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母親節快樂

IMGP2416

八月是個感恩的季節,特別是對於華人和泰人而言。八月八日是華人的父親節,因為「八八」和「爸爸」諧音,所以八月八日是為感恩父親的節日;八月十一日是泰人的母親節,泰國仍有皇帝和皇后,皇后作為全國人民的大母親,於是利用這一天作為母親節。在這個感恩的季節裡,我也利用華語課程的時間,給孩子們一些文化課程。

華人的傳統節日中是沒有母親節的,大多數華人世界慶祝母親節活節是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以五月第二個禮拜日為母親節。因此,單從節日的角度上是不容易找到任何相關的文化要素的。中國歷史上,有個最偉大的母親,因為這偉大的母親還造就了孟子「亞聖」的稱號。「孟母三遷」的故事簡單,而且容易理解,除了顯示母親對兒子的影響之外,也顯示環境對人的影響,以及華人認為讀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的想法。
孟母三遷的故事是這麼說的:孟母為孟子的生活環境搬了幾次家,一開始住在墳墓旁邊,孟子和朋友們遊戲時,就跟著哭喪,孟母於是搬了第一次家;搬到了市場旁邊,孟子又在辦家家酒,這回學習攤販叫賣,孟母又為此再搬一次家;最後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仍和朋友們角色扮演,但這回扮的是學校的生活,並學習禮儀。如果沒有孟母搬家,大概就不會有孟子了。這個中國故事有相當程度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味,對於不同文化的泰人而言,這也將提供相當程度的文化衝擊。除了中華文化和泰文化間的衝擊之外,另外詩力諾寺學校為公立學校,許多人來自單親家庭,關於「母親節」這樣的課程,也可以為單親家庭帶來可能屬於負面的衝擊。
在母親節的前一週,我受命訓練學生朗讀一,我就寫了一個重覆性很高的「孟母三遷」給學生朗讀。挑選了學過一陣子華語的學生來讀。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一個禮拜的訓練是綽綽有餘,但是學生們外務很多,直到最後一天,火燒屁股了!才願意好好坐下來練習。我先用了Flash動畫讓他們理解「孟母三遷」的故事,而後再讓他們朗讀。我給的是有漢語拼音版本的故事,但他們卻要再用泰語注音。最後,還是圓滿落幕了!
泰國的母親節是皇后的生日,在八月十二日,八月十一日整天早上我們慶祝母親節活動,邀請了學生母親共襄盛舉。學生們也準備了精彩節娛樂母親。在八月這個感恩的日子,祝天下的爸爸、媽媽,父親節、母親節快樂。

IMGP2315 IMGP2366 IMGP2457

成為道親的第一天(一個一貫道初心者的心得分享)

IMGP1848

今天是我「求道」的第一天,所以各位一貫道的朋友們,你們又多了一位道親!在成為道親之前,我是一個佛教徒,當然,成為道親之後,我仍是一個佛教徒。就像我是台灣大學的學生,畢業了,仍是台灣大學的學生一樣,這個「台灣大學」就是一個一直讓你覺得你是擁有它的一樣。此外,政府也沒有規定,是佛教徒就不能是道親,所以每個人都是可以同時具備佛教徒和道親的身份的。語意學或語義學是我的興趣,求道的第一天,和大家分享佛教和一貫道一些詞彙相同、意義不同或者意義相同、詞彙不同的語料。

