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世界與人生的旅遊

泰國的母親節快樂

八月是個感恩的季節,特別是對於華人和泰人而言。八月八日是華人的父親節,因為「八八」和「爸爸」諧音,所以八月八日是為感恩父親的節日;八月十一日是泰人的母親節,泰國仍有皇帝和皇后,皇后作為全國人民的大母親,於是利用這一天作為母親節。在這個感恩的季節裡,我也利用華語課程的時間,給孩子們一些文化課程。 華人的傳統節日中是沒有母親節的,大多數華人世界慶祝母親節活節是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以五月第二個禮拜日為母親節。因此,單從節日的角度上是不容易找到任何相關的文化要素的。中國歷史上,有個最偉大的母親,因為這偉大的母親還造就了孟子「亞聖」的稱號。「孟母三遷」的故事簡單,而且容易理解,除了顯示母親對兒子的影響之外,也顯示環境對人的影響,以及華人認為讀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的想法。 孟母三遷的故事是這麼說的:孟母為孟子的生活環境搬了幾次家,一開始住在墳墓旁邊,孟子和朋友們遊戲時,就跟著哭喪,孟母於是搬了第一次家;搬到了市場旁邊,孟子又在辦家家酒,這回學習攤販叫賣,孟母又為此再搬一次家;最後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仍和朋友們角色扮演,但這回扮的是學校的生活,並學習禮儀。如果沒有孟母搬家,大概就不會有孟子了。這個中國故事有相當程度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味,對於不同文化的泰人而言,這也將提供相當程度的文化衝擊。除了中華文化和泰文化間的衝擊之外,另外詩力諾寺學校為公立學校,許多人來自單親家庭,關於「母親節」這樣的課程,也可以為單親家庭帶來可能屬於負面的衝擊。 在母親節的前一週,我受命訓練學生朗讀一,我就寫了一個重覆性很高的「孟母三遷」給學生朗讀。挑選了學過一陣子華語的學生來讀。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一個禮拜的訓練是綽綽有餘,但是學生們外務很多,直到最後一天,火燒屁股了!才願意好好坐下來練習。我先用了Flash動畫讓他們理解「孟母三遷」的故事,而後再讓他們朗讀。我給的是有漢語拼音版本的故事,但他們卻要再用泰語注音。最後,還是圓滿落幕了! 泰國的母親節是皇后的生日,在八月十二日,八月十一日整天早上我們慶祝母親節活動,邀請了學生母親共襄盛舉。學生們也準備了精彩節娛樂母親。在八月這個感恩的日子,祝天下的爸爸、媽媽,父親節、母親節快樂。

成為道親的第一天(一個一貫道初心者的心得分享)

