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字說華語》課文,第一課:您早

李太太:王先生,您早。

Lǐtàitai Wángxiānshēng nínzǎo
คุรนายหลี่:อรุณสวัสดิ์คะ คุณหวาง
 
王先生:早,李太太,您早。
Wángxiānshēng zǎo Lǐtàitai nínzǎo
คุณหวาง:อรุณสวัสดิ์ครับ คุณนายหล
 
李太太:您好嗎?
Lǐtàitai nínhǎoma
คุณนายหลี่:คุณสบายดีหรือคะ
 
王先生:我很好,謝謝您。
Wángxiānshēng wǒhěnhǎo xièxienín
คุณหวาง:ผมสบายดี ขอบคุณครับ
 
李太太:王太太好嗎?
Lǐtàitai Wángtàitai hǎoma
คุณนายหลี่:คุณนายหวางสบายดีหรือคะ
 
王先生:她很好,謝謝。
Wángxiānshēng tā hěnhǎo xièxie
คุณหวาง:เธอสบายดีครับ ขอบคุณ
 

《五百字說華語》字與詞,第一課:您早

王(ㄨㄤˊ;Wáng)ชื่อสกุล กษัตริย

李(ㄌㄧˇ;Lǐ)ชื่อสกุล
先生(ㄒㄧㄢ ㄕㄥ;xiān sheng)สามี คุณ (ผู้ชาย) นาย (คํานําหน้านาม)
太太(ㄊㄞˋ ・ㄊㄞ;tài tai)ภรรยา/คุณนาย/นาง (คํานําหน้านาม)
你(ㄋㄧˇ;nǐ)เธอ คุณ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2)
您(ㄋㄧㄣˊ;nín)ท่านคุณ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2 ใช้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เคารพ)
好(ㄏㄠˇ;hǎo)ดี สบายดี ตกลง สวัสดี (ใช้ในการทักทาย)
嗎(・ㄇㄚ;ma)ไหมหรือ (คําบ่งคําถามท้ายประโยค)
我(ㄨㄛˇ;wǒ)ฉัน ผม ดิฉัน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1)
他(ㄊㄚ;tā)เขา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3)
她(ㄊㄚ;tā)เธอ หล่อน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3)
早(ㄗㄠˇ;zǎo)เช้า อรุณสวัสด
很(ㄏㄣˇ;hěn)มาก
謝謝(ㄒㄧㄝˋ ・ㄒㄧㄝ;xiè xie)ขอบคุณ ขอบใจ

《五百字說華語》歌曲,第一課:您早,暖暖

我想說 其實你很好 你自己卻不知道
wǒ xiǎngshuō qíshí nǐ hěnhǎo nǐzìjǐ què bùzhīdào
真心的對我好 不要求回報
zhēnxīnde duìwǒhǎo bùyāo qiúhuíbào
愛一個人 希望他過更好
ài yígerén xīwàng tā guògènghǎo
打從心裡 暖暖的 你比自己更重要
dǎcóngxīnlǐ nuǎnnuǎnde nǐ bǐ zìjǐ gèngzhòngyào

直接開始:

我讀 《Transnational Violence and Crime in Southeast Asia》二

Piracy: it's a crime 續前一篇文章,「我讀 《Transnational Violence and Crime in Southeast Asia》一」。跨國組織犯罪(TOC,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有以下活動:毒品販運、人口販運、軍火販運、走私、洗錢、偽造貨幣、偽造證件…等。根據東協於峇里島的合作聲名中,杜絕「毒品販運」為其打算密切合作的項目。然而,國家警察能力和司法體系不能發揮作用,加上貪污的情況,都使得國家面對這問題時,心有餘而力不足。更甭提許多國家中的國族主義者在面對和其它國家司法爭議解決時,會產生的問題。東協有個每兩年召開的針對跨國犯罪召開的部長級會議(AMMTC,ASEAN Minister’s Meeting on Transnational Crime),此會議擴張後,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和南韓都加入。在跨國犯罪裡,東協內部最感到感冒的就是海盜、毒品販運和人口販運的問題。

