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華語教學

任務導向的華語教學(by朱文宇)學習心得

結構式反覆、枯燥的操練是作為語言老師最基本、最初階的教學方法,沒什麼技巧,每個老師都能做到。然而,這樣的操練沒有情境,學生不會動動腦,不會自己完成有組織的段落。任務導向的華語教學,可以讓語言的學習,真正落實溝通。下面分享朱文宇老師在「任務導向的華語教學」的筆記和心得: 任何東西都可以拿來作有的沒的教學設計,光是一個叉子就可以成就一個主題,反覆地操練句式,又能讓學生用華語來溝通。「手」可以教「把」字句;「腦袋」、「眼睛」可以教「比」和「比較」;「鑰匙」可以藏起來來教「方位」;「照片」和「壹週刊」可以用來「介紹朋友」。身邊一些有的沒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玩,因為這都是日常生活可以發想出有趣的任務。 好比將「小說」改編成「電影」,華語老師要把「課文」改編成「任務」,然而這任務仍具有課文的影子,不然我們就會說這電影和小說差很多。看到課文,找到主要學習重點,想一下「怎麼玩」,然後讓目標語層層展現,當學習重點很多的時候,就玩很多次,但每玩一次都要有層層展現的目標語。有「趣味性」,上課就會很好玩。學習語言以「溝通」為主,「文化介紹」為輔。 目標語層層展現時,層次應當一直提升,當學生從詞彙→句子→段落之後,能說出段落,就不要再讓學生講句子。引導學生完成句子的問題,避免標題式的問句,利用各種機會,偷渡課本句式。老師設計的學習框架內,提供語料讓學生自已動筋,不要因為學生的提問而沖散原先設計的教學重點、目標。最後,一定要討論課文,回到課文內容。 角色型任務活動很容易被誤解為所謂的「角色扮演」於是淪於「朗讀」,把全班同學分為兩邊,交互唸對話;或兩兩一組,唸課本句子;或請同學背下對話上台表演,以上這些都是「朗讀」。角色型任務也會有層次: 一、規劃角色:由老師從課文內尋找所需角色。可以是動物、太陽、廟。二、討論角色:讓學生透過討論,建構角色,每個角色要有相同的份量,讓學生為角色內涵具體化。三、介紹角色:使對話的句子可以組織成段落,進行報告的小演講。四、扮演角色:在前面的操練之後的娛興節目。 以上為今日上朱文宇老師的「任務導向的華語教學」筆記和心得分享。

華語文教學流程(by舒兆民)學習心得筆記

如果有人請你開一門課,你第一個會問什麼問題?有人想知道要教什麼;有人想知道教學對象是誰;舒兆民想知道「有沒有教材」。有沒有教材似乎關乎整個課程是否能夠有內容講授,反正只要有教材,亂教一通也可以把它教完。在國內,老師取得教材容易,網路的功能多拿來找資料,作為資源的取得,學生也在中級之後才會使用網路找資料;在國外,由於授課時數不如國內如密集課程般的規定,需要老師創造語言環境,網路也成了學習很重要的工具之一,此外製作教材也可以透過網路。 整個教學的流程可以分為以下五個層次: 一、教材、素材 素材有以下形式:文字、圖片、聲音、影片和動畫。文字的搜尋相當容易,我們偏好搜尋到word能夠編輯的檔案,若是pdf格式的,就很討厭了;圖片可以到該領域搜尋,例如在google搜尋蓮霧和在農委會搜尋蓮霧,找到的結果就會有很大的差別;音樂和影片的使用要注意版權,綜合許多國家的著作權法規定,教學用的影片播放於十分鐘內,並註明出處,不營利、不改編,就能使用影片進行教學;動畫flash有許多歌曲、成語故事,利用關鍵字如「烏合之眾.swf」就能找到所需動畫。 二、軟體、工具 舒兆民老師的習慣:所有電腦(辦公室電腦、手提電腦、家用電腦…等)安裝所有執行程式,資料檔案則用行動硬碟隨身攜帶。而且有兩個行動硬碟,一個遺失的話,還有另外一個放在家裡面。三天會備份一次,至少遺失的資料不會超過三天的工作量。華語教學工作會有以下內容是必須考量的:輸入法、字型(正體字用標楷體;簡化字用宋體)、翻譯和正簡字體。 三、設計 教學的設計,可能是Rapid Learning,可能是ADDIE,但仍不脫:內容、時數、學生背景、目標(階段i+1、技能(說、聽、讀、寫、文化或綜合))。 四、執行 暖身活動(不要太長)準備主題核心活動課後安排 前三項為input,後二項為output,常常會在準備、主題和核心活動之間來回實施。 五、評量 評量的項目包括:素材、教材(評量物、媒體)教學流程(評量老師)學習成效(評量學生)

