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語稱呼文化大揭密:用親切的方式打動對方的心

在台灣,許多朋友都表示他們很喜歡越南人獨特的稱呼方式。越南人在說話時,常用「阿姨」、「哥哥」、「姐姐」等稱謂來稱呼對方,很少使用直接的「你」,這讓對話變得特別親切。這樣的稱呼習慣,源於他們母語(越南語)的文化,也因此延續到了他們說中文時的表達。

對越南人來說,這些稱謂已經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但對於學習越南語的外國人來說,這卻是個不小的挑戰。初學者不僅要克服發音的難度,更大的困難在於理解並使用各種稱謂,像是「哥哥」、「姐姐」、「妹妹」、「阿姨」、「姑姑」、「叔叔」、「伯伯」等。而且不同地區的越南人,使用的稱謂也有所不同。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參考HelloVietnam 整理的越南語中的幾個不成文的稱謂原則,並簡單介紹了5個基本的越南語稱謂規矩,最後再提供詞彙表供練習。

1. 以年齡稱呼

這是與陌生人交流時最重要的規則之一。掌握這個規則,你自然可以更禮貌、親切地稱呼對方。

首先,要了解性別區分。若對方是男性,可以稱呼他「anh」、「chú」、「ông」;若是女性,則用「chị」、「cô」、「bà」。接著,判斷對方年齡是最複雜的部分。若對方比你年輕,可以叫他/她「em」、「cháu」;比你年長則稱「anh」、「chị」、「cô」、「chú」等。

當不確定對方年齡時,最禮貌的方式是根據看起來的輩分來稱呼。例如,看起來和你差不多年紀,就稱呼男方「anh」、女方「chị」,自稱「em」。這樣的方式表現出對對方的尊重。

2. 以親屬關係稱呼

在越南,家庭內的稱呼方式相當複雜,有時甚至比年齡更重要。越南人非常重視血緣關係,稱謂會依據親屬關係來決定,而不僅僅是根據年齡。例如,父系和母系的親屬稱呼方式也有不同,類似中文的「外公」和「爺爺」的區分。

3. 以社會地位、職位、行業稱呼

若遇到新朋友並已知曉對方的職位或工作,可以根據對方的社會地位或職業來稱呼,這表現出對他們的尊重。例如,看病時稱醫生為「bác sỹ」,自己則自稱「cháu」或「em」。

4. 自謙而尊人

這種稱謂規矩展現了越南人謙虛、尊敬他人的特質。他們常會將對方置於更高的地位,例如稱對方的公司為「quý công ty」(貴公司),而自己的住所則謙稱為「tệ xá」(寒舍)。

5. 重男輕女的影響

受儒家文化影響,越南語中有時會顯現出「重男輕女」的痕跡,例如在稱謂上多以男性優先排列,如「ông bà」、「anh chị」。不過,這其實只是語音上的習慣,並非要保留過時的觀念。稱謂的排列更多是為了語調上的順暢,因此無需擔心這會引發誤會。

希望下次大家遇到越南朋友時,可以用這些小技巧打招呼,例如「Cháu chào ông bà!」或「Em chào anh chị!」,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親切與尊重!

VietnameseMeaningTraditionalaudio_viet
anhOlder brother哥哥

chịOlder sister姐姐

emYounger sibling弟弟、妹妹

chúUncle (father's younger brother)叔叔

Aunt (father's sister)姑姑、阿姨

ôngGrandfather/Old man爺爺、老人

Grandmother/Old woman奶奶、老婦人

bácOlder uncle/aunt伯伯、伯母

cháuNephew/niece/grandchild孫子、孫女、外甥

cậuUncle (mother's brother)舅舅

mợAunt (uncle's wife)嬸嬸、舅媽

Aunt (mother's sister)阿姨、姨媽

thầyMale teacher男老師

Female teacher女老師

bác sỹDoctor醫生

tệ xáHumble home寒舍

quý công tyYour company (formal)貴公司

《See Tình》:越南流行音樂走向全球的文化外交利器

譯電:《See Tình》是一首由越南歌手黃翠玲(Hoang Thuy Linh)演唱的流行歌曲,以輕快的旋律和簡單易懂的歌詞迅速走紅全球。自推出後,這首歌通過TikTok上的舞蹈翻跳視頻迅速傳播,並在短短4個月內突破了百萬次使用,成為平台上的熱點。2023年初,這股熱潮再次被韓國和中國的TikTok和抖音平台點燃,起因是KBS體育賬號上發布的一名排球選手隨著《See Tình》節奏跳舞的視頻。這股病毒式的流行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越南國家電視台也首次報導,激起了關於越南流行音樂(V-pop)如何作為一種積極國際形象工具的討論。這表明,V-pop正在成為越南公共外交多樣化的重要新途徑。