詞彙或者我們現在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文字般若),都是名相,不必執著,重點是其指涉的意義。(好像又變符號學了!)然而,儘管都是華語,卻可能發生同一個詞彙其所指涉的意義卻是不一樣的。「三寶」是個最迷人的例子,屢試不爽。我來說說我這一生遇到「三寶」的歷程。第一次不可考,就是東北那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我想這是所有人對三寶的第一反應;第二次的三寶在高中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時候上到的,也是我對於該科目記憶最深刻的內容之一,那就是「佛、法、僧」。《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為第一類組選修科目,作為正式課程之一,我也相當認真看待,直到現在我對三寶的第一個反應仍是「佛、法、僧」;第三個三寶是最令人無言的三寶,那就台大附近那間鳳城燒臘的三寶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由「雞、鴨、豬」組成,這個就到此打住;今天我遇到人生中第四個三寶,這是一貫道的三寶,這三寶是「天機」,所謂天機不可涉露,這必須在各個一貫道的道壇中燃起佛燈時才能傳授,而且是由有「天命」的人(也就是皇天聖母認可的人)才能傳授,求道第一天的我自然不可能有天命,所以我不能涉露天機。這些是我人生中所遇到的「三寶」,如果給我快問快答的話,問我「三寶是哪三寶的話?」我想直覺反射仍是「佛、法、僧」,畢竟這是受過正式課堂教育後所習得的知識。我想,台灣人應該可以很有自信地說三寶就是「佛、法、僧」,畢竟台灣是中華文化保存最良好的地方,我曾看過一個大陸期刊論文寫有關泰國華人社群中新造的華語詞彙中居然連「佛三寶」這樣的詞彙都列入其中,就可見大陸學者對中華文化知識之淺薄,更甭提那是中文系的期刊論文。不論如何,這不同的「三寶」都是來自不同的世界觀,你會知道東北有三寶;你在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抱佛腳》時,你也有三寶;鳳城燒臘,也有三寶;當你是道親的時候,你又有一個三寶了。
再說說「末法時代」。佛教說現在是「末法時代」,因為越來越少人聽經聞法,直到不再有人相信佛法,是謂「末法時代」,我們現在能夠有佛法聽聞,因為釋迦牟尼佛不忍眾生受苦,於是講經說法,轉法輪四十九年使佛法永駐;一貫道也說現在是「末法時代」,所以人心動盪,於此,過去傳道是要翻山越嶺、挨寒受凍、離家棄子才能求得,現在因為上天慈悲,只要到道壇都可以求道。
前一篇是用「三寶」和「末法時代」說明佛教和一貫道用相同的詞彙卻指涉著不一樣的意義的例子。下面分享一個指涉著相類似的概念,但卻透過不同的詞彙或名相來表達的例子。
佛教和一貫道都希望眾生修行以解脫六道輪迴,佛教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一貫道說「人身難得,中華難生,大道難逢,名師難遇」,總得來講就是希望眾生把握每次修行的機會,而生為人是修行能夠大有進步的時候,所以應該趁有人身時,好好修行。
一貫道的歷史可以從清代開始,以彌勒佛為主要供奉對象,融合耶教(基督教)、回教、儒教、釋教、道教等教義而成,從這裡你可能會有一些問題產生。一貫道的成立和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先後順序為何?兩者互動的情況為何?儒家被歸類為宗教,被稱為儒教,被認為是在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被提出,若一貫道在清代就被視為宗教,那麼儒家作為中國本土宗教被提出的時間點應該再提前。此外,再仔細想想這看似多元的宗教觀(包含東西方主要宗教),沒有包含印度教教義的原因為何?因為印度教並未傳入中國?或者印度教沒有較具指標性的聖賢?
一貫道希望人孝順父母和吃素,這也是我所認同的價值觀,所以你也可以叫我「道親」。如果對一貫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本人或我的引師戴智樸,我們都會很樂意帶你一起去求道的。

IMGP1856IMGP1833IMGP1835

一場在詩力諾寺進行的告別式

IMGP1624

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大概不會知道進行的是一個告別式。平時學生們上課到三點半,但今天下午兩點半攤販們就在操場準備迎接下課學生的生意了,因為今天在詩力諾寺有一場告別式。這是一個地方上的大老的告別式,許多人都來參加,我們學校也也派出童子軍大隊和甘美朗樂隊支援,童子軍大隊負責接待,為來賓準備杯水;甘美朗樂隊由學校老師帶領,在適當時機演奏傳統樂曲。

這是個告別式,我實在不能說「躬逢其盛」,不過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個告別式的話,你看到這場面,可能還會以為是什麼慶典呢!因為就在離這個告別式不遠的地方,小販們在作完下課學生的生意後,也趕過來等著作參與告別式的人們的生意了!
泰人穿黑色的衣服參加告別式,我想這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泰人死後進行火葬,大概是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儘管如此,除了我穿白色衣服之外,告別式主要接待人員也穿著像海軍般的全白套裝,也有一些人穿白色的衣服,不過大多是一些年紀較大的人,或許這些人對於色彩的認知是更接近華人的。
大概全世界的告別式都是如此,由亡者最親的人開始,依序向亡者靈前致意。或許在這一世,我是和亡者第一次見面,不過過去或未來的無量百千萬億劫之中,我肯定是和他結了善緣,才有今日在詩力諾寺再相逢的因緣。不然你如何解釋一個台灣人在泰國佛寺裡參加一個泰國人的告別式。
台灣人在告別式結束後,為了感謝來賓的菈臨,會在給參加者毛巾;泰人的告別式也給「紀念品」,這紀念品是盤子,而且上面用貼紙貼了今天的日期。(它都貼了日期了,我稱它為紀念品應該不過份吧?)我覺得相當實用,早知道有這樣的事,我就不要到週未市場買盤子了!
希望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彌陀佛!