國語正音下(by趙彥老師)學習心得

華語為單音節的語言,每個音節的結構內容大體包括:聲母、音韻、音調和音母尾。透過韻環餅上下左右各方位的發音特性,可以發出所有韻母。世界上的語言,大多有ㄚㄧㄨㄝㄛ,華語除了ㄚㄧㄨㄝㄛ外,多了ㄜㄩㄦ,韻環餅可以發出所有韻母: 左側:合口音右側:開口音上端:舌位較高下端:舌位較低側邊:翹如音或鼻腔共鳴音 下面分享幾個分辨發音的方法或容易出錯的發音: ㄜ:發ㄜ的時候,摸下巴,看看是不是有移動,有移動的話就錯了。有點像被殺,然後「ㄜ」的聲音。 ㄢ、ㄤ:看韻環餅,音起ㄚ,只要在後面再加一個a,若唸成na就是ㄢ,若唸成ga就是ㄤ。 ㄣ、ㄥ:看韻環餅,音起ㄜ,只要在後面再加一個a,若唸成na就是ㄣ,若唸成ga就是ㄥ。 ㄦ:一、二聲,ㄚㄖ;三、四聲,ㄜㄖ。 ㄩㄢ:錯誤發音,從ㄩㄧㄝㄚ到ㄢ;正確發音,從ㄩㄨㄛㄜㄚ到ㄢ。 聲母在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分組為一組,各組發音位置相近,ㄓㄔㄕㄖ盡量把舌頭往後放。 音變有以下情況: 一、把「一」收進去:這(一)本,讀作ㄓㄟˋ。二、語助詞「啊」轉聲:見下圖三、ㄦ化韻四、音調變化:不一七八、輕聲五、音聲弱化

華語文測驗與評量(by張金蘭老師)學習心得

學習的測驗能夠檢視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能夠幫助老師了解其教學是否達到目的。測驗的優劣可以從效度、信度和區分度來評斷。效度又叫有效性,指能否有效地達到測驗目的;信度又叫可靠性,指同一份測驗卷用在同程度的受試者身上,結果相同;區分度指的是測驗卷能清楚區分出學生程度的差異。 測驗依目的分類有程度測驗(和其它人比,如分班測驗)、成就測驗(範圍內的考試,如小考)和潛力測驗(未學習過的內容)。若依語言能力分項進行測驗,則是「分立性測驗」;若對語言能力進行綜合測驗,則屬「綜合性測驗」。有標準答案的是「客觀性測驗」;依閱卷者主觀判斷的是「主觀性測驗」。 以華語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測驗,基本的步驟如下: 確定測驗的目的與範圍確定測驗的內容和方式設計試題實施測驗評分與評估改進學習與教學 現行的華語文能力測驗:華語能力測驗(Test Of Proficiency-Huayu, TOP),旨在檢測華語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能力;漢語水平考試(HSK);美國SAT中文作為外語考科。TOP像多益,考理解能力;HSK,在我看來,像托福,說聽讀寫四個能力都有。美國SAT中文考試,考量公平性,正體字、簡體字、漢語拼音和潢意符號皆列出。

