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內容

讓華語老師頭痛的助動詞:中英助動詞差異解密

這是一篇比較英漢助動詞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三個語義范疇下的助動詞 三個語義范疇下的助動詞和例子如下: 三個定義英語和漢語的標準 三個標準的意思和例句如下: 用反義疑問、否定和代詞替換這三個標准來定義英語和漢語的助動詞,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這三個標準反映了英漢語助動詞的共性,因此作者釆用這三個標准來定義英漢語中的助動詞。 漢語助動詞和英語助動詞不同之處 這三個標準可以清楚地區分出英漢語中的助動詞,因此是定義英漢語助動詞的有效方法。 所以,通過反義疑問、否定和代詞替換三個共性標准,作者能夠很好地定義和描述英語和漢語中的助動詞。這說明兩種語言在這一點上存在共通性。 根據文章,漢語助動詞在這三個標准中的一些不同之處如下: 所以,儘管兩種語言在這三個標準上存在共通點,但在具體語法現象上還是有一些差異的。漢語語法更為靈活多變,英語語法較為固定。這些區別也為翻譯英漢助動詞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 Hong-yan, Z. H. A. N. G. (201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dal auxiliary verbs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12(2), 128-136.

用話題打造客製化的教學:《華語文能力基準應用參考指引》的話題列舉

《華語文能力基準應用參考指引》在製定過程中參考了國際上的語言能力標準,如美國的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ACTFL 2012)、歐盟的CEFR(Council of Europe 2001)等,並采納了主流觀點,強調語言實際使用情境和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這一努力使得「台灣華語文能力基準」(TBCL)包括了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學習重點以及實施要點等內容,從而使華語文的學習內容、過程和目標更加清晰。此外,它還為課程開發、教材編撰、教學實施、資源選擇以及測驗評估等方面提供了一致的參考依據。 該指引將華語文學習者的能力分為聽、說、讀、寫、翻譯和文化表現,共分為三個等級和七個級別。其中,「基礎」、「進階」和「精通」構成了「三個等級」,而「1級」至「7級」構成了「七個級別」。具體而言,基礎等級包含了1至3級,進階等級包括了4和5級,精通等級包括了6和7級。 此外,該指引還將1至5級中的5288個詞劃分為18個主題,供教材編輯者選擇使用。這些主題可讓作者在教學中融入文化元素,並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目標調整語言和文化的比例。最後,編輯者可以根據前述的「文化表現」,為不同級別的學生設計相應的學習內容。例如,針對旅遊主題,基礎學生可以學習「問路」,進階學生可以學習「詢問推薦的景點」,而精通學生可以學習「應對緊急突發狀況」。 這一指引包括7個主題、12個次主題和67個話題,為華語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確保學習內容和教學過程更加明確和有組織。下面表格取自於參考指引的附件。

