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俠」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有人說它是泰國版的蜘蛛人,而且有不久前非常火熱的恐怖份子和炸彈客內容,也包含泰國電影常有的幽默和詼諧,東森電影台也曾經播送過,我覺得滿好看的,下面分享心得: 水銀俠感覺跑了許多地方拍攝,電影一開始說的語言感覺是泰國的方言,我聽不太懂,後來發現是柬埔寨的語言;然後聽到NAMASDE,以為是印度,沒想到是西藏,最後才回到曼谷。混揉的宗教信仰、國家情勢和神話傳說,美國對中東地區發動戰爭,讓中東地區國家互相傷害,泰國為遊客進出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恐怖份子決定在泰國攔截美國送化學武器到中東的船艦,伊斯蘭教的信仰者又是恐怖份子的頭頭,使用收藏在佛教寺廟裡聖物,太陽水銀和月亮水銀。這很像好萊塢的電影,或許是電影好萊塢化,不過我覺得滿值得看的。 最後的鏡頭回到西藏,讓人覺得玩味的是背景音樂使用居然是台灣最容易聽到的大悲咒版本,非常有意思。
Category: 泰國電影
水銀俠 มนุษย์เหล็กไหล Mercury Man
เดอะเลตเตอร์ จดหมายรัก 情書 the Letter
「情書」超催淚的,特別又是泰國第一女主角Ann和Att演的,非常動人心絃,也讓人非常同情男女主角這樣子的遭遇。電影中的配樂也相當好聽,我覺得這是非常浪漫的愛情故事。 戲劇似乎就是這樣,如果沒有高潮迭起,就沒有吸引人的張力。戲劇反應人生,人生要有高潮迭起就要靠「無常」。什麼是「無常」?我們習慣身邊的事物有一定的規律,每天早起媽媽為你準備好早餐,然後和隔壁的小王一起去學校上課,再經過雜貨店買糖果吃,回到家看電視。然而,如果媽媽過世了;小王突然和你絕交了;雜貨店倒閉了;停電電視不能看了,這些都是無法預警而會讓你感到「無常」的。總的來講,「老」、「病」、「死」這樣的無常是讓人最感到無助而不知所措的。 情書內的女主角Dew面臨了兩次的「無常」,先在曼谷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因為和網友見面而遭殺害,之後定居清邁和Ton結婚之後,以為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了,沒想到Ton生病了,而且馬上就面臨死亡。這些都是無常。面對「無常」,最傻、最笨的方法就是「自殺」,自殺無法解決問題,而會造成更多問題。Dew是聰明的女孩,懷了 Ton的孩子,把孩子順利生下也扶養長大,雖然沒有爸爸,但也是個美滿的家庭。 上面是關於電影和「無常」有關的心得,下面我想說說E-mail和書信的關係。 時代是一直進步的,我記得曾經有寫信很頻繁的時光。就讀的國小有來自大學生的營隊服務,那時候書信魚雁往返相當有意思,每每寄了信出去,就期待收到回信。不可否認,收到來自郵差的信是相當興奮的。 現在用筆寫字的機會少了,大多透過鍵盤進行文字記錄。當我成為大學生進行返鄉服務時,我也不習慣留下實體地址或信箱,我認為E-mail的聯絡較為普及且方便。我未考量的是,至今還有很大一部份人是用不到或不習慣使用E-mail的。 實體信件和E-mail有各自的優缺點,「情書」這電影很巧妙地這兩種東西結合在一起,我也想寫寫信寄給遠方的友人。
2022大海嘯 2022 Tsunami
陳文茜,全世界最聰明的女人之一,透過自己的節目「文茜的世界週報」強力地播送全球暖化或世界氣候變遷的消息,世界週報都快變成天氣預報了。從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以來,許多反省人類和大自然的相關影片陸續推出,大導演盧貝松的搶救地球(Home)、英國導演Franny Armstrong的愚蠢年代(Age of Stupid)或者極其商業之可能的2012,許多人透過影像告訴人類,環境面臨浩劫,大自然將反撲。此外,還有一部災難電影(泰國電影),2022大海嘯(2022 Tsunami),似乎也想傳達類似的概念: 自南亞大海嘯之後,東南亞海岸各地建立了海嘯預警系統,每個人都認為有其必要。然而,一但警報連續發佈卻沒有真正發生海嘯時,多少會有如「放羊的孩子」質疑,這考驗著的領導者的決策。 2022大海嘯電影所涉議題眾多,例如,島嶼的開發,興建賭場;政治上,反對黨的杯葛;京都議定書;泰國佛教和泛靈信仰的融合…等。我無法一一記錄,這個應該由觀眾自己去體會。我特別有印象的是總理和預測地震的博士不顧自己的生命只願成全大我的行動。 總理在直升機上看到校車面臨被海水沖走的情況,親身垂吊去救車上的學童,這宛如是林靖娟老師捨身救人的翻版。(不過,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我想第一要譴責救難人員。居然讓總理自己去救難!)博士也發揮相同的精神,明明知道地震就要發生,仍然要到水下實驗室去進行更精準的測量以發佈警報,結果犧牲了小我。 