今天是我「求道」的第一天,所以各位一貫道的朋友們,你們又多了一位道親!在成為道親之前,我是一個佛教徒,當然,成為道親之後,我仍是一個佛教徒。就像我是台灣大學的學生,畢業了,仍是台灣大學的學生一樣,這個「台灣大學」就是一個一直讓你覺得你是擁有它的一樣。此外,政府也沒有規定,是佛教徒就不能是道親,所以每個人都是可以同時具備佛教徒和道親的身份的。語意學或語義學是我的興趣,求道的第一天,和大家分享佛教和一貫道一些詞彙相同、意義不同或者意義相同、詞彙不同的語料。 詞彙或者我們現在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文字般若),都是名相,不必執著,重點是其指涉的意義。(好像又變符號學了!)然而,儘管都是華語,卻可能發生同一個詞彙其所指涉的意義卻是不一樣的。「三寶」是個最迷人的例子,屢試不爽。我來說說我這一生遇到「三寶」的歷程。第一次不可考,就是東北那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我想這是所有人對三寶的第一反應;第二次的三寶在高中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時候上到的,也是我對於該科目記憶最深刻的內容之一,那就是「佛、法、僧」。《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為第一類組選修科目,作為正式課程之一,我也相當認真看待,直到現在我對三寶的第一個反應仍是「佛、法、僧」;第三個三寶是最令人無言的三寶,那就台大附近那間鳳城燒臘的三寶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由「雞、鴨、豬」組成,這個就到此打住;今天我遇到人生中第四個三寶,這是一貫道的三寶,這三寶是「天機」,所謂天機不可涉露,這必須在各個一貫道的道壇中燃起佛燈時才能傳授,而且是由有「天命」的人(也就是皇天聖母認可的人)才能傳授,求道第一天的我自然不可能有天命,所以我不能涉露天機。這些是我人生中所遇到的「三寶」,如果給我快問快答的話,問我「三寶是哪三寶的話?」我想直覺反射仍是「佛、法、僧」,畢竟這是受過正式課堂教育後所習得的知識。我想,台灣人應該可以很有自信地說三寶就是「佛、法、僧」,畢竟台灣是中華文化保存最良好的地方,我曾看過一個大陸期刊論文寫有關泰國華人社群中新造的華語詞彙中居然連「佛三寶」這樣的詞彙都列入其中,就可見大陸學者對中華文化知識之淺薄,更甭提那是中文系的期刊論文。不論如何,這不同的「三寶」都是來自不同的世界觀,你會知道東北有三寶;你在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抱佛腳》時,你也有三寶;鳳城燒臘,也有三寶;當你是道親的時候,你又有一個三寶了。 再說說「末法時代」。佛教說現在是「末法時代」,因為越來越少人聽經聞法,直到不再有人相信佛法,是謂「末法時代」,我們現在能夠有佛法聽聞,因為釋迦牟尼佛不忍眾生受苦,於是講經說法,轉法輪四十九年使佛法永駐;一貫道也說現在是「末法時代」,所以人心動盪,於此,過去傳道是要翻山越嶺、挨寒受凍、離家棄子才能求得,現在因為上天慈悲,只要到道壇都可以求道。 前一篇是用「三寶」和「末法時代」說明佛教和一貫道用相同的詞彙卻指涉著不一樣的意義的例子。下面分享一個指涉著相類似的概念,但卻透過不同的詞彙或名相來表達的例子。 佛教和一貫道都希望眾生修行以解脫六道輪迴,佛教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一貫道說「人身難得,中華難生,大道難逢,名師難遇」,總得來講就是希望眾生把握每次修行的機會,而生為人是修行能夠大有進步的時候,所以應該趁有人身時,好好修行。 一貫道的歷史可以從清代開始,以彌勒佛為主要供奉對象,融合耶教(基督教)、回教、儒教、釋教、道教等教義而成,從這裡你可能會有一些問題產生。一貫道的成立和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先後順序為何?兩者互動的情況為何?儒家被歸類為宗教,被稱為儒教,被認為是在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被提出,若一貫道在清代就被視為宗教,那麼儒家作為中國本土宗教被提出的時間點應該再提前。此外,再仔細想想這看似多元的宗教觀(包含東西方主要宗教),沒有包含印度教教義的原因為何?因為印度教並未傳入中國?或者印度教沒有較具指標性的聖賢? 一貫道希望人孝順父母和吃素,這也是我所認同的價值觀,所以你也可以叫我「道親」。如果對一貫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本人或我的引師戴智樸,我們都會很樂意帶你一起去求道的。

