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漢語語法

華語的語序究竟是SVO或SOV?

 過去,在參加政大公企中心舉辦的華語師資課程時,陳純音老師說華語的特性之一是「詞序不定性」,其眾說紛云的地方在於究竟「華語的詞序是S(主語)V(謂語)O(賓語)或SOV?」在閱讀了過《漢語語法》(原著: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黃宣範譯),我有了更清楚的輪廓。下面和大家分享為什麼華語的詞序如此難以確定。   根據古寧柏(Greenberg)的討論,詞序為SVO或SOV的語言分別有以下特徵:   華語作為SVO語言的特徵包括: 有VO句存在 有前置詞存在 助動詞出現在動詞之前 複句的詞序幾乎都是SVO   華語作為SOV語言的特徵則有: 有OV句存在 前置詞片語出現在動詞之前(除了時間和處所片語之外)有後置詞存在 關係子句出現在主體名詞之前 所有格片語出現在主體名詞之前 時貌記號跟在動詞之後 某些副詞出現在動詞之前   華語既具有SVO的特徵,也有SOV的特徵。有研究指出,華語的SOV的特徵事實多於其它方言,並推測華語是逐漸從SVO轉變為SOV的語言。

華語教學實用語法:句型篇下(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華語常見的句型有八個,包括直述句、否定句、疑問句、祈使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和引介句,在「華語教學實用語法:句型篇上(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一文中,介紹了前面三個,此文章再介紹後面五個句型。 一、祈使句 華語的祈使句有以下特色:人稱多、請求詞多、省略多、氣氣詞多。中國人是含蓄的,所以使用祈使句時亦相當委婉。外國朋友容易搞混的地方在於請求詞多。 常見的請求詞包括:「勞駕」、「麻煩」和「請」,往往是在客氣程度上的拿捏無法精準。 二、「把」字句 「把」字句,在語意方面,有「處置」的意味。「把」字句有三種形式: 1.主詞+「把」+受詞+動詞2.主詞+「把」+受詞+動詞+受詞3.主+「把」+「給」+動詞+(受詞) 一般及物動詞會用第一個形式;特殊及物動詞(如削皮、改名、上鎖、上蠟、騙錢…等)和雙賓動詞,則用第二個形式;第三個形式則是在第一和第二個形式上,再加上給「給」。 若遇到動詞無法和「把」搭配,我們可以試試以下三招: 1.加「了」表示強調。(如:把他忘了。)2.加上表示程度的詞。(如:把他恨透了!)3.加「得」字句。(如:把他愛得死去活來。) 三、「被」字句 做用「被」字句時,語意上有表達「不幸」的意味。主要型式有二: 1.主詞+「被」+(受詞)+動詞2.主詞+「被」+(受詞)+動詞+受詞 「被」字句和「把」字句有相同和相異之處,我將之作為表格如下: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較   相同/似 相異 「把」字句 有「處置」的意味 受詞二選一(限定指涉、一般指涉) 「被」字句 有「不幸」的意味 受詞三選一(限定、一般、非限定) 「把」字句 動詞有三招,透過加1.了2.得3.程度詞。 受詞:第二主題車廂 「被」字句 受詞:原主詞 「把」字句 皆有三種語法形式。 受詞:不可省略 「被」字句 受詞:可省略 「把」字句 皆有移位現象。 短距離移位,受詞仍作受詞。 「被」字句 長距離移位,受詞會變成主詞。 「把」字句 皆為動介詞。 替代詞少,只有「將」。 「被」字句 替代詞多,「給」、「讓」、「叫」。 四、「是」字句 「是」字句,從語意上分析,功能有二:一是陳述事實,另一是強調事實。 五、引介句 引介句是一些引介「某個體」至言談中的語句。 1.「有」 你有什麼想法嗎?你有經驗嗎? 當中,「什麼想法」和「經驗」屬於非限定指涉或一般指涉。 2.「姿態動詞」 有一個人站在門外。 其中,「站」自已能夠引介,只要是非限定的名詞。 3.「運動動詞」 […]

