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經濟學或決策理論時,Herbert Simon 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名字。他的研究跨越了許多領域,包括經濟學、心理學、人工智慧等,並對現代決策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用簡單的方式介紹Simon的幾個核心理論,幫助你理解他的思想如何影響今天的學術界。 1. 有限理性:現實中的理性選擇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要做出各種決策,但這些決策真的都是理性的吗?Simon認為,並非如此。傳統經濟學假設人類是完全理性的,能夠在面對所有可能的選擇時,總能選擇最優的那一個。但Simon提出了一個更貼近現實的概念——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Simon(1957)指出,因為我們的資訊、時間和計算能力都有限,我們無法找到每一個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因此,我們通常會滿足於「足夠好」的選擇,這種行為被稱為「滿意化」(Satisficing)而非「最大化」(Maximizing)。想像一下你在餐廳裡點餐,面對一個長長的菜單,你不會花上好幾個小時來比較每一道菜,而是選擇一個你覺得不錯的選項,這就是滿意化的例子。 2. 啟發法:簡化複雜問題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規則或策略來快速做決定,這些就是啟發法(Heuristics)。Simon認為,啟發法是我們應對複雜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特別是在資訊不完全或時間緊迫的情況下。 舉個例子,你在超市購物時可能會選擇你熟悉的品牌,而不是每次都詳細比較所有品牌的價格和質量。這種基於經驗的快速決策方式就是一種典型的啟發法(Simon, 1990)。 3. 複雜系統與模塊化:理解複雜世界的關鍵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複雜性的世界中,從生態系統到社會結構,無一不複雜。但Simon提出了一種理解複雜系統的方法,即「近似可分解性」(Near Decomposability)。他認為,複雜系統可以被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之間的互動較弱,因此可以單獨進行分析(Simon, 1962)。 這種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複雜系統。例如,當你在學校裡學習不同的課程時,每門課程就像一個模塊,彼此之間的關聯性較小,你可以專注於一門課程而不必同時處理所有課程的內容。這種模塊化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學習和解決問題。 4. 人工智慧與模擬: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樑 Simon也是人工智慧(AI)領域的先驅之一。他認為,通過計算機模擬,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類的思維過程和決策行為。這些模擬不僅能幫助我們驗證理論,還能發現現實世界中難以觀察到的現象(Simon, 1996)。 例如,Simon曾經與同事一起開發了「邏輯理論家」(Logic Theorist),這是早期的人工智慧程式之一,旨在模擬人類的問題解決過程。這個程式能夠證明數學定理,展示了電腦可以如何模擬人類的認知過程(Newell & Simon, 1972)。 結語 Herbert Simon的理論不僅僅是學術上的貢獻,更提供了我們理解日常決策、學習和生活的有力工具。從有限理性到複雜系統,Simon的思想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現實世界的挑戰。無論你是在經濟學、心理學還是人工智慧領域學習,Simon的理論都值得深入探索與應用。 參考文獻 Simon, H. A. (1957). Models of man: Social and rational; Mathematical essays on rational human behavior in a social setting. Wiley. Simon, H. […]
Category: 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
探索Herbert Simon的核心理論:從有限理性到複雜系統
社交媒體上的自閉症者:他們的互動方式有何不同?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社交媒體成為了人們表達自我、建立聯繫的重要工具。然而,你是否知道,自閉症者在這些平台上的互動方式與非自閉症者有所不同?這些差異不僅揭示了他們獨特的社交風格,還顯示了社交媒體如何成為他們舒適表達的空間。 研究者透過觀察31名參與者的推特活動來收集推文。以下是推文收集的具體方法: 通過這些方法,研究者能夠系統性地收集並分析這些自閉症者的推文,探討他們在推特上的互動模式。 自閉症者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與非自閉症者的互動有幾個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自閉症者在溝通風格、偏好以及應對社交情境上的獨特性。以下是一些主要差異: 1. 互動形式的偏好 2. 語言使用和內容表達 3. 社交互動的目標 4. 話題選擇 5. 應對社交誤解 綜上所述,自閉症者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表現出對結構化、直接性和清晰度的偏好,並且更注重溝通的實用性和準確性,這與非自閉症者的互動模式存在明顯差異。這些特徵反映了他們在數位環境中適應和利用社交媒體的方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對舒適的社交平台。 總結 社交媒體為自閉症者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安心互動的平臺。他們獨特的溝通方式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社交媒體的多元性,也提醒我們在網絡交流中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無論你是否了解自閉症,這些交流方式都能為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帶來新的啟發。 van Driel, M., & Koteyko, N. (2022). Autistic Twitter replies: CMC acts and interactional functions. Language@Internet, 20(1), 1-22.