一場在詩力諾寺進行的告別式

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大概不會知道進行的是一個告別式。平時學生們上課到三點半,但今天下午兩點半攤販們就在操場準備迎接下課學生的生意了,因為今天在詩力諾寺有一場告別式。這是一個地方上的大老的告別式,許多人都來參加,我們學校也也派出童子軍大隊和甘美朗樂隊支援,童子軍大隊負責接待,為來賓準備杯水;甘美朗樂隊由學校老師帶領,在適當時機演奏傳統樂曲。 這是個告別式,我實在不能說「躬逢其盛」,不過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個告別式的話,你看到這場面,可能還會以為是什麼慶典呢!因為就在離這個告別式不遠的地方,小販們在作完下課學生的生意後,也趕過來等著作參與告別式的人們的生意了! 泰人穿黑色的衣服參加告別式,我想這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泰人死後進行火葬,大概是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儘管如此,除了我穿白色衣服之外,告別式主要接待人員也穿著像海軍般的全白套裝,也有一些人穿白色的衣服,不過大多是一些年紀較大的人,或許這些人對於色彩的認知是更接近華人的。 大概全世界的告別式都是如此,由亡者最親的人開始,依序向亡者靈前致意。或許在這一世,我是和亡者第一次見面,不過過去或未來的無量百千萬億劫之中,我肯定是和他結了善緣,才有今日在詩力諾寺再相逢的因緣。不然你如何解釋一個台灣人在泰國佛寺裡參加一個泰國人的告別式。 台灣人在告別式結束後,為了感謝來賓的菈臨,會在給參加者毛巾;泰人的告別式也給「紀念品」,這紀念品是盤子,而且上面用貼紙貼了今天的日期。(它都貼了日期了,我稱它為紀念品應該不過份吧?)我覺得相當實用,早知道有這樣的事,我就不要到週未市場買盤子了! 希望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彌陀佛!

出家就是要敲鑼打鼓

在泰國出家,除了要「請客吃飯」之外,「敲鑼打鼓」也是不可以少的。前一天參加了北欖府的出家典禮,隔一天到阿育陀耶府北邊的紅通府參加另一個出家典禮。同行觀禮的老師也認為「北欖府和紅通府」出家儀式不太一樣,在北欖府通常是由父母供養自己即將出家的兒子,而在紅通府則由自己的兒子向父母長輩等拜別。根據我的解讀,我認為可能和華人的傳統有關,可能負責引禮的人員有較多的華人文化要素的話,就會使得儀式的進行又更多華人的影子。 在台灣出家,會有一個剃渡大典,我們很容易就能夠想像到那樣子的場面。通常父母會淚流滿涕,因為自己所生、所養、育我的孩子就要遁入空門,往人生另一個階段前進。而所有出家眾也會在這時候拜別父母,感恩父母生我、養我、育我。華人的佛教自然少不了儒家思想的元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於是剃渡出家,會給人認為是「不孝」的,拜別父母似乎就成了對父母最後一次的感恩了!(當然這是秉持著「冤親平等」的概念) 在泰國出家和台灣有著很不一樣的前提,泰國出家並不是被迫的,而是自願的;而且被認為是對家庭、父母有益。許多人在坐過牢或躲過一次災禍時,也會出家以滌淨或當作功德迴向。總之,就是一個莫大的功德,不論對自己、對家人…等。所以在泰國出家,大概就像結婚、生子那樣,是廣為宣傳的,恨不得全泰國的人都來給你慶祝。從北欖府到紅通府約莫兩個小時,校長派車來接送之外,還讓車子帶我們遊歷阿育陀耶,那部車子是帶著你一整天的,可以想見校長是多麼希望你參與這件盛事。 由此,你大概可以感覺出台灣出家和泰國出家根本上的差異。而北欖府和紅通府出家儀式的差異,我認為是受到華人傳統。但我也沒有進一步的證據,這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調研。 出家前會讓眾人用清水洗過身體,我曾經在泰劇《人的價值》中看過類似的場景,不過他是因為躲過牢獄之災才出家,而且只有一個老母親給他洗身體而已。我們在紅通府所看到的是眾人都來給他洗身體,我想有許多他的同學,都是高高興興地來參加這場盛會。至於,他的女朋友是否也如此樂觀,就不可得知了。 然後眾人就會幫忙提著要供養寺廟師父的東西,有扇子、豆漿…等,一路上像遊行般地往寺廟移動。沿途,準出家人會在路上撒小花,那個小花是像禮物包裝外頭那種緞帶織成的花。儘管,這不像糖果可以吃,大人、小孩一路上都追逐著,大概是相信這個會帶來好運。我也撿了不少,而且我已經抓到如何拿很多緞帶花的訣竅了!哈哈哈… 送出家後,回到校長家,我們又飽餐一頓,還吃了不少山竹。喀喀喀…