國語正音中(by趙彥老師)學習心得

秦始皇的「書同文」使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能使用相同的文字,然而也使所有中國人不會說「話」,只會說「字」。會不會說中國「話」,可以從「音節」和「音調」開始。 音節: 當我們唸一個字、一個字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出完整的音節,然而受到語氣、語速、語調等影響,音節的表現就會變得不完整。總的來說,當講話較快的時候,「一、二聲」以後半音節為重,「三、四聲」則以前半音節為主。 例:誰得賠給這位賊妹妹水。 ㄟ完整的音節是ㄜㄝㄧ,但當語速較快的時候,可能就會只唸ㄜㄝ或ㄝㄧ,端看這是一、二聲或三、四聲。「賠」注音為ㄆㄟˊ,Pei,讀的時候可能就會唸成ㄆㄝㄧˊ。「水」注音為ㄕㄨㄟˇ,shui,讀的時候可能就會唸成ㄕㄜㄝˇ。 雖然語速較快的時候,音節容易發得不完整,但在教學過程中,應呈現完整的音節。 音調: 華語的特點之一是具有音樂性的聲調,華語有四個聲調,請不要說華語有五個聲調,把輕聲也算進去,輕聲是拋棄原有的聲調,沒有調音,只隨著前音節變化。下圖為調值圖: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分別為一到四聲。會出現問題常常在有連續第三聲(上聲)出現時。依照該詞可能的分割來發完整或不完整的三聲。 例如: 馬(總統)ㄇㄚˇ ㄗㄨㄥˇ ㄊㄨㄥˇ前半 後半 全 (總統)府ㄗㄨㄥˇ ㄊㄨㄥˇ ㄈㄨˇ後半 全 全 總統是一個完整的詞,所以當ㄗㄨㄥˇ 只是三聲的後半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像」二聲(根據調值表來看是不一樣的調值),所以就有人說連續三聲出現時前面那一個要唸二聲。但其實是看字詞的分割。 例:小米酒ㄒㄧㄠˇ ㄇㄧˇ ㄐㄧㄡˇ全 後半 全(「米酒」是一個完整的詞,「小」形容「米酒」,是小瓶的米酒。) 小米酒ㄒㄧㄠˇ ㄇㄧˇ ㄐㄧㄡˇ後半 全 全(這時候,我們說的是原住民用小米釀的酒,「小米」「酒」) 沒有音調(一、二、三、四聲)的時候,就是輕聲,輕聲的表現可以透過下面方法:一、把輕聲之前的非輕聲音節拉長;二、某些句尾的輕聲音節可能會拉長。 華語中的音調是很重要的部份,透過「樂器」或「數字」可以讓學生理解和大量練習。