避免在 Excel 中使用格式化的 4大理由
在 Excel 中使用顏色、粗體字、刪除線等格式化來強調重要資料,似乎是個不錯的想法,但這樣的做法其實可能會帶來許多隱藏的問題。以下,我將與你分享為什麼應該避免在 Excel 中過度依賴格式化,特別是當你要進行資料處理或分析時。 1. 資料完整性與一致性 使用格式化來標記重要資訊,乍看之下是直觀的做法。然而,這些視覺標記並非實際的資料值,在不同軟體或版本之間轉換時,這些格式很可能無法被保留。這樣會導致資料的解讀出現偏差,甚至引發誤解 (Trump Excel)。 2. 自動化與分析的限制 大部分的 Excel 函數和自動化流程都不會考慮格式化。舉例來說,若你使用粗體來強調某些重要資料,這些信息在排序、篩選或計算時都不會被考慮在內,除非你採取額外的步驟,如使用複雜的公式或宏來處理 (ExcelAdept)。 3. 兼容性問題 並非所有的 Excel 版本或其他軟體都支援相同的格式化功能。當你將文件分享給使用不同軟體或版本的夥伴時,這些格式可能無法正確顯示,甚至可能完全消失,導致資料失真 (ExcelAdept)。 4. 維護挑戰 在大規模資料集上使用大量格式化,無疑會增加資料管理的複雜性。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做法可能會導致錯誤的出現,尤其是當資料需要定期更新或維護時 (Excel Trick)。 總結來說,雖然格式化在視覺上可以讓 Excel 文件看起來更整齊美觀,但它並不是傳遞關鍵資料的最佳方法。相較於依賴格式化,建議你將關鍵資訊以實際資料值或額外欄位的方式呈現,這樣不僅能夠保證資料的穩定性,還能在不同的情境下正確解讀資料。
視覺感知與意象的分離:從視覺失認中學到的事
我們是否能夠在視覺上辨識物體,但仍能在頭腦中想像出它們的樣子?這篇由馬琳·貝爾曼、莫里斯·莫斯科維奇和戈登·溫諾庫爾於1994年進行的研究,正是探討了這個有趣的問題。他們研究了一名患有視覺失認症的患者,這種病症使他無法辨識物體,儘管他的視覺意象能力依然完好無損。 研究方法 研究團隊通過一系列實驗,測試了患者的視覺感知和視覺意象能力。患者被要求辨識日常物品,並在記憶中回想這些物品的形象。實驗還包括讓患者觸摸物品以增強其記憶中的視覺意象,並觀察他在這些情境下的表現。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儘管患者無法視覺上辨識物體,但他仍能夠準確地描述物體的形狀和特徵。這表明,視覺感知和視覺意象可能在大腦中是由不同的機制控制的,並且視覺意象的能力可以在視覺感知受損的情況下保持完整。 啟示 這項研究對我們理解大腦如何處理視覺信息具有重要意義。它表明,即使我們的視覺感知系統受到損害,我們仍然可以保持豐富的視覺記憶和想像力。這對於開發新的康復方法以及進一步研究視覺系統的運作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 Behrmann, M., Moscovitch, M., & Winocur, G. (1994). Intact visual imagery and impaired visual perception in a patient with visual agnosi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Paper 107.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Retrieved from http://repository.cmu.edu/psychology/107
在未知星球上發現創意:天才青少年的團隊合作揭秘
在當今的學術和專業領域中,跨學科合作日益普遍,而創造性在這些合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同專業背景的天才青少年團隊在合作繪畫任務中的創造性過程。這項研究由Olesya Blazhenkova和Maria Kozhevnikov進行,旨在揭示不同專業團隊在視覺化過程中的異同,並探討這些過程如何影響他們的創造性產出。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是來自俄羅斯的天才青少年,他們分別來自於視覺藝術、科學、人文學科和多元學科的專業背景。每個團隊被要求在45分鐘內合作繪製一個「未知的星球」,過程中進行錄像記錄並進行協議分析和連結圖法(Linkography)分析。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不同專業背景的團隊在創造性過程中展現出不同的視覺化策略。視覺藝術和混合專業團隊展示了更高的想法整合能力,他們更注重視覺外觀,而科學團隊則更關注功能和概念的清晰性。人文學科團隊則較少使用視覺化策略,更多地關注對已經完成作品的解釋和評價。 這些發現強調了在組建多學科團隊時,考慮成員的視覺化能力和專業背景的重要性。視覺藝術家能夠提供獨特的視覺洞察力,提升作品的藝術質量,而科學家則能提供功能和概念的清晰度。然而,這些不同背景的團隊成員在合作過程中可能面臨協調和組織上的挑戰。 啟示與結論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在組建多學科團隊時,不僅需要考慮成員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考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視覺化能力。這些因素不僅影響團隊的協作過程,還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創造性產出。對於未來的教育和專業發展,這樣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和管理多元背景的團隊,以達成更佳的合作效果。 文章引用 Blazhenkova, O., & Kozhevnikov, M. (2020). Creative Processes during a Collaborative Drawing Task in Teams of Different Specializations. Creative Education, 11(9), 1751-1775. https://doi.org/10.4236/ce.2020.119128
