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的新視野:手勢作為視覺動作訊號的多模態語言習得可能性

多模態語言習得(Multimodal language acquisition)是指在學習語言時,不僅僅使用言語信息,還結合了多種感官方式,特別是視覺和動作。

多模態語言習得

  • 言語信息 – 語言的聲音、單詞和語法等口頭表達。
  • 手勢信息 – 用手的動作來輔助語言交流。
  • 面部表情 – 透過臉部表情來表達情感和幫助理解。
  • 眼神接觸 – 透過眼神的交流來加強對話。
  • 身體動作 – 例如點頭、擺手等身體動作也可以輔助交流。
  • 空間位置 –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或方位也能傳達信息。
  • 視覺呈現 – 圖片和圖表等視覺元素有助理解抽象概念。
  • 實物操作 – 透過觸摸和感知實物來理解。
  • 聽覺信息 – 声音語調也能提供额外信息。

使用多感官方式來學習語言可以加深印象、減輕負擔,並提高學習效果。多模態語言習得更貼近人類交流方式,也為語言教育帶來新思路。

手勢在多模式語言習得中扮演重要角色

  • 豐富語言表達 – 手勢可以補充語言,描述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使語言更豐富。
  • 引導注意力 – 適當的手勢可以引導學習者關注重要詞彙或信息點。
  • 支持理解 – 手勢提供視覺支持,幫助初學者將聽覺信息與意義連結,減輕認知負擔。
  • 促進記憶 – 多模式記憶可以強化語言記憶,尤其是詞彙學習。
  • 增進互動 – 手勢可以引導共同注意,幫助對話者更好理解對方。
  • 表達情感 – 手勢可以無聲地表達情感,改善語言交流效果。
  • 發展身體感知 – 透過手勢加強言語和身體感知的聯繫,促進更具身體感知的學習體驗。

總之,手勢是多模態語言習得中的關鍵元素,可以有效輔助和強化語言學習。除了手勢,其他視覺動作訊號也有助於語言習得,例如面部表情、眼神接觸、點頭、身體動作、身體距離、肢體觸碰、嘴型、呼吸節奏和視線移動等。在語言教學中,可以根據情境和文化適當運用這些視覺動作訊號,以增強語言學習效果。

其他視覺動作訊號對語言習得的影響

  • 面部表情:微笑、皺眉等面部表情能夠表達情感,使語言更具情感色彩。
  • 眼神接觸:眼神交流有助於建立連結和引導注意力,使對話更加有效。
  • 點頭、搖頭:透過點頭表示理解或同意,搖頭表示不同意或疑惑,這有助於即時反饋。
  • 嘴型:誇張的嘴型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發音。
  • 身體傾斜:身體傾斜表示興趣或專注,有助於互動。
  • 肢體觸碰:適當的觸碰可以示好感,有助於建立連結。
  • 身體距離:與聽者的距離也會影響交流效果,需視情境調整。
  • 肢體動作:例如擺手等動作能夠強調信息或引起注意。
  • 姿勢:坐立的姿勢反映了傾聽程度和專注度。
  • 呼吸節奏:調整呼吸可以提高說話的流暢度。
  • 視線移動:眼睛的移動也是一種信息傳達方式,有助於理解。

因此,在語言教學中,不僅應用手勢,還應引導學習者感知和運用這些視覺動作訊號,以提高語言學習的效果。同時,應根據不同的情境和文化背景來適當運用這些視覺動作,以更好地促進語言習得。这些視覺動作訊號有助於使語言交流更加生動且有趣,同時也促進了多感官學習的效果,提高了學習的樂趣。

研究設計流程、分析、結果

這個研究 (Morett, L., Gibbs, R., & MacWhinney, B., 2012)是關於如何使用手勢來學習第二語言的,研究的步驟如下:

  1. 研究者找來60位大學生,分成30組,每組有2個人。
  2. 每組中有一個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另一個是「同學」。
  3. 研究者會教「老師」20個匈牙利文的單字,每個單字教兩次。
  4. 單字的教學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手勢影片,另一種是文字。
  5. 「老師」會根據自己的方式,把這20個單字教給「同學」。
  6. 研究者會記錄「老師」使用手勢的情況。
  7. 教學結束後,會測試「老師」和「同學」記住了多少單字。
  8. 最後,研究者分析了「老師」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手勢的次數,並研究手勢是否對單字學習有幫助。

研究結果如下:

  • 當單字以手勢影片呈現時,「老師」會使用更多具體的手勢,而且當「同學」在場時,「老師」也使用更多手勢。這表示手勢可以鼓勵使用。
  • 「老師」使用的拍子手勢和指示手勢數量,與「同學」是否在場無關。
  • 雖然「老師」使用更多手勢,但並不會提高「同學」的單字記憶。
  • 但是,「老師」自己使用更多拍子和指示手勢,可以增加他們自己的單字記憶。
  • 具體手勢對「老師」自己的單字記憶反而有負面影響。
  • 「同學」使用的手勢和他們自己的單字記憶之間沒有關聯。

總結來說,這個研究發現觀看手勢並不會提高單字學習,但主動使用拍子和指示手勢對「老師」自己的學習有幫助。不同種類的手勢對學習有不同效果,這為手勢在語言學習中的角色提供了更多了解。

結論:

  • 手勢可以鼓勵第二語言學習者使用手勢,以幫助溝通。
  • 不同種類的手勢對語言學習有不同幫助,拍子和指示手勢更有用。
  • 主動使用手勢比僅觀看手勢對學習更有幫助。

建議:

  • 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可以融入手勢教學,幫助學生溝通和學習。
  • 鼓勵學生主動使用手勢,特別是拍子和指示手勢。
  • 設計不同內容和手勢類型的教學活動,以滿足不同需求。
  • 手勢教學應與語言輸入結合,而不是替代語言教學。
  • 未來研究可以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勢使用的差異,並研究更多手勢類型在語言學習中的效果。

Morett, L., Gibbs, R., & MacWhinney, B. (2012). The role of gestur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mmunication, acquisition, & reten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Vol. 34, No. 3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