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大揭密:解讀中文字背後的象形、指事與形聲之謎

關於中文字的起源,有一個相當有趣的傳說,講的是黃帝的官方歷史學家倉頡。對於古代用繩結記錄資訊的方式感到不滿意的黃帝,便讓蒼頡創造一套新的文字系統。

蒼頡開始時一直無進展,但後來他開始更加留意自然界事物的獨特個性:動物的印記、葉子的形狀、雲的形態。蒼頡將這些特點簡化成圖像,從而創造了最早的中文字。

中文字的傳統分類被稱為「六書」,創立於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公元25–220年)。根據「六書」,每個中文字可以歸入六大類別

  1. 象形:形式上代表世界事物的圖像(「象形文字」)。
  2. 指事:象徵性、指示性的符號(「指事文字」或「指事符號」)。
  3. 會意:由兩個或更多意義相關的部件組成(「會意文字」)。
  4. 形聲:結合形式和聲音特徵的文字(「形聲文字」)。
  5. 轉注:由另一個具有相關意義的文字衍生而來(「轉注文字」)。
  6. 假借:借用其他已有字形來表示具有相似或相同發音的詞語(「假借文字」)。

了解中文字的形成方式將有助於創造記憶術、必要的記憶「訣竅」或「線索」,幫助你更快地學習新的字,並記住已學過的字。

創字文聖─傳說中的倉頡漢字創造之路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擔任官職。黃帝分派給他專門管理圈里牲口的數量和屯里食物的多少。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牲口和食物的儲藏逐漸增加和變化,他僅憑腦袋已無法記住。他嘗試在繩子上打結,並用不同顏色的繩子代表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法變得無效了。增加數目時打結很方便,但減少數目時解結則十分麻煩。倉頡想到在繩子上打圈,並在圈里掛上各種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理的東西。增加時添加一個貝殼,減少時取走一個貝殼。這種方法非常有效,他連續使用了好幾年。

符號用來指涉概念

黃帝見倉頡如此能幹,於是讓他管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年年祭祀的次數,每次狩獵的分配,以及部落人口的增減,都全都交給倉頡來處理。然而,倉頡也開始犯愁了。光靠繩子和貝殼已經不足以應付如此繁雜的工作,他迫切地想尋找一種更好的方法,以免出錯。

一天,他參加了集體狩獵,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選擇哪條路爭執不休。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走,說那里有羚羊;另一個老人則希望往北走,表示前面不遠處可以追到鹿群;第三個老人則傾向往西走,聲稱那里有兩只老虎,如果不及時打死它們,就會錯過機會。倉頡好奇地問起,原來這些老人都是根據地上野獸的腳印來判斷的。

倉頡頓時恍然大悟:既然一個腳印可以代表一種野獸,那麽為什麽不能用符號來表示他所管理的東西呢?他高興地跑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他用這些符號來管理事務,效果非常出色。

系統化的符號作為文字

黃帝得知後非常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廣泛傳播開來,形成了文字。

倉頡創造了漢字,受到黃帝高度重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然而,倉頡漸漸驕傲自大,眼睛高於頭頂,不再重視自己造字的精細程度,結果字寫得很馬虎。

這些消息傳到黃帝耳中,黃帝十分惱火。他不能容忍一個臣子變壞。於是,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位老人留著一百二十多個結的胡須,象征著他已經是一百二十多歲的高齡。老人沈吟了一會,獨自去找了倉頡。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後,其他人都散去了,唯獨這位老人沒有走,還坐在原地。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麽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現在已經家喻戶曉,但我這年紀大了,有幾個字我至今還搞不清楚,你肯再教教我嗎?” 倉頡看到如此年邁的老人如此尊重他,感到非常高興,催促他快說。

老人繼續說:“你造的‘馬’字、‘驢’字和‘騾’字,都有四條腿吧?牛也有四條腿,但你造的‘牛’字為什麽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聽後心里有點慌了:他在最初創造“魚”字時寫成了“牛”的樣子,在創造“牛”字時又寫成了“魚”的樣子。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說:“你造的‘重’字,是指千里之遠,應該讀作‘出’字,但你卻教人讀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應該是重量的‘重’字,你卻教成了表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琢磨不透,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感到非常羞愧,深知自己的驕傲導致了大錯。這些字已經傳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已經無法改變。倉頡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握著倉頡的手,真誠地說道:“倉頡啊,你創造了漢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得以記錄並傳承下來,你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但你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都會反覆推敲字義,還會拿去征求他人的意見,絕不敢粗心大意。只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才會正式定下來,然後逐漸傳播到每個部落。本文改編自大紀元。