IMGP1600 IMGP1610 IMGP1599 IMGP1612

出家就是要敲鑼打鼓

IMGP0428

在泰國出家,除了要「請客吃飯」之外,「敲鑼打鼓」也是不可以少的。前一天參加了北欖府的出家典禮,隔一天到阿育陀耶府北邊的紅通府參加另一個出家典禮。同行觀禮的老師也認為「北欖府和紅通府」出家儀式不太一樣,在北欖府通常是由父母供養自己即將出家的兒子,而在紅通府則由自己的兒子向父母長輩等拜別。根據我的解讀,我認為可能和華人的傳統有關,可能負責引禮的人員有較多的華人文化要素的話,就會使得儀式的進行又更多華人的影子。

在台灣出家,會有一個剃渡大典,我們很容易就能夠想像到那樣子的場面。通常父母會淚流滿涕,因為自己所生、所養、育我的孩子就要遁入空門,往人生另一個階段前進。而所有出家眾也會在這時候拜別父母,感恩父母生我、養我、育我。華人的佛教自然少不了儒家思想的元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於是剃渡出家,會給人認為是「不孝」的,拜別父母似乎就成了對父母最後一次的感恩了!(當然這是秉持著「冤親平等」的概念)
在泰國出家和台灣有著很不一樣的前提,泰國出家並不是被迫的,而是自願的;而且被認為是對家庭、父母有益。許多人在坐過牢或躲過一次災禍時,也會出家以滌淨或當作功德迴向。總之,就是一個莫大的功德,不論對自己、對家人…等。所以在泰國出家,大概就像結婚、生子那樣,是廣為宣傳的,恨不得全泰國的人都來給你慶祝。從北欖府到紅通府約莫兩個小時,校長派車來接送之外,還讓車子帶我們遊歷阿育陀耶,那部車子是帶著你一整天的,可以想見校長是多麼希望你參與這件盛事。
由此,你大概可以感覺出台灣出家和泰國出家根本上的差異。而北欖府和紅通府出家儀式的差異,我認為是受到華人傳統。但我也沒有進一步的證據,這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調研。
出家前會讓眾人用清水洗過身體,我曾經在泰劇《人的價值》中看過類似的場景,不過他是因為躲過牢獄之災才出家,而且只有一個老母親給他洗身體而已。我們在紅通府所看到的是眾人都來給他洗身體,我想有許多他的同學,都是高高興興地來參加這場盛會。至於,他的女朋友是否也如此樂觀,就不可得知了。
然後眾人就會幫忙提著要供養寺廟師父的東西,有扇子、豆漿…等,一路上像遊行般地往寺廟移動。沿途,準出家人會在路上撒小花,那個小花是像禮物包裝外頭那種緞帶織成的花。儘管,這不像糖果可以吃,大人、小孩一路上都追逐著,大概是相信這個會帶來好運。我也撿了不少,而且我已經抓到如何拿很多緞帶花的訣竅了!哈哈哈…
送出家後,回到校長家,我們又飽餐一頓,還吃了不少山竹。喀喀喀…

IMGP0204 IMGP0387

出家就是要請客吃飯

IMGP0348

你在路上隨便找一個泰國人問,有關泰國男性出家的問題,也許很高的機率你會得到的答案是「每一個男生都要(must)出家一次」,但是如果你繼續追問之後,你會發現這個描述的背後,有很多東西是他們沒有告訴你,或者是非佛教徒難以理解的,特別是來自台灣這種對宗教信仰沒有明顯歸屬的地方的人,很容易就用「台灣男生服兵役」的角度來理解「泰國男生出家」,而將其視為義務。我認為,把「出家」視為「結婚」,更能認識在泰國的出家是怎麼一回事。

