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華語電影

帶我去遠方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ed

去年黃志揚找我去看《帶我去遠方》,那時猜想這是一個以旅行為夢想的電影,看完之後覺得它有更深入想要表達的東西,下面方享我看完該電影的心得: 《帶我去遠方》哥哥和妹妹這兩位男、女主角大概都是個怪咖,有一次當妹妹從學校回來,知道自己是色盲之後,哥哥對妹妹說,每個人如果都是一樣的,那這個世界就不有趣了。每個人都不一樣世界才多采多姿。 色盲和同性戀似乎都有這麼「和其它人不一樣」的意味。其實我對色盲一無所知,很難想像色盲在生活上會遇到什麼困難,不過過馬路看紅綠燈這個倒是很容易可以聯想。在《帶我去遠方》裡,哥哥是同性戀,而且似乎唯二的兩段的戀情都被妹妹發現,第一次是和一個到高雄旅行的日本人,第二次是和海巡人員,哥哥最後因為和海巡人員分手而自殺。 滿好看的小品,下面分享該電影於土豆網上的連結:

《錦衣衛》對抗《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相較於以前在台北的日子,回到南投魚池之後,我更常到電影院看電影。上週看了《型男飛行日記》,那是一個關於幫助公司解僱員工的工作人,飛來飛去為了累積飛行哩程數,我覺得很好看。今天到埔里的山明戲院看了另外兩部電影,雖然是二輪片,兩部都非常好看。這兩部電影分別為《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和《錦衣衛》,下面分享我看這兩部電影的心得: 兩部電影有一個共同處,就是透過主角們的努力,天下的蒼生都避免了一場戰火,而可能釀成戰火的原因都是因為人對權力或金錢的貪戀。《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裡眾神裡信差之子為了得到控制世界的權力,不惜讓眾神自相殘殺,而偷出神火;《錦衣衛》裡的賈精忠,賈公公則是貪財的亂臣賊子,受到親王的受買,出賣國家。有權(錢)能使鬼推磨,如果讓有慈悲又有智慧的人擁有權力或金錢,那麼受益的就是天下的蒼生。前法務部長王清峰就是一個慈悲的人,慈能與樂,悲能同苦,因為了解受刑人(儘管殺害了他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也不忍殺人。儘管王清峰部長有慈悲心,但處理事情仍欠智慧,否則一定可以讓廢除死刑順利推動。 除了以上心得外,同時看到一個外來、西方的電影和一個中國、東方的電影,我突然感覺對這兩個電影的背景知識認識的深淺有很大的落差。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理應對《錦衣衛》這一類的電影有較完備的背景知識,然而,我第一時間對錦衣衛或鏢局這些事物卻沒有馬上反應這是作什麼的。反而在看《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這個電影時,對希臘神話的諸神或美國地名還比較熟悉。我甚至不清楚《錦衣衛》裡的「天狼古城」到底是真實存在或者是虛構的。 看這兩部電影前,我比較期待的是《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看完之後,我對《錦衣衛》的興趣大大提高。畢竟把希臘神話的故事,通通放在美國本土演,又讓APPLE進行置入性行銷,有點兒怪里怪氣的。順帶一提,《錦衣衛》裡頭有個叫「脫脫」的西域女子,名字怪里怪氣的,人也怪里怪氣的。 《錦衣衛》的主題曲也叫錦衣衛,分享如下,薩頂頂演唱:

星月無盡 Our Island, Our Dreams

星月無盡裡頭有四個主角,分別是德月、星君、阿無和阿盡,四個金門人的故事。德月是星君的姊姊,星君、阿無和阿盡三個則是年紀相仿的好朋友。該片為愛情、理想電影,劇情沒有太大的波折起伏,但可以飽覽金門美景。下面分享心得: 一個地方之所以美麗,不是那個地方美麗,和住在那裡的人有關。金門有個瓊林村,朱熹還曾到訪金門講學數次,明清兩代也出了許多進士和舉人;金門也是華僑的故鄉,因為四面環海,許多人到南洋、西方開拓生意;金門名產有貢糖和高梁(這個應該上馬賽克,因為學佛的人是不喝酒的)。 星君、阿無和阿盡都在地方的文史工作室幫忙,希望記錄金門的歷史、文化,然而阿盡有更大的理想,他想走出金門,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阿無和阿盡兩人就常常為「留在家鄉」或「出走家鄉」而爭吵,星君是兩人之間的潤滑劑,僅管如此,三人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金門除了當地居民外,最多的大概就是阿兵哥了,星君在當地貢糖站賣貢糖,阿兵哥們稱她貢糖西施。德月吃過阿兵哥的虧,所以星君和阿兵哥交往時,德月也特別謹慎。 這個行政院新聞局協作的電影,感覺沒什麼起承轉合,看起來有點悶。