華語教學實用語法:句型篇上(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分析語言使用地恰不恰當有三種層次:語法、語意和語用。「我的牙刷懷孕了」,這句話是主詞加動詞片語,合於華語的語法,但就語意上來說,除非你是詩人或有特殊目的,不然你的牙刷不會懷孕。下面分享陳純音老師在華語教學實用語法的句型心得筆記: 華語常見句型有八,以下介紹其中三個: 一、直述句: 華語與西方語言有一個相當大的差界是具有「主題顯著性」,所以在華語直述句中的結構包括:主題+主詞+動詞片語。一號車廂是主題車廂,只能放一般指涉和限定指涉的的片詞;二號車廂放主詞;三號車廂放動詞片語。 電影,他最愛看西片。(一般指涉)張三,人人看他都不順眼。(限定指涉)一斤蘋果,吳媽媽買了。(誤)(非限定指涉) 當主題車廂為非限定指涉,如「一斤蘋果」時,這句話就變得怪怪的了。主題車廂,除了名詞片語之外,時間副詞、地方副詞、動詞片語或介系詞片語也能成為主題。 二號車廂和三號車廂的關係密切,主詞和動詞片語的關係密切。二號車廂在選擇主詞的時候就得看和動詞片語是否語意上一致。例如: 那棵樹昨天吃了一隻老虎。(誤)牙刷昨天咬了我一下。(誤) 上述例子錯誤在於,主詞無法執行該動詞片語之能力。語法上沒有錯誤,卻有語意或語用上的錯誤。語意上的錯誤,極有可能語用也錯了! 三廂車廂除了動詞片語之外,也可以置入形容詞片語和介系詞片語,例如: 老黃(是)真的老了。他老(是)在學校電腦室。 置入形容詞片語或介系詞片語時,是將連繫動詞「是」這一字省略,所以我們可以直接說直述句的句型就是:主題+主詞+動詞片語即可以。 二、疑問句: 華語疑問句可分為四類: 1.選擇問句 這是西方國家學生最容易學會的問句類型,因為「還」可以直接和英語的or對應。 2.附加問句 華語的附加問句,主要由直述句加上A-not-A形式的問句。但仍有不同的附加問句表現提問者對問題假設立場的程度。 他退休了,是嗎?(20%,預設他已經退休了的立場低)他退休了,不是嗎?(70%,預設他已經退休了的立場高)他退休了,是不是?(50%) 3.助詞問句 在直述句後加上語助詞所形成的問句,常用的語助詞有「嗎」、「吧」和「呢」。 小李,你喝酒嗎?(說話老知道小李戒酒,當小李想喝酒,則會「驚呀」地如此問小李。)我們得走了吧? 4.疑問詞問句 直接將「誰」、「什麼」、「如何」、「為什麼」、「哪兒」以及「幹嘛」等等放在句中原來之位置。通常華語的醫問詞問句不移位。 除此之外,疑問代名詞也可以表示不定代名詞,例如: 誰輸,誰請客。→輸的人請客尼泊爾什麼都便宜。→尼泊爾所有東西都便宜。 非母語學習者聽到「尼泊爾什麼都便宜」很可能會一直問「什麼?」、「什麼便宜」,正是因為外國學生不知道「什麼」指得是所有東西。 三、否定句 華語的否定詞多,如「毋」、「勿」、「莫」、「非」、「無」、「甭」、「匪」,但常用的為「不」、「沒」、「別」,所以對外國學生的學習,會從這三個常見的入門。 1.「不」字句 由「不」所構成的否定句有三種用法:否定事實、否定範疇和雙重否定。 他不在家寫功課。他在家不寫功課。 同樣為否定句,「不」否定的範疇儘限於右邊緊鄰的單位。 2.「沒」字句 強調動作之未完成。 他不瘦耶。(否定他並非瘦的事實。)他沒瘦耶。(他可能參與減肥的過程,且沒有完成減肥的動作) 3.「別」字句 強調否定之命令。但「別」字只能和時貌記號(著、了)連用時要注意。「別」也能和「沒」和「不」同時出現,變成雙成否定。 外國學生學習否定句的難點在於:一、「不」、「沒」之分辨;二、雙重否定的使用。 