AI作為教育輔助工具:釋放學習時間的ChatGPT應用

這篇文章[1]評估了 ChatGPT 生成論述性文章的表現,並與人工寫的文章進行比較。作者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使用標準評估標準評估 AI 生成的內容和人寫的文章。評估分析還考慮了語言特徵。結果顯示,ChatGPT 生成的文章相對人寫的文章在質量上更高,但在寫作風格上有所不同。文章建議教育系統應該利用 AI 模型來釋放時間,用類似計算器對數學的方式,采用 AI 工具作為輔助,利用學童自身完成學習目標。本研究為評估人寫和 AI 生成的論述性文本質量提供了統計學上嚴謹和系統化的方法, 為我們提供了解這些語言模型如何發展的洞見。 根據文獻(p. 1)ChatGPT生成的文章質量更高,這是根據使用標準評估標準比較人寫的論文和AI生成的內容所得出的。ChatGPT模型的寫作風格展現出與人寫的文章不同的語言特徵,例如使用的話語和知識標記較少,但是名詞化和詞匯豐富度更高。另外,文獻(p. 11)中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用ChatGPT生成的文章在語言掌握方面得分更高,而人寫的文章則更容易犯錯。這些指標說明ChatGPT生成的文章質量更高。 使用的話語和知識標記是指作為AI語言模型 ChatGPT 和人類寫手之間識別的一些特徵,表達作者意見和想法的方式有所不同(p. 3)且它們是用來評估人類寫作和AI生成的論述文本質量的標準(p. 1)。話語標記可以用來衡量文本的一致性質量,比如Somasnudaran等人研究了故事的講述方面,Nadeem等人則將它們納入了他們基於深度學習的自動文章評分方法中(p. 9)。排除了常用於表示話語關係以外的詞語(如“like”,“for”,“in”等)的PDTB話語標記列表被用於本研究中(p. 9)。知識標記則用於識別作者對自己語句的承諾,將有關epistemic的表達式,如“I think”,“it is believed”和“in my opinion”,識別為知識標記(p. 9)。 研究還建議,教育系統需要納入AI模型的使用,為其他學習目標釋放時間,就像數學使用計算器一樣(p. 1)。此外,本研究還討論了以前基準的限制以及模型所有者的利益衝突問題,這對於解釋性能構成問題(p. 4)。此研究提供了一種統計嚴謹和系統性的方法來評估人類撰寫和AI生成的辯論文本的質量,提供了這些語言模型如何隨時間發展的洞察(p. 1, 14)。

ChatGPT vs. 人類專家:AI能否超越人類在金融、醫學、法律和心理學領域?

這篇論文[1]旨在比較人類專家和OpenAI開發的ChatGPT之間的能力,並分析它們在不同領域能力上的差距,如金融、醫學、法律和心理學。該研究基於Human ChatGPT Comparison Corpus(HC3)數據集進行,在該數據集中,人類專家和ChatGPT生成了近40,000個問題和答案。文獻呈現了全面的人類評估和語言分析,揭示了人類和ChatGPT所展現的有趣模式。此外,研究還開發了幾個聊天GPT檢測模型,在不同場景下表現出不錯的性能。為了未來的學術研究和在AI生成的內容上進行線上平台規範,該文獻開源了所有收集的比較語料庫、評估和檢測模型。 Human ChatGPT Comparison Corpus (HC3)是由Biyang Guo等人(p. 1)搜集的包含近40,000個問題和答案的資料集,其中包括人類專家和ChatGPT的回答(p. 1, 2)。該資料集被用來比較人類專家和ChatGPT在不同領域,如金融、醫學、法律和心理學等方面的能力(p. 1)。除了HC3資料集之外,該研究還對ChatGPT回答的各種特徵進行了分析和評估(p. 2)。研究人員進行了全面的人體評估和語言學分析,發現了人類和ChatGPT所體現的許多有趣的模式(p. 2, 5)。在分析中,ChatGPT的回答被評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於,組織良好的回答(p. 6)、提供詳細的答案(p. 6)、中立的立場(p. 6)等。 HC3數據集包括英文版和中文版,數據源主要從兩個方面構成:公開的問答數據集和維基文本。問答數據集包括reddit-eli5,open_qa、nlpcc_dbqa、medicine和finance;維基文本包括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p. 3, 4, 19)。在研究中,通過人類評估和概括的方式,探究了英文和中文版本數據集中ChatGPT和人類間的詞匯、答案長度、詞性和依賴分析等方面的異同(p. 4, 7, 8)。另外,研究還開發了用於檢測ChatGPT所表現出來的痕跡的幾個模型(p. 12)。 根據文件(p. 5)ChatGPT在金融和心理學領域表現較好,他們發現ChatGPT通常能提供更具體和具體的建議,這些建議能夠使人驚訝,並在相應領域中較為有用。在金融領域,ChatGPT的表現非常好,其回答被認為非常有幫助。(p. 5) 在醫學領域,ChatGPT表現不佳,其回答往往過於冗長,而人類專家可能會直接給出明確的答案或建議。(p. 5) 大型語言模型(LLMs),如ChatGPT,可能會帶來假消息、抄襲和社會安全問題等潛在的負面影響(p. 2)。例如,Stack Overflow這樣著名的編程問答網站就暫時禁止ChatGPT生成的內容(p. 2)。另外,ChatGPT在法律、醫學和金融等問題上可能會產生潛在有害或虛假的信息(p. 2)。為此,我們收集了人類專家和ChatGPT生成的對比回答,並對其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和分析,在分析中還開發了幾個ChatGPT檢測模型(p. 1, 2)。此外,Stack Overflow暫時禁止ChatGPT生成的內容,也證明了這種負面影響是實實在在存在的(p. 2)。 根據文檔(p. 5)的描述,ChatGPT與人類專家之間的語言使用有以下差別: (a) ChatGPT的回答通常嚴格固定在所給問題上,而人類的回答則會有所偏移,涉及其他相關話題。在內容的豐富性方面,人類會更加多元化,而ChatGPT則偏向於關注問題本身。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常識和知識回答問題中的隱含意義,而ChatGPT則只依賴所給問題的字面意思; (b) ChatGPT提供客觀的回答,而人類更喜歡使用主觀表達。整體而言,相比於人類,ChatGPT所生成的文本更為安全、平衡、中立和信息豐富。因此,ChatGPT擅長解釋術語和概念。另一方面,人類的回答更加具體,包含大量法律法規、書籍和論文等內容的詳盡引用,特別是在回答醫學、法律和技術問題時; (c) ChatGPT的回答通常比較正式,而人類的回答則更加口語化。人類往往更加簡潔,充滿口頭縮略語和俚語,例如”LOL”、”TL;DR”、”GOAT”等等。人類還喜歡使用幽默、反諷、隱喻和例子等表達方式,而ChatGPT則不會使用反置法。此外,人類的交流中還經常包含”網絡模因”,作為一種特定而生動的表達方式; (d) ChatGPT在回答中表達的情感較少,而人類則通過在上下文中使用多種標點符號和語法特征來傳達情感。人類使用多個感嘆號(”!”)、問號(”?”)、省略號(”…”)來表達強烈的情感,同時使用各種括號(”(“、”)”、”(p. “、”)”)來解釋事情。相比之下,ChatGPT更喜歡使用連詞和副詞來表達思路的邏輯流程,例如”總體而言”、”另一方面”、”首先… 其次… 最後”等等。(p. […]