國語正音上(by趙彥老師)學習心得

海峽的兩岸,台灣人說「國語」,大陸人說「普通話」,儘管有差異,但仍然能溝通。既然如此,國語和普通話的差別在哪裡?根據趙彥老師的說法,國語是統治者的語言,有知識份子的特色,用詞典雅,更甚者是艱澀,是傳統、正統的語言;普通話是工農的語言,是廣大人民的語言,特色是淺白易懂。雖然如此,就如英國和美國大西洋兩岸有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大西洋英語」(以美國東北部的語音為主),台灣和大陸之間也應當有「海峽中文」作為雙方彼此都能理解的語音。 說話是習慣性的行為,對不同的人說不同話,面對清潔隊員或政治人物的時候,我們會有不一樣的用字遣詞。總的來講,華語使用者多在說「字」而不是說「話」,其原因肇始於秦始皇。秦始皇統一文字,使中國不至於像歐洲一樣,因為語言和文字的差異而產生許多小小的民族國家。然而,統一文字也消滅其它文字發展的可能性(巴蜀一帶曾出土屬於四川人的方塊字),儘管各地有方言,但漢字的力量仍能鞏固整個中華民族團結一家。不過也因為有文字的統一,我們習慣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應該說「話」就變成說「字」了。 華語是「詞豐」的語言,當一直出現「然後」或「對」這一類沒有意義的口頭禪時,說話就顯得「詞貧」了!除了詞的使用外,說話是有「節奏感」的,「輕聲」是可以表現出來的。 發音的問題對教學者和學習者而言重點是不一樣的,教學者務必要對發音有「正確的認知」,並能透過「模仿」來表現聲調落差的誇張使學習者容易學習;學習者則要有完整的「規劃」,並得透過「工具」學習單或圖卡等輔助。 國語日報發音練習漢語注音符號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基本規則對照表中文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華語教學實用語法:句型篇下(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華語常見的句型有八個,包括直述句、否定句、疑問句、祈使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和引介句,在「華語教學實用語法:句型篇上(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一文中,介紹了前面三個,此文章再介紹後面五個句型。 一、祈使句 華語的祈使句有以下特色:人稱多、請求詞多、省略多、氣氣詞多。中國人是含蓄的,所以使用祈使句時亦相當委婉。外國朋友容易搞混的地方在於請求詞多。 常見的請求詞包括:「勞駕」、「麻煩」和「請」,往往是在客氣程度上的拿捏無法精準。 二、「把」字句 「把」字句,在語意方面,有「處置」的意味。「把」字句有三種形式: 1.主詞+「把」+受詞+動詞2.主詞+「把」+受詞+動詞+受詞3.主+「把」+「給」+動詞+(受詞) 一般及物動詞會用第一個形式;特殊及物動詞(如削皮、改名、上鎖、上蠟、騙錢…等)和雙賓動詞,則用第二個形式;第三個形式則是在第一和第二個形式上,再加上給「給」。 若遇到動詞無法和「把」搭配,我們可以試試以下三招: 1.加「了」表示強調。(如:把他忘了。)2.加上表示程度的詞。(如:把他恨透了!)3.加「得」字句。(如:把他愛得死去活來。) 三、「被」字句 做用「被」字句時,語意上有表達「不幸」的意味。主要型式有二: 1.主詞+「被」+(受詞)+動詞2.主詞+「被」+(受詞)+動詞+受詞 「被」字句和「把」字句有相同和相異之處,我將之作為表格如下: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較   相同/似 相異 「把」字句 有「處置」的意味 受詞二選一(限定指涉、一般指涉) 「被」字句 有「不幸」的意味 受詞三選一(限定、一般、非限定) 「把」字句 動詞有三招,透過加1.了2.得3.程度詞。 受詞:第二主題車廂 「被」字句 受詞:原主詞 「把」字句 皆有三種語法形式。 受詞:不可省略 「被」字句 受詞:可省略 「把」字句 皆有移位現象。 短距離移位,受詞仍作受詞。 「被」字句 長距離移位,受詞會變成主詞。 「把」字句 皆為動介詞。 替代詞少,只有「將」。 「被」字句 替代詞多,「給」、「讓」、「叫」。 四、「是」字句 「是」字句,從語意上分析,功能有二:一是陳述事實,另一是強調事實。 五、引介句 引介句是一些引介「某個體」至言談中的語句。 1.「有」 你有什麼想法嗎?你有經驗嗎? 當中,「什麼想法」和「經驗」屬於非限定指涉或一般指涉。 2.「姿態動詞」 有一個人站在門外。 其中,「站」自已能夠引介,只要是非限定的名詞。 3.「運動動詞」 […]