此篇僅介紹華語常見的三種句型,其它五種句型見「華語教學實用語法:句型篇下(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華語的詞類:介系詞、感嘆詞、語氣詞和連結詞(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四個大國佔了華語中相當大的數量,但是四個小國也是華語不可或缺的小螺絲釘。這四小國包括:介係詞國、感嘆詞國、語氣詞國和連結詞國。下面分享,陳純音老師「華語實用教學語法」詞類的四小國的筆記與心得: 一、介系詞國: (一)動介詞:具有動詞的性質,又有介系詞的功能。 他「在」家看電視。我「跟」他討論功課。他「對」我發脾氣。我「把」他罵了一頓。 上面句子中,主要動詞是「看」、「討論」、「發脾氣」、「罵」。但是有另一個很像動詞,又很像介系詞的「在」、「跟」、「對」、「把」,這些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1.共動詞(co-verb)和主動詞連動。2.就古漢語來檢視,這些在句子當作介系詞的字,都可以發現其當作主動詞的可能性:在意、在位、在行、跟會、跟團、跟車、對獎、對眼、對下聯、把妹、把馬子、把風、把脈、把權、把屎把尿、把酒。 (二)方位詞:無動詞性質的介系詞且表方位居多。 他在家看電視。他在家裡看電視。 上面兩句差別在第二句有較具體的空間感。 小心!不要讓紙掉到地上。小心!不要讓紙掉到地下。 使用的方位詞不同,原因在於視角在哪裡!哪裡個方向看出去。絕對性和相對性的問題。 外國學生學習介系詞的困難有:一詞多義、錯序和相對性(方位詞)三項。 二、感嘆詞國: 感嘆詞的使用能夠表達情緒,出現在句首。外國學生學習時,最常犯的會在於無法對應到正確的感嘆詞以懷達情緒。因此,學生經常避免使用感嘆詞。 三、語氣詞國: 放在句末,美國有阿拉巴馬州,中國則有「啊」、「啦」、「吧」、「嗎」等語氣詞供使用。其它還有:呢、喔、哦、呀、嘍、啦、喲、耶、、了…等。 使用語氣詞或感歎詞常常取決於下面因素: 年齡:年紀輕的,心情易受外在事物波動而發出「哇」等驚奇的感嘆;年紀大的,見過大風大浪,常用「唉」之類灰心的感嘆。性別:女生使用的頻率高於男生。親疏關係:老公可能向老婆撒嬌般地說:「再給兩千元嘛!」,但絕對不會向同事說:「再給兩千元嘛!」個性:容易和別人熱絡地來的朋友,個性開放,侃侃而談型的,通常使用語氣詞或感歎詞的機會高於木納型的朋友。較害羞的朋友會建立較多的保護模式,少有語氣或感歎詞。 外國學生同樣易犯無法準確對應的問題。 四、連結詞國: 1.雙功能連結詞:此類連結詞,可兼當動介詞(跟、同)或當副詞(除非、既然、既使、不論等)。 2.連組式連結詞:連接兩個語句,詞序以連組式出現。例如:因為…,所以…;雖然…,但是…;不但…,而且…;連…,也…。 3.重複式連結詞:這一類對外國學生最容易學。一邊…一邊…;又…又…;越…越… 4.句末連接詞:出現於副屬子句之後。 …的時候,……的話,……之前,…(離事件較近)…之後,…(離事件較近)…以前,…(離事件較遠)…以後,…(離事件較遠) 外國學生受before和after母語的影響,容易發生錯序的問題。 上面為華語詞類四個小國的介紹。

為什麼學外語要學文法?中文也有文法嗎?華語教學語法(by陳純音老師)學習心得