Moodle:提升職業學校學習成果的神奇工具

本文研究了利用遠程學習系統Moodle在職業學校中改進教育質量的應用。研究強調Moodle在管理學習過程方面的高效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本文強調Moodle的模塊化、管理教育過程的靈活性、易於發布和支持培訓材料、管理用戶組、使用Web 2.0服務以及與其他Web應用程序集成的能力等特點。此外,本文還對創建學生電子培訓課程的經驗進行了分析,並聚焦於“普及和職業教育學”。研究結論表明,Moodle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工具,用於創建具有適應任何學生的可能性的有效課程,不論是全日制,非全日制還是遠程學習。在職業學校中應用Moodle平台技術有潛力提高培訓質量並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 Moodle是一個遠程學習系統,有助於改善職業學校的教育質量。(p. 1)它具有模塊化、靈活管理教育過程、易於發布和支持培訓材料、管理用戶組、使用Web 2.0服務和能夠與其他Web應用程序集成的特性,既有效率,又靈活,並有效管理學習過程。(p. 1, 2)此外,Moodle還能夠配合全日制、非全日制或遠距離學習者的需求,為學生創建高效的課程,並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材、學術支持和教學應用。(p. 1, 3, 5)Moodle還提供交互式和持續的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通信。(p. 5)Moodle是一個靈活而有效的教學工具,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Moodle平台具有動態管理的特點和透明的模組化結構,能夠根據學生的個性化要求建立教學過程的組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p. 1, 5) Moodle作為一個遠距教學系統,它能夠提供模組化、彈性化地管理學習過程(p. 2)同時可以簡單地發布訓練材料並支援國際標準格式(p. 2)管理用戶群體(p. 2)使用Web 2.0服務(p. 2)並能與其他Web應用程式整合(p. 2)。Moodle的核心目標是提供有效的學習管理工具,同時具有規模化的能力,可以容納數百名學生到千名學生(p. 2, 3)並能夠應用於從小學到自學者等不同的學習環境(p. 3)。Moodle不僅具備彈性和高效的管理工具,還具有可擴展的Web應用程序整合能力,從而配合不同學習者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得分率和學習效益(p. 5)。 通過 Moodle 創建的網上課程“綜合和職業教育學”在為職業大學的學生提供培訓方面,表現出了託管、可行和個人學習的設計優勢(p. 3)。學習者可以以自己的節奏學習課程,課程內容包含了理論性材料和實踐性的工作任務。每個模塊都充滿了信息資源和互動元素,包括理論材料、講座、演示文稿、實踐任務和測試(p. 3)。 E-learning 課程的學習結果是通過多種手段和評估方法的綜合性程序,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通過評估綜合性結果的形式,共同文化和專業素質得以累積。評估通過指定任務和測試進行,包括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的輸入控制,職業培訓和包含自我控制問題的測試,以及專門設計來準備報告,重複、鞏固和控制實際和獨立工作的考試和測試(p. 4)。 Moodle使用多種評估方法,包括任務、測試、問題集和專題報告等,這些評估方法有助於確認學生的學習成果並促進其學習進程。這些任務和測試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內容,還可以用於自我控制和準備其他認證程序。此外,學生還可以使用各種互動元素,如論壇和聊天室,進行個別諮詢和討論,從而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Moodle的評估方法對於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Moodle在教育過程中使用的實踐,可以為職業行業的專業人員培養作出貢獻。首先,Moodle的特點,如模塊化、靈活性、易於發布和支持培訓材料、管理用戶組、使用Web 2.0服務以及與其他Web應用程序集成的能力等,可以有效地管理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成果。其次,Moodle可以實現內容-能力和實踐導向準備的原則,為創建電子教育課程提供便利。最後,Moodle提供互動,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溝通,是職業學校中一個靈活有效的教育工具。

