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我的二三事

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的原因:《面向東亞與西方:臺灣流行歌》(陳峙維老師主講)的聽講心得筆記

MUSIC IN TAIWAN、MUSIC OF TAIWAN、TAIWANESE MUSIC中文都是「台灣音樂」,也說明了幾個對於台灣音樂的不同理解和想像。流行音樂受到科技傳播的影響,存在往標準化的趨勢。在歐洲,透過「歌本」的方式,各地就出現演奏相同歌曲的現象,將一些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廣泛地在民間流通;近代,由於錄音技術的發展,不同地方的人都可以聽到相同的音樂。最流行的青蚵仔嫂可能會被當成「標準」,其它可能比較早或者比較沒那麼流行的就變成「變體」,甚至是「唱錯了」、「走音」。 流行的青蚵仔嫂:    沒那麼流行的平埔調: 沒那麼流行的耕農歌:  沒那麼流行的三聲無奈: 早期漢人的音樂有一些特徵,例如:支聲複音、依字行腔、度曲、編腔;後來,受到日本人的影響,引進了西方古典樂,學校開始上「唱歌」的課程,流行音樂發展所依賴的錄音技術也是由日本人帶到台灣。支聲複音、依字行腔、度曲、編腔等特徵可能和漢人南腔北調的使用不同語言但是相同的文字有關。  支聲複音:一個旋徑各自表述依字行腔(或者倚聲填詞)度曲、編腔,不是「作曲」 澳洲的原住民有透過歌曲的方式,將過往祖先經過的道路記錄下來的情況「歌之徑」;台灣桃園復興部落的原住民也將十代的祖先遷徒的路線記錄,以歌曲記錄下來的情況。 沒有語言/文字/歌曲/紙張/筆/歌本/錄音設備/電腦前,人類都是依靠有限的記憶能力;隨著科技傳播的發明與革新,人類有限的記憶能力可以延長時間和空間。

三個和「樹」有關的故事

三個和「樹」有關故事。 岸樹井藤樹神度婆羅門永遠有希望的樹(ต้นไม้แห่งความสมหวัง) 「曠野無明路,人走喻凡夫,大象比無常,井喻生死岸。樹根喻於命,二鼠晝夜同,齧根念念衰,四蛇同四大。蜜滴喻五欲,蜂螫比邪思,火同於老病,毒龍方死苦。智者觀斯事,象可厭生津,五欲心無著,方名解脫人。鎮處無明海,常為死王驅,寧知戀聲色,不樂離凡夫。」 

國中畢業之後,我做了什麼?我想做什麼?