恐怖份子如果是海盜,可能透過勒贖或搶劫來獲得經濟支持,這使得通行於麻六甲海峽的安全,有著高度的脆弱性。麻六甲海峽是中國大陸、印度、日本、美國的重要利益,因此關於海盜問題,而格外受矚目。透過「亞洲區域打擊海盜和武裝船隻合作協定」(ReCAAP, Regionl Cooperation Agreement on combating 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against Ships in Asia)於新加坡成立資訊共享中心,以幫助各國在面對海盜問題時協調。但其和聯合國在馬來西亞的國際海盜通報中心(IMB,International Martime Board)的資訊如何交流仍不清楚。在麻六甲海峽,新加坡授權美國在加入東南亞的海盜打擊行動,但印尼和馬來西亞反對,當然中國鑑於水路戰略和石油開採,也不願美國進來。麻六甲海峽的海盜在二○○七年就銷聲暱跡。海盜似乎往蘇拉蘇拉威西(the Sulu and Sulawesi Seas)區域發展,這裡正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的海洋區域,但不如麻六甲海峽受到注意,於是成了海盜、走私……等犯罪的中心。透過反恐的名義,美國單方面和菲律賓合作,提供設備並訓練逐步使菲律賓俱備反恐能力。
全球層次來看,負責毒品貿易的項目是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UNODC,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東南亞各國,從國家層次來看,則接受美國和澳洲的支持,進行掃毒行動。緬甸、泰國和寮國的金三角地帶,有許多窮人、農夫或少數民族種植鴉片,再透過中間人(常常是華人)的收購後,再精化成海洛因以販售。泰國和寮國在掃毒後,鴉片產量銳減,但緬甸卻不斷增產,精化廠從原先泰國和撣邦的邊界,往北移至瓦邦,緬甸軍頭也遭指控其涉嫌參與毒品生產和販售。另外,在菲律賓也可以發現,其是第二大的甲基安非他命(冰毒,methamphetamine)來源。柬埔寨、馬來西亞和印尼也都面臨毒品問題,但這些國家並非主要生產國。東協和中國對抗毒品的合作行動(ASEAN and China Cooperative Operations in Response to Dangerous Drugs)從二○○○年開始第一次執行,其對中國而言是其阻絕毒品透過雲南邊界流入中國大陸的重要戰略。東南亞各國對於毒品相關罪責處罰相當嚴格,普遍高於西方嚴主國家,即便澳洲總理約翰華德(John Howard)向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求情,而無法使其公民免於刑罰。
今日我們所說的「人口販運」是只要其人被迫、被騙、被奴役或被性剝削,都可以成立。全世界的人口販運,有八十巴仙是女人和小孩,約莫有三分之一是發生在東南亞的,這還不包括國內的人口販運,甚至在緬甸你還可能發生小孩子被抓去當兵的。人口販運有大大的利潤可圖,因為這建立在更大的社會成本之上,這包括性別權益、弱勢權益、少兒福利和公共衛生。東南亞各國面對人口販運有三P政策,這三P分別是Prevention(預防)、Prosecution(檢察、起訴)和Protection(保護);而全球層次,也有巴勒摩協議,提出三個原則來處理跨國人口販運,其分別為將犯罪控制在國內、促進國際合作、保護受害者。對於「保護受害者」這一方面,菲律賓被認為是唯一符合巴勒摩協議的。由澳洲支持的五年計劃「亞洲區域人口販賣計劃」(ARTIP, The Asia Regional Trafficking in Persons Project)包括了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和印尼,預期將能有效地促進各國協調關於跨國人口販運的難題。另外,聯合國的湄公部長級人口販運協調(COMMIT,The Coordinated Mekong Ministerial Intiative against TRafficking)和由澳洲和印尼共同擔任主席的峇里進程(the Bali Process)也都致力於人口販運問題。前者包括柬埔寨、中國、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後者以印尼為核心,擴及南亞、中東、澳洲,共有42個亞太國家、19個其它國家以及11個其它組織,如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國際勞工組織(IL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儘管東南亞各國都致力於打擊人口眅運的問題,但如何將論述落實為實際行動則面臨著考驗。許多罪犯仍逍遙法外,許多受害者也從來沒被發現。

我讀 《Transnational Violence and Crime in Southeast Asia》一

hizbollah2 《Transnational Violence and Crime in Southeast Asia》主要討論兩種在東南亞地區的跨國危脅,其分別為恐怖主義和跨國組織犯罪。國家在這些挑戰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必須去找到能夠處理這些危脅的機制,並同時兼顧主權和管轄權。下面依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依序介紹其在東南亞發展和各國之間合作的情況:

在紐約世界貿易中心於二○○一年九月十一日受到恐怖攻擊之後,美國將東南亞視為反恐的第二陣線,然東南亞各國領導對此的反應程度稍有差異。菲律賓首先嚮應美國的行動;印尼和美國接觸後也授權美國行動;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則以內部安全來處理可能的恐怖份子;泰國一開始保持中立,後來也是加入了反恐陣營。美國不論在和東南亞各國或亞太經合會中,都確立了其在東南亞在反恐這個戰場上的優勢。然而,在美國攻打伊拉克之後,馬來西亞和印尼採取反對的態度,而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這些傳統戰略夥伴仍保持同樣態度。支持美國反恐的國家主要基於自身的安全利益。美國是以全球戰略地思考反恐問題,但東南亞的反恐是在地思考,特別是對於伊斯蘭祈禱團(الجماعة الاسلامية,Jema’ah Islamiyah)。
伊斯蘭祈禱團起源於一九五○年代中達魯伊斯蘭(Darul Islam, دار الإسلام),其抗拒一個多元文化的印尼。伊斯蘭祈禱團在阿布巴卡巴加(Abu Bakar Ba’asjir)的帶領下,教育出許多子弟兵,試圖在東南亞地區再造哈里發(Caliphate)盛世,一個由穆斯林所統治的政治合一體制。伊斯蘭祈祈禱團的擴散之廣,使其和蓋達(Al-Qaeda,القاعدة‎)組織有所關連。巴加讚許蓋達組織的將西方視為目標的恐怖攻擊行動,儘管巴希認為沒有所謂的「伊斯蘭祈禱團」,但伊斯蘭祈禱團的恐怖份子卻將巴希視為精神領袖。在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九年時,穆斯林的勇士們在抵抗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曾經團結在一起,這是伊斯蘭祈禱團和蓋達組織的連結,一但美國將對於反恐的戰爭定位為對伊斯蘭的戰爭,伊斯蘭祈禱團的崛起以捍衛穆斯林,就成了有力的心理支持。
在東南亞地區陸續召開了許多峰會都將對抗恐怖主義納入議題,包括東協高峰會、東協區域論壇、東協加三對話以及東協歐盟會議等,這些會議的召開,都強調不應該將任何特定族群或宗教和恐怖主義連結。我們可以說,東協對於反恐是基於其對於社會和經濟的傷害,而沒有任何意識型態或政治意圖。對於東協而言,反恐是在國家層次,因為伊斯蘭祈禱團和蓋達組織都滲透到在地組織,例如:馬來西亞的甘普蘭穆斯林勇士(KMM, Malaysia Mujahideen Group)或泰國南部的反叛份子。
在九一一之後的幾個月,印尼受於美國、澳洲、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壓力,印尼當局開始對付伊斯蘭祈禱團,結果二○○二年十月十二日引爆了兩起在峇里島的爆炸案。主使這些爆炸案的韓巴里(Hambali)在泰國被逮補後,逕送美國,並被監禁在關達那摩(Guantanomo);巴加也被認為搧動爆炸事件而被逮捕,更稱自己專門對抗美國。印尼當局並未因此限制伊斯蘭祈禱團的發展。美國越是對印尼施壓,伊斯蘭祈禱團越是認為印尼政府無能、膽小,而印尼政府就更不敢對抗恐怖份子,陸續在二○○三年到二○○五年都陸續有恐怖攻擊事件,直到二○○七年逮捕伊斯蘭祈禱團的領袖後,其聲勢漸弱,但何時會反擊,仍不確定。
菲律賓則擁有最小卻最暴力的團體阿布沙亞(ASG,Abu Sayyaf Group)在南部從事分離運動以建立伊斯蘭國家。其最惡名昭彰的犯行就是在二○○四年時,擊沈了超級郵輪十四號(Superferry 14),使百餘人死亡。這個團體的開山祖師叫阿都拉札真扎拉尼(Abdurajak Janjalani),其從阿富汗帶回了瓦哈比派(Wahhabist)的意識型態。所謂的瓦哈比派就是,傳統上其主張清除伊斯蘭中類似民間信仰的部分,但其也誘發並鼓勵從事伊斯蘭恐怖攻擊,儘管聖戰(jihad)或伊斯蘭勇士(mujahideen)都並非瓦哈比派特有,但瓦哈比派被認為是恐怖份子的宗教思想。真扎拉尼被殺後,有人繼位,再被殺,再繼位,再組織,再反擊,沒完沒了。在美國的反恐行動中,菲律賓是唯一全力支持的,但菲律賓總統也遭國會疑質其未經國會批准而和外國軍隊聯合演習。
未來,泰國也可能面對反恐的問題。但他的合作夥伴將不會美國或澳洲,而是馬來西亞。他們將致力於不要讓泰國和馬來西亞的邊界成為泰國穆斯林恐怖份子的溫床。接續下一頁。