我連續兩天參加不同人的出家典禮,分別在不同的府進行,有些儀式不太相同,但慶祝的氣氛是相同。「出家」對泰國人而言,就是要請客吃飯的。
星期五晚上,本應該是喝酒、跳舞的荒盪的晚上,我去做了更有意義的事情。我去參加小沙彌成為僧侶的祝福儀式。稱他是「儀式」可能是誇飾,因為我生性貪吃,我覺得比較像是「宴會」,從我有限的泰語詞彙中,我也不斷聽到「宴會」、「宴會」,所以我就認為這是一場「宴會」。
在台灣,你要分辨某個寺廟是佛教或非佛教的有一個指標,看其所「供養」/「祭祀」的品項就可以判斷,只要看到擺三牲或眾生肉都不是佛教的寺廟。但這個指標拿到泰國就失效了,在這個絕對是佛教的場閾,你會看到「豬頭」、「烤鴨」,在寺廟裡的宴席,也是「大魚大肉」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化約」地說,這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差別。
過程中,我們時而聽資深僧侶唸經,時而任意走動、互相交談。你常常在泰國的各個角落遇到和尚,即便在我任教的班級,都有一個和尚在上課;在台灣也差不多是如此,你可能在捷運或馬路邊遇到和尚,學校裡也可以看見。我想台灣人和泰國人對和尚都是尊敬的。(當然,台灣有另外一群人認為「所有和尚都是煉財、無所事事」。)但台灣人的生活和和尚或佛教有關的並不多,泰國人可能是常常有機會和佛教接觸,甚至我的學校就是以寺廟為名的學校,也就是說一般台灣人是可以過著沒有佛教或任何其它宗教的生活,但泰國人如果沒有佛教,那肯定會讓泰國人無所適從。我想,大概也是因為如此,所以泰國人常常有機會接觸佛教,聽僧侶唸經或參與出家的宴會,就像走路、吃飯那般輕鬆自在;台灣人和佛教相關的生活大概就是在自家的佛堂或道場,所以可能會特別謹慎,並珍惜每次聽經聞法的機會。不過,我猜想,在泰國聽和尚唸經時,因為是巴利文,所以可能聽不懂,也會使人們想要走來走去,找人聊天。
典禮結束後,就是我最期待的時刻:吃晚餐。菜色比不上台灣流水席那樣舖張浪費,不過你絕對可以吃得營養、吃得滿載而歸。主人深怕你吃不飽,在結束之後,還送上甜點讓你帶回家。出家就是要「請客吃飯」。

IMGP0350 IMGP0358

IMGP0362

《五百字說華語》遊戲(漢字認讀),第二課:您好嗎?

忙(ㄇㄤˊ;máng)มีงานยุ่ง

呢(・ㄋㄜ;ne)ล่ะ (คําช่วยท้ายประโยค)
不(ㄅㄨˋ;bù)ไม
也(ㄧㄝˇ;yě)ก็….ด้วย
們(・ㄇㄣ;men)ปัจจัยนามบอกพหูพจน
都(ㄉㄡ;dōu)ทั้งนั้น

《五百字說華語》遊戲(漢字認讀),第一課:您早

王(ㄨㄤˊ;Wáng)ชื่อสกุล กษัตริย

李(ㄌㄧˇ;Lǐ)ชื่อสกุล
先生(ㄒㄧㄢ ㄕㄥ;xiān sheng)สามี คุณ (ผู้ชาย) นาย (คํานําหน้านาม)
太太(ㄊㄞˋ ・ㄊㄞ;tài tai)ภรรยา/คุณนาย/นาง (คํานําหน้านาม)
你(ㄋㄧˇ;nǐ)เธอ คุณ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2)
您(ㄋㄧㄣˊ;nín)ท่านคุณ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2 ใช้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เคารพ)
好(ㄏㄠˇ;hǎo)ดี สบายดี ตกลง สวัสดี (ใช้ในการทักทาย)
嗎(・ㄇㄚ;ma)ไหมหรือ (คําบ่งคําถามท้ายประโยค)
我(ㄨㄛˇ;wǒ)ฉัน ผม ดิฉัน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1)
他(ㄊㄚ;tā)เขา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3)
她(ㄊㄚ;tā)เธอ หล่อน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3)
早(ㄗㄠˇ;zǎo)เช้า อรุณสวัสด
很(ㄏㄣˇ;hěn)มาก
謝謝(ㄒㄧㄝˋ ・ㄒㄧㄝ;xiè xie)ขอบคุณ ขอบใจ

給你國際觀(99年度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學習力給我好實力!」徵文第三名)