艋舺,非誠勿擾

昨天在衛視電影台看了馮小剛的非誠勿擾(舒淇和葛優主演),今天到埔里的山明戲院看鈕承澤的艋舺(阮經天和趙又廷主演),兩個電影都滿好看的,對這兩部電影,有些共同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解決爭端: 市井小民或凡人最希望的大概就是解決爭端,在這兩部電影中,各自有不同的解決之道。在「非誠勿擾」裡,男主角發明了一個解決爭端的工具,簡單地說,就是讓人們用錘子、剪子、布在無法作弊、偷吃步的情況下來解決爭端;「艋舺」裡頭的兄弟們就沒有想到這個,和尚、志龍和蚊子仍然是以暴制暴,感覺像是原始社會,拳頭大的人說話,再進步些,就槍桿子出政權,三等人使用的槍也可以統治地方。「非誠勿擾」猜拳,「艋舺」練拳、出拳,甚至動刀動槍。終之,都是為了解決爭端,大家都會有一些方法。 是人們想要解決爭端,所以選擇用什麼方法解決爭端的也取決於人們的想法。在看完「艋舺」搭電梯下樓時,有個中年婦女問我:「覺得電影怎麼樣?」我回答:「很好看。」(因為我想電梯的短短時間無法講太多話,再把發話權留給這個中年婦女,)她接著說:「我是當媽媽的,看了很難過。」 艋舺中有首歌「心事誰人知」裡頭有句歌詞「踏進○迌界,是我不應該。」也許每個兄弟都有如此想法,但一腳已經伸進去○迌界了,想退縮也來不及了。媽媽們大概都是以這樣的心情去保護自己的小孩子。 觀光或置入性行銷: 兩個電影中,我仍有印象的置入性行銷包括舒淇擔任海南航空的空姊和艋舺一開始在教室中吃的維力炸醬麵。 而兩個電影在觀光行銷上,有不同的方法。「非誠勿擾」裡,葛優到了在杭州的西溪溼地看房子,還帶著舒淇到北海道進行一個小旅行。「艋舺」則是將萬華這個好像沒什麼觀光價值,卻又值得一遊的開發中景點,再往上推一級。我想導演在這些地方拍攝時,應該都有來自當地政府的支持和資源。 順帶一提,艋舺中的蚊子說,想去日本看櫻花。其實,台灣也看得到櫻花,這個地方就是南投縣魚池鄉,眾所週知除了九族文化村之外,在魚池鄉野家戶外就有許多櫻花,在魚池尖登山步道或中潭公路上也有許多櫻花,看櫻花不用到日本,台灣就有。(這樣是不是也有置入性行銷呢?) 我覺得兩個電影都滿好看的。「艋舺」,「非誠勿擾」,如果你是沒有誠意的人,勸你不要到艋舺亂,所以帶著誠意去看艋舺(萬華)唄!哈哈哈。        

2012世界末日vs刺陵

今天下午到南投縣埔里鎮的山明戲院看電影,看的是「2012」和「刺陵」,這兩部沒有什麼共通點,不過正好在連續的兩段時間看,我歸納三個共通點:「閱讀」、「親情」和「所有人的權利」。 閱讀: 我最近剛讀完一本書「語言與人生」(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S.I Hayakawa),這本書說「閱讀或其它文學作品可以使人經驗更豐富」。一個去過日本的人,可能只會看到很多日本人;然而,一個閱讀許多日本文學的人所理解的日本,肯定多於這個只去過日本的人。「閱讀」使我們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地體驗。洪蘭教授日前也以「史懷哲是哪一國人?」被報導要求學生正視「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2012裡,協助美國政府預測、模擬地殼變動的那個地質學家,受到父親的影響,在高中時期便讀了兩千本的書。在登上救命艦艇時,也和協助維護人類文化遺產的總統千金討論道,任何在人類大量滅絕後能夠留下的書藉,將成為經典,儘管他只是一個銷售不到500本的小說! 刺陵在我看來是一個主線不明、結構鬆散的電影,如果不是林志玲和周杰倫,我想這部電影將會一點看頭都沒有。在刺陵裡,藍婷最後成為暢銷作家的原因不明,不過我想應只是因為她經歷那失落古城的冒險。如此,我們不必去經歷那段冒險,只要買藍婷的書,同樣能夠經歷和藍婷一樣的冒險,這就是閱讀帶給我們豐富經驗的原因。 親情: 在2012裡,傑克森由於忙於工作而無法和妻子、兒女在一起,甚至後來分居,導致兒子和自己的感情總是不睦;刺陵中的藍爸爸和藍婷也是如此,藍爸爸終年為考古、歷史找尋寶物,忽略和家人的關係。直到災難來臨時,傑克森屢次和兒子的談話,才挽回兒子對自己的信心;直到藍爸爸過世,再也沒有機會和他說話,藍婷流下眼淚,意識到看天空眼淚不會流下來,乃是因為和爸爸看得是同一片天空。親人對自己的照顧,我們常常看作理所當然,當面臨災難或失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它的重要。 所有人的權利: 兩部電影中各有一句結構相似、意義稍有不同的句子。2012:地質學家對總統說:「人們有知道的權利。」;刺陵:在叨叨把失落古城的地圖複製了許多份後說:「人們有追尋夢想的希望和權利。」 我對「人們有知道的權利」這句話,特別感到毛骨聳然。在人性本善的前提下,當人們知道我們將面臨災難時,我們會讓出船位,讓對人類文明繁延有貢獻的人上船的;然而,當人性是自私的前提下,暴動和戰爭就會產生,反正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在有限的日子讓自己快活是最重要的。當然,人性是複雜的,不是全善或全自私的,所以我對人們是否有知道的權利的存疑。美國牛肉或H1N1疫苗,「知道」和「恐慌」常常是成正相關的,而且常常是將微乎其微的機率擴大解釋的。有機份子,則將其擴大解釋,劃個大餅讓人追尋夢想,於是就能操縱民意,使民主變民粹了。 我覺得在山明戲院看電影的感覺不錯,一票可以看兩片,住在埔里、魚池的人可以去看看。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來自「錢不夠用2」