在創意的世界裡,誰是主宰?藝術家、科學家與人文學者的對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創造力”這個詞,但創造力到底是什麼?不同領域的人又是如何運用他們的創造力呢?一篇由Blazhenkova和Kozhevnikov於2016年發表的研究試圖揭示這些問題的答案。他們通過比較視覺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學科專業的團隊,來探討這些不同背景的團隊如何在創意任務中表現出創造力。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是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高中生團隊,包括視覺藝術、科學和人文學科。這些團隊被要求合作完成一個創意任務:繪製一個“未知的星球”。研究者觀察和分析了他們的繪圖作品,並請專業人士對這些作品的“藝術質量”和“概念清晰度”進行評價。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不同專業的團隊在創造力的展現上有明顯差異。視覺藝術團隊在作品中更多地展示了物體的細節和顏色的豐富性,這與他們的藝術創造力密切相關。而科學團隊則更專注於空間結構的準確性和概念的清晰度,這反映了他們在科學創造力方面的優勢。人文學科團隊則相對不太重視視覺細節,更多依賴文字來表達意圖。此外,混合專業的團隊顯示出結合物體和空間可視化的能力,創造了獨特且豐富的作品。 啟示 這項研究不僅展示了不同專業背景對團隊創造力的影響,也強調了在團隊合作中,成員的多樣性如何促進創新的出現。對於想要提升團隊創造力的領導者而言,理解和利用團隊成員的多樣性是關鍵。 Blazhenkova, O., & Kozhevnikov, M. (2016). Types of creativity and visualization in teams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specialization.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8(2), 123-135. https://doi.org/10.1080/10400419.2016.1162638
視覺的缺席:心盲症與記憶之間的奇妙聯繫
有沒有想過有人無法在腦海中想像圖像?這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個真實的心理現象,稱為「心盲症」(aphantasia)。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這個現象以及一項有趣的研究,該研究揭示了心盲症患者在記憶上的特殊之處。 什麼是心盲症? 心盲症是一種無法自願形成視覺意象的狀態。也就是說,患有心盲症的人無法在腦海中「看見」物體或場景,即使他們有正常的視覺能力和認知功能。儘管如此,這些人往往在其他認知任務上表現良好,這讓科學家們對他們的記憶過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研究方法 一群研究者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在線研究,邀請了61名心盲症患者和61名對照組(擁有正常視覺意象能力的人)參加。參與者被要求觀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圖片,然後從記憶中繪製這些場景。接著,研究者分析了他們的繪畫,評估了其中的物體細節和空間精確度。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心盲症患者在記憶物體的細節方面存在顯著缺陷。他們的繪畫中通常缺少顏色,且物體的細節較少。然而,這些患者在記憶物體的空間位置上表現得和對照組一樣好,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更少出現記憶錯誤。 這意味著,即使心盲症患者無法想像出圖像,他們仍能精確地記住物體的位置和空間關係。這也暗示了我們的大腦可能有獨立處理物體細節和空間信息的不同系統。 研究啟示 這項研究提供了對心盲症這一心理現象的深入理解,並展示了記憶和視覺意象之間的複雜關係。心盲症患者能夠通過符號或文字代替視覺意象來記憶信息,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記憶的本質。 Bainbridge, W. A., Pounder, Z., Eardley, A. F., & Baker, C. I. (2021). Quantifying aphantasia through drawing: Those without visual imagery show deficits in object but not spatial memory. Cortex, 135, 159–172. https://doi.org/10.1016/j.cortex.2020.11.014