出家就是要請客吃飯

你在路上隨便找一個泰國人問,有關泰國男性出家的問題,也許很高的機率你會得到的答案是「每一個男生都要(must)出家一次」,但是如果你繼續追問之後,你會發現這個描述的背後,有很多東西是他們沒有告訴你,或者是非佛教徒難以理解的,特別是來自台灣這種對宗教信仰沒有明顯歸屬的地方的人,很容易就用「台灣男生服兵役」的角度來理解「泰國男生出家」,而將其視為義務。我認為,把「出家」視為「結婚」,更能認識在泰國的出家是怎麼一回事。 我連續兩天參加不同人的出家典禮,分別在不同的府進行,有些儀式不太相同,但慶祝的氣氛是相同。「出家」對泰國人而言,就是要請客吃飯的。 星期五晚上,本應該是喝酒、跳舞的荒盪的晚上,我去做了更有意義的事情。我去參加小沙彌成為僧侶的祝福儀式。稱他是「儀式」可能是誇飾,因為我生性貪吃,我覺得比較像是「宴會」,從我有限的泰語詞彙中,我也不斷聽到「宴會」、「宴會」,所以我就認為這是一場「宴會」。 在台灣,你要分辨某個寺廟是佛教或非佛教的有一個指標,看其所「供養」/「祭祀」的品項就可以判斷,只要看到擺三牲或眾生肉都不是佛教的寺廟。但這個指標拿到泰國就失效了,在這個絕對是佛教的場閾,你會看到「豬頭」、「烤鴨」,在寺廟裡的宴席,也是「大魚大肉」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化約」地說,這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差別。 過程中,我們時而聽資深僧侶唸經,時而任意走動、互相交談。你常常在泰國的各個角落遇到和尚,即便在我任教的班級,都有一個和尚在上課;在台灣也差不多是如此,你可能在捷運或馬路邊遇到和尚,學校裡也可以看見。我想台灣人和泰國人對和尚都是尊敬的。(當然,台灣有另外一群人認為「所有和尚都是煉財、無所事事」。)但台灣人的生活和和尚或佛教有關的並不多,泰國人可能是常常有機會和佛教接觸,甚至我的學校就是以寺廟為名的學校,也就是說一般台灣人是可以過著沒有佛教或任何其它宗教的生活,但泰國人如果沒有佛教,那肯定會讓泰國人無所適從。我想,大概也是因為如此,所以泰國人常常有機會接觸佛教,聽僧侶唸經或參與出家的宴會,就像走路、吃飯那般輕鬆自在;台灣人和佛教相關的生活大概就是在自家的佛堂或道場,所以可能會特別謹慎,並珍惜每次聽經聞法的機會。不過,我猜想,在泰國聽和尚唸經時,因為是巴利文,所以可能聽不懂,也會使人們想要走來走去,找人聊天。 典禮結束後,就是我最期待的時刻:吃晚餐。菜色比不上台灣流水席那樣舖張浪費,不過你絕對可以吃得營養、吃得滿載而歸。主人深怕你吃不飽,在結束之後,還送上甜點讓你帶回家。出家就是要「請客吃飯」。