人物簡介

倉頡,又稱蒼頡,是傳說中黃帝的史官和漢字的創造者。雖然普遍認為漢字不是由倉頡一人創造的,但他可能是對漢字進行整理和使用的重要人物。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這在中國史書中只有三人被記載,分別是虞舜、倉頡和項羽。虞舜是有名的聖人,以孝順著稱;倉頡是文聖人;而項羽則是武聖人。

倉頡是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他曾將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進行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的創造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以前的典籍中從未被提及。最早提及倉頡的是戰國時期的荀卿,隨後《呂氏春秋》和《韓非子》也有所引申,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後,《淮南子》和《論衡》已將其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尤其是漢代的緯書,更進一步渲染,稱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此後,倉頡被發展為“黃帝的史官”等傳說。

值得注意的是,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那個時候還沒有現代國家機器,因此“史官”之說顯然是後人將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說人物的結果。

培養韌性與心理健康:華語成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故事講述效應

本文[1]討論了在華語成人第二語言教學中使用故事講述的方法以及其利弊和挑戰。本研究旨在探索故事講述在華語成人第二語言課堂中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它的好處和挑戰。研究參與者包括來自陝西師範大學華語言文學院的30名成人學習者和15名教師。研究發現,教師廣泛使用故事講述,學生喜歡它,因為它對他們的語言學習、理解力、社群建立和多元文化理解具有益處。此外,研究還發現,在語言學習中使用故事講述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心理健康和韌性,並促進課堂互動。總體而言,本研究提供了在成人華語文課堂中使用故事講述作為教育策略的指南和推薦資源。

報告指出,故事敘述是一種有效的第二語言學習方法,它可以提高語言技能、促進理解力和課堂互動。此外,它還有利於增進學員的心理健康和韌性,有助於建立同學之間的社群感和多元文化理解。透過故事敘述,學員能夠增強興趣,更融入語言學習中,並在經歷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語言素材。

故事講述在華語作為第二語言課堂上的具體操作方法包括: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四個相關詞語,學生們在小組內閱讀、發音和討論這些詞語的意思,然後每個學生都會寫一篇故事並朗讀或分享給全班聽,教師會對每篇故事進行評論,並分析單詞的發音是否正確、用在正確的上下文中。隨後的應用包括口說、閱讀、寫作和語法活動。(p. 2)教師和學習者們通常使用的故事類型是個人故事(個人經歷或自己身邊人的故事),一些教師也使用民間故事和文學故事。(p. 7)故事講述可促進學習者的社區建設、多元文化理解和語言學習,對提高學習者的心理健康和抗壓性有幫助,也能促進課堂互動。(p. 2, 5, 7)然而,學習者的詞彙量在初級水平存在限制,需要仔細挑選故事適合其程度,教師可能需要在排課時考慮故事講述的時間安排。(p. 8)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制訂有效的故事講述策略和指導學習者如何在語言課堂中有效地進行故事講述。(p. 8)

故事教學可以在多種方面促進學習者對所教授概念的互動和反應。通過故事教學,學生可以學習語言技能(p. 1)如詞彙和語法,從而在大量可理解的材料中開發流利性和准確性(p. 1)。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的變化中得到樂趣,參與程度也會上升(p. 1)。故事教學還可以通過聆聽、分享故事來幫助學習者擴展和增強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學習者的語言社交和交流能力(p. 5)。同時,故事教學還可以讓學生展現自己的情感、態度和生活觀點,有助於促進學習者的創造力(p. 5)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p. 5)提高學術表現(p. 5)。有研究指出,使用故事教學可以增強學習者的情感自主性,降低他們的心理壓力(p. 1)同時還可以讓學習者之間建立更加和諧的情感氛圍(p. 5)促進多元文化理解(p. 8)並增強學習者的心理韌性(p. 1)。總之,故事教學可以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在提高成人學習者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能力的同時,豐富、拓展和促進他們的情感互動和概念反響(p. 8)。

教師可以通過弄清學生的目標,來選擇適合的故事類型來進行教學。例如,對於有意向成為小學老師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使用童話故事來進行教學,對於對心理學、輔導等方向感興趣的研究生,教師可以講授關於韌性心理學的個人故事。此外,可以參考TPRS(透過閱讀和講述故事進行教學)的方法(p. 9)或請專業說書人來到課堂上進行故事講述(p. 9)。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權利,讓他們有選擇的權利,例如有些學生可能更喜歡寫出或是數位化呈現自己的故事。總體上,要讓教學更有效,需要選擇合適的故事類型,以及在教學中積極的發掘學生的故事和經驗(p. 9)。