探索語言與視覺思維的奇妙關係:你大腦中的兩種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思考不同的事情,有時候是用語言來表達想法,有時則是透過圖像來構思場景。那麼,這兩種思維模式是否互相獨立,還是存在某種關聯?一項有趣的研究探討了這個問題,揭示了語言思維和視覺思維之間的奇妙關係。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進行了兩項實驗:行為實驗和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研究。在行為實驗中,參與者會收到一個提示,然後被要求要麼在腦中生成一句句子,要麼想像一個場景。他們接著要評估生成的句子或圖像的清晰度,以及是否伴隨另一種形式的表現。在fMRI實驗中,參與者回憶熟悉的句子或圖像,或是在控制條件下閱讀句子和觀看圖像。 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當人們進行語言思維時,比起視覺思維,他們更容易生成清晰的語言表現。然而,不論是語言思維還是視覺思維,視覺圖像的生成程度都相似。這表明,即使我們的意圖是進行語言思維,我們的大腦也會自動生成視覺圖像。 這項研究的啟示是,視覺思維可能是一種更基本的思維模式,因為它在語言發展和人類演化中出現得較早。我們的大腦似乎更容易生成視覺圖像,這可能影響我們對未來的預測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參考文獻 Amit, E., Hoeflin, C., Hamzah, N., & Fedorenko, E. (2017). An asymmet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al and visual thinking: Converging evidence from behavior and fMRI. Neuroimage, 152, 619-627. doi:10.1016/j.neuroimage.2017.03.029
揭開神經多元的面紗:理解與接受的第一步
在現代社會中,「神經多元」(neurodiversity)和「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gence)已成為愈來愈受到重視的議題。這篇文章將幫助大學生了解這些概念的基本定義及其社會意涵。 什麼是神經多元? 「神經多元」是指人類大腦功能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在我們的物種中無限存在。簡單來說,人類的思維方式和神經認知功能存在著巨大的變異。 需要注意的是,「神經多元」本身是一種生物學上的事實,而不是某種觀點、方法、信仰或政治立場。相反,與之相關的「神經多元範式」是一種特定的視角或方法,它認為神經多元是人類多樣性的一種自然且有價值的形式。 神經多樣性與神經多元範式 「神經多樣性」指的是個體或群體的神經認知功能顯著偏離主流社會標準的狀態。這些偏離可以是先天遺傳的,也可以是由經歷造成的,或是兩者的結合。自閉症和閱讀障礙是先天神經多樣性的例子,而由於創傷或長期冥想等原因引起的腦功能改變則是經歷造成的神經多樣性。 「神經多元範式」強調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社會在對待神經多元的方式上,呈現出類似於其他人類多樣性(如種族、性別或文化多樣性)的社會動態,這些動態包括社會權力不平等的動態,以及當多樣性被接受時,成為創造潛力的源泉的動態 。 神經多樣性的社會意涵 在現實生活中,神經多樣性不僅僅是一種生物現象,還涉及社會和文化層面的挑戰和機遇。神經多樣性運動是一個社會正義運動,旨在為神經多樣性人群爭取民權、平等、尊重和全面的社會包容。 然而,這個運動並不僅僅是單一組織或個人的努力,而是由許多個體和團體共同組成的,他們在觀點、目標、關注點、政治立場和行動方式上各不相同。這種多樣性使得運動更加豐富和有力。 神經多樣性與社會不公 在《Celebrating Neurodivergence amid Social Injustice》一文中,作者探討了神經多樣性在面對父權制性別結構中的解放潛力,並反思了神經多樣性歷史中標誌著不平等、抹煞和認知不公的生產性張力。這些張力強調了自我診斷在神經多樣性社群中的接受度,以及未經診斷的個體在導航社會機構時面臨的合法性挑戰,突顯了種族、階級和性別差距。 此外,神經多樣性的社會地位也與性別和種族壓迫密切相關。例如,自閉症女性和性少數群體更容易被低估和誤診,這些群體在表現和掩飾自閉症特徵方面面臨著獨特的挑戰。 結語 了解和接受神經多樣性,不僅有助於構建更包容和公平的社會,還能促進我們對人類多樣性的理解。對於大學生來說,認識到神經多樣性的重要性,並積極參與這一領域的討論,不僅能拓寬自身的視野,也能為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未來貢獻力量。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神經多元和神經多樣性的概念,並鼓勵你在學習和生活中支持神經多樣性運動。 Walker, N. (2014). Neurodiversity: Some Basic Terms & Defini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neuroqueer.com/neuroqueer-heresies/ Krazinski, M. (2023). Celebrating neurodivergence amid social injustice. Hypatia, 38, 726-745. https://doi.org/10.1017/hyp.2023.79