華語教學實用語法:句型篇上(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分析語言使用地恰不恰當有三種層次:語法、語意和語用。「我的牙刷懷孕了」,這句話是主詞加動詞片語,合於華語的語法,但就語意上來說,除非你是詩人或有特殊目的,不然你的牙刷不會懷孕。下面分享陳純音老師在華語教學實用語法的句型心得筆記: 華語常見句型有八,以下介紹其中三個: 一、直述句: 華語與西方語言有一個相當大的差界是具有「主題顯著性」,所以在華語直述句中的結構包括:主題+主詞+動詞片語。一號車廂是主題車廂,只能放一般指涉和限定指涉的的片詞;二號車廂放主詞;三號車廂放動詞片語。 電影,他最愛看西片。(一般指涉)張三,人人看他都不順眼。(限定指涉)一斤蘋果,吳媽媽買了。(誤)(非限定指涉) 當主題車廂為非限定指涉,如「一斤蘋果」時,這句話就變得怪怪的了。主題車廂,除了名詞片語之外,時間副詞、地方副詞、動詞片語或介系詞片語也能成為主題。 二號車廂和三號車廂的關係密切,主詞和動詞片語的關係密切。二號車廂在選擇主詞的時候就得看和動詞片語是否語意上一致。例如: 那棵樹昨天吃了一隻老虎。(誤)牙刷昨天咬了我一下。(誤) 上述例子錯誤在於,主詞無法執行該動詞片語之能力。語法上沒有錯誤,卻有語意或語用上的錯誤。語意上的錯誤,極有可能語用也錯了! 三廂車廂除了動詞片語之外,也可以置入形容詞片語和介系詞片語,例如: 老黃(是)真的老了。他老(是)在學校電腦室。 置入形容詞片語或介系詞片語時,是將連繫動詞「是」這一字省略,所以我們可以直接說直述句的句型就是:主題+主詞+動詞片語即可以。 二、疑問句: 華語疑問句可分為四類: 1.選擇問句 這是西方國家學生最容易學會的問句類型,因為「還」可以直接和英語的or對應。 2.附加問句 華語的附加問句,主要由直述句加上A-not-A形式的問句。但仍有不同的附加問句表現提問者對問題假設立場的程度。 他退休了,是嗎?(20%,預設他已經退休了的立場低)他退休了,不是嗎?(70%,預設他已經退休了的立場高)他退休了,是不是?(50%) 3.助詞問句 在直述句後加上語助詞所形成的問句,常用的語助詞有「嗎」、「吧」和「呢」。 小李,你喝酒嗎?(說話老知道小李戒酒,當小李想喝酒,則會「驚呀」地如此問小李。)我們得走了吧? 4.疑問詞問句 直接將「誰」、「什麼」、「如何」、「為什麼」、「哪兒」以及「幹嘛」等等放在句中原來之位置。通常華語的醫問詞問句不移位。 除此之外,疑問代名詞也可以表示不定代名詞,例如: 誰輸,誰請客。→輸的人請客尼泊爾什麼都便宜。→尼泊爾所有東西都便宜。 非母語學習者聽到「尼泊爾什麼都便宜」很可能會一直問「什麼?」、「什麼便宜」,正是因為外國學生不知道「什麼」指得是所有東西。 三、否定句 華語的否定詞多,如「毋」、「勿」、「莫」、「非」、「無」、「甭」、「匪」,但常用的為「不」、「沒」、「別」,所以對外國學生的學習,會從這三個常見的入門。 1.「不」字句 由「不」所構成的否定句有三種用法:否定事實、否定範疇和雙重否定。 他不在家寫功課。他在家不寫功課。 同樣為否定句,「不」否定的範疇儘限於右邊緊鄰的單位。 2.「沒」字句 強調動作之未完成。 他不瘦耶。(否定他並非瘦的事實。)他沒瘦耶。(他可能參與減肥的過程,且沒有完成減肥的動作) 3.「別」字句 強調否定之命令。但「別」字只能和時貌記號(著、了)連用時要注意。「別」也能和「沒」和「不」同時出現,變成雙成否定。 外國學生學習否定句的難點在於:一、「不」、「沒」之分辨;二、雙重否定的使用。 此篇僅介紹華語常見的三種句型,其它五種句型見「華語教學實用語法:句型篇下(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華語的詞類:介系詞、感嘆詞、語氣詞和連結詞(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四個大國佔了華語中相當大的數量,但是四個小國也是華語不可或缺的小螺絲釘。這四小國包括:介係詞國、感嘆詞國、語氣詞國和連結詞國。下面分享,陳純音老師「華語實用教學語法」詞類的四小國的筆記與心得: 一、介系詞國: (一)動介詞:具有動詞的性質,又有介系詞的功能。 他「在」家看電視。我「跟」他討論功課。他「對」我發脾氣。我「把」他罵了一頓。 上面句子中,主要動詞是「看」、「討論」、「發脾氣」、「罵」。但是有另一個很像動詞,又很像介系詞的「在」、「跟」、「對」、「把」,這些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1.共動詞(co-verb)和主動詞連動。2.就古漢語來檢視,這些在句子當作介系詞的字,都可以發現其當作主動詞的可能性:在意、在位、在行、跟會、跟團、跟車、對獎、對眼、對下聯、把妹、把馬子、把風、把脈、把權、把屎把尿、把酒。 (二)方位詞:無動詞性質的介系詞且表方位居多。 他在家看電視。他在家裡看電視。 上面兩句差別在第二句有較具體的空間感。 小心!不要讓紙掉到地上。小心!不要讓紙掉到地下。 使用的方位詞不同,原因在於視角在哪裡!哪裡個方向看出去。絕對性和相對性的問題。 外國學生學習介系詞的困難有:一詞多義、錯序和相對性(方位詞)三項。 二、感嘆詞國: 感嘆詞的使用能夠表達情緒,出現在句首。外國學生學習時,最常犯的會在於無法對應到正確的感嘆詞以懷達情緒。因此,學生經常避免使用感嘆詞。 三、語氣詞國: 放在句末,美國有阿拉巴馬州,中國則有「啊」、「啦」、「吧」、「嗎」等語氣詞供使用。其它還有:呢、喔、哦、呀、嘍、啦、喲、耶、、了…等。 使用語氣詞或感歎詞常常取決於下面因素: 年齡:年紀輕的,心情易受外在事物波動而發出「哇」等驚奇的感嘆;年紀大的,見過大風大浪,常用「唉」之類灰心的感嘆。性別:女生使用的頻率高於男生。親疏關係:老公可能向老婆撒嬌般地說:「再給兩千元嘛!」,但絕對不會向同事說:「再給兩千元嘛!」個性:容易和別人熱絡地來的朋友,個性開放,侃侃而談型的,通常使用語氣詞或感歎詞的機會高於木納型的朋友。較害羞的朋友會建立較多的保護模式,少有語氣或感歎詞。 外國學生同樣易犯無法準確對應的問題。 四、連結詞國: 1.雙功能連結詞:此類連結詞,可兼當動介詞(跟、同)或當副詞(除非、既然、既使、不論等)。 2.連組式連結詞:連接兩個語句,詞序以連組式出現。例如:因為…,所以…;雖然…,但是…;不但…,而且…;連…,也…。 3.重複式連結詞:這一類對外國學生最容易學。一邊…一邊…;又…又…;越…越… 4.句末連接詞:出現於副屬子句之後。 …的時候,……的話,……之前,…(離事件較近)…之後,…(離事件較近)…以前,…(離事件較遠)…以後,…(離事件較遠) 外國學生受before和after母語的影響,容易發生錯序的問題。 上面為華語詞類四個小國的介紹。