學生從故事講述在教室中可以獲得的情感益處包括幫助學習者減少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創造力和想像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情感智能,提高學生的韌性。故事講述可以幫助學生講述自己的經歷、情感、觀點和信念,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加學生對彼此的了解,提高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學生參與故事講述可以讓他們感到有趣、娛樂、開心和興奮,降低壓力,並且有助於學生與同學和教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最終研究結果表明,在成人漢語作為二語教學中使用故事講述作為教學策略,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加情感智能,提高學生的韌性和促進教室互動和同學關係的發展。

創新教學法:數位敘事在華語教學中的驚人成果

本篇學術論文[1]探討利用數位敘事作為提升學習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方法。研究是基於一名馬來西亞老師在十二週中使用數位敘事教授商業華語課程的經驗進行的。數位敘事項目包括讓學生們製作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數位故事,並在學期末進行展示和評估。研究發現數位敘事的使用能夠豐富學習經驗,鼓勵和激勵學生,提高他們的溝通、人際和技術技能,強調了數位敘事在語言學習中的潛在好處,並強調了進一步研究其在教授華語方面的使用的必要性。該論文還探討了技術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和數位敘事在教育中的當前實踐,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研究使用質性數據收集方法,包括焦點小組訪談、個人反思和問卷調查。該論文最後就研究結果及其對語言教學的影響進行了討論,並提出了未來研究的方向。

使用數位說故事(DST)作為創新方法加強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有以下幾個優點:首先,透過人性化的故事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p. 1);其次,DST的課程設計讓學生發揮在語言、技術和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能力(p. 1);此外,DST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溝通技巧(p. 1)。綜上所述,使用DST可以為學生的華語學習帶來豐厚的學習體驗和成果。

技術是創造有利於語言學習的環境的最佳手段。然而,根據文獻(p. 12)慢的網絡連接是一個嚴重的障礙,特別是在馬來西亞和其他亞洲地區的許多大學中。此外,根據文獻(p. 11)支持學生完成此類項目需要更多的工作量,因為老師需要扮演多個角色,例如學生數位故事的編輯。因此,必須採取措施解決這些挑戰,例如讓學生互相審查彼此的作品並在線上尋求支援,或介紹在線工具以幫助學生在線上編輯他們的作品。此外,根據文獻(p. 12)許多馬來西亞老師對技術感到擔憂和害怕,他們需要克服這些恐懼。因此,需要對老師進行相應的培訓和支援,讓他們改變他們的態度並接受技術相關的創新。

研究中使用了一個包括課堂活動、語言技能測驗、數位故事製作和期末考試四個組成部分的課程設計(p. 4)。此外文章也有關注到數位故事製作在語言學習課程中的潛在優點,強調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以進一步瞭解其在華語教學中的應用(p. 13)。

數位故事的製作可以使用軟體如Microsoft PhotoStory 3或Windows Movie Maker來整合傳統的故事說法方式(p. 2)。其中Microsoft PhotoStory 3是一個較低技術門檻的軟體,且不需要上網即可存檔(p. 4)。學習者可以使用自己的聲音配合投影片或音樂,去製作一個由多媒體製品所構成的故事(p. 2)。在教育環境下,數位故事通常被當作教學工具或學生團體作業的方式(p. 2, 3)。Robin和Pierson(2005)的程序性方法在數位故事的創建和整合中被採用(p. 4)。在進行數位故事項目之前,研究團隊提供了教師工作坊,以便他學習如何使用Microsoft PhotoStory 3軟體(p. 4)。此外,團隊還為教師提供了技術支援(p. 4)。

數據顯示,數位故事創作有助於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從而豐富學習體驗(p. 2, 14)。在數位故事創作項目中,學生使用數位媒體製作故事,這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溝通和技術技能。此外,數位故事創作還可以創造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可以將其技術知識應用於學習(p. 2)。此外,研究還表明,學生對於使用數位故事創作來學習語言感到滿意,因為它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自主性(p. 14, 15)。因此,數位故事創作成為促進學習動機和學習成就的有力方式。

本研究的發現顯示,引進數位故事創作的創新方法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其溝通、人際和技術能力,並為他們備戰21世紀的就業市場打好基礎。因此,這些發現可以用來提高華語教師對這些創新方法的認知和意識,並開啟轉變傳統華語教室的途徑。華語教師可以瞭解到,通過引進數位故事創作等創新方法能夠改變傳統的課堂形式,創造一個有趣互動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掌握華語語言技能和職場所需的技能。同時,他們也可以瞭解到教育科技在華語教學中的應用和數位故事創作在亞洲教育中的現況。