透過Moodle提升語言學習效果:關鍵是自我效能感!

這個文件[1]探討了自我效能感在Moodle的線上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對高等教育學生的影響。該研究旨在使用混合研究方法,調查和確定Moodle學習管理系統的自我效能在語言學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確定了三個增強Moodle平台自我效能的因素,包括訪問、溝通和電子測試和反饋。研究通過對257名高等教育語言學習者的問卷調查和40名參與者的半結構化訪談進行。發現Moodle是適應性高的語言學習LMS,但溝通和訪問需要改進以激勵學習者。 適應性高指的是網路學習系統(Moodle)能夠根據學生的需求,將課程內容調整和個性化,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能。這個系統能夠將學習過程設計得更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能力。例如,此系統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進度、成就和反饋,更好地設計課程,以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動機和效率。 這個研究使用了 Moodle 自我效能量表,分為三個子量表:存取、溝通、以及電子測試和反饋(p.3)。這個量表是由 Martin 和 Tutty(2008)在 LMS 領域的自我效能量表(LMSES)基礎上開發的(p.3)。該量表共有 22 個項目,採用了 Likert 評分,選項為同意和不同意(p.3, 4)。在進行研究之前,該量表經過了初步測試和試用,進行了驗證和可信度測量(p.4)。研究發現,這個量表在研究 Moodle 自我效能量時是可靠和有效的(p.4)。 Moodle自我效能量表的三個子量表的項目列舉如下: 研究強調了網上學習自我效能量表在衡量學習者有效高效地完成線上語言學習任務方面的重要性。文件強調需要開發更可靠的自我效能量表,以協調常規條件,尤其是反映在網上或虛擬學習技術中。這份文件經過混合研究方法,旨在調查並確定Moodle自我效能在語言學習教學中的影響。經過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研究確認了三個增強Moodle平台自我效能的量表,包括訪問、溝通和電子測試和反饋。三個量表的結果都相對可接受,並且顯示了Moodle作為一個適應性學習管理系統對於語言學習的有效性,但是相對應的溝通和訪問方面需要改進以激勵學習者。(p.3, 4)針對Moodle自我效能的三個子量表,在問卷調查中得到了充分的進一步驗證和確認,其中訪問,溝通和電子測試和反饋的量表都取得了相對可接受的結果。(p.4, 7, 8) 研究發現Moodle是一個適應性良好的學習管理系統,但需要改進通訊和訪問來激勵學習者(p.1)。學習者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目標設置(p.5)學習材料的內容設計應該有吸引力(p.5)。此外,英語教學的參與者之間需要有良好的溝通(p.5)教學活動應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p.6)並且需要提供詳細的反饋和評分(p.6, 9)測試應該專注於通曉概念而非單純的背誦(p.9)。總之,文獻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學建議,以改進語言學習課程。