Chomsky真得是一個很厲害的人類學家,因為Chomsky,我也相當以自己有人類學的血統而感到驕傲。不只Chomsky,李維史陀、馬林諾夫斯基…等人類學家的影響力,都不僅只於人類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傳播學、社會學…學門都能看到這些人類學家的影子。 Chomsky認為人類的小孩有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和吃飯一樣,不用學,本來就會了,它叫「普遍語法」!小孩能夠在不學習語法的情況下,根據外在環境而設定第一個語言的「母語語法」。相信以華語為第一語言的我們,應該都沒有學過華語的語法。「母語語法」的設定值好像基模,因此當熟悉「母語語法」的基模之後,再學習「第二語言」就會產生不協調或當機的情況了!這時候,我們有必要更新設定值,學習第二語言的語法就顯得相當重要了!不過,我想如果是母語語法和第二(或第三、第四)語言的語法是相近的,那學習第二語言就不是那麼困難了!所以歐洲人動不動就能會兩、三國語言,我想就是憑藉著相似的語法。 因此,若教學對象為將華語視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學生,教華語的語法就是很重要的課題了。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認識華語的六大特性: 一、孤立性(名詞無數、性、格;動詞無一致性) 語言可以分為冷語、中熱語和熱語,如何分辨語言的溫度,就看其文字和左右鄰居互動的程度。拉丁語系如西班牙語或法語,對於附近鄰近主詞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因應策略,詞彙分陰陽性就是其熱絡程度的表現;英語屬中熱語,我們會在第三人稱的動詞後加s,複數加s;華語屬冷語。 華語的名詞系統中,無數、無性、無格。你可以說一群狗,你也可以說一群狗兒們;你可以說很多電視機,但你不能說很多電視機們,這是無數。你或妳,聽起來是一樣的;他或她,聽起來也是一樣的,僅有書面語才有差別,古代人通通是同一個字,是女權運動興起,才開始給文字分化,這是無性。我打你;你打我,我和你既是主格也是受格,這是無格。 華語的動詞系統中,無西方語言的一致性,如第三人稱加s。 二、單/多音節性 (字/詞之區分) 此特性會讓非以華語為母語者有斷詞斷句的困難。以同樣一篇文章給漢字圈的日本人和非漢字圈的美國人朗讀,就能很明顯發現日本人有較好的斷詞斷句能力。 三、主題顯著性 (主題/主詞並存) 華語句子的組成有三個元素,包括主題、主詞和動詞片語。 非移位主題(無溝主題),例如:台灣小吃,你喜歡吃什麼?甲說:「臭豆腐。」乙說:「蚵仔煎。」…你不需要再重覆,「台灣小吃,我喜歡吃臭豆腐。」、「台灣小吃,我喜歡吃蚵仔煎。」因為我們的主題是「台灣小吃」、主詞就是「你」、動詞片語就是「喜歡吃」。有沒有講到上面三個元素,不要緊。 移位主題(有溝主題),例如:作業,你交了嗎?甲說:「交了!」乙說:「還沒。」 四、語詞省略性 (所有詞類都可省略)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連接詞…等都能省略。 五、詞序混雜性 (SOV/SVO眾說紛云) 華語的詞序常讓外籍人士百思不解,因為華語的詞序多由語意決定,而非語法控制。因此同一個句子就有可能出現英語的SVO詞序,也可以出現如日語的SOV日語詞序。六、時貌明確性 (「在」、「著」、「過」、「了」之使用) 華語沒有時式只有時貌。時式(tense)指的是一件事發生的時間點,重點在於發生的時間,針對的是事情;時貌(aspect)是當時的那個人處於什麼狀態。華語中,表現時間點就靠時間副詞。 動詞,從語意上來看,有狀態動詞、動作動詞、成就動詞和完成動詞。其中,動作動詞,還有姿態動詞和非姿態動詞兩類。 狀態動詞:如「知道」、「喜歡」動作動詞:如「打」成就動詞:如「起床」完成動詞:如「打傷」 在:表持續貌,必須和「行動動詞」一起出現。著:亦表持續貌,但可以和一些動作動詞中的姿態動詞一起出現。過:表經驗。不能和「不可重複」的動詞一起出現。「我死過!我老過!」顯然是病句。了:表完成。但其出現的位置不同,語意亦有差別。1.動詞後的「了」(過去;持續;強調)我忘了;我開了整晚的車;嚥了這口氣,還真不計較了。2.句末助詞的「了」(狀態改變;完成;軟化語氣)入秋了;學中文三年了;他又在抱怨了。 以上為華語的六大特性。為陳純音老師教導「華語教學實用語法」的學習心得。