AI作為教育輔助工具:釋放學習時間的ChatGPT應用

這篇文章[1]評估了 ChatGPT 生成論述性文章的表現,並與人工寫的文章進行比較。作者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使用標準評估標準評估 AI 生成的內容和人寫的文章。評估分析還考慮了語言特徵。結果顯示,ChatGPT 生成的文章相對人寫的文章在質量上更高,但在寫作風格上有所不同。文章建議教育系統應該利用 AI 模型來釋放時間,用類似計算器對數學的方式,采用 AI 工具作為輔助,利用學童自身完成學習目標。本研究為評估人寫和 AI 生成的論述性文本質量提供了統計學上嚴謹和系統化的方法, 為我們提供了解這些語言模型如何發展的洞見。

根據文獻(p. 1)ChatGPT生成的文章質量更高,這是根據使用標準評估標準比較人寫的論文和AI生成的內容所得出的。ChatGPT模型的寫作風格展現出與人寫的文章不同的語言特徵,例如使用的話語和知識標記較少,但是名詞化和詞匯豐富度更高。另外,文獻(p. 11)中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用ChatGPT生成的文章在語言掌握方面得分更高,而人寫的文章則更容易犯錯。這些指標說明ChatGPT生成的文章質量更高。

使用的話語和知識標記是指作為AI語言模型 ChatGPT 和人類寫手之間識別的一些特徵,表達作者意見和想法的方式有所不同(p. 3)且它們是用來評估人類寫作和AI生成的論述文本質量的標準(p. 1)。話語標記可以用來衡量文本的一致性質量,比如Somasnudaran等人研究了故事的講述方面,Nadeem等人則將它們納入了他們基於深度學習的自動文章評分方法中(p. 9)。排除了常用於表示話語關係以外的詞語(如“like”,“for”,“in”等)的PDTB話語標記列表被用於本研究中(p. 9)。知識標記則用於識別作者對自己語句的承諾,將有關epistemic的表達式,如“I think”,“it is believed”和“in my opinion”,識別為知識標記(p. 9)。

研究還建議,教育系統需要納入AI模型的使用,為其他學習目標釋放時間,就像數學使用計算器一樣(p. 1)。此外,本研究還討論了以前基準的限制以及模型所有者的利益衝突問題,這對於解釋性能構成問題(p. 4)。此研究提供了一種統計嚴謹和系統性的方法來評估人類撰寫和AI生成的辯論文本的質量,提供了這些語言模型如何隨時間發展的洞察(p. 1, 14)。

ChatGPT vs. 人類專家:AI能否超越人類在金融、醫學、法律和心理學領域?

這篇論文[1]旨在比較人類專家和OpenAI開發的ChatGPT之間的能力,並分析它們在不同領域能力上的差距,如金融、醫學、法律和心理學。該研究基於Human ChatGPT Comparison Corpus(HC3)數據集進行,在該數據集中,人類專家和ChatGPT生成了近40,000個問題和答案。文獻呈現了全面的人類評估和語言分析,揭示了人類和ChatGPT所展現的有趣模式。此外,研究還開發了幾個聊天GPT檢測模型,在不同場景下表現出不錯的性能。為了未來的學術研究和在AI生成的內容上進行線上平台規範,該文獻開源了所有收集的比較語料庫、評估和檢測模型。

Human ChatGPT Comparison Corpus (HC3)是由Biyang Guo等人(p. 1)搜集的包含近40,000個問題和答案的資料集,其中包括人類專家和ChatGPT的回答(p. 1, 2)。該資料集被用來比較人類專家和ChatGPT在不同領域,如金融、醫學、法律和心理學等方面的能力(p. 1)。除了HC3資料集之外,該研究還對ChatGPT回答的各種特徵進行了分析和評估(p. 2)。研究人員進行了全面的人體評估和語言學分析,發現了人類和ChatGPT所體現的許多有趣的模式(p. 2, 5)。在分析中,ChatGPT的回答被評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於,組織良好的回答(p. 6)、提供詳細的答案(p. 6)、中立的立場(p. 6)等。

HC3數據集包括英文版和中文版,數據源主要從兩個方面構成:公開的問答數據集和維基文本。問答數據集包括reddit-eli5,open_qa、nlpcc_dbqa、medicine和finance;維基文本包括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p. 3, 4, 19)。在研究中,通過人類評估和概括的方式,探究了英文和中文版本數據集中ChatGPT和人類間的詞匯、答案長度、詞性和依賴分析等方面的異同(p. 4, 7, 8)。另外,研究還開發了用於檢測ChatGPT所表現出來的痕跡的幾個模型(p. 12)。

根據文件(p. 5)ChatGPT在金融和心理學領域表現較好,他們發現ChatGPT通常能提供更具體和具體的建議,這些建議能夠使人驚訝,並在相應領域中較為有用。在金融領域,ChatGPT的表現非常好,其回答被認為非常有幫助。(p. 5) 在醫學領域,ChatGPT表現不佳,其回答往往過於冗長,而人類專家可能會直接給出明確的答案或建議。(p. 5)