我現在在我的母校魚池國中任教,擔任體育老師和童軍老師,昨天是三年級的畢業典禮,三年級的同學畢業了,但還是對魚池國中有著不捨的情感。這讓我想要回憶當初從國中畢業之後,我做些什麼事?或者有哪些事是想做,但是沒有去做的?從國中畢業到高中入學,約有兩個半月的時間,這是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那時候我做了什麼? 一、我們一行三個朋友,一同去旅遊。我們從魚池出發,搭國光客運到台北去,再從台北搭火車到花蓮去,回程去了宜蘭、台北、淡水,大概是遊了半個台灣。現在看來好像只是一趟小小的旅行,但是你要知道,那時候,我只是個乳臭未乾,才十五歲的國中畢業生。應該算是很厲害的吧! 二、我練習「無蝦米中文輸入法」,它讓我打字速度比一般使用「新注音中文輸入法」的人快一些,所以我也可以常常寫這些有的沒的文章。「無蝦米輸入法」的符碼相當容易記誦,而且一下子可以學習中文和英文兩個輸入法。 三、我知道我這個鄉下的小孩到之後要到台中去讀書,恐怕和同學會有許多學科上的落差,而且同學們一定也利用暑假升高中前先修、補習了,所以我也到一中街的水利大樓去試聽補習班,反正試聽不用錢,炎炎夏日也有個吹冷氣的地方。 從現在的環境再去回顧小時候做的事,如果重來的話,我會再去做些什麼事?過去網路世界沒有現在這樣多彩多姿,網速也是慢得不得了,網路的運用,過去和現在就不太一樣;過去畢業時,正逢九二一重建,許多基礎建設也未完備,現在魚池地區多出了許多運動場館;過去日月潭的觀光客不多,觀光業相關的旅館、餐廳或遊樂園,不需要短期工讀生,但現在許多短期工讀生的需求,也和以往不同。如果我現在畢業了,有兩個月那麼長的時間,我會去做什麼? 一、我不會把時間花在Facebook上,我會看看youtube或土豆網上有沒有什麼好看的連續劇或電影,甚至有些免費的教學影片,學習語言、學習蓋房子、學習用太陽能板、學習打籃球、學習插花、學習畫畫…等的影片。古代人看小說,現代人看電影、連續劇。網路上多的是有翻譯的韓國連續劇、美國連續劇、泰國連續劇…等,世界各國的連續劇都在眼前,利用這兩個半月的時間,看也看不完。 二、我會多多運動。我會到魚池鄉公有市場二樓的健身房去踩踩腳踏車、投投籃機、練個胸肌或腹肌;我會到暨南國際大學或三育神學院的游泳池,游泳消暑;我會騎腳踏車到日月潭去,逆時鐘沿著日月潭的腳踏車道,享受日月潭的美景。當然,我還可以找三五好友,到鄰近的國小或魚池國中再來打籃球。我會利用這個時間,好好運動、鍛練身體。 三、許多地方需要短期工讀生,我也會利用這個時候去打工,學學經驗、賺賺零用錢,說不定還會交些好朋友。國中畢業就有工作經驗,那肯定是很酷的體驗,而且自己賺錢自己花,多爽!當然,這也考驗自己是否能夠達到老闆的要求,每天上班不遲到。 「畢業」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為那是通過許多課程的學習才有如此成果;「畢業」也是一件很感傷的事情,因為你可能會和相處多年的同學分開,各奔前程;「畢業」同時是一件開始掌握自己人生的事情,因為我們將有許多不是學校可以規範的時間,我們要學習安排這些時間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而且不會長大之後回頭看卻後悔的事情。

台灣的《新聞急先鋒》:台灣立報、四方報

《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又譯《新聞編輯室》)在第三集和第四集的時候,美國茶黨的勢力上漲,極端共和黨保守右派的聲音很大,美國似乎都籠罩在國族主義的氛圍中;台灣漁民遭菲律賓公務人員射殺之後,台灣似乎也籠罩在國族主義的氛圍中,新聞日夜播送相關話題。就在美國大選落幕之後,亞利桑那州的女眾議員吉佛茲(Gabrielle Giffords)遭歹徒近距離開槍,子彈貫穿腦部,各家電視台以快報處理該新聞,首先由國家公共廣播(NPR, National Public Radio)指出吉佛茲已經死亡,於是各家媒體都報導吉佛茲已經死亡,但只有ACN(在《新聞急先鋒》虛構的電視網)堅持唯有醫生能夠宣判人死亡,所以在訪問到醫生之後才進行報導。結果,為了拼收視率搶先報導的各家媒體都裁了跟斗,吉佛茲沒有死亡,只有ACN堅持得到肯定的消息來源後才報導。 台灣也有ACN,台灣的ACN就是台灣立報;台灣立報之外的媒體跟著網友起鬨,不管是否真得存在一個不賣給菲律賓人便當的便當店,反正只要說消息來源是「網友」,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只有負責任的台灣立報,進行正確的消息查證,確定真得存在便當店的老闆才發言。豈知便當店老闆是假冒的,原先進行消息查證的台灣立報反倒成了眾失之的,結果張正總編輯還為此辭職。 ACN不會為了拼收視率地跟進其它新聞台,報導吉佛茲已經死亡,而是堅持有來自醫生的消息才報導吉佛茲仍然存活;台灣立報不會只是跟著網友報導不賣給菲律賓人的便當店,而是找到便當店老闆本人。ACN要教化(civilize)閱聽眾,不會跟著收視率、民族主義、八卦起舞;我想台灣立報也是抱著這樣子的精神,否則怎麼會有我們看到擁有多國語言的四方報。

