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背景集中在探討大學生的學業低成就問題,特別是關注學業低成就者的自我效能來源。學業低成就被定義為學生的實際學業表現低於其預期或潛能的情況。這種現象在教育領域被視為一個重要問題,因為它可能導致個人和社會的潛在貢獻流失,並增加學生面臨社會和心理問題的風險,如藥物濫用、抑鬱等。 研究聚焦於大學學生在學習框架課程中的自我效能感,特別是那些被識別為學業低成就的學生。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這對於學業表現和學生的整體學習經歷具有重要影響。研究採用混合方法,包括定量調查和質性分析,以深入瞭解影響學業低成就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各種因素。 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學業低成就學生自我效能感的來源,並比較低成就與高成就學生在自我效能感及其來源方面的差異。透過這種方式,研究旨在提供改善教育策略和支持學業低成就學生的洞見。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透過混合方法進行,結合定量和質性研究方法來探討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來源。具體研究步驟如下: 透過結合學生的主觀經驗(日記條目)和客觀測量(自我報告調查),這項研究試圖深入瞭解低成就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形成的背景因素。這種混合方法的研究設計有助於全面了解影響學業低成就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多重因素。 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強調了精通經驗對於低成就學生建立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主要發現包括: 綜上所述,研究表明,為了幫助低成就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學業表現,重要的是要提供增強精通經驗的機會,並通過有效的口頭勸說來支持他們。此外,幫助學生發展自我調節學習技能也是提高他們學業成就的關鍵。 Note: 精通經驗(Mastery experiences)指的是個人通過直接完成任務或活動而獲得的成功經歷,這種經驗是建立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來源。當人們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時,他們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更有信心。對於低成就學生來說,缺乏精通經驗可能會導致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缺乏信心。 口頭勸說(Verbal persuasions)是指他人(如老師、同伴或家長)給予的積極反饋或鼓勵,這可以增強或減弱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這些勸說通常通過言語表達,如鼓勵、稱讚或批評。口頭勸說對於提升或維持個體的自信和動力有顯著影響,特別是當個體對自己的能力有疑問時。在研究中發現,低成就學生在接受口頭勸說方面比高成就學生少,這可能影響他們對自己學業能力的看法和信心(Fong & Krause, 2014)。 Fong, C. J., & Krause, J. M. (2014). Lost confidence and potential: a mixed methods study of underachieving college students’ sources of self-efficacy.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17(1), 181-202. DOI: 10.1007/s11218-013-9239-1
如何提高低成就大學生的學業表現:自我效能的角色
- Post author By Dicky
- Post date
- Categories In 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 雜學
- No Comments on 如何提高低成就大學生的學業表現:自我效能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