V-pop的國際代表性提升

V-pop自1990年代興起,當時主要迎合越南本土年輕人對於擺脫戰爭歌曲和傳統古典音樂的需求,受到了舞曲、搖滾、說唱等國外音樂風格的影響。然而,V-pop多數時候只服務於本地市場,直到近年來,才開始逐漸打入國際市場。《See Tình》以及其他熱門歌曲如《Hai Phut Hon》和《Corona Song》相繼在國際社交平台上走紅,這些歌曲以動感的節奏和簡單的舞步受到全球觀眾的喜愛,尤其是在TikTok和抖音上形成了廣泛的舞蹈翻跳熱潮。越南國家電視台評論稱,這些歌曲將V-pop送入國際音樂的海洋,但V-pop的未來方向依然是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

《See Tình》的文化外交潛力

越南政府在《2030文化外交戰略》指導文件中明確指出了「促進越南國家形象和人民的國際影響力」的目標。而V-pop正如其他音樂形式一樣,具有靈活創造的特點,成為越南傳統國家形象宣傳以外的一種新工具。黃翠玲自2017年以來的音樂作品,特別是《See Tình》,將越南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流行音樂,展現了具有現代色彩的越南文化象徵,如傳統戲曲「改良」的旋律和越南傳統飲食、生活方式及服飾的展示。這樣的結合,使得歌曲不僅具有流行性,還能通過短視頻平台和舞蹈翻跳將越南文化推廣到全球觀眾。

V-pop需要官方認可與支持

儘管越南藝人的熱情和才華無庸置疑,然而,若要真正將V-pop打造成越南公共外交的利器,還需要國家層面的官方認可與支持。當前的當務之急是抓住這一波流行熱潮,深入研究並發展《See Tình》這類文化外交的潛在模式,並將其有效融入國家與外界的交流策略中,為越南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文化形象。

男生翻唱版本

越南語歌詞學習

越南語翻譯音頻播放
Uầy uầy uây uây嘿 嘿 嘿 嘿

Sao mới gặp lần đầu mà đầu mình quay quay?雖然我們剛見面,但我已經感到頭暈

Anh ơi anh à嘿 嘿 寶貝

Anh bỏ bùa gì mà lại làm em yêu vậy?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愛上了你?

Bae bae bae bae寶貝 寶貝 寶貝 寶貝

Em nói từ đầu baby can you stay我從一開始就告訴你了,'寶貝你能留下來嗎?'

Mai đi coi ngày明天我要去找算命先生

Xem cưới ngày nào thì nhà mình đông con vậy?看看我們什麼時候結婚,生小孩?

Nếu như một câu nói có thể khiến anh vui如果一句話能讓你開心

Sẽ suốt ngày luôn nói không ngừng để anh cười我會不斷地說話讓你笑

Nếu em làm như thế trông em có hâm không? (Điên-điên-điên lắm)如果我這樣做,那我是不是很瘋狂?(真的瘋了)

Đem ngay vô nhà thương帶我去精神病院

Đem ngay vô nhà thương帶我去精神病院

Đem ngay vô nhà anh để thương!帶我到你的家,瘋狂愛你!

Giây phút em gặp anh là em biết em see tình第一次見到你,我就知道這是愛

Tình tình tình tang tang tính拉 拉 拉 愛

Tang tình tình tình tang tang tang洛 洛 洛 洛 愛你

Giây phút em gặp anh là em biết em see tình第一次見到你,我就知道這是愛

Tình đừng tình toan toan tính愛不需要計劃

Toang tình mình tình tan tan tan tình計劃讓愛破裂

Yah, yah呀 呀

Anh tính sao, giờ đây anh tính sao?你打算怎麼做?寶貝,你打算怎麼做?

Tới đâu thì tới, tới đâu thì tới隨便啦……

Em cũng chẳng biết tới đâu隨便啦,沒關係!