我的華語教學和其它外語學習的經驗

從小到大,至今二十七歲,我想我可以很不客氣地說,我有豐富的語言教與學的經驗。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華語教學和其它外語學習的經驗。我分別在台北和曼谷當過一個學期的私人家庭教師,都是教授國中二年級的數學。在國立暨南大學求學期間,也擔任過越南籍學生的華語小老師。最主要的華語教學經驗還是在民國一百年七月到一百○一年二月期間,擔任詩力諾寺學校的華語老師,一個星期十八小時,歷時八個月的華語教師生涯。參考現有的華語參考書,如《五百字說華語》和《實用視聽華語》,也開始編輯學習單,並向同儕團體討論、交流教學經驗。目前,於南投縣立魚池國中擔任童軍教師。 教學的經驗除了自己擔任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外,擔任學生學習語言,看著別人如何進行教學,也會成為日後自己教學的樣子,所以我也和大家分享我的外語學習經驗。我的母語是華語,對我而言,英語、泰語和日語都是我的第二語言。 和大多數台灣人一樣,我從國中開始學習英語到大學為止,至少有七年學習英語的光陰。同時,英語作為一個考科,死背活背,也要將它背下來。所以,就算無法一級棒,也有三級棒。在大學期間,修習過以內容為導向的英語課程:《職業衛生》和《語言學習與科技》。英語的學習的成效很難透過學習的方法來評估其影響,因為我們身邊有太多英語的訊息,新聞、廣播、報紙、電影…等,你無法區別你的英語能力是來自課堂的學習或環境的浸淫。 學習泰語的過程就相對容易區辨。在正式課堂中,我從泰國語一上、泰國語一下、泰國語二上到泰國語二下,兩年期間,足足上了四學期,每週三小時的泰語課程。此外,我也聽教育廣播電台李錫強老師的泰語教學節目。同時,大量地觀看泰國連續劇。八個月在泰國華語教學,以及五個月在法政大學交換學生期間,正是我大展拳腳的時機,我的標準泰國語能力足以分辨泰國人的南腔北調。於暨南大學求學期間,我以交換學生身份到泰國法政大學學習,修習了《世界文化遺產》、《古代東南亞與黃金大地》以及《東南亞的旅遊管理》科目,對我也言,也算是以內容為導向的泰語學習。關於泰語的學習,如果有所成就的話,我想這可以歸功於兩個原因:一、我有海量的真實語料地輸入;二、華語和泰語有許多語法的相通性,包括語音、句法、詞彙等方面。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有趣的歷程,我在泰國交換學生的期間,我也到美國大學校友會(American University Alumni)的語言中心學習日語。這是沉浸式的語言教學,日籍老師只用日語、肢體語言和圖畫來傳達訊息,他們稱這樣子的學習是「自動語言成長」(ALG,automatic language growth),在沒有壓力、沒有考試、沒有作業的情況下,有大量且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這樣子的課程,我參與了100個小時。回到台灣之後,我繼續到魚池的社區大學上日語課,這個就是屬於比較傳統的語言學習,在有系統、有結構地引導引,逐步實現翻譯短語的成果。我將自己目前學習日語的階段定位在初學,仍無法開口,仍在接受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階段。 去過緬甸之後,對於緬甸的語言我也抱著濃厚的興趣,若在師資、教材許可下,我想我也會全心全力投入緬甸語言的學習。