今天看了兩部和「錢」、「消費」有關的電影,一部是在泰國就很想看的「購物狂的異想世界the confession of shoppholic」和新加坡電影「錢不夠用2」,一個表現美國的消費社會,一個是新加坡華人的孝順文化。兩個電影都很好看,下面分享心得: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中,女主角每每在購物的時候能夠得到快感,因此累積了龐大債務。然而,這樣的債務女主角卻不願意讓別人發現,包括自己的父母、愛人、朋友。一個謊言接著一個謊言,直到瞞不住。借錢卻不敢面對債務,縱然不能被接受,但鼓勵消費的社會、環境也應當反省這是不是值得推廣的價值觀。 「錢不夠用2」是一個家族的故事。Mother有三個小孩,老大雖然沒有大事業但長期照顧Mother;老二為房仲業,靠高風險賺錢;老三作直銷也是風光一時。然而,在事業陷入困境時候,三個小孩都紛紛向Mother借錢,Mother不因為把棺材本拿個三個小孩而傷心,反而擔心的是自己無法提供足夠的錢給三個小孩使用。儘管如此,Mother還是被送到老人院、為了救孫女而自我了斷。 或許是已經有「孝順」先入為主的觀念,「孝順」的價值觀並不會讓我去思考是否人應該是本位主義地只想到自己,可以連父母都不要?孝順父母和讓自己快樂是不相違背的,因為孝順父母也會快樂。別人快樂,自己就會快樂。我們只是以為有錢就會快樂,遂以為賺錢是人生的目的。 即便在美國這樣的社會,當女主角因為信用卡債務無法生活,父母仍然意傾家盪產來給女兒解圍。這些人年輕的時候奉獻社會,老了卻又因為兒女而煩惱。作兒女的怎麼捨得? 附上一些馬來西亞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etronas,每年農曆春節時製作的廣告,只挑兩年和老人有關的: 孤單的父母: 我們的兒子:

孤火

「孤火」是中國大陸地區獨立製作的電影,是三個男人的愛恨故事,請注意,不是只有愛情,還有恨意。下面分享該電影的心得: 故事的主人翁分別是佳煒、智浩以及和野(這個中國人怎麼取個跟日本鬼子一樣的名字!)。佳煒原本和智浩是在一起的,後來分手了,智浩要和野去勾搭佳煒,然後再狠狠的甩了他。當然,報復的手段不只這樣,寄照片給佳煒的家人,也是相當可怕的報復手段。 愛情好像一場遊戲,但是誰是遊戲的贏家?智浩為了讓佳煒回到自己身邊,甚至不惜傷害佳煒。愛得深,傷得也深,傷到自殺失去生命,我想這就不是智浩本來的意思了。 或許愛情不是遊戲,我們應當很認真地去看待「愛情」,愛情是屬於兩個人的或是三個人的或是更多人的應該是由當局者決定。