真實語料點燃學習激情:無教科書英語教學的優勢!

這篇文章[1]主要探討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教授英語作為外語對學生學習目標語言的成就的影響。作者指出,在教授英語作為外語時,通常會以教科書作為標準教材,但這種做法存在一些缺點,例如缺乏具有挑戰性的教材和活動以及無法滿足不同學習者需求。本文總結了關於依賴教科書的文獻回顧,並在一個月內與30名大學新生進行了實驗,以驗證無教科書的英語教學/學習效果。該研究通過前後測和學生對無教科書教學滿意度的問卷調查,證實了教授英語作為外語時沒有教科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能力。該文章得出的結論是,教授英語作為外語時要使用真實材料作為主要資源,且對學生和教師都有趣味和吸引力。學習應以學生為中心,重視交際能力,並增強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文章中認為過度依賴教科書會有一些限制,例如缺乏具有挑戰性的材料和活動以及無法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因此,本文著重探究使用真實語料對於英語教學的優點以及在不使用教科書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學習者的語言技能和能力(p.2)。 教授無教科書的英語課堂需要使用真實語料作為主要資源,可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經驗豐富的教師應該知道如何選擇適當且有效的材料以及如何在課堂上進行適當的調整(p.2)。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扮演重要角色。各種視聽資源都可以透過電腦呈現,可以在特定語言技能的教學中發揮關鍵作用。互聯網和電腦為學生練習目標語言和教師編寫教材提供了許多可能性(p.2)。 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教師需要使用各種外部素材(例如報紙、雜誌、菜單和廣告牌)作為真實語料(p.7)。這樣的課堂旨在培養學習者的溝通能力,並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溝通準備好。例如,為了提高寫作能力,教師會提供真實目的的寫作任務(例如求職信、抱怨信、正式和非正式信件),讓學生接觸到幾乎真正的目標受眾(p.7)。在發展語言技能方面,教師通常會在課堂中積極使用信息技術,並為學生提供滿足不同學習者需求的PowerPoint幻燈片(p.7)。教師在課堂上演示的視頻通常具有真實性,可以來自英國和美國的電視節目、BBC和CNN新聞,學生會帶有很大的動力和興趣去完成聽力任務(p.7)。 這個研究採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實驗研究中,研究者選擇了控制組和實驗組進行分組,並在一個月內進行了教學實驗。實驗組的學生在課堂上有一半的時間沒有使用教科書,而控制組則使用教科書進行傳統的教學。在開始課程的時候,兩組學生都接受了一個前測,而在實驗結束後,兩組學生都進行了一個後測(p.7)。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所提升,並表現出更高的學習興趣和動機(p.8, 10)。此外,還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調查和訪談,以了解他們對無教科書教學的看法和經歷(p.10)。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對於課堂內容的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和面試收集,結果顯示出學生對於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學習英語的態度積極。學生們讚揚學習無教科書的課堂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他們提到使用電腦作為優勢,因為通過視聽材料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們普遍表達他們之前學英語的過程中往往大多受限於教科書,被教科書“束縛”,當前的課程對於他們來說是新奇的體驗。 學生們認為無教科書的課堂適合他們,他們的口語能力有明顯的進步。對英語對話的信心增強,學習者的自我學習能力亦得到增強(p.10, 12)。 總而言之,使用真實語料作為課堂材料可以擴大學習者的視野,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目標語言和文化(p.2)。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將學習者放在中心,重視溝通能力,並通過不同的素材和活動來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語言教科書:語言課程中的教學明星是課本也是教材

