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雜學

全民外交研習營@基隆市議會

外交部舉辦了名為「全民外交研習營」的活動,旨在讓國民於全球化的浪潮下,還能夠有一絲絲喘息、求生的意志。手冊上給這研習營下了註腳:全球化求生術-一個世界公民所應該知道的。常常把世界公民掛在嘴邊的我,自然覺得這是一個難得、不可錯過的課程。課程要求要穿西裝、打領帶去參加,我自以為很像ARASHI的松本潤在流星花園的道明寺穿的短版的西裝去上課。心得記錄如下: 一、酆邰大使的國際禮儀: 所謂的國際禮儀大概就是歐美那一套不成文的規矩,沒有道理,就是這樣的。當然,最基本的應該就是要尊重對方,尊重主人,尊重客人。品酒是英國人很快可以來了解一個人的方法,英國是一個相當注重階級的民族,看懂不懂酒、談吐、用詞大概可以猜測你這個人來自什麼階層。我想英國人大概會很同意孔子的不同地位有不同禮節的理論。品酒順序:A.透過光來看顏色。B.順時鐘延杯緣搖一搖。C.聞一聞。D.啜一口,透過喉嚨,「裝」出一付享受的樣子。E.最後小聲叫好。 全世界有三種頭銜永遠被人尊稱:大使(Ambassador)、博士(Doctor)和皇室貴族。大使和博士,在台灣的確是會受到尊敬,一個是代表國家,一個是學術地位的表現。但皇室在台灣似乎沒有那麼受重視,身為皇室貴族,雖然只是尼泊爾的皇室,但至少也是聯合國的一員,我認為台灣的民眾,對這個相當不在乎。我推測有幾個原因:A.台灣多移民,沒有真正擁有權力的皇室。這也是為什麼若在台灣行內閣制無法產生國家代表的難題。台灣現行總統制,世界上總統制的代表以美國馬首是瞻,戰後受美國援助,台灣也很自然地接受了總統制。事實上世界上行總統制的國家並不多,較多的國家都在中南美洲,由美國扶助建立的政權,然如菲律賓卻不斷有政變,台灣算是行總統制行得較健康的國家。泰國(泰皇)、日本(天皇)都是有一個國家領袖,再配合內閣制的議會,內閣制就以英國為代表。我想這是台灣人不尊重皇室的原因,因為台灣人沒有這樣的環境。B.台灣人也許需要媒體的刺激、外來的訊息,才知道誰是皇室。例如前陣子,大陸富豪(富豪們說:「我們不是富豪,是企業家」)集團來台,因為媒體報導,於是人們知道富豪來了。長期居住在台灣的外國皇室,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新聞價值,即使在你身邊出現,你也不覺得特別。雖然是如此,但我也享受這樣低調的生活,不需要常常微笑,也很快樂。 最後,簡單記錄酆邰大使的國際禮儀經驗分享: A.陳水扁想和美國總統夫人握手被拒。(男生不能主動向女生要求握手。) B.澳洲外長於美國總統進場時行舉手鞠躬禮,被在野黨批降低國格,應平起平坐。 C.伊朗總理從台上走到台下與國小老師握手。回教:男女授授不親。 D.杜拜主人邀請客人時,會將未烤的生羊的眼睛挖出來,客人應該生吞下去。 E.美國外長夫人於沙烏地阿拉伯穿著曝露,遭宗教警察鞭打,後美國與沙國關係半年沒有來往。 F.回教國家對龍、蛇、狗、豬圖騰不喜歡,送有龍的鼎被退。 G.吐窪魯喝稻米釀的酒,賓客用同一個碗喝,陳水扁最後喝,雖面有難色,但也是喝下去了。 H.沙烏地阿拉伯不給蓋過以色列入境章的護照入境。 二、黃性禮教授的國際會議活動規劃與管理: MICE(Meetings, Incentives, Conventions and Exhibition)是一個新的產業,對我,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另外,PCO(Professional Conference Organiser)也是一個繼CK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另一個,我認為我可以勝任的工作。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國際)活動規劃師,要具備語言能力、反應要快、創意還要耐操。台灣會議公關公司在國際競標的時候,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韓國。硬體設備如展示會場、飯店這不是短期能夠建立,有賴政府支持規劃,目前南湖欲建設Covex會展中心(Conventions, Exiition and entainterment);軟體即是管理的人才的培養。目前MICE相關產業的人力需求量,在歐美以每年5-8個%成長。這個我覺得我能夠來將這個作為志業。 三、江國強主委的國際政經情勢與全民外交: 江國強主委負責外交部NGO委員會,和酆邰大使一樣,都會在520新總統就職前外派到國外。試圖在外交困境上,提出NGO團體能夠使力的部份。NGO的受到重視可以溯及八個經濟強國在瑞士召開的會議,由於只有八個強國試圖規劃出整年各國的規範。都由這八個國家來規定,其它國家當然不爽,故在同一時間,於巴西也召開了,讓各個國家自由登記,想發言就發言,每個帳蓬都有不同的議題,一開始沒有很多人,後來許多NGO團體加入,使人UN不得不注意這個會議。 聯合國對第一世界國家(台灣自許於己開發國家,及第一世界國家之列)志工的要求是佔全國人數的25%,目前只有北歐國家、美國、日本達到或接近這個目標。台灣約17%左右,比例在各國之間也算空,但仍有努力的空間,不過從這裡可以看出台灣民間力量的活力。台灣NGO的發展,在我看來都是很有福報,並非刻意產生的。大致有兩個階段:A.二戰過後,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協助,建立台灣公共衛生等系統,同時扶輪社、青商會等NGO成立,和美國斷交後,人員撤走,台灣人自力更生,於美國基礎上發展自身特色。B.九二一地震後,受到來自各國救災團體幫忙,當時俄羅斯也欲派隊伍來台,然受中國壓力而無法成行。地震使台灣NGO團體更為活躍,開始回饋世界。 幾個國家間外交經驗記錄如下: A.印尼向來親共,然在南亞大海嘯期間,我國給予人道救援。原本想印尼至少能夠在WHO上不要發言反對我國成為WHO觀察員,沒想到還是被咬了一口。後來知道,是印尼當時外交部長親共,刻意不讓印尼駐日內瓦大使知道不要發言的訊息。隔年,雖然無法成為觀察員,但印尼也沒有發言反對了。 B.巴基斯坦在對我國不友善名單上,大概是排第一名,但在巴基斯坦地震的時候,我們還是給予協助了。外交部在第一時間請民間組織一個搜救隊,中華航空提供機票,在曼谷轉機。沒想到,在曼谷時中國駐曼谷特使向巴基斯坦要求審查台灣搜救隊名單,在人道救援與國家利益的權衡下,搜救隊無功而返。巴基欺坦也表示,不接受來自台灣的救援。後來台灣還是透過日本的協助,由日本運送,我國提供農委會的存糧,包裝袋上打印著「LOVE FROM TAIWAN」。 C.泰國毒玉米事件,台灣非會員國,WHO透過北京來告訴台灣政府,玉米有毒,但是消息晚了一個月,台灣人己經吃了一個月的毒玉米了。WHO對此解釋,北京是離台灣最近的傳達窗口。然而馬尼拉相較於北京似乎才是較近的轉達站。 D.仔細研究回教國家自殺炸彈的攻擊者,多是來自貴族、有錢人的家庭,這讓人匪夷所思。推測其原因,回家國家過於封閉,思想沒有和外界交流,於是容易流於偏激。 E.外交部常常致力於向各國家爭取免簽證的福利,日本在愛知博覽會後,統計台灣旅客數佔所有來訪國家旅客數中第一高位,於是乎給予台灣免簽證的優惠。 在全球化量化評比中,全世界約200個國家,台灣排名36。可以驕傲,但也值得憂心。其有四個指標:國家經濟、網路普及率、國際人口交流以及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拜經濟奇蹟、科技和外藉配偶所賜,前三項都有較高的分數,然國際組織活動的參與,就不是容易突破的了。外交工作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其需要智慧,我也期許自己有這樣的智慧,能夠從事這樣的工作。