我們或許會對這一類的災難電影感到麻庳甚至感冒,我們或許知道這些電影傳達著「人和自然」應當有的態度或作為,但只要我們沒有產生行動,我們只是任憑地球在我們眼前漸漸生病而死去,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毫不覺察。 電影中,男主角認為動物的遷徒代表氣候將有異常,但為什麼動物能夠感覺,人類無法感覺?我認為原因在於人類世界有太多資訊充斥,而人類只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資訊;動物則依靠直覺。我想我也常常依靠直覺,先依直覺決定這是不是應該閱讀的資訊,再來決定資訊是否有用。
初三大四我爱你 ม.3 ปี 4 เรารักนาย
「初三大四我愛你」的女主角和「友誼 我和你 เธอกับฉัน」的女主角是同一個,男主角則是第一次看到的大眼睛帥哥,拍攝地點包含在泰國曼谷以及普吉。在曼谷的場景非常令人熟悉,會把人的記憶拉回曼谷;我沒去過普吉,不過電影裡普吉的房子和新加坡或馬六甲的房子很像,大概有許多華裔移民在那邊落腳生根。下面分享看影片的心得: 對於該電影最大的心得就是「無常」。我們常常認為身邊的人、事、物都是理所當然地存在,然而當一個心愛的人、事或物從身邊消失時,頓時會不知所措,甚至感到不安、害怕。 男主角「梯」是實習醫生,照顧醫院裡的嬸嬸,平常和她掏心掏肺,沒想到在一個假期之後,她突然過世了;梯的弟弟「納」喜歡「珍」,在一次車禍中,珍過世了,小納在到了普吉也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淚流滿面。珍的姊姊「淳」更是發瘋似地生活亂七八糟。如果人們能夠接受「無常」的道理,或許在遇到逆境時都可以安然渡過。 能夠看到這影片首要感謝暹邏院線,請直接洽暹邏院線。
讓愛發光 ขอให้รักจงเจริญ Me…Myself
使用電影進行置入性行銷是相當普遍並容易的事,可能是有意,可能是無心的,一切也看觀看者、閱聽眾如何去解讀。把「人妖」置入電影,使社會產生對第三性友善的氛圍,大概是泰國電影常常有的概念,例如人妖打排球或美麗拳王,我再來分享一部阿南達主演的「讓愛發光」ขอให้รักจงเจริญMe, Myself: 一開始是很老梗的出了車禍,男主角Tan失去記憶,不知道自己是誰、來自哪裡。女主角Oom是秀場的指導,單身,和姪子Ohm居住在一起。女主角Oom就是撞到Tan的人,所以Oom就負起找回記憶的責任了。接著就是日久生情那一套嚕。過程中,有許多蛛絲馬跡可以說在「娘和Man」的量表中,Tan是有點中間偏娘的。Tan協助Oom打掃房間,打架打輸別人…等。 記憶逐漸清晰之後,彷彿晴天霹靂,和Oom好像男女朋友的Tan竟然是普吉島秀場的人妖皇后。這讓Tan去思考「我是誰?」當中Tan說了一些話,我覺得很有意義,記下來和大家分享: 「我是自己期待變成的那個我?還是別人期待我變成的那個我?」好像是有點社會學或哲學的思考,我覺得這部電影滿有意思的,和大家分享如下:
愛久彌新 ความจำสั้น แต่รักฉันยาว Best of Time
結訓假計有六天,除了看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之外,還看了一部泰國電影愛久彌新 ความจำสั้น แต่รักฉันยาว Best of Time,我覺得相當好看,非常可愛的電影,下面和大家分享心得: 狗醫生和樹醫生是一對年輕男女,嬸嬸和伯伯是一對資深(年長)男女,狗醫生因為酒後駕車被罰公益服務,於是到長青班擔任電腦老師。電影裡的嬸嬸和伯伯的心比青年人還年輕,學習Word已經落伍了,現在嬸嬸、伯伯們已經要學寫部落格、用MSN和HI5了。 狗醫生和樹醫生因為在八年前就打過照面,但沒有深交,因為當時樹醫生是狗醫生好朋友的女朋友。 老人家也有春天,劇中思想開放的嬸嬸和伯伯反而像小孩子一樣,被自己的兒女管得死死的,連和別人交往都深被自己的兒女知道。父母和子女的角色好像對調一般,非常有趣。 下面分享該電毠,非常好看,尤其當老人家在使用網路或數位相機時,你會對成人教育產生信心的: 愛久彌新 ความจำสั้น แต่รักฉันยาว Best of Time
泰國派 the Gig เดอะกิ๊ก (其它譯名:賞我一個妹、色即是空)
