阿嬤幫小豹洗澡時,小豹想叫阿嬤媽媽,因為小豹沒有媽媽;在全校慶祝母親節的時候,阿嬤出席,其它小孩的媽媽都到場了,就是四個小孩的媽媽缺席。小孩子還是要有媽媽才像個小孩子。 五、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的問題,在原住民部落或鄉下特別明顯。單親家庭或隔袋教養並沒有錯,錯的是社會給予不當的標籤,使之成為問題。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常常養成相當兩極的人格的小孩。會有小孩因為待在單親家庭,而更力爭上游,也珍惜身邊每一個人,和大家處得相當融洽;也有小孩因為隔代教養,自認條件比較差,抽菸、酗酒樣樣來。這是內政部現在、未來都將面對的問題。給錢不是方法,唯有「教育」才能使整個社會改變。 水蜜桃阿嬤在播出之後招到爭議。商業週刊一跟阿嬤說,拍了紀錄片,水蜜桃的生意會變好;阿嬤不知道紀錄募到的款項無法幫助到社區…等。但影片還是感人,生命教育的功能還是具備的。
請為我投票
中國導演「陳為軍」拍攝「請為我投票」記錄片,2007年作品,參加多倫多影展。近期開始在公共電視台播送。上「中共政經社發展」的時候,老師把影片帶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內容講述:從未實施過選舉的國小三年級學生,在老師和導演的觀察下,進行了班長的選舉。三個競爭對手,成成、羅雷和張曉菲,從開始競選活動到選舉結束。另外記錄,家長幫助小孩的過程。以下心得,簡單記錄: 一、富人間的貧富差距。成成的媽媽在電影台的製作人、爸爸的工作我忘了;羅雷的爸媽都在警察單位工作;張曉菲來自單親家庭,媽媽在當老師。成成和羅雷,在我看來,都是來自比較有錢的家庭;張曉菲,可能是刻版印象的影響,覺得單親家庭大概生活都比較貧困,加上曉菲可人的模樣,總讓人不禁同情,到投票那一刻,我都想把票投給曉菲。(事實上,我的國小同學,有一個也是來自單親家庭,但是相當有錢,而且挺胖的。)由於資訊不足,我無法斬釘截鐵地說張曉菲很是富裕或窮,但從她的才藝與媽媽的訓練,至少是個中產階級。但相較於成成和羅雷的家庭,成成家有錢,羅雷家有權,張曉菲就顯得一點資源都沒有了。果然,最後票數也最低。當然這不必然和有錢或有權有關,也許有人會用性別的角度來解釋。 二、奸詐的成成。成成的夢想是當上中國總理,像胡錦濤一樣。成成的媽媽是電視製作人,自然很容易教導成成許多吸引群眾目光的技巧。而成成自己也頗有心機,安排樁腳在張曉菲表演後噓她,又假裝是羅雷的主意,和張曉菲示好。來自父母的指導,也學會說自己是「管理者」,和以前擔任班長的羅雷那個「統治者」不一樣。從成成的行徑,似乎可以看到台灣的民進黨的陰影。民進黨的起家利用媒體,利用短時間的片段資訊,給予受聽眾特定的想法,連成成才藝表演的時候,都很有「你貢對不對呀?」那一套。而統治者和管理者這樣貼標籤的說法,更是似是而非。 三、獨立的羅雷。從一開始,我就覺得這個羅雷的教育是完整的,也不愧他能在一、二年級連續擔任班長。打從決定參選開始,羅雷的爸爸、媽媽就想要給羅雷一些幫助,但羅雷說:「我不想要去影響別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應該自己決定要選誰。」反正講了一堆有的沒的,就是不要爸爸媽媽幫忙。但中期,羅雷覺得競失利,想要退選時,爸爸出了餿主意,要邀請羅雷的同學們去搭輕軌。在選舉的前夕,也給每個同學中秋賀禮,祝同學們佳節愉快。這個似乎是中華民國的國民黨的縮影。國民黨有完備的體制,思想中規中矩,懂得民主的真諦。但總有賄選、賄賂的嫌疑。 四、愛哭的張曉菲。從一開始上台表演就受盡委曲,雖然沒有亮眼的表演,但女性的角色總是令人同情。女性撐起半邊天,不知道如果張曉菲號召班上所有女性投給自己,這樣能不能奏效,畢竟小朋友容易搧動,由其在選舉前刻,就像羅雷的中秋賀卡一樣,我想多少是有些選票是因為賀卡招引的。 五、我認為這樣的選舉活動除了增進學生對民主概念或競選活動的了解外,一定也交到許多好朋友,當然也從競爭對手中學習許多,從小時候就有這樣的經驗,未來一定是難忘的記憶。雖然落選的學生和其競選小助手都在選舉結果的時候哭了,但我覺得他們都能體現民主的風範,尤其羅雷最後和成成的擁抱。我看到有些人對此片的評論是:我好懷念以前國小那種隨便選選的日子。我認為就是有這些人,台灣常常就是那些被隨便選選出來的人在領導大家。 六、小孩子的爸爸媽媽比小孩子還要緊張。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孩子們有一番成就,但是參選的明明是小孩子。再想想台灣的選舉活動,被推出的候選人,有時候參選意願有七十%,但其幕僚可能是100%非贏不可。參選人的壓力多來自身邊的人。拿不準最後哭了,多多少少和家長們有關。不過他們的家長也算懂得教育,這個選舉結果無須嚴重看待,經驗的學習是最寶貴的。 這個影片不錯看,推薦給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