公寓春光

公視的「公寓春光」是一齣藉由一間小公寓流洩出的旖旎春光,探討家庭意義的瘋狂喜劇。由2MORO的郭彥鈞擔任男主角,全劇幾乎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僅穿著一條黑色三角內褲,下面分享該影片心得: 電影裡頭每個角色都很有特色: 偷窺欲望的房東阿嬤: 兒子在美國娶了洋妞,生了小孩組了家庭之後,五年內不曾回到台灣看她,三餐簡單裹腹。每每房客出門後,就獨自拿著鑰匙去刺探房客的秘密。 陳萬里、女朋友和直屬學弟: 三角戀的關係,會讓人看得相當興奮。整部影片未說明陳萬里和直屬學弟的關係,但女朋友對直屬學弟的猜疑,更讓自己能夠下定決心追求往巴黎的夢想。 想念孩子的逃亡者: 因為犯下刑案,假扮成孕婦,躲在公寓內,被阿嬤發現,被誤認和陳萬里是一對,相當有趣。儘管在逃亡,仍想念小孩,最後在麥當勞遭到追殺。因果報應,馬上就到了。 Maggie或吳素珍: 感覺是個精神分裂的婦人。自己打電話給自己的電話答錄機,似乎對小孩有一股歉意,但又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和彌補。整個戲劇裡並不是有清楚的交待。 我想這部電影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地方,我想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心得。

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我不賣身,我賣子宮」是一部相當有意思的香港國片。阻街女郎,在企街似乎相當大膽的就在馬路上招客,甚至產生小團體,彼此競爭;此外,香港男人到大陸內地包二奶,自以為風流,做愛不戴保險套,搞大了別人的肚子,產生一堆問題。下面分享我看「我不賣身,我賣子宮」的心得: 「我不賣身,我賣子宮」是兩個女人的故事,兩個女人好像有關係,但又不是密切地接觸,不過總能讓人想到母親的偉大。 鐘黎黎,一位性工作者,從小被家人嫌棄,被算命的大仙認為剋父、剋爺爺,就連結婚時,而遭受到不如妹妹結婚時的待遇。之後,染上毒癮,成為性工作者,靠自己的力量,經營人生好一段時間,才和媽媽相逢。 黃蓮花,一個香港男人在內地的二奶,這個香港男人意外死亡,留下一小筆保險金,於是她來到香港,希望能夠在香港留下來,並扶養三個小孩子。 如果我們是一個不分青紅○白的人,我們可能會先入為主地說鐘黎黎自己去吸毒,成了性工作者,破壞社會善良風俗;黃蓮花目己不檢點,和男人亂搞,搞大了肚子就想要移民到香港。然而,當我們去了解這些人的故事後,往往社會結構是造成結果的最大原因。當然,一味地歸咎於社會,也不盡然完全正確,事在人為,人也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論如何,這兩個故事都讓我們知道,媽媽是愛小孩子,只是偶爾因為環境的不允許,而必需讓孩子承受媽媽不忍心的困難。 和「歧路天堂」很像,「我不賣身,我賣子宮」,這電影也道出了一些平常我們很少有機會接觸的族群的心情,雖然對見得是全貌,不過只要我們願意去了解,新移民或性工作者其實也有許多感人、勵志的故事。 該片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提名,也是2008年十大華語電影第四名,5月22日將於台灣上映,下面分享該片的精采片段:

永久居留

永久居留,來自香港,以粵語方言為主的國片,今年四月二十三日在香港上映,六月十二日將在台灣上映。今天參加試映會,看到導演和演員,我覺得電影相當好看,導演(雲翔)很可愛,推薦這部國片給大家。下面分享我的心得: 看到宣傳海報,你可能會以為又是一個死屁精的電影。沒錯!那就是一個死屁精的電影!不但是屁精,而且還會死!「會死」這其實沒什麼好稀奇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死啊!可是男主角Ivan因為從小被預言三十歲會死,於是為了讓他自己在有限的生命歷程留下記憶,他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在我看來,是個滿娘的習慣,不過我也希望我有這樣的習慣,因為人總是健忘,常常睡個覺之後,記憶就只剩下80%了。不過,我想科技發達的現在,「寫部落格」應該也可以當作是我「寫日記」的好習慣,而且還可以和眾人分享,並得到回應。 這個死屁精Ivan很怪!Ivan喜歡Windson,Windson也應該是喜歡Ivan。喜歡彼此不是一定要結婚或作愛,就像和家人或好朋友相處,即使很愛很愛這些人,也不能跟他們結婚或作愛。(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去跟家人或好朋友結婚或作愛。) 參加座談會的好處除了可以看到導演和演員外,還能聽到導演對自己作品的詮釋,也聽到觀眾對作品的詮釋。不過,若能親自觀影,自己有自己的詮釋,我覺得也是不錯的。 我不能說太多,不然透露了劇情,壞了興致就不好,下面為「永久居留」的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