我讀《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in Southeast Asia》二

dam! 東南亞地區大量的森林消失造成了氣候變遷,也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基於需求面,幾乎所有亞洲國家,都沒有法令禁止非法砍伐的原本進口。國家政府試著透過執照、限量、保留林等來管理本國的森林資源,例如:中國禁止國內伐林。結果,緬甸成了提供中國木材來源的國家。泰國也是為了滿足需求,從緬甸、寮國和柬埔寨進口林材。據估計,光二○○○年到二○○五年間,柬埔寨就少了三十巴仙的原始林。寮國、馬來西亞都禁止木材出口,但總是會有非法走私的木材。現在這樣的風氣,也將從泰國、菲律賓漫延到印尼這個東南亞之肺。

東協若不敢面對森林砍伐問題時,則會把霾害拿出來討論,因為霾害是由於森林大火所造成的空氣污梁。在東南亞主要的霾害製造來源就是印尼的佳里曼丹(Kalimantan)省和蘇門答臘(Sumatra),而且這影響擴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澳洲長達七個月之久,公共衛生遭受嚴重的危害。通常森林大火的起因可分為人為和自然的。自然地自燃有之,但往往是由於人類造成的付出較高成本。一但一個地方起了森林大火,所有事務都被延宕。加上印尼中央權力較弱、去中心化和腐敗,一但大火發生,便一發不可收拾。在二○○二年,東協簽署了跨國境的霾害污染協定,此協定提出各國共同監控、評估、預防、科學技術合作、協調機制、熱線等,並在霾害發生,以最簡便通關方式,讓受難者快速免於災禍。但二○○六年,印尼的霾害又發生了,除了印尼總理道歉外,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澳洲五個受影響最大的國家還提出了「霾害基金」以解決霾害。
新加坡想將霾害議題,提交到聯合國,但這使得印尼總理相當不爽。許多印尼民族自決主張者認為東協只提出印尼的霾害,其它在印尼的廢棄物、新加坡的沙石廠、馬來西亞的非法伐木、泰國偷補印尼領海的魚…等,都未被提及。因此這個跨國境的霾害污染協定並未在印尼國會被批准。本文作者認為這個別國家行為,不是東協模式。
再來我們討論水資源的議題。除了寮國之外,其它東南亞區域國家都是和海相接的國家。魚,也自然而然成了東南亞主要蛋白質的來源了,然而若無限制的過度捕撈而破壞了大自然能夠自然再生產的循環,這樣的影響將永久不能恢復。關於海洋資源,主要聚焦在三個議題:棲地破壞、過度捕撈和來自陸地的污染。而內陸的水資源,最主要就是築水壩的議題,通常這會關連環境、社會、經濟等問題。首先,築了水壩後,原先自然的汎期泛濫就因為水壩破壞了,更甭提生物多樣性、遷村、魚獲減少、下游水量及營養物質的變化等。蓋水壩受衝擊的總是政治意識較弱的地方。泰國的巴幕(Pak Mun)水壩和印尼的巴坤(Bakun)水壩都被評估不適宜建設,但卻都蓋起來了。湄公河流域流經的各國也都試圖利用湄公河的水力逕行利用,但下游的國家總是抱怨上游國家把水用光了,柬埔寨和越南就是受害者。中國在上游,二○一二年將完成全中國第二大的水壩,這使得下游的寮國和泰國備受危脅。和三峽大壩一樣,許多國家在建設水壩時,都不得不犧牲國家公園或森林保留區被淹沒的悲劇。
目前看來,東協仍未有能力能夠介入各國保護環境的政策;而各國也基於經濟利益,而必須從消耗環境中獲利。