大型語言模型(LLMs),如ChatGPT,可能會帶來假消息、抄襲和社會安全問題等潛在的負面影響(p. 2)。例如,Stack Overflow這樣著名的編程問答網站就暫時禁止ChatGPT生成的內容(p. 2)。另外,ChatGPT在法律、醫學和金融等問題上可能會產生潛在有害或虛假的信息(p. 2)。為此,我們收集了人類專家和ChatGPT生成的對比回答,並對其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和分析,在分析中還開發了幾個ChatGPT檢測模型(p. 1, 2)。此外,Stack Overflow暫時禁止ChatGPT生成的內容,也證明了這種負面影響是實實在在存在的(p. 2)。

根據文檔(p. 5)的描述,ChatGPT與人類專家之間的語言使用有以下差別: (a) ChatGPT的回答通常嚴格固定在所給問題上,而人類的回答則會有所偏移,涉及其他相關話題。在內容的豐富性方面,人類會更加多元化,而ChatGPT則偏向於關注問題本身。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常識和知識回答問題中的隱含意義,而ChatGPT則只依賴所給問題的字面意思; (b) ChatGPT提供客觀的回答,而人類更喜歡使用主觀表達。整體而言,相比於人類,ChatGPT所生成的文本更為安全、平衡、中立和信息豐富。因此,ChatGPT擅長解釋術語和概念。另一方面,人類的回答更加具體,包含大量法律法規、書籍和論文等內容的詳盡引用,特別是在回答醫學、法律和技術問題時; (c) ChatGPT的回答通常比較正式,而人類的回答則更加口語化。人類往往更加簡潔,充滿口頭縮略語和俚語,例如”LOL”、”TL;DR”、”GOAT”等等。人類還喜歡使用幽默、反諷、隱喻和例子等表達方式,而ChatGPT則不會使用反置法。此外,人類的交流中還經常包含”網絡模因”,作為一種特定而生動的表達方式; (d) ChatGPT在回答中表達的情感較少,而人類則通過在上下文中使用多種標點符號和語法特征來傳達情感。人類使用多個感嘆號(”!”)、問號(”?”)、省略號(”…”)來表達強烈的情感,同時使用各種括號(”(“、”)”、”(p. “、”)”)來解釋事情。相比之下,ChatGPT更喜歡使用連詞和副詞來表達思路的邏輯流程,例如”總體而言”、”另一方面”、”首先… 其次… 最後”等等。(p. 6)

根據文檔中的分析,ChatGPT在名詞和動詞的使用上相對於人類專家更多,這通常表明文本更具有爭議性、信息量和客觀性(p. 7, 8)。此外,ChatGPT在文本中使用較少的副詞和標點符號來表達情感,相比之下,人類專家更傾向於使用多個標點符號來表達他們的感情(p. 6)。總的來說,與人類專家相比,ChatGPT可能更像一個保守的專家團隊,因為它可能缺乏個體性,但可以對問題有更全面和中立的看法(p. 6)。

研究提供了全面的人類評估和語言分析,揭示了人類和ChatGPT所表現出來的有趣模式。此外,研究還開發了幾個ChatGPT檢測模型,以在不同情況下展現良好的性能。研究還解決了與模型誤用相關的潛在風險,以及發布了所有收集的比較語料庫、評估和檢測模型,以便未來的學術研究和在線平台AI生成內容的監管。

揭開 ChatGPT 的模仿神秘面紗:與人類語言處理相似之處

這份文件[1]探討了 LLM 驅動的聊天機器人 ChatGPT 是否高度模仿人類的語言處理能力。文中提到 ChatGPT 被測試了12項心理語言學實驗,該實驗旨在確定 ChatGPT 是否與人類在語言理解和產出方面具有相似的模式。ChatGPT 在其中10個實驗中複製了人類的語言使用模式,但在其他方面沒有與人類表現一致。研究發現 LLM 和聊天機器人能夠模仿人類的語言處理,從而提供對人們如何學習和使用語言的潛在洞見。

這份文件探討LLM驅動的聊天機器人(例如ChatGPT)是否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人類的語言處理(p.1)。ChatGPT經過了12個心理語言學實驗的考驗,這些實驗旨在確定ChatGPT在語言理解和產出方面與人類共享的模式程度(p.3)。在12個實驗中,ChatGPT在10個實驗中複製了人類在語言使用方面的模式,例如繼續訪問含糊詞的最近遇到的含義,根據動詞語義把因果關係與不同的篇章實體聯繫起來(p.4)。然而,ChatGPT沒有傾向使用較短的詞來傳達較少信息的內容,也沒有使用上下文來消歧義詞法的含糊(p.4)。研究結果顯示,LLM和聊天機器人有能力模仿人類的語言處理,這提供了對人們學習和使用語言的潛在見解(p.1)。