Nếu yêu là khó, không yêu cũng khó如果愛很難,不愛也很難

Em cũng chẳng biết thế nào那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Hôm nay tia cực tím xuyên qua trời đêm今天,紫外線穿透了夜空

Anh như tia cực hiếm xuyên ngay vào tim但是,你像一道稀有的光線穿透我的心

Ấy ấy ấy chết em rồi哎呀呀,這會殺了我!

Ấy ấy chết thật thôi哎呀呀,這真的會殺了我!

Nếu như một câu nói có thể khiến anh vui如果一句話能讓你開心

Nói thêm một câu nữa có khi khiến anh buồn但多說一句話可能會讓你難過

Nếu em làm như thế trông em có hâm không? (Điên-điên-điên lắm)如果我這樣做,那我是不是很瘋狂?(真的瘋了)

Đem ngay vô nhà thương帶我去精神病院

Đem ngay vô nhà thương帶我去精神病院

Đem ngay vô nhà anh để thương!帶我到你的家,瘋狂愛你!

Giây phút em gặp anh là em biết em see tình第一次見到你,我就知道這是愛

Tình tình tình tang tang tính拉 拉 拉 愛

Tang tình tình tình tang tang tang洛 洛 洛 洛 愛你

Giây phút em gặp anh là em biết em see tình第一次見到你,我就知道這是愛

Tình đừng tình toan toan tính愛不需要計劃

Toang tình mình tình tan tan tan tình計劃讓愛破裂

Yah, yah呀 呀

Anh tính sao, giờ đây anh tính sao?你打算怎麼做?寶貝,你打算怎麼做?

(Giây phút anh ở bên là anh biết em see tình)(當我和你在一起時,我知道這是愛)

輕鬆學中文:常見課堂用語與越南語對照

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課堂用語是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掌握這些常見的課堂指令,不僅能提升學習效率,還能讓學生更快適應中文語言環境。本文將為您介紹一系列中文課堂用語,並附上越南語對應翻譯,讓越南語母語者能夠更輕鬆地理解和使用這些詞彙,進而加速中文的學習進程。

VietnameseMeaningTraditionalaudio_viet
Bắt đầu lớp học.Let's begin the class.上課了。

Xin hãy mở sách ra.Open your book.請打開書。

Xin hãy xem trang 5.Please see page 5.請看第五頁。

Tôi nói, các bạn nghe.I'll speak, you listen.我說,你們聽。

Xin hãy nói theo tôi.Please repeat after me.請跟我說。

Xin hãy nói lại một lần nữa.Please say it again.請再說/念一次。

Xin hãy trả lời câu hỏi của tôi.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請回答。

Xin hỏi, chữ này đọc như thế nào?How do you pronounce/spell this word?請問,這個字怎麼念/寫?

Đúng rồi!Right! Correct!對了!

Sai rồi.Wrong. Incorrect.不對。

Xin hãy đọc đoạn hội thoại.Read the dialogue, please.請念對話。

Xin hãy nhìn lên bảng.Look at the board, please.請看黑板。

Bạn có hiểu không?Do you understand?懂不懂?

Hiểu rồi!Yes, I/we understand.懂了!

Có câu hỏi nào không?Any question?有沒有問題?

Rất tốt!Very good!很好!

Tan học.The class is over.下課。

學習越南語詞彙:基礎單字列表

本頁提供一份簡單的越南語詞彙列表,並附上相對應的中文翻譯。不論你是初學者還是進階學習者,這個列表都能幫助你掌握日常對話中常用的詞彙。內容包括人稱代詞、基本用語、與問候和介紹相關的詞彙。這是中文使用者學習越南語的重要詞彙指南。

越南語英文意思中文意思音頻播放
Anh tahe, him

Bạnyou

Bạnyou (plural)你們

cà phêcoffee咖啡

Cái gìwhat什麼

cái nàythis

Cảm ơnThank you.謝謝

Chào mừngwelcome歡迎

chúng tawe, us我們

Miss, Ms.小姐

Đài Loan (= Đài Loan)Taiwan臺灣(=台灣)