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藏書之家》之我感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藏書之家》一開始就吟唱這卦辭,好好聽,直到劇終仍餘音繞耳。有幸到南投縣私立普台高中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表演,覺得非常開心、也非常珍貴,前一天才看到中天新聞台在廣告放送這個消息,今天就有機會目睹果然名不虛傳,滿富教育意義、文化氣息。下面分享心得:   越劇是中國僅次於京劇第二受歡迎的劇種,「越」是浙江的簡稱,越劇發於浙江和京劇有很大不一樣的地方,越劇唱腔、辭藻較婉約;京劇則樸實、厚重。越劇伴奏以絲竹樂器為多;京劇則是以鑼鼓為主。這也多多少少表現出中國南北方劇曲或文學的特色。這次看的《藏書之家》是由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出,團長茅威濤和其演員都是女生,在法國演出的時候被稱是「一瓶來自中國的神秘香水」,韓國媒體則稱小百花的越劇「擁有柳枝般的美麗」。中國大陸由國家、省級扶持的方言劇團共有2500多團,加上其它私人的劇團共有好幾萬團,而「小百花」是這些劇團中的佼佼者,許多演員都是國家一級演員。   《藏書之家》是以在寧波的天一閣為背景所建構的故事,我去過寧波,但沒有機會去天一閣,如果那時候已經看過《藏書之家》肯定要一遊天一閣的。天一閣是一個收書、藏書的地方,蒐羅各種奇書、禁書,許多地方也有樣藏書的地方,但藏書總是有風險的,因為你若藏了禁書,可是要殺頭的。所以歷代守著天一閣或其它書閣的守閣人都是冒著殺頭的風險只為保存文化。   當然,這個劇是要我們懂得感恩由於有歷史上為我們保留典籍,所以我們至今仍能和過去的文學連結;由於有人在戰亂期間不惜個人生命只為文化傳承,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能夠讀書的機會。不過我想我帶著一點點後現代的文學批評來說說這個《藏書之家》,斷章取義地截取片段來說說,《藏書之家》的全劇,你可以在後面影片的連結看到,當然最好的情況是親赴現場觀賞。   范家是天一閣的守書家族,家規是女子不得登樓(天一閣)讀書,花如箋嫁到范家,既嫁給范家人,也為范家書,豈料家規不容許她登樓讀書。范家這時沒錢買書,才想娶花如箋以得到嫁妝來買書,一番波折後,花如箋也沒能登樓讀書,後來還守寡。守寡不打緊,還為了范家蒐集禁書的心願,離開范家。女生的利益在家族的結構下,總是第一個被犧牲的。一開始就不準登樓讀書,後來又為了范家去嫁給孫知府。這個小百花劇團團員都是女生,觀眾群中年輕女性、大學生和知識分子佔大多數,大概就是其可以帶來多方面的反思吧!   我相當喜歡《藏書之家》這劇碼,下面為土豆網上面的影片,和大家分享:

2010台北花博攻略(下)

 若你要決定到大佳河濱公園區,你在美術館附近的接駁站搭乘到大佳西或大佳東兩個接駁站;若你決定往新生公園區,你可以穿越迎客坊附近的花之隨道到新生公園區,也可以搭園區內接駁車到新生接駁站。大佳河濱公園區和新生公園區有什麼值得參觀的呢?   大佳河濱公園區有一個蟲蟲巨蛋,我看了3D模擬圖後,覺得滿醜的,裡面一樣是劇場演出。另外有生態劇場、大佳碼頭、藍色公路和嘉年華大道。我建議你大佳東接駁站或G5大佳出入口進去。一樣會先看到大地花海:   大地花海→行動巨蛋→兒童探索區→親子休憩區→生態劇場(希望噴泉)→蔬果饗宴區→台灣文化植物區→花圃競賽區   這樣走也差不多走到新生公園區了,從新生接駁站開始,會經過:   花茶殿→閩式庭園→台灣美食區→未來館→天使生活館→夢想館→養生館→怡情園→花夢廣場   若依照以上行程,你可能會遺漏林下花圃花海區和迷宮花園,你可以自行針酌要不要去。幾個值得去的展館摘要如下:   花茶殿: 花茶殿是改建的古厝,為中國傳統四合院閩式風格建築,格局嚴謹、雕刻典雅,至今已擁有超過200年的歷史。內部則展示傳統文物,還可以品茗。   未來館: 未來館秀出了人類、環境與植物的關係,發揮本體綠建築的功能,以運用綠色科技及人性化環境的空間,用生態棲息地的手法,展現教育與遊憩兼具的展覽型溫室。   天使生活館: 「天使生活館」以藝術結合科技與人文,館內展演空間與擺設處處充滿驚喜,例如:運用挑高建築展現空間層次的「藝術門廳」,為國際視覺藝術展演、交流的絕佳場合。還可以看到「生活智慧中心」與「生活藝術品」的品牌交流、發表以及表演藝術。   夢想館: 展現臺灣尖端科技的數位互動展館。這裡有很多人和科技互動的新玩意兒,你可以在這邊遊戲,我覺得這是會吸引最多人潮的展館之一。有一個我覺得很有趣,你走過去會把你的影子投影出來,然後會跑出翅膀、觸角,自己的影子就變成昆蟲。這個我在上海的法國館有看到過,很有趣。   養生館: 養生館是原本的小白宮,都是一些養生、藥用植物。   我很認真地瀏覽了一下台北花博的展館、展區後,這還不包括每天可能替換的表演,我覺得台北花博相當豐富,我已經準備好要去一探究竟了。想去的人請約我,哈哈哈!