所有12個心理語言學實驗是:

  • 出現聲音形狀聯想 (ChatGPT Jan 9 version)
  • 出現聲音性別聯想 (ChatGPT Feb 13 version)
  • 詞長度和可預測性 (ChatGPT Dec 15 version)
  • 詞義引導 (ChatGPT Jan 9 version)
  • 句法引導 (ChatGPT Jan 30 version and Feb 13 version)
  • 句法歧義消解 (ChatGPT Jan 9 version)
  • 無法解釋的句子理解 (ChatGPT Dec 15 version)
  • 語義騙局理解 (ChatGPT Jan 9 version)
  • 隱含因果性 (ChatGPT Jan 30 version and Feb 13 version)
  • 推論 (ChatGPT Jan 9 version)
  • 對話者的詞義訪問 (ChatGPT Dec 15 version)
  • 詞匯檢索 (ChatGPT Dec 15 version)

ChatGPT和人類不同的部分有兩個。首先,與人類不同的是,ChatGPT在傳達不那麼具體的信息時不傾向於使用較短的單詞(p.2, 17)。其次,當處理句法上的歧義時,ChatGPT不像人類那樣使用上下文來解決(p.2, 17)。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在大多數語言處理方面都模仿了人類(p.2, 17)。此外,ChatGPT還能通過聲音來推斷性別和單詞含義(p.17, 18)。這些發現表明LLMs和chatbots能夠模仿人類語言處理,並提供人們了解語言學習和使用的新思路。

文中提到,LLMs已被顯示可以大幅度修改詞的語義表示以適應上下文(p.18)。此特徵可能解釋了ChatGPT易受語義假象影響的人類行為(p.18)例如當被問到”Moses在方舟上帶了多少隻動物?”時回答”兩隻”(p.18)。此外,文中亦提到ChatGPT對於語法錯誤表現寬容,例如在句子”The mother gave the candle the daughter”中將”the daughter”解讀為”收件人”而非”物品”(p.18)。此可能是由於ChatGPT的訓練數據中存在該假設結構的句子(p.18)。

這個文章提供了有關 LLM 驅動聊天機器人(如ChatGPT)是否能夠模仿人類語言處理的相關信息(p.2)。文章使用了12個心理語言學實驗,以探測ChatGPT如何處理語言。在10個實驗中,ChatGPT複製了人類語言使用的模式,例如:根據詞語的語義來區分陌生詞語的不同意思,繼續訪問最近遇到的有歧義的詞語的意思,關聯因果與不同的文本要素,並根據對話者的身份訪問不同的意思和取回不同的單詞(p.2)。但是,它並不偏好在表達不太具有信息含量的內容時使用較短的單詞,也不能使用上下文來消除句法上的歧義(p.2)。文章還說明了LLM-driven聊天機器人,例如ChatGPT,在語言處理上具有模仿人類語言處理的能力,從而為我們了解人們如何學習和使用語言提供了潛在的洞見(p.2)。

提升寫作技能:Moodle 在不同教育層級的應用

最近和以前的同事討論了一些關於給學生寫作技能追蹤和成果呈現的方法,並且我想趁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些以 Moodle 支持寫作教學的文章。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不妨看看以下的研究:

📚 Moodle 應該在高中生的寫作課程(印尼研究) 在這篇研究中,探討了如何在高中生的寫作課程中運用 Moodle,並分享了一些實際應用的案例。你可以點擊這裡閱讀更多:連結

📚 Moodle 應用在研究生的寫作課程(印尼研究) 這篇研究探討了如何在研究生的寫作課程中運用 Moodle,並提供了一些具體的教學實例。如果你對研究生教育感興趣,這篇文章值得一讀:連結

📚 Moodle 應用在大學生的多媒體課程(印尼研究) 這篇研究討論了在大學生的多媒體課程中如何有效運用 Moodle,並分享了一些實際的教學案例。想要了解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妨閱讀一下:連結

📚 Moodle 使用的優勢與限制(英國研究) 這篇研究對比了使用 Moodle 和其他學習管理系統的優勢和限制,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評估。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 Moodle 的適用性,這篇文章將給你答案:連結

📚 Moodle 和其他學習管理系統的比較(台灣研究) 這篇研究針對 Moodle 和其他學習管理系統進行了比較,探討了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如果你對學習管理系統有興趣,這篇文章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啟發:連結