Đếnto come

Đúngto be

Đúngyes是的

giốngto like喜歡

Gọito be called, i.e., to have the first name xx

họto be surnamed

Hoa KỳAmerica美國

KHÔNGnot

Không có gìYou're welcome.不客氣

mọi ngườiperson, people

muốnto want to

nắm lấyto pick sb up

Nhật BảnJapan日本

Ở đâuwhich

Quốc gia nàoWhich country?哪國

quý ôngMr.先生

rấtvery

Thơm ngon(lit. good to drink) to taste good好喝

TÔII, me

Tốtfine, well

Tràtea

Trà oolongOolong tea烏龍茶

uốngto drink

Xin chàoHow are you? Hello.你好

Xin lỗiMay I ask you... Excuse me, ...請問

Xin lỗiI'm sorry.對不起

Xin vui lòngplease

從酒吧到穀倉:美國鄉土舞蹈 Line Dancing 和 Barn Dancing 的文化探索

在美國,鄉村酒吧和鄉土聚會常常充滿著活力與歡樂,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便是鄉土舞蹈。在這些場合,兩種常見的舞蹈形式——Line DancingBarn Dancing,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舞蹈愛好者。這篇文章將從台灣人的視角介紹這兩種美國鄉村舞蹈的不同之處,帶你一探其背後的文化魅力。

什麼是 Line Dancing?

Line Dancing 顧名思義,參與者會排列成一條或多條直線,並依照節拍進行相同的舞步。這種舞蹈形式不需要舞伴,大家按照統一的動作與節奏,隨著音樂一起跳。它通常伴隨著鄉村音樂或鄉村搖滾,舞步簡單易學,適合各年齡層的人參與。這種舞蹈風格常見於美國的鄉村酒吧,尤其在週末晚上的活動中,酒吧裡的人們會隨著音樂一同舞動,氣氛輕鬆而歡樂。

對於台灣人來說,Line Dancing 很像是一種團體舞蹈,類似於我們所熟悉的排舞或是健身舞蹈,但其音樂和動作有著濃厚的美國鄉村風情。雖然初看會覺得它是一個規律的集體舞,但隨著音樂變化,舞者們時而轉身,時而換方向,舞步靈活且具變化性,讓人感受到美式鄉村文化的自由與活力。

Barn Dancing 是什麼?

相比之下,Barn Dancing 則更像是一種傳統的社交舞會,通常會有一對一的舞伴。這種舞蹈形式源自於美國鄉村的農家聚會,通常在穀倉(Barn)內舉行,因此得名。在 Barn Dancing 中,參與者通常會跳像是方舞(Square Dance)或環舞(Circle Dance)這類需要互動與配合的舞蹈。舞者會隨著音樂進行一系列的團體舞步,並需要不時更換舞伴,因此這也是一種極具社交性的活動。

台灣人或許會將 Barn Dancing 聯想到一些大型的鄉村慶典或傳統舞會,大家圍在一起跳舞的場景。不過,Barn Dancing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氣氛十分輕鬆,舞者們不僅僅是展示舞步,更多的是通過舞蹈進行交流,建立彼此的聯繫。這使得參加這樣的活動充滿了歡樂與趣味。

Line Dancing 和 Barn Dancing 的差異

  1. 舞蹈形式:Line Dancing 是不需要舞伴的集體舞,所有人站成一排或幾排,一起進行相同的動作。而 Barn Dancing 則是社交性強的舞蹈形式,需要一對一的舞伴,且時常會更換舞伴。
  2. 場地和場合:Line Dancing 多出現在酒吧或戶外聚會中,適合任何有音樂和開放空間的場合;而 Barn Dancing 則多在鄉村或家庭聚會中舉行,特別是在谷倉或室內大廳等傳統鄉村環境中進行。
  3. 舞步難度:Line Dancing 的舞步相對簡單,而且重複性強,非常容易學習,初學者也能很快融入其中;Barn Dancing 則需要更多的舞步配合與互動,對舞者的協調能力有一定要求。

結語

無論是充滿節奏感的Line Dancing,還是帶有強烈社交屬性的Barn Dancing,這些舞蹈形式都體現了美國鄉村文化的活力與魅力。對於台灣人來說,這不僅是一種不同的文化體驗,也是感受美式鄉村風情、享受音樂與舞蹈樂趣的好方式。如果有機會去美國,別忘了到當地的鄉村酒吧或谷倉舞會中親身體驗這些獨特的舞蹈形式,你會發現舞蹈無需言語,也能將人們緊密連結在一起。

探索Herbert Simon的核心理論:從有限理性到複雜系統

當我們談論經濟學或決策理論時,Herbert Simon 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名字。他的研究跨越了許多領域,包括經濟學、心理學、人工智慧等,並對現代決策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用簡單的方式介紹Simon的幾個核心理論,幫助你理解他的思想如何影響今天的學術界。