在這篇名為「The Role of Textbooks in a Language Program」的文章[1]中,作者Jack C. Richards探討了語言課程中教科書的重要性。教科書不僅是學習者在課堂上接受語言輸入和練習的基礎,也提供語言課程的結構和大綱,創造了一個教學標準,保持了質量,提供了多種學習資源,節省了教師的時間,提供有效的語言模型和輸入,培訓教師,並且具有視覺吸引力。但是,教科書也可能包含不真實的語言,扭曲內容,可能不符合學生的需求,可能使教師不具有技能,又很費錢。因此,教師必須評估教科書的角色、教師的經驗和學習者的需求。商業教科書可以通過修改、添加、刪除、重新組織、解決遺漏、修改任務和擴大任務來進行調整,這是教師必備的技能。通過觀察、反饋會議、書面報告、評論和學生評論等來監測材料的使用,可以改進教學和課堂互動的質量。 教師在評估課本是否使用其語言課程時,會考慮以下因素(p.2): 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到,商業教材不可能完全符合語言課程的要求。(p.3)教材的構成既考慮作者的利益,也要考慮到出版商的利益。商業教材的內容可能會為了能夠適用於不同的市場而加以修改,以滿足教師的期望。因此,教師需要評估課本的適用性,並培養適應和修改教材的技能。(p.2)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反饋會議、書面報告、評論和學生評論等方式,監控教材的使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和互動的質量。 出版商在平衡教科書作者、教師和學生的期望時需要考慮到兩個因素: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作者通常希望創作出一本創新、有趣、符合學生需求的教科書,並且能夠獲得經濟收益(p.3)。而出版商則主要關心的是獲得經濟收益(p.3)並且需要找到一本具有卓越品質的教科書,以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p.3)。出版商也會嘗試滿足教師對某一級別教科書所期望的內容,以便進入盡可能大的市場(p.3)。因此,出版商需要修改教科書,以便在不同的市場上使用(p.3)。有些改變是由於使用教科書的教師經驗、培訓和教學技能水平差異較大,需要提供操作簡單明了的練習素材,而有些改變則是因為某些市場不能接受的特定內容必須被刪除(p.3)。然而,出版商修改教科書的過程中,原創的文本可能會失去一些創造力和適切性。因此,在使用教科書時,教師必須補充適當的創造力(p.3)。最終,教師需要在適當的指導和支持下,學會如何適當地使用教科書(p.2)。 教科書在多數語言課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p.1)以下是它們的幾個作用: 然而,教科書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可能存在不真實的語言使用、內容失真、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可能降低教師技能、價格昂貴等(p.2)。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科書的角色,教師的經驗和學生的需求進行評估(p.2)。商業教科書可以通過修改、添加、刪除、重新組織、補充缺失、修改任務和擴展任務進行調整,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p.1)。透過觀察、反饋會議、書面報告、評論以及學生評論等方式監控教材的使用,可以提高課堂上教學和互動的質量(p.1)。 商業教科書在語言教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具體優點與缺點如下(p.1): 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自身經驗和學生需求來評估教材(p.2)。商業教科書可以通過修改、添加、刪除、重新組織、彌補缺失、修改任務和擴展任務等方式進行調整(p.1)。同時,通過觀察、反饋會談、書面報告、評估和學生回顧等方式來監控教材的使用(p.1)。