กิ๊ก(Gig)在這部電影裡頭的翻譯為「學伴」白話地解釋為「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根據我對該詞彙的理解,我偏好將之翻譯為「非正式情人」,畢竟我們對學伴的定義並非「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片名譯為泰國派,大概是取法美國派或歐洲派這一類有點鹹溼又看似青春的電影,下面分享該電影的心得: 一群男大學生組成Gig Club學伴聯誼社,專門幫無法把到女孩子的宅男們創造和女生約會的機會。許多怪里怪氣的泡妞方法,都可以在電影裡看到。 社長,小葉,手機裡有好幾個學伴的電話,然而在認識了安之後,小葉不再花心,對安一心一意。然而,有人從中破壞,小葉對於自己交Gig,卻反對自己的妹妹成為別人的Gig,也陷入一個自我矛盾的兩難。(演安的女主角也是演最後的救贖 Borisud Bumbut Kaen的女配角) 回歸到Gig的定義,「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安對小葉而言,不只是Gig,而是女朋友,Gig有再多其實不影響安在小葉心中的地位。只要把Gig當成一個比較好的異性朋友,這樣也可以接受自己的女朋友或男朋友交往更多異性朋友的Gig,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裂心 Jai Rao
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把Jai Rao(裂心)看完了。看片名覺得這是一個滿俗的連續劇,看完第一集大概知道是有關超級巨星的故事。事實上,台灣也拍攝過類似的題材(薰衣草),不過我喜歡泰國的,因為我可以學泰語。 Vic是超級巨星,Aoey是Vic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在八年前因為白血病不得不離開Vic。在Vic大紅大紫的時候,回到泰國,難免不讓人有諸多聯想。Lak和Menie在劇中雖然是配角,不過也差不多是第二男、女主角了,後面幾集甚至覺得這兩個人的戲比Vic和Aoey的戲份還多。 Karma(กรรม)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你永遠不知道生命中會遇到誰,而當你遇到了之後,你會知道你離不開他。Vic和Aoey就是那命中註定的一對,算就腦癱了,仍然照顧她一生一世。 除了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之外,這部戲可以看到許多演藝人員(在香港稱artist)的工作情況,我想這不見得是全貌,有很大一部份應該是依凡人如我的刻版印象所建構的。說真的,看泰劇學習泰語真是滿有趣的。
愛的宿命
愛的宿命由我最喜歡的女主角之一Ann和一個第一次看到的男演員Mart演的連續劇。女主角的媽媽早逝,受托於阿姨,阿姨對待Ann就像對待灰姑娘一樣,而且常常受到兩個姊姊的欺負;Mart則是農場小開,但是感情的路上受到挫折。這個連續劇挺好看的,和大家分享: 我們總是認為男人會壓抑自已的內心,不把壓力、痛苦顯露出來,在「愛的宿命」裡,Ann隱忍悲傷,整天只想著要報復Mart。一連串的事情,只因為雙方都不願意先讓步。當Mart願意讓步時,Ann仍無法面對Mart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除了男、女主角之外,還有許多角色令人相當驚豔。對佛祖發誓保持處女之身的Jinda,還有Mart的兩個阿姨,或者是男、女主角的舊情人,每個演得都非常有趣,可以學習許多有趣的泰語。
最後的救贖 Borisud Bumbut Kaen
最後的救贖是今年(2009)年初上演的連續劇,內容講述一個瘋婆子因為害死了一家人的故事。其實這個瘋婆子並不瘋,是因為一個狠毒想要謀財害人的母子,一直對瘋婆子下藥,結果導致的悲劇。下面分享該影片和心得: 菩薩學習五明,「醫方明」為五明之一。你一定聽過身邊許多想當醫生的人說:「為了拯救病患,所以我要當醫生,懸壺濟世。」這些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也是抱著利益眾生的心要學習「醫方明」。可是,當學習的時間拉長,人們忘記原本想要「懸壺濟世」的初衷,可能會收受賄賂,可能會走偏道路。所以,我們應當常常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不過有一種人相當可怕,這種人在學習「醫學、藥學」的動機,本來就是用來謀財害命的。在「最後的救贖」裡頭的壞人母子,就是利用迷幻藥來控制別人,使別人產生幻象,於是指控其神經病,最後設計一堆圈套,甚至為圓了一個謊,不停地說謊。 「信任」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如果無法信任他人,常常懷疑他人,這樣的生活會是多麼辛苦;相同的,如果處心積慮地想透過不正當的方法(說謊)來贏得別人的信任,這樣的信任不會長久,時間到了總得被卓戳破。所以,奉勸大家誠心待人,不要用盡心機,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下面分享最後的救贖Borisud Bumbut Kaen,女主角Ann去年透過臨時天堂Sawan Biang得到最佳女主角。說正格的,我覺得這個女主角真是令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