我讀《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in Southeast Asia》一

Haze 經濟發展似乎和環境保護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議題,東南亞地區許多國家政府都以經濟發展為名,透過濫用及不具效率地使用著森林、土地及水資源,絲毫沒有僅慎、警愓之意。而且往往這影響的不只是當地的環境,這還可以影響區域或全球的環境。東南亞地區相較於西方較發達國家,對於環境的關心的想法較晚發展,而在東南亞地區對於發展迫切需要的時候,綠色合平組織的執行長說:「東南亞在拯救地球的戰役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揭示在傳統規則上,國家行使自身主權開採資源時,也必需同時負起責任,確保其開採行動不會造成國家境外的環境破壞。對此,印尼總理馬哈蒂(Mahathir)就說,這些環保人士的訴求是在阻礙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換句話說,就是窮人不要擔起富人留下的債。尤其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都將環境影響評估納入其對於開發計劃基金的考核項目的一環,這使得東南亞部份經濟民族自決主張者有種被歧視的感覺,甚至認為這是帝國主義的復僻。
東南亞國協曾為了東南亞區域環境也發表了「馬尼拉宣言」,各國環境部長表示,東南亞各國面對著共同的環境問題,而且必須確保環境的保護和永續發展,以保障東協人民福祉。然而,東協並未具有制度化的能力去實施其策略和行動計劃。下面我們將從伐林、霾害、水資源(海洋資源和內陸水資源)來看東南亞區域國際關係的樣貌。點此接續

我讀《Conflict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111-SC-355216在面對國家利益時,國家們通常是處在競爭的狀態的,更甚者是衝突的,通常處理國家之間的衝突有以下方式:外交手段、調解、仲裁、法院裁判、恫嚇或訴諸武力。在東南亞地區國家之間的衝突存在著東協這樣子的組織,但其存在的價值,提供了不同於以往的型態,是另一個特殊的途徑,我們稱之為「東協模式」(ASEAN Way)。其假定共同的利益是和平、和諧,穩定地區域國際秩序,其具體作為是透過協商和共識。其原則有二:一、不允許兩造之間的爭議影響了區域穩定和破壞了東協自身的功能;二、不讓東協國家和非東協國家之間的議題,使東協內部的關係有負面的影響。

 
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被視為是「東協模式」的區域國際框架,其制度化地把條約的義務和共同安全結合在一起。透過在友好合作條約下的高峰會議,其能夠解決東協內部國家之間的爭議、歧見和衝突。
 
大家所期待的東協模式是悄悄來的、非正式的外交手段,沒有任何一方贏或輸,但彼此都能接受結果,而且不會破壞區域和諧和穩定。印尼的蘇哈托(Suharto)曾在東協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然而自一九九八年之後,似乎沒有任何一個東協領域能夠起類似的作用。二○○○年九月,泰國的外長蘇林(Surin)認為緬甸影響東協對外的關係,而想要採取行動,但當時的擔任主席的越南卻認為那是緬甸內政,於是沒有作為。這使得原先就不是很具體的「東協模式」又變得更模糊、曖昧了!
 
在東協內部的衝突和爭議就像天上的星星那樣數不盡,而且隨時可能發生新的事件。泰國和其週邊國家的問題就有:泰寮的森林問題、泰柬的神廟之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則有土地歸屬的問題。鄰土爭議是最常見的,包括菲律賓對沙巴(Sabah)的主權主張、馬來西亞和印尼之間立吉丹(Ligitan)和詩巴丹(Sipidan)的爭議和巴拉特海域(Ambalat Block)的問題,以及新馬之間白礁(Pedra Branca)問題。另外,南中國海更是許多國家的相關利益。關於南中國海島嶼主權爭議,各個國家都會引述和自己淵源歷史最深的證劇以佐證,而中國大陸傾向透過和東協的兩方的共同開發,避免各自和一個一個國家的談共同開發。
 
除了領土相關的爭議外,國際之間的族群衝突也在東南亞地區發酵,這包括:菲律賓的穆斯林分離主義和泰國南部巴大年(Pattani)的分離主義,印尼則亞齊(Aceh)和巴布亞(Papua)都相同的情況。
 
東協的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是由環太平洋二十七個國家的外長所組成的會議,主要議題也是在區域和平與安全。對中國大陸而言,東協區域論壇能夠鞏固其在東南亞的政治角色。然而,儘管美國沒有參加,但許多在該論壇內的成員都是美國在東亞或東南亞中的軍事核心聯盟。此論壇在一九九五年的活動中提出了三個進程:一、建立信心;二、發展預防性外交手段;三、將衝突納入區域論壇解決。許多東協成員認為,參加區域論壇的成員中,有很多人對於這進程的無能感到相當不滿意,但在二○○一年的區域論壇中提出了「加強區域論壇主席角色」(Enhanced Role of the ARF Chair)的報告,希望情勢能夠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