「聚焦效應」: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與決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做出各種決策,無論是購買新車、選擇職業還是簡單到選擇晚餐菜單。這些決策過程往往涉及複雜的推理和權衡。然而,你是否曾經發現自己在做決定時,往往只專注於某些特定的資訊,忽略了其他可能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聚焦效應」(focussing effect)。 本篇文章《Focussing in reas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由P. Legrenzi、V. Girotto和P.N. Johnson-Laird於1993年發表在《Cognition》期刊上,深入探討了聚焦效應在推理和決策中的作用。作者們提出,無論是在進行邏輯推理還是日常決策時,人們都依賴於心理模型的構建,而這些心理模型通常只包含明確表示的內容,導致我們容易忽略其他潛在的重要資訊。 文章中,作者們通過一系列實驗,展示了聚焦效應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過程,並提出了幾種可能減少這種效應的方法。例如,在進行Modus Tollens推理時,由於個人傾向於集中在初始條件模型上,往往難以推導出正確結論;在Wason選擇任務中,受試者也會偏向選擇模型中明確表示的卡片。 這篇文章的研究不僅揭示了我們思維過程中的潛在偏見,還提供了一些實用的策略,幫助我們在決策時能更全面地考慮所有可能的選項,從而做出更理性的決定。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探索聚焦效應如何影響我們的推理和決策過程,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研究成果來提升我們的決策能力。 聚焦效應 聚焦效應指的是在推理和決策過程中,人們傾向於集中注意力在心理模型中明確表示的內容上,從而忽略了其他潛在的可能性或資訊。心理模型是指人們在思考某個問題時,在腦海中形成的一個抽象的、簡化的情境或框架。當我們面臨決策或推理任務時,我們會構建這樣的模型來幫助我們理解和處理資訊。 聚焦效應的具體表現 聚焦效應的影響 聚焦效應會導致人們在推理和決策過程中忽略重要的資訊,從而可能做出不理性的選擇。這種效應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時會在明顯的選項面前犯錯,或是在決策過程中感到困惑。 如何減少聚焦效應的影響 研究顯示,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實驗操作來減少聚焦效應的影響。例如,在推理任務中改變前提的順序,或在決策任務中提供更多的背景資訊和替代方案,這些方法都能幫助人們擴展其心理模型,從而更全面地考慮問題。 研究方法 在《Focussing in reas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這篇文章中,作者們提出了一系列實驗來探討聚焦效應在推理和決策過程中的影響。以下是文章中提到的幾個主要實驗: 1. Modus Tollens推理實驗 目的:研究人們在進行Modus Tollens推理時的聚焦效應。 方法:受試者被給予「如果p則q,不是q」這樣的前提,並要求他們推導出結論。實驗分為兩組,一組按照傳統順序提供前提(「如果p則q」在前,「不是q」在後),另一組則顛倒順序(「不是q」在前,「如果p則q」在後)。 結果:結果顯示,當前提順序顛倒時,受試者更容易推導出「不是p」的結論,這表明顛倒順序可以幫助受試者減少聚焦效應。 2. Wason選擇任務實驗 目的:探討聚焦效應在Wason選擇任務中的作用。 方法:受試者被給予一個條件句「如果卡片一面是A,則另一面是2」,並要求選擇需要翻轉的卡片以驗證該條件。大多數受試者選擇了A卡片和2卡片,忽略了可能證明條件為假的3卡片。 結果:這表明受試者集中於條件句中明確表示的內容,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可能性。 3. 決策過程中的信息請求實驗 目的:研究聚焦效應如何影響決策過程中的信息請求。 方法:受試者被要求在沒有背景資訊和有背景資訊的情況下做出五個不同的決策(如是否去看一場電影)。背景資訊包括讓受試者想像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有多種娛樂選項。 結果:有背景資訊的受試者更有可能詢問與替代選項有關的問題,而沒有背景資訊的受試者則主要詢問與當前選項有關的問題。 4. 反事實推理實驗 目的:探討聚焦效應在反事實推理中的影響。 方法:受試者閱讀一個故事,故事描述了一系列事件導致不幸結局。然後要求受試者想像四種不同的替代情境,使得故事的結局變得幸運。 結果:大多數受試者的替代情境集中於故事中明確描述的事件,尤其是主角的行為和決策。 總結 這些實驗展示了聚焦效應如何影響我們的推理和決策過程。透過改變實驗設計,例如調整前提的順序或提供更多背景資訊,研究者可以減少聚焦效應的影響,幫助受試者更全面地考慮所有可能的選項和資訊。這些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理解人類思維的局限性,還提供了改進決策質量的實用方法。 聚焦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於推理和決策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理解和認識這種效應,並採取有效的策略來減少其影響,能幫助我們做出更理性、更全面的決策。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如何應用這些策略來提升我們的決策能力。 Legrenzi,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