Conny來台-我和真如教法的因緣

在從香港往日本的飛機上,我認識了Conny,認識了真如苑,認識了真如佛教。真如教法不可思議。從去年九月到現在也確實領受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就我所記得的,簡單記錄下來: 2007年的九月:搭乘港龍航空,港龍航空的飛機餐(港日航段)大概是我吃過的飛機餐中,最好食的一份。相當豪華,是什麼王子飯店提供的。在我每日例行工作「讀金剛經」結束後,Conny和我搭上線,我們開始討論佛教,直到下飛機。Conny給了我聯絡方式,邀我去東京郊區的立川參觀精舍。隔天,狂風暴雨,據說颱風侵襲日本,就在風雨欲來之勢,我搭東京Metro再換JR抵達立川,風雨還是很大很大。就在風雨交加的夜雨,我到了真如苑本部,也在那邊結緣(或者你說入信,或皈依。) 回到台灣之後,Conny將我托附給潘桑,潘桑有兩個小孩,感覺日文也不錯。她帶我去家庭集會。第一次去家庭集會就到了5566的成員孫協志家,也看到了 丁小芹,他們大概都是真如苑青年部的成員,丁小芹常常表演太鼓。家庭集會會先誦一次經,然後大家分享心得,當次分享會座的心得,我有聽一下,大概感覺是個 像升級的東西,接心之後會一直升級、一直升級。最後,吃飯聯誼聯絡感情。我還和潘桑一家、孫協志拍了照呢! 2008年的四月: Conny來台灣關心所屬(我也是其所屬之一)。其實,在更早前Conny就有來過台灣看過我一次了。這一次我介紹Conny兩個我的好朋友:藍氏當傑和王氏炳忠。 藍當傑和Conny相談甚歡,我們到七里亭吃飯的時候,那個店老闆以為Conny是我和當傑的老師。我已經離日本好遠好遠了!我好想再到日本。 王氏炳忠則和我到精舍與Conny碰面。炳忠對佛法的了解,還能和Conny談上一番,不過大概是看到我一開始施餓鬼(超渡)的行動有點覺得不可思議。所以也沒有入信。不動明王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見驚師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Conny則說不動明王、觀世音菩薩和佛陀分別可以來渡下品、中品、上品的三種人。正統佛教(我指,印度發源的佛教)理應沒有不動明王,也許是和羅漢或圓覺某個身份的人相同,但就是了解不多。炳忠說:「馮嬤嬤篤信藏傳佛教。」也許我該向馮嬤嬤請法,深入了解一番。