Moodle 是一個強大的學習管理系統,被廣泛應用於教育領域。這些研究文章提供了對 Moodle 在不同教育層級和領域的應用的深入洞察。無論你是教師、學生還是教育工作者,這些資源都能為你帶來寶貴的知識和啟發。

如果你對寫作教學、學習管理系統或是提升學生寫作技能有興趣,不妨花點時間閱讀這些文章。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要不斷學習、探索和分享,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希望這些資源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想法,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交流。祝大家學習愉快,共同成長進步!🌟✨

寫作形成性評估新選擇:發現 Moodle 測驗的優勢與限制以及反饋與成績簿功能

這篇文章[1]探討了在高等教育中使用 Moodle 測驗進行學術寫作形成性評估的適用性。 Moodle 是一種基於 Web 的學習管理系統,提供各種教學和學習工具。 儘管 Moodle 作業活動通常用於總結性評估,但 Moodle 測驗可能是形成性寫作評估的更合適選擇,因為它提供各種任務選項,集中在學術寫作的各個方面並促進持續的反饋。 該文章概述了 Moodle 中 11 種適用的標準問題類型,支持開放式,閉合式和混合格式的寫作評估。 它還討論了 Moodle 測驗設計的可操作性和限制,包括內容和集團設置,互動和反饋機會。 雖然 Moodle 測驗設計排除了直接的學生導師或學生 – 學生互動,但仍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環境,增強在線評估實踐。 該文件的結論是,在線課程中加入 Moodle 測驗可以支持持續的學生參與,學習和學術寫作成就。

優勢與限制

Moodle quizzes作為學術寫作形成性評估工具的主要優勢在於:它們支持通過內容靈活性和問題類型的多樣性來支持學生參與學習(p. 5)在評估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和數量的問題,以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寫作評估(p. 3)。此外, Moodle quizzes擁有多層次的教師反饋功能,可以創建豐富的學習環境,並在學生的回答中即時提供滿意的反饋(p. 5)。最後, Moodle quizzes支持多媒體和混合資源的使用,這是彩色和有趣的學習體驗的基礎,尤其是在將方法論與現實或學術場景相關聯的寫作練習中(p. 3)。

儘管 Moodle 測驗在促進教學設計和學習成果方面具有很多優勢(p. 5)它的限制在於缺乏同儕評論/回饋和學生-老師對話互動等形成評價的基本特徵(p. 4, 5)。在 Moodle 測驗中,只能直接實現學生-內容互動,對於學生與夥伴和老師的互動, Moodle 測驗設計排除了直接工具,必須透過使用其他 Moodle 工具(例如維基、聊天或討論論壇)提供在測驗前/後的協作交流的線上空間(p. 4)。因此,在選擇模地利測驗以進行同儕評論、回饋和師生對話互動時,這些限制需要特別注意(p. 5)。

反饋和成績簿

Moodle 測驗在高等教育中用於學術寫作形成性評估的應用。其中,反饋和成績簿是 Moodle 測驗的兩個重要功能。

關於反饋, Moodle 測驗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反饋方式:自動反饋和手動反饋。自動反饋是指在 Moodle 設計好的反饋中,依據學生對測驗問題的回答,自動給出相關反饋,例如對錯、解釋等。而手動反饋是指教師針對學生的學業表現進行個別評價和評論。另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的提交作業進行整體評論和語音反饋。總之, Moodle 測驗對於形成性評估提供了豐富的反饋機會和方式(p. 2)並且反饋可以是立即的或延遲的,具有很高的指導和改進學生學業表現的價值(p. 4)。然而, Moodle 的反饋功能偏向於由教師提供的反饋,缺乏同儕評審和同儕反饋的選項。(p. 4)但是,它可以通過使用 Moodle 中的其他工具來補充,例如使用工作坊活動來進行學生之間的直接互動和對話式同儕評審/反饋交流。

關於成績簿,它是 Moodle 中用於存儲學生學業表現記錄的一個工具。 Moodle 成績簿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等級記錄表,它可以提供學生在測驗中的學習表現反饋,包括學生作答的確信度(p. 4)。成績簿還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監測學生的學習進度,支持學生進行學習計劃和目標設定,以及對學生學然而, Moodle 的反饋功能偏向於由教師提供的反饋,缺乏同儕評審和同儕反饋的選項。(p. 4)但是,它可以通過使用 Moodle 中的其他工具來補充,例如使用工作坊活動來進行學生之間的直接互動和對話式同儕評審/反饋交流。業表現進行後續的形成性評估提供支持(p. 4)。