1. 有限理性:現實中的理性選擇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要做出各種決策,但這些決策真的都是理性的吗?Simon認為,並非如此。傳統經濟學假設人類是完全理性的,能夠在面對所有可能的選擇時,總能選擇最優的那一個。但Simon提出了一個更貼近現實的概念——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Simon(1957)指出,因為我們的資訊、時間和計算能力都有限,我們無法找到每一個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因此,我們通常會滿足於「足夠好」的選擇,這種行為被稱為「滿意化」(Satisficing)而非「最大化」(Maximizing)。想像一下你在餐廳裡點餐,面對一個長長的菜單,你不會花上好幾個小時來比較每一道菜,而是選擇一個你覺得不錯的選項,這就是滿意化的例子。

2. 啟發法:簡化複雜問題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規則或策略來快速做決定,這些就是啟發法(Heuristics)。Simon認為,啟發法是我們應對複雜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特別是在資訊不完全或時間緊迫的情況下。

舉個例子,你在超市購物時可能會選擇你熟悉的品牌,而不是每次都詳細比較所有品牌的價格和質量。這種基於經驗的快速決策方式就是一種典型的啟發法(Simon, 1990)。

3. 複雜系統與模塊化:理解複雜世界的關鍵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複雜性的世界中,從生態系統到社會結構,無一不複雜。但Simon提出了一種理解複雜系統的方法,即「近似可分解性」(Near Decomposability)。他認為,複雜系統可以被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之間的互動較弱,因此可以單獨進行分析(Simon, 1962)。

這種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複雜系統。例如,當你在學校裡學習不同的課程時,每門課程就像一個模塊,彼此之間的關聯性較小,你可以專注於一門課程而不必同時處理所有課程的內容。這種模塊化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學習和解決問題。

4. 人工智慧與模擬: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樑

Simon也是人工智慧(AI)領域的先驅之一。他認為,通過計算機模擬,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類的思維過程和決策行為。這些模擬不僅能幫助我們驗證理論,還能發現現實世界中難以觀察到的現象(Simon, 1996)。

例如,Simon曾經與同事一起開發了「邏輯理論家」(Logic Theorist),這是早期的人工智慧程式之一,旨在模擬人類的問題解決過程。這個程式能夠證明數學定理,展示了電腦可以如何模擬人類的認知過程(Newell & Simon, 1972)。

結語

Herbert Simon的理論不僅僅是學術上的貢獻,更提供了我們理解日常決策、學習和生活的有力工具。從有限理性到複雜系統,Simon的思想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現實世界的挑戰。無論你是在經濟學、心理學還是人工智慧領域學習,Simon的理論都值得深入探索與應用。


參考文獻

Simon, H. A. (1957). Models of man: Social and rational; Mathematical essays on rational human behavior in a social setting. Wiley.

Simon, H. A. (1962). 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06(6), 467-482.

Simon, H. A. (1990). Invariants of human behavior.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41(1), 1-19.

Simon, H. A. (1996).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3rd ed.). MIT Press.

Newell, A., & Simon, H. A. (1972). Human problem solving. Prentice-Hall.

從零開始學印地語:羅馬拼音系統讓發音不再困難

印地語作為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對於二語學習者來說,學習其發音和拼寫規則是至關重要的。羅馬拼音系統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直觀且便於理解的工具,讓他們能夠更容易地掌握印地語的發音。本文將介紹印地語的羅馬拼音系統,並分享各種元音與輔音的對應拼音方法。

二語學習者常用的羅馬拼音系統

對於學習印地語的二語學習者而言,最為普遍使用的羅馬拼音系統是 Hindi Romanization。這個系統簡單易懂,特別適合初學者,它通常使用於教科書、語言學習應用程序以及其他教學材料中。由於 Hindi Romanization 更符合學習者的直觀感受,學習者可以更快地掌握發音,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除了 Hindi Romanization,學術界和正式出版物中還廣泛使用 IAST(International Alphabet of Sanskrit Transliteration) 系統。IAST 系統對於熟悉梵文或印地語字母的學習者來說非常有用,但對於初學者而言,可能不如 Hindi Romanization 來得方便。

元音和雙元音(Vowels and Diphthongs)

在印地語中,元音有許多不同的形式,羅馬拼音系統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式來記錄這些元音。以下是元音和雙元音的對應羅馬拼音表:

印地語字母羅馬拼音
a
ā
i
ī
u
ū
e
अॅê
ai
o
ô
au

輔音(Consonants)

印地語的輔音按照發音部位可以分為五類:喉音、硬腭音、捲舌音、齒音和唇音。以下是這些輔音的羅馬拼音對應表:

類別印地語字母羅馬拼音
喉音ka
硬腭音ca
捲舌音ṭa
齒音ta
唇音pa
喉音kha
硬腭音cha
捲舌音ṭha
齒音tha
唇音pha
喉音ga
硬腭音ja
捲舌音ḍa
齒音da
唇音ba
喉音gha
硬腭音jha
捲舌音ḍha
齒音dha
唇音bha
喉音ṅa
硬腭音ña
捲舌音ṇa
齒音na
唇音ma
半元音ya
半元音ra
半元音la
半元音va
擬音śa
擬音ṣa
擬音sa
喉音ha

鼻音符號(Anusvāra)、鼻化符號(Anunāsika)、隨音符號(Visarga)與省略號(Avagraha)

印地語還有一些特殊符號來表示特定的發音或語音特徵:

  • 鼻音符號(◌ं):用於表示鼻音的音素,在羅馬拼音中標示為
  • 鼻化符號(◌ँ):用於表示鼻化音,對應拼音為
  • 隨音符號(◌ः):用於表示隨音,對應拼音為
  • 省略號(ऽ):用於表示省略,對應拼音為 '(即撇號)。

結語

羅馬拼音系統為二語學習者提供了清晰且易於使用的工具,幫助他們掌握印地語的發音規則。對於學習印地語的初學者而言,熟悉這些拼音對應規則將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大助力。隨著學習的深入,這些拼音系統也會逐漸成為學習者解讀和發音印地語單詞的重要工具。選擇適合自己的拼音系統,可以讓學習印地語變得更加簡單且有效。

人工智慧的未來:你需要了解的技術趨勢、開源挑戰與投資機遇

人工智慧(AI)正在快速發展,並將在未來幾年內對我們的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 AI 領域的三大技術趨勢、開源軟體在這個領域的挑戰,以及 AI 投資的現狀與潛在機遇。這些內容基於前 Google CEO Eric Schmidt 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場演講,為你揭示 AI 世界的前沿動態。

1. 大規模上下文窗口:AI 記憶能力的飛躍

AI 模型的上下文窗口技術正在迅速擴展,使得 AI 現在能夠處理和記憶更多的資訊。上下文窗口就像是 AI 的短期記憶,允許系統在處理大量文本數據時,更加精確地理解和回答問題。Eric Schmidt 解釋說,隨著上下文窗口的擴展,我們可以向 AI 提供整本書的內容,並要求它給出綜合的結論,這使得 AI 的應用場景更加廣泛,無論是在教育、科研還是商業領域,都能展現出更強的實用性。

2. AI 代理:從學習到行動的智能演進

AI 代理是能夠根據學到的知識進行推理、決策,並自我修正的智能系統。Schmidt 提到,這些 AI 代理模型在化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特別有潛力,能夠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並更新知識,這大大加速了研究的進展。這樣的技術不僅提升了研究效率,也開創了全新的科學發現模式,讓 AI 不僅僅是輔助工具,而成為了主動參與者。

3. 從文字到行動:AI 的數字指令執行能力

AI 的另一個重要發展是從文字到行動的能力,這項技術允許 AI 系統將自然語言指令轉換為具體的數字行動。例如,生成程式碼、執行任務甚至創建新的應用程式。Schmidt 分享了一個例子,如果政府試圖禁止某個應用程式,用戶可以命令 AI 迅速生成一個類似的替代應用,並迅速上線,展示了 AI 系統在數字化任務中的強大潛力。

開源軟體的挑戰:資本與技術的拉鋸戰

Schmidt 在演講中也談到了自由和開源軟體在 AI 領域中的角色。他指出,開源軟體一直是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動力,許多公司,包括 Google,都依賴開源技術來加速發展。然而,隨著 AI 技術的資本需求變得越來越龐大,更多的公司開始轉向閉源模式,以確保他們的投資回報和競爭優勢。這代表著開源軟體在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在資金和技術壟斷的壓力下,開源社區可能無法繼續在 AI 領域保持主導地位。