青年旅遊共識營

四月十二日在板橋電信訓練所舉行青年旅遊共識營,主要希望透過青年的力量,擔任志工來推動青年旅遊。學習心得有以下: 一、青年旅遊概述: 青年旅遊,根據某處長和科長報告,是因應國際旅遊市場中,十六歲到二十四歲的青年旅遊越來越多,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若在此時能夠讓世界各國的青年知道台灣,將來這些國際青年為人父母,也勢必告訴其小孩,台灣是個美麗的地方。主要市場有附近國家:日、韓、新、馬…等。次要市場:歐、美、澳…等。從這開始,展開相當多疑惑。 首先,既然是為了因為國際旅遊市場所要推廣青年旅遊,當然重點就是旅遊,就文法來看,青年也是用來修飾旅遊的,將青年旅遊的推動放在青輔會,而不是交通部的觀光局就不太恰當。一來青輔會沒有很多經費,尤其旅遊推廣的經費應該都在觀光局,名不正,言不順;二來青輔會服務對象應該為國內青年,青年旅遊的對象主要是國際青年,這也讓人有顧此失彼的感覺。 不過,青輔會也可以自圓其說。因為青輔會相較於交通部觀光局,有更多機會能夠和年輕人接觸,年輕人了解年輕人,能夠想出貼近年輕人的想法,吸引國際青年。再來四海之內皆兄弟,國際青年也是年輕人,青輔會作為窗口恰恰好。 雖然這都是好理由,但經費有限,慾望無窮,團結力量大。即便是年輕人在青輔會提出的想法,怎麼沒有交通部的官員共同參與呢?青年旅遊由青輔會擔任總召集,交通部不也是副召集?沒有交通部的共同參與,憑一些年輕人就想開發國際旅遊市場?沒有政策的配合不嫌滯礙難行?這也是造成這一次共識營中有許多人提出很多建議,但卻有種種理由被駁回而讓人覺得失望。 再來,既然是開發國際市場,為什麼主要鄰近國家的市場,沒有中國這一塊大市場?越南或泰國也是鄰近國家,怎麼都沒有算在市場內?稱不上主要市場的話,至少是次要市場。當天瘋台灣的製作人就說:「台灣是很值得驕傲的,但不能因為驕傲而看不到其它國家、其它地方。」曼谷和胡志明比台北還要國際化,這也是值得開發的市場,老是看不起這些國家。我的泰國朋友覺得台灣是個比泰國還落後的地方,他當然是以曼谷看天下,但台灣對泰國人而言,己經停滯不前了。 二、Vicky和瘋台灣的製作人: 有所心得的就是Vicky的腳踏車騎日本、韓國(不太確定)、中國再回到台灣。去年就知道從基隆搭飛龍號可以到沖繩,但網頁是日文,我又不懂日文,也比較想去東京遂放棄了去沖繩的行程。看到Vicky這樣的行程,我又想當學人精,來學她這麼做。不過不知道帶著淑女車可不可以騎這麼遠的路就是了。 Vicky去過很多國家,但仍然覺得台灣是最想居住的國家。孫中興老師說:「出過國的人見過世面,更清楚台灣在世界上的位置,更知道如何有效的愛台灣。」於我心有悽悽焉。製作人說的話也有呼應到:「台灣是很值得驕傲的,但不能因為驕傲而看不到其它國家、其它地方。」了解台灣(本土化;在地化)是必要的,但了解世界(國際化;全球化)也需要,甚至優於了解台灣。讓台灣年輕人認識台灣時,也應該讓青年人有國際視野,不然只知道台灣不聞國際事,在國際友人面前推廣台灣時,就顯得野人現曝了。 三、荒野保護協會的李偉文醫師/目標和夢想: 目標常常明確而容易了解,夢想則模糊不定,只有方向。人們常常設定目標,而忘了目標後面想完成的事情。例如:設定目標考到研究所,但卻忘了考研究所真正是想追求學問或者只是希望找到一個好的工作。目標之後往往後面的為什麼是被人所遺忘的。這讓我想起如證法師說的,所有你想追求的東西,背後不斷問下去,會發現人們想追求的最終目標就是快樂。大家都想賺錢,但賺錢的目的在哪裡?有了錢可以買任何東西,那為什麼要買任何東西?因為會快樂。但在追求的同時,因為賺錢辛苦弄壞身體,這時候,似乎離快樂越來越遠了。 以上簡短心得報告。另外,共識營認識許多弟兄姊(音紫)妹,而且都是喜好旅遊的同伴更令人覺得收獲菲淺。正如製作人所述,台灣本來就很美,因為有台灣"人"使得台灣更美、更吸引人;因為有你,台灣更好,讓世界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