2010台北花博攻略(上

 很多熱心網友為了上海世博寫了攻略,讓不住在上海的朋友透過攻略可以很容易地遊覽世博,雖然現在台北花博還沒開始,我也試圖寫個攻略,或許可以讓大家對花博有多一些些興趣。   台北花博設有四線免費接駁車,不過我想搭捷運還是比較方便的,因此此攻略就從捷運圓山站開始,因為這不需要轉乘,一出站口沿著指標就可以走到花博會場入口了。捷運圓山站有兩個鄰近入口,我會從最近的G1圓山出入口進去。有鑑於參觀世博的經驗,我認為應當先規劃好路線,利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走過一次花博園區,也順便留下一些展館相關資訊,我想台北花博不至於會有像上海世博那般有大排長龍的情況,每一個展館,大概都值得參觀個一到兩個小時,所以若要一天看完花博,我想是不太可能的。若只有一天時間,我想你可以針酌哪些館是一定要去的,或者就減少在每個館逗留的時間。   台北花博分有四個區:圓山公園區、美術公園區、新生公園區和大佳河濱公園區。   從圓山出入口進去之後:   爭艷館→七道彩虹→流行館(遠東環生方舟)→國外花卉特展區   爭艷館: 會有花卉界之奧林匹克「國際室內花卉競賽」,裡面展示著九項主題特展,包括「觀花植物特展」,以中秋為主題,融合花、月、影、聲、舞;「花姿秋色特展」,融入文學意境,展示中式、日式、法式、英式詩情意涵;「年宵花特展」,以中華花藝表現年節、元宵主題,呈現新春吉祥、喜慶的熱鬧與繁華;「舒活、樂活特展」,營造「禪、風水」,與玄學連結,舒解壓力,灌注美學能量。   流行館: 「流行館」以竹編為建築主結構體,並採用回收環保建材PET寶特磚做為建物外觀,由內而外皆具備環保概念,成為一座真正符合環保概念的綠建築,同時結合環保與時尚概念。「流行館」在夜間有特殊的燈光效果,PET Crystal水晶牆如同一艘發光的方舟,十分亮眼,晚上到這個地方,一定也會有不同體驗。   接著穿越地景花海後:   地景花海→名人館→真相館→文化館   名人館: 小鄧迷不能錯過!名人會有以享譽國內、外的音樂仙子鄧麗君小姐做為代表人物,魅力行銷臺灣。裡面還有設置新奇有趣的「封面人物」影像合成裝置,讓參觀民眾即時拍下照片,躍升花博虛擬「名人誌」封面人物!這雖然是個不起眼的裝置,不過我參觀世博時,這些小玩意可是很多人排隊來玩。   真相館: 真相館是3D劇院,讓你能從「面對環境真相」與「如何解決問題」二面向切入,深入瞭解進而關懷生態環境。這3D劇院為大尺寸IMAX螢幕,民眾只要戴上3D眼鏡,即可享有3D感受。我非常期待這個電影。   文化館: 文化館可以看到閩南、粵東建築,是「梨園藝宴」的大宅門,有著老房子的新生命。這裡有很多表演節目,有戲曲、音樂、舞蹈、陣頭、雜技功夫等交匯出684場瑰麗多元的表演盛宴,愛看表演的人不能錯過。目前以知有《牡丹花神》和《花神醮》兩齣為花博量身打造的戲劇。此外,還有花碗盤、紙雕、果雕等。   以上是圓山公園區你能看到的展館,接著穿越文化館旁邊的行人地下道,可以到美術公園區:   故事館→美術館→風味館→舞蝶館   故事館: 園區內唯一的一棟古蹟,也是台灣唯一的英國都鐸式建築。(現有)   美術館: 一系列「大自然與花卉」美術展出與競賽活動。(現有)   風味館: 買花博紀念品的地方,如果你不打算買一堆有的沒的紀念品,大可跳過這個地方。不過可以買些紀念品送給沒來過的朋友。   舞蝶館: 為大型藝文表演場地,所以只要看好表演時間再過來就可以了!   你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參觀以上四個場館,畢竟前故事館和美術館是本來就存在的,而風味館是販售紀念品,舞蝶館若沒有表演,過來也是沒什麼好看的。不過接著你得做判斷,往新生公園區或大佳河濱公園區。點此繼續看新生公園區和大佳河濱公園區。