AI 投資的現狀與機遇

在投資方面,AI 領域吸引了大量的資本,特別是集中在一些領先的公司上。這些公司擁有龐大的資本和技術實力,能夠建設昂貴且先進的數據中心來訓練大型 AI 模型。Schmidt 指出,目前在 AI 領域內,資本優勢使得領先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差距逐漸拉大。他強調,當前的投資者對 AI 的未來回報抱有非常高的期望,這也是為何有如此多的資金湧入這個領域的原因之一。

Schmidt 還特別提到 Nvidia 公司的 GPU 技術在 AI 計算中的主導地位,這主要是因為其 CUDA 平台多年來的優化積累,使得競爭對手難以追趕。他建議,如果資金持續投入到 Nvidia 的技術上,那麼這可能會在股票市場上帶來相應的投資機會。

結論:技術與資本的雙重驅動下,AI 的未來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正以無與倫比的速度改變我們的世界,從大規模上下文窗口的擴展,到 AI 代理的智能演進,再到從文字到行動的能力,每一項技術進展都展示了 AI 的巨大潛力。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開源與閉源的矛盾、龐大的資本需求,以及市場競爭的挑戰也不容忽視。對於大學生來說,理解這些趨勢和挑戰,並思考它們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影響,將有助於在這個飛速變化的世界中抓住機會,迎接挑戰。

社交媒體上的自閉症者:他們的互動方式有何不同?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社交媒體成為了人們表達自我、建立聯繫的重要工具。然而,你是否知道,自閉症者在這些平台上的互動方式與非自閉症者有所不同?這些差異不僅揭示了他們獨特的社交風格,還顯示了社交媒體如何成為他們舒適表達的空間。

研究者透過觀察31名參與者的推特活動來收集推文。以下是推文收集的具體方法:

  1. 研究期間
    • 研究者觀察這些參與者的推特活動時間範圍是從2021年3月到2021年5月。
  2. 推文收集
    • 研究者使用了編程語言R來自動收集參與者在這段期間內的所有推文。這種方法使得研究者能夠獲得參與者公開發表的所有推文,總計收集了25,516條推文。
  3. 回覆推文的選取
    • 為了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者隨機選取了每位參與者的前10條回覆推文(Replies),這些回覆推文被用來進行後續的編碼與分析。如果某些推文無法取得,例如因為推文被刪除,則研究者會選取下一條隨機推文來替代。
    • 最終,研究者共收集了192個推文線程,包含了256條由參與者發表的回覆推文。

通過這些方法,研究者能夠系統性地收集並分析這些自閉症者的推文,探討他們在推特上的互動模式。

自閉症者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與非自閉症者的互動有幾個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自閉症者在溝通風格、偏好以及應對社交情境上的獨特性。以下是一些主要差異:

1. 互動形式的偏好

  • 直接和明確的交流:自閉症者通常偏好直接且明確的交流方式,他們更常使用問答(Q&A)的形式來互動,因為這種形式提供了清晰的溝通框架,減少了誤解的可能性。這種偏好與非自閉症者相比,顯得更加重視交流的準確性和可預測性。
  • 回覆功能的高頻使用:研究發現,自閉症者比非自閉症者更常使用推特的回覆功能,而不是廣播式的推文。這顯示他們更傾向於參與具體的對話,而非發表廣泛的公開聲明。

2. 語言使用和內容表達

  • 重複和詳細闡述:自閉症者在表達時常使用重複和詳細闡述的方式來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達,這與非自閉症者的溝通方式不同。這些行為被視為一種策略,用來避免誤解和澄清意圖,而非單純的語言缺陷。
  • 表達情感和態度的方式:早期的研究認為自閉症者在情感表達上有困難,但實際上他們也能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情感,只是方式可能與非自閉症者不同。他們可能會通過更加具體和理性的語言來表達情感,而不是含蓄或隱喻的方式。

3. 社交互動的目標

  • 社交互動的實用性:自閉症者的社交互動更傾向於具體和實用的目標,例如尋求資訊或分享經驗,而非單純的社交連結或情感交流。這種互動方式可能更具結構性和目的性。
  • 社交壓力的緩解:自閉症者在面對面互動中可能感受到社交壓力,而在社交媒體上,他們可以利用非同步交流和物理距離來緩解這種壓力,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參與社交互動。