領導力在鄉村學校教師留任的關鍵要素:信任、魅力與員工動機

鄉村學校和其他學校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專業和地理上的孤立。 此外,在鄉村學校中,教師和行政人員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也更容易建立個人關係。 此外,鄉村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完整成長,並更容易看到他們的工作對學生的成功產生積極影響。 一個博士學位論文[1]探討了信任、魅力和員工動機這些領導實踐對於德克薩斯州鄉村公立學校中教師留任具有影響力。 研究發現,正面的關係、信任、魅力和員工動機對教師決定留在或離開特定的鄉村學校具有影響力。 研究還發現,教師在鄉村社區工作的原因包括小型社區環境、個人關係和看到學生成年後的全面成長。 信任和有目的的關係對於教師留任至關重要,無論是在鄉村學校還是在整個職業中。 信任是建立有效領導和創造支持性環境的重要因素。 魅力是一種能夠吸引人們接受某些信仰的磁性和充滿活力的特質,有潛力吸引許多追隨者。 員工動機是關鍵,有效地實施計劃、進行有效的計畫或採用新的教學策略。 在鄉村公立學校中,建立積極的關係、信任和員工動機對於教師留任至關重要。 領導者需要將這些行動付諸實踐,並創建一個讓追隨者真正感到安全的系統,以建立一個信任的環境。 因此,這些行為成為有效學校日常運作中建立信任環境的關鍵組成部分。 這篇學術論文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通過兩個焦點小組和跟進訪談,探討了德克薩斯州鄉村公立學校中教師留任的領導實踐和相關因素。 焦點小組採用開放式問題,鼓勵參與者分享他們在工作場所的經驗和觀點,訪談過程中也有內容的檢查和澄清。 研究者使用ATLAS.ti等質性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編碼和分析,並使用備忘錄來反思和總結數據。 從焦點小組的回答中,得到了教師在選擇和留在鄉村學校的原因,包括小型社區環境、個人關係和看到學生成長的成果。參與者表示,他們願意在小型社區環境中工作,因為這樣可以建立更多的個人關係。 對於教師來說,看到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他們繼續從事這項工作的關鍵。 在德克薩斯州鄉村公立學校中,積極的關係、信任和員工動機是實現工作滿意度的關鍵。 在小型鄉村學校中,積極的關係更容易建立,因為學校規模較小且人際關係更加密切。 此外,焦點小組還探討了影響教師留任的因素,如薪酬、交通、住房、社交活動和教學資源等。 焦點小組的回答還揭示了信任、魅力和員工動機對於教師留任具有影響力。 參與者分享了他們在鄉村學校工作時與管理人員建立信任和尊重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型社區和組織中培養積極的師生關係的好處。 他們還提到了在大型學區工作時的政治問題和教師和管理人員之間的斷裂感。 教師們強調他們需要被當作專業人士和人對待,並且需要清晰的溝通和尊重他們的專業知識。

跨文化教學:如何幫助學生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價值觀、行為規範等因素納入考慮,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標。它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提高他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適應性和有效性。跨文化教學和跨文化交流是密切相關的概念,但它們有所不同。跨文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價值觀、行為規範等因素納入考慮,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標。而跨文化交流則是指在實際的跨文化交往中,人們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以有效地進行溝通和合作。簡而言之,跨文化教學是一種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手段,而跨文化交流則是一種實際應用這種能力的情境。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實踐。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方法: 語言和文化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融入語言教學中。其中一種方式是使用反映目標文化的真實材料,例如視頻、歌曲和文學作品。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語言,還可以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使用該語言的文化背景。 另一種方式是將文化主題和主題融入到語言課程中。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探索目標文化與學生自己文化之間的文化差異和相似之處的活動。這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跨文化能力,並在跨文化環境中成為更有效的交際者。 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任務型學習方法,要求學生在反映目標文化的實際情境中使用語言。這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語言技能,同時也獲得跨文化交流的實際經驗。 總體而言,在語言教學中融合語言和文化需要綜合考慮交際中的語言和文化方面。 跨文化交際在漢語教育中的研究[1]發現,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有效的交流需要對兩者都有一定的了解。這意味著語言教師需要將文化內容融入到教學中,以幫助學生發展跨文化能力。 另一個發現是任務型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際任務,要求他們以符合文化背景的方式使用語言,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跨文化交流所需的技能。 研究還表明,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和相似之處的認識以及適應不同文化環境的能力非常重要。這包括培養對不同溝通風格、價值觀和規範的理解,以及根據情況調整自己的溝通風格。 總體而言,在漢語教育中進行跨文化交際研究強調了將語言和文化融合到教學中、使用任務型學習方法以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 將語言和文化融合到教學中的具體作法包括: 使用任務型學習方法的具體作法包括: 這些具體作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目標語言和文化,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