YouTube線上直播:聯合新聞網(UDN)、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華視新聞

我們很難為「網路電視」下定義,因為這是包括,電腦、網路、電視、即時、同步,甚至更多元素彼此交錯,而且仍在發展的技術。今年墾丁春浪音樂節,似乎就透過youtube線上轉播的方式,直播在大雨中仍然搖滾的演唱會。YouTube線上直播的技術已經很久了,但似乎仍未商業化。傳統上,人們會在將電視台的節目,包括有線和無線(第四台)的節目錄製下來後,上傳到YouTube上面去,於是人們可以透過網路,在電腦上看到延遲的電視節;「網路電視」大概就是改進了延遲,而可以進行「同步」傳播。過去,壹傳媒(蘋果日報)透過壹電視,已經在網路上建立了「網路電視」。當YouTube的平台開放之後,電視台只要將內容託給YouTube,不必再建置平台,如此網路直播、網路電視的社會雛形,就能更多實現了! 已知聯合新聞網(尚未全天直播,直播時間外為存檔節目)、半島電視台和華視都開始進行直播了,隨時可以看到最新的新聞畫面,更多直播節目可以看此連結: 聯合新聞網: 半島電視台(英語):  華視新聞:

韓國BTOB(Born To Beat)的《裝可愛》(귀요미,Guiyomi/Kiyomi,คิโยมิ)

  如果台灣有一點點喜歡「裝可愛」的陰影,我想大概是來自日本殖民的五十年;韓國流行文化襲捲亞洲,日本似乎不再是「裝可愛」的代表,大家都跟著韓流一起裝可愛。不知道是我個人的偏誤(搜尋的方法)或客觀上是如此,除了韓國很多「裝可愛」的視頻外,大概最多「裝可愛」的視頻是來自泰國。下面連結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視頻和大家分享:韓國版: 幼兒華語教學版: 泰國/泰語版(最殺): 華語、日語混雜版: 快樂寶拉(Happy Polla)版: 下面附上《裝可愛》的華語翻譯: 不要東張西望 無論他人說什麼你都是我的 (我的)不要和其他女人講話 我是你的 (我是你的) 勾勾小指頭 你一定要答應我絕對不會拋下我不管 1+1 是小可愛2+2 是小可愛3+3 是小可愛小小小可愛 小小小可愛4+4 也是小可愛5+5 也是小可愛6+6 是 啾啾啾啾啾啾 小可愛 我是小可愛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華語傳唱版、閩南語傳唱版、粵語傳唱版、日語傳唱版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漢傳佛教中《心經》常見的版本為玄奘譯本,共260個字,是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之一。再過幾天,我將到中台禪寺參加大專禪七,前提是背好《心經》,所以我也上網好好背背心經,同樣的漢譯《心經》在不同語言的傳誦下,有不同的妙音,包括:華語、閩南語、粵語以及日語,集結如下:華語版本有二,齊豫和黃思婷演唱: 閩南語版本有二: 粵語版本有二,譚詠麟和群星演唱: 日語版本有二:

我聽《華語教師的國際化與專業化》

暨南國際大學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在這學期末舉行了一連串的專題演講,講師內容堅強,包括:「敢」動教學的朱文宇老師、台師大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前所長信世昌老師,以及透過語言研究實現人文關懷的鍾鎮城老師。先前聽了信世昌老師的《華語教師的國際化與專業化》,和大家分享心得:信世昌老師有一個華語推廣的夢想:想像一下你在過海關的時候,海關人員和你講華語;購物的時候,售貨員用華語向你介紹;瀏覽網站的時候,都有華語版。這是「夢想」,可能十年、二十年可以實現,也可能永遠不會實現。但是抱著這樣的夢想,是使華語老師一直、一直堅持下去,而不會覺得工作很無聊的激勵。 華語教學的內涵是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之教學,其對象是外籍人士及海外華裔。如果我們把本國人的語文教學當作「1.0語」教學,而外國人的華語教學當作「2.0語」教學的話,當中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回國僑生,可以「1.3語」教學;海外人母語社群,如馬來西亞可視為「1.5語」教學;海外華裔,如林書豪或美、日、韓華裔,則為「1.7語」教學。「華語教學」絕對不是本國人的語文教學,理想上是2.0的華語教學,但對於1.3、1.5、1.7語,華語老師都有較容易跨入的能力。 台灣對外的華語的推廣有一些現實,它面臨必需和英語爭第一外語地位的困境,也面臨中國大陸孔子學院的競爭。華語不像英語,有許多國家在推廣,不僅英國、美國在推廣,新加坡、南非也在推廣。我在詩力諾寺學校服務,裡頭的外籍老師,來自奈及利亞的老師,也是推廣英語。甚至連台灣自己也在推廣英語,甚至透過法律規定學校科目必學英語,台灣並沒有英國殖民的歷史,卻也在推廣英語!日語和韓語對外推廣時,似乎沒有這些阻力和競爭,因為日本推廣日語,南韓推廣韓語都是唯一國家,不過哪天北韓若開放了,南韓也會緊張了! 大陸的華語老師若有機會到國外去,拼了命地想辦法留在國外;相反的,台灣的華語老師或整個華語教學圈子,仍舊將華語教學停留在外派的機會,而不是爭取正式的教職,甚至兼課。少了那麼一點點的冒險患難的精神,也少了那麼一點點刻苦耐勞的堅持。更重要的是,整體社會少了國際化的方向,新聞整天都播些無關緊要的雞毛蒜皮事兒。在香港,雖然電視台不多,就十幾台,不過轉一圈之後,大概也能知道國際上的大事了;大陸還比台灣更國際化。同時,大陸人求知若渴,除了透過層層關卡才進到大學窄門,個個是菁英中的菁英外,由於資訊相對不流通,大陸學生對於掌握知識的老師也就更積極地求教,抄下有用的書籍。 華語老師必須具備有以下專業:第二語言教學法、漢語語言學、發音和國文能力。也應當有以下素養:跨文化的素養、任外語的能力、國際觀(海外經驗)、和國際人士互動的經驗、善於表達與溝通、知己知彼(大陸)、敬業與韌性。