4. 話題選擇

  • 對特定話題的強烈興趣:自閉症者在社交媒體上常常集中於他們感興趣的特定話題,這些話題可能包括自閉症本身、科學技術或其他專業領域。他們傾向於在這些話題上展現更深的知識和更強的參與度。
  • 與自閉症相關話題的交流:當討論自閉症相關話題時,自閉症者的互動更加直接、具體,並且通常在自閉症社群內部進行,這樣的互動減少了溝通中的摩擦和誤解。

5. 應對社交誤解

  • 防止誤解的策略:自閉症者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往往伴隨著詳細的解釋和背景說明,這是為了防止可能的誤解。他們傾向於提供更多信息,以確保對方能正確理解他們的意圖和立場。

綜上所述,自閉症者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表現出對結構化、直接性和清晰度的偏好,並且更注重溝通的實用性和準確性,這與非自閉症者的互動模式存在明顯差異。這些特徵反映了他們在數位環境中適應和利用社交媒體的方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對舒適的社交平台。

總結

社交媒體為自閉症者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安心互動的平臺。他們獨特的溝通方式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社交媒體的多元性,也提醒我們在網絡交流中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無論你是否了解自閉症,這些交流方式都能為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帶來新的啟發。

van Driel, M., & Koteyko, N. (2022). Autistic Twitter replies: CMC acts and interactional functions. Language@Internet, 20(1), 1-22.

東西方詞典的學術取向有何不同?一起來探索!

詞典不僅僅是查找詞語意義的工具,它們還是語言文化與學術研究的反映。詞典的研究方法和學術取向在東方和西方之間有著一些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學研究。

1. 歷史背景與發展差異

在西方,詞典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當時的詞典主要用來解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難詞。隨著時間的推移,詞典越來越系統化,尤其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和啟蒙時代之後。今天的西方詞典學強調的是描述性(descriptive),也就是詞典應該如實反映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

與此同時,東方,特別是中國的詞典研究,起源於對儒家經典的解釋,早期的詞典如《爾雅》主要用來幫助讀者理解古典文獻中的詞語。在這樣的背景下,東方的詞典學往往帶有規範性(prescriptive),也就是規範語言的正確使用。儘管現代東方的詞典研究也開始更注重描述性,但規範性在某些詞典中仍然非常重要。

2. 語言結構對詞典的影響

語言的結構也影響了東西方詞典的編纂方式。西方語言(如英語)是拼音文字,所以詞典會特別強調拼寫、發音和詞形變化,比如動詞的變位。而在東方,特別是漢語,詞典更注重字形的結構(如部首和筆畫)、發音(如拼音)以及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 詞典的功能與目的

西方現代詞典的設計目的是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語言,這包括各種學術詞典、雙語詞典等,強調詞彙在不同語境中的應用。而在東方,詞典不僅僅是語言工具,還承載著文化傳承的功能,尤其是在傳統影響深遠的社會中。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東方詞典也越來越重視實用性。

4. 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研究差異

在語言學中,歷時性(Diachronic)和共時性(Synchronic)是兩種不同的研究取向。歷時性研究側重語言隨時間的變化,例如研究一個詞語的起源和演變。而共時性研究則關注語言在某一特定時間點的狀態,不考慮它的歷史背景。

西方的詞典學研究經常涉及歷時性分析,特別是在語言的歷史發展和語源學研究中。而在東方,尤其是漢語研究中,歷時性分析對於理解古漢語和文言文非常重要,但現代詞典也開始強調共時性,反映當前語言的使用狀況。

5. 文化與意識形態的影響

西方的詞典學發展深受自由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影響,強調對語言的客觀描述和科學分析。而在東方,特別是在中國,詞典編纂有時會受到政治和文化政策的影響,尤其是在規範語言使用和推廣民族語言文化方面。

比較整理表格

範疇西方詞典學東方詞典學
歷史背景與發展起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強調描述性起源於儒家經典研究,強調規範性
語言結構影響注重拼音文字的拼寫、發音和詞形變化注重表意文字的字形結構、發音和意義
詞典的功能與目的強調實用性,幫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語言承載文化傳承功能,強調語言的規範性
歷時性研究重要,特別是語言歷史發展和語源學研究重要,特別是古漢語和文言文研究
共時性研究普遍,反映當前語言的使用情況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現代漢語詞典中
文化與意識形態影響受自由主義和實證主義影響,強調客觀描述受政治和文化政策影響,推廣民族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