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ection blur buddha buddhism

從 ChatGPT 的角度理解「空」的不同層次可行嗎?

我使用「深津氏泛用 Prompt(深津式汎用プロンプト)」[1],試著讓chatGPT當作影子寫手[2],幫助我將昨天在線上禪修班的內容[3]作個簡單的摘要和筆記。我給的prompt如下:

Prompt:

Instructions:你是一名作家,請根據constraints的規範寫一篇文章
Constraints:字符數約為800個字符。小學生也能輕鬆理解。保持句子簡潔。本篇文章的主題為:不同層次的「空」,內容請聚焦在三個我空、體空和空空三個層次的差別。內容必須包含:我生病的時候身體無法自主、在辦公室聽到流言蜚語後的胡思亂想。文章中請加入以下的字詞:曾經、我以為、最後、或許、就在這時。文章中請加入這句名言佳句: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
output:

相同的prompt,讓chatGPT作兩次回饋,兩次回饋有差異,有好壞。

回饋一: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空」這個詞,它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對於不同層次的「空」,我們可能存在著誤解和困惑。

首先,「我空」是指我們的自我不存在於固定的實體中,並且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和想像都是基於經驗和感知的。當我生病時,身體無法自主,這個時候我意識到我的身體和自我是不可分割的,它們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的。

其次,「體空」是指萬物的真實本質即為空性,也就是說一切萬物都是因緣和條件所生所滅,它們並不存在獨立存在的自性。當我在辦公室聽到流言蜚語時,我以為自己很生氣,但最後我明白了這些情緒只是因緣和條件所生,並沒有真正的存在。或許,就在這時我明白了「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這句名言的含義。

最後,「空空」是指超越了體空的層次,它是指萬物的真實本質並不存在,即空性本身也是空的。通過空空的觀念,我們可以超越煩惱和執著,達到真正的解脫。

總之,不同層次的「空」存在著差異,但它們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萬物的本質和實相。當我們能夠理解和運用這些觀念時,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困難,讓我們在充滿智慧和慈悲的心態下,活得更加充實和豐盛。

回饋二:

「空」是佛教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萬物皆空,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但是,「空」也可以有不同層次的理解。我們可以從「我空」、「體空」和「空空」三個層次來理解這個概念。

曾經當我生病時,我以為我的身體就是我自己。但最後,我意識到我的身體並不是我自己,而只是我的容器和工具。在辦公室聽到流言蜚語後,我陷入了胡思亂想,以為這些話語會對我造成傷害。但是,最後我發現這些言語只是空氣中的一些聲音,並不影響我的真實自我。

「我空」指的是人們的自我觀念,即自我並非固定的、永恆的實體。我們所認為的自我,實際上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假象。因此,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學會放下執著,超越自我,才能真正地成長。

「體空」指的是萬物的本質,即萬物皆空,沒有固定的實體。萬物的存在只是因緣和合的結果,而不是獨立存在的實體。就在這時,我們需要學會看待萬物的變化和流轉,超越對物質的執著,才能真正地體驗到萬物的本質。

「空空」則指的是真正的空,萬物的本質是空的。地、水、火、風等元素都只是因緣和合而存在的,沒有實際的存在。這時,我們需要超越萬物的表面現象,體悟萬物的真實本質,才能真正體驗到萬物的空性。

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學會理解「我空」、「體空」和「空空」三個層次的「空」,我們才能超越執著、超越煩惱,真正體驗到萬物的本質。

心得:

我空、體空和空空之間存在細微的差異,我自己搞不太清楚,這需要透過禪修班在師父的帶領下,才能略窺一二。chatGPT是一個工具,它沒有經過師父的訓練;上面的prompt也不是由師父提供,而是由我一介凡夫的測試;chatGPT的兩次回饋,更沒有經過人為的編修。可想而知,雖然看起來頭頭是道,但錯誤百出。有人說老師會被chatGPT取代[4],在我看來,像師父這樣教授佛法的老師是不會被取代。而這樣chatGPT無法取代的佛法老師,在中台禪寺的各大精舍都可以遇到,普觀精舍是最近已知,即將在5月16日開課的實體禪修班[5]。也許體會、認識到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就可以知道chatGPT即不是人,也不會有佛性,也就不會對它感到恐懼和害怕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