綜上述, Moodle 測驗的反饋和成績簿都能夠提供豐富的信息和支持,支持進行形成性評估和協助學生成功學習。

結論與建議

這篇文章的結論和建議主要是闡述了在高等教育中,使用 Moodle 測驗進行學術寫作的形式評估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在形成性評估方面。 Moodle 測驗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測驗類型和設計選項,包括開放式,封閉式和混合式題目,這些測驗題目可以關注學術寫作的不同方面,並促進持續反饋。 Moodle 測驗設計的優點和限制包括內容和群組設定、交互性和反饋機會等。雖然 Moodle 測驗設計不包括直接的學生-導師或學生-學生互動,但它仍然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環境,增強網上評估實踐。文章的結論是,將 Moodle 測驗納入網上課程中,可以支持持續的學生參與、學習和學術寫作成就。

Moodle vs. e-campus:哪個更適合英語寫作課的教師?

這篇文章[1]是關於在大學寫作課堂上使用一個免費的、開源的跨平台課程管理系統Moodle的應用。文章首先介紹了Moodle的基本安裝和主要功能,接著探討了Moodle的社會建構主義觀點。然後,文章詳細說明了與寫作教學相關的重要功能,並簡要解釋了中華大學為何選擇在現有的e-campus平台之外使用Moodle。最後,文章討論了英文寫作教師在選擇在課堂上使用Moodle時可能面臨的教學挑戰。該文章強調了Moodle如何提供一種將技術和網路技巧納入語言教學的方法,並支持語言學習中溝通技能的發展。

中華大學之前使用了一個專有的CMS叫做“e-campus”,但是對於英語寫作課程這樣小組教學的課程並不太適合。而Moodle則是一個免費且使用方便的CMS,能夠幫助英語寫作老師靈活地管理教材、方便地查閱學生的作業,還能在學生和老師之間促進同步和非同步的溝通(p. 3, 7, 11)。相較之下,“e-campus”更強調作業的評分,但沒有Moodle方便使用(p. 11)。綜合而言,Moodle對於小組教學的情況可能更適合。

e-campus是一款專有的課程管理系統(CMS),早在中國華僑大學就已經使用了多年(p. 7)。e-campus的最新版本比以前的版本好得多,但是對於口語和寫作相關課程的老師來說,這個系統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英文寫作課程被分成三個小組,由三個老師在同一時間進行授課,但是課程號卻是相同的,這給老師和學生都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混淆(p. 7)。因此,Moodle成為了一個可行的選擇,特別是對於被劃分成小組的課程(p. 8)。

中華大學已經採用了自有的遠距教學平台“e-campus”,但它在口語和寫作相關課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當一門課程分成三個小組同時上課時,課程編號實際上是相同的,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極大的不便。(p. 7, 8)。因此,Moodle成為當前一個可行的教學輔助選擇,特別是對於分組教學的課程來說。此外,Moodle也提供更多的用於寫作指導的特點(p. 1)。

Moodle是一個免費且開源的課程管理系統,透過它,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藉由文字線上交流,而這份文件聚焦於在大學寫作課堂上運用Moodle的情境。Moodle支援同步和非同步的計算機中介溝通,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使用諸如論壇、聊天、Wiki等工具進行多對多的交流(p. 8)。通過Moodle,教師可以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進行同步或非同步線上互動,並可以在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下進行文章評定(p. 8)。所有的文字交流都可以保存在系統中,讓教師方便地追溯學生的學習情況(p. 8)。此外,Moodle還支援電子郵件功能,讓教師可以集體發送訊息(p. 8)。在Moodle中,教師可以發佈與學生互動的多媒體文件,例如影像、聲音、甚至影片(p. 8)。然而,在使用Moodle於寫作課堂時,教師可能會面臨一些技術問題和教學挑戰,例如軟體使用問題、電腦設備問題、以及錯誤處理問題(p. 9)。

這個文章的結論是Moodle是一個免費且易使用的課程管理系統,可以幫助英文寫作教師靈活管理和編輯他們的教材,輕鬆存取學生的作業,並顯著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同步和非同步溝通。Moodle也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實際的選擇,以補充他們現有的遠距教學系統。然而,Moodle並不是針對英語課程設計的,更不用說針對英語寫作課程設計了。對於高等教育機構的英語寫作教師來說,Moodle將是一個完美的教學工具,如果教師可以編輯一些可編輯的「評論庫(comment bank)」模組,教師可以輕鬆使用下拉選單給出「罐頭評論」。然而,如果英語教師在沒有IT專業人員的技術支持下安裝和使用Moodle,在其課堂中使用Moodle將面臨技術問題和教學挑戰。儘管如此,即使Moodle已經是一個有用的課程管理系統,英語教師還應有效地將其整合到寫作課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