教案編寫設計與實作(by朱文宇)學習心得

教案是在所有概念、教學流程想出來之後,才用文字記錄下來,功能是作為評審老師、長官檢查用的,甚至不寫都沒有關係。因此,有清楚的概念就能設計好的教案。學習外語以「溝通」為主要目的,學生只要最後的效果是好的,老師怎麼教不是重點。教語言的老師,要好好把握上課的每分每秒,讓學生很忙,忙著「說話」,腦筋一直想,老師才有時間可以喝咖啡。教案以「快教多練」為原則,節奏要快,老師少說話,讓學生能夠一直講、一直講。 如果老師是馴獸師,學生就是獅子,教語言要讓獅子去跳火圈,不是老師自己去跳火圈。快教一次之後,就讓獅子能夠練習。下面以我的理解記錄朱文宇老師發展教案的邏輯順序: 一、找出課文必須教授的重心二、一個和課文有關的活動三、活動所需要的語言技能再往前、往後進行發展 下面記錄一些朱文宇老師提醒在教學流程中的一些小撇步: 一、課文尚未教授之前,可以偷渡課本語句,使學生提前熟悉內容。二、「快教」不需要管學生記不記得著,後面會有大量的操練。三、書面「講義」的重要性大大重要於教案。四、不要「點人」找學生配合活動,一旦第一次點了人,每次上課都要由你點人。五、讓學生有「現學現賣」的機會 。六、教師應當設計比實際教學時間更長的教學內容,流程可依學生反應進行調動或刪減。七、上課前檢查教具;下課後登記教學進度。八、讓學生有「整段敘述」的機會。九、一定要討論課文。十、錄音要用會起雞皮疙瘩的「大陸妹」的說話方式。十一、平行延伸的生詞不要過多,只要夠代換即可。 更多有趣的語言教學活動,可以參考師大書苑或文鶴書局的英語教學方法書藉。下面為朱文宇老師線上「敢『動』教學」教學頁面:點擊此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