華語的詞類: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如何把詞類視為國家,華語的詞類可以分為八個國家,四個大國、四個小國。四個大國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四個小國則是:介系詞、感嘆詞、語氣詞和連結詞。下面先介紹,名詞國、動詞國、形容詞國和副詞國四個大國。 一、名詞國 名詞是最容易增加的,所以是最大的國家之一,只要「新增」就有了!流感疫苗算一個,A型流感疫苗又算一個,要幾個有幾個。因為有以下特性,外國朋友學習華語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有: 1.反身代名詞 例:張三相信李四知道王五這回害了「自已」。 試問上述句子誰受害了呢? 可以是張三,也可以是李四,也可以是王五。例子裡的「自已」可以長距離指涉。 例:張三相信李四知道王五這回害了「他自已」。 請問這次誰受害? 只有王五受害,「他自己」的時候,只能短距離指涉。只要華語語感夠好,很快就接受這個長、短距離指涉的分別。 2.量詞 華語不分什麼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通通都要數,通通有單位量詞。你不會說我買了「三魚五水」,你必需說我買了「三『條』魚五『瓶』水」。所有名詞都有不一樣適合的量詞。老外可能為了規避犯錯,通通用「個」就好了!我買了三個魚和五個水。 另外,矯枉過正時,會變得很有趣。過年的時候,David到老師家拜年,便向老師問候「三隻羊開泰」,並糾正春聯上寫的「三羊開泰」有語法的錯誤。這大概是當華語老師的樂趣之一。 3.所有格和限定詞、數詞的排序 my a book和a my book在英文是不合文法的,所以當老外要講「我的三本好書不見了」的時候為了怕說出和習慣不符的句子,會講他分解成:我的書不見了。我的書有三本。他們是好書。 4.模棱兩可 例:我昨天吃了三個十元的煎餃。 請問我昨天吃了幾個煎餃? 可能是吃了三個;也可能是吃了「三個賣十塊錢」的煎餃。5.名詞化 例:做這種工作的很不容易有空。 工作的→工作的人 例:他喜歡的是他的房間。 喜歡的→喜歡的地方 二、動詞國 從語意可以將動詞分類為狀態動詞、動作動詞、成就動詞和完成動詞;詞類的依語法則可以分為主動詞和助動詞。 1.一詞多義 不接任何受詞時,稱不及物動詞,我們會「坐」月子、「跑」單幚;接一個受詞時,是及物動詞,我們「吃」飯、「喝」水;接受兩受詞時,則為雙賓動詞,他「送」我一卷卡帶。 2.語詞省略 華語是個相當節儉的語言,常常省略一些詞,所以在受詞被省略時,就有機會造成語法上動詞分類的誤判。 3.引申意義 老外不懂為什麼我們要「打」電話、「打」赤膊、「賣」關子、「拉」肚子、「吹」冷氣、「買」醉、打「啵」、「救」火隊。 4.助動詞 a排序我會去。我應該會去。我應該可能會去。 但沒有 我會應該去。 b助動詞不移位英文:直述句:he will go問句:will he go? 華語:直述句:他會去問句:他會去嗎? c助動詞的否定詞位置英文:直述句:he will go否定句:he will not go 華語:直述句:他會去問句:他不會去 三、形容詞國 分為修飾語型和補語型。「漂亮的花」為修飾語型;「花很漂亮」則為補語型。如果有人說你「胖胖的」,不需要灰心,因為大部份人使用「xx的」這一類的形容詞時,指的是你不會太x又不會太不x。所以你不會很胖,但也不是不胖。 四、副詞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