讓柯尼出名!《柯尼2012》(KONY 2012):因為柯尼怕出名,豬怕肥

我剛剛看完李四端在訪問龍應台時,聽到龍應台說許多外國媒體的新聞會有為青少年撰寫的部份,而青少年透過這個青少年版的新聞,能夠培養自己的國際視野,建立對國際社會關心的關懷。於是,我上網搜尋為兒童撰寫的新聞,我希望找到華語的兒童新聞或青少年新聞,但一無所獲,後來還是用英語搜尋,找到了英國的《第一新聞兒童報紙》(First News Children’s Newspaper),正好首頁刊的是關於柯尼(Joseph Kony)這個人的,該文章為《約瑟夫柯尼遭起訴綁架了數萬兒童》(Joseph Kony accused of kidnapp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children),用的是適合兒童閱讀的簡單語言,裡頭也附上了影片。我本來不認識柯尼,但是因為《柯尼2012》(KONY 2012)這影片,我認識了他。不得不說,這影片也確實達到它的目的了!讓柯尼出名的目的。 原始的影片在youtube上,在寫此文章的時候,已經有81,315,655觀看,不過我想並非是所有人都從頭到尾看完了該影片,不過我從頭到尾地看完了整個影片。我一直讚嘆該影片的拍攝、後製和剪輯,同時也對於那些遭遇不幸的兒童感到不平。該影片也具爭議地引來許多評論,例如:有人說柯尼已經不在烏干達,這個影片過時了(但是柯尼仍轉往其它國家,繼續抓兒童來當軍人);有人說這是美國覬覦烏干達的石油,正好為美軍派兵到烏干達去找到理由,出師有名(或許這是美國可以摸蛤兼洗褲子的手段);也有人說這個影片相當煽情(當然,總要有些素材才能夠煽情嘛!);該影片的導演自稱因為壓力太大而當眾自慰(我認為這是要為《柯尼2012》炒新聞,就是達到讓柯尼出名的目的)。 有多一點點這樣的影片,就會讓我們多一點點對國際社會的關心。特別是遠在非洲的兒童們。這也許無濟於事,但這比起林書豪或瘦肉精的新聞,能夠培養更多人的慈悲心以及同理心。否則老是在那瘦肉精打轉,老是想到自己桌上的菜肴,聽起來就相當無聊。該影片原始出處如下,配上英文字幕,可以用它學學英文也不錯: 也有熱心民眾翻譯成中文字幕,讓華人世界不在這個《柯尼2012》的事件裡頭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