自助普陀山一日遊行程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為安徽九華、山西五臺、四川峨嵋、浙江普陀,身為佛教徒,利用這一次到大陸旅遊造訪佛教名山。計劃中,會去九華山和普陀山,但大陸地大物博,後來只去普陀山。普陀山一日遊行程非常容易而且有趣,因為它離上海近,而且有多樣的交通方式,搭巴士、客輪、飛機都可以到。分享普陀山一日遊的行程,有機會到上海,你也可以進行一個佛教名山之旅。   我搭客輪從上海到普陀山,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好像渡過苦海,受諸苦惱,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而希望得解脫。前一天晚上八點出發,隔天一大早約七點抵達普陀山,足足有一個整天的時間可以在觀世音菩薩的法界探索。   大陸風景區一般很少提供地圖,你可以向當地小販購買,我比較小氣,我是從網上列印帶過去的,畢竟帶著書又重又不方便。帶地圖的好處是提供你方向,若臨時有行程上的變動,可以比較機動進行更改。我利用Google Map標示大概方向,不甚準確,請多包涵: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普陀山一日遊   到了普陀山碼頭之後,沿著短姑道頭,先到南天門,再沿著金沙,到南海觀音立像,繞到紫竹林,再至潮音洞,再到不肯去觀音庵。上面這一段行程約1.5公里,都是步行即可,如此你已經走過南天門景區和紫竹林景區了。接著搭公車到普陀山索道下站。索道下站就在海澄禪院附近,搭索道上佛頂山。慧濟寺就在普陀山索道上站附近,從佛頂山慢慢走下來,這時遊覽佛頂山景區,再往下走就可以到法雨寺景區。   從法雨寺再搭公車到普濟寺,那邊人山人海,可能是最多景點聚集的地方。從普濟寺開始往西走,是西天景區。沿途經過西天門、心字石、梅福庵、磐陀石、二龜石、觀音洞,再往碼頭走去,就是我一天遊覽普陀山的行程。   普陀山共有八個景區:南天門、紫竹林、佛頂山、法雨寺、普濟寺、西天這六個景區,若依照我的行程,是可以一天內走遍的,另外還有兩個景區分別是洛迦山和梵音洞,洛迦山景區從南海觀音立像那邊可以看到,還得搭船過去;梵音洞則沒有順路,所以我就放棄了。   普陀山有三個老寺古剎一定要去,那就是法雨寺、慧濟寺和普濟寺,另外中國的自由女神南海觀音立像,也一定要看,不然你怎麼跟人家說你來過普陀山。   在普陀山一日遊的花費多少?提供一些固定預算給大家參考,旅遊時間為民國九十九年七月。   上海吳淞碼頭→普陀山碼頭船票109RMB; 普陀山風景區學生半票80RMB; 潮音洞→索道站公車費9RMB; 普陀山索道單程30RMB; 法雨寺→普濟寺公車費4RMB; 普濟禪寺5RMB; 西方淨苑2RMB; 南海觀音6RMB; 法雨寺5RMB; 慧濟禪寺5RMB; 紫竹林禪院5RMB; 普陀山碼頭→大榭寧波73RMB。   以上是固定花費,至於喝水、吃飯啥的,因人而異,不過我建議你可以帶些乾糧、泡麵,因為坐船或等船時,可以沖泡來吃,有種很幸福的感覺(可能因為我愛吃泡麵,才這樣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