International Indoor Championships 「國際觀」就像人生觀、價值觀等一樣,是對事物的看法與觀點,對於人生而持的特定觀點,就是人生觀;對事物價值的優先順序看法,則是價值觀;而「國際觀」則是對於國與國之間,抱持觀點去關心。因此,我認為「國際觀」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因為你可能是隱居深山野嶺的泰山王子,那麼你和當地社會的連結很弱,更甭提和國際社會的連結;也許你是山頂洞人,你的世界就是你的山洞,而你必須管理、操心的範圍就在山洞裡,那麼具備國際觀也不是那麼必然。然而,若你是農夫,那你肯定得具備國際觀,你發現原本再正常不過的四季更迭,現在能夠明顯感覺的只剩下夏天和冬天,農作物因此無法收成,你可以有兩個「觀」來解釋:一個是「老天爺觀」,把所有責任都推給老天爺,是老天爺心情不好,所以天氣不好;你也可以以「國際觀」來看,氣候異常是普遍發生在世界各地,從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到近年來的災難頻傳,緬甸的風災、俄羅斯的森林大火、中國大陸的雪災等,這是因為自工業革命之後,二氧化碳氣體驟增,加上人類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畜牧業擴張,甲烷於空氣中的比例上升。而二氧化碳和甲烷這樣的溫室氣體改變了原先的氣候,就是現在一直發生的「全球氣候變遷」。身為農夫的你,如果具備「國際觀」,就能對自家的農田有更多元決策,因為你知道你種的玉米只是供給畜牧業的豬牛吃,而俄羅斯和澳洲的森林大火,使得國際糧價上漲,所以現在你不種玉米,而轉種能夠供給人類食用的小麥或稻米。沒有「國際觀」,你一樣能夠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但是有了「國際觀」,你則有更好的生活選擇。下面分享幾個我認為能夠擁有國際觀的條件:

首先,擁有國際觀要具備「多元文化」的素養。「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源長的歷史,中華文化在人類歷史上更是璀璨耀眼的一顆明珠,中華文化世界第一讚!非中華文化就……」如果你是這麼想,那我想你還沒有真正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中華文化從上古到現代,一直是一個包容、接納的文化,每每有新的民族、新的文化進入中原,就好比新血、營養劑注入人體,中華文化就是在這樣不停歇地注入新元素而茁壯的。佛教思想進入中國、鮮卑文化的再融和、乃至清朝西方各國以船堅砲利要求中國開放門戶,中華文化一直是「兼容並蓄」地將所有文化保存下來。如果你說「漢文化」就是「中華文化」,那你只有「一元文化」;「中華文化」就是一個多元文化,是一個海納百川的文化。那麼,中華文化在台灣,是怎麼樣的呢?你看見公園裡推著輪椅的外籍看護嗎?你看見鄰居的新移民配偶和新台灣之子嗎?你看見工地現場的外籍勞工嗎?台灣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朋友,這些朋友正孜孜矻矻地為台灣付出,而相當「去中國化」的「中華文化」正想方設法地排擠東南亞文化。一方面說不會歧視來自東南亞的人民,另一方面則說外勞搶了自己不願做的工作,這是多麼人格分裂的表現。多元文化的素養在於能夠以平等心去看待所有文化,每個文化都有其特色,沒有誰高於誰,能夠如此看待不同文化,也自然能夠接受其差異,基督教和回教的衝突也就不會發生了!

其次,我認為應當具備「語言能力」。擁有一個語言的能力,好比擁有一個開啟寶庫的鑰匙,擁有華語的能力,就能夠開啟華語所承載的中華文明的寶庫;擁有英語的能力,就能夠理解英語所承載的西方文明,不論是華語或外語的能力,能夠擁有一個語言的能力就多了一個認識世界的管道。我想大家都普遍同意語言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我想強調的是語言能力用來「理解他人」的部份。「語言能力」的功能展現在兩個部份,一個是「理解他人」,一個是「表達自己」,然而許多人對於語言能力的渴望在於「表達自己」,而失去了「理解他人」的動機。你必須有內容的輸入,才能夠有產品的輸出,如果你只是空有語言表達能力,但卻沒有任何理解來自外部知識的能力,那你如何表達個人的思想、內涵?內容或外部知識的來源很多,它可以是書籍、電視、網路等媒體,也可以是家人、朋友、師長等個人。你要在第一時間知道Thomas 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的內容,那麼具備英語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當然,如果這是一個被市場看好的書,當原著發行時,華語的翻譯版本就會同步發行,因此具備華語的能力也相當重要。具備任何語言的能力都有助於為自己開啟另一扇窗,而當你透過不同的窗、不同的語言去看國際事務的時候,也就使你有不一樣的「國際觀」。華語有華語的國際觀,英語有英語的國際觀,每個語言都可以有國際觀,重點在於你必須有「語言能力」去認識國際。當然,若你具備雙語或多語的能力,那你更能從不同角度去看國際事務,你的資訊來源也將更全面。

最後,我認為應該具有「世界公民」的認同。你認為你是什麼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認為你是正港的台灣人,那麼你對於台北的花博或日月潭的枯水期一定相當關心;你認為你是亞洲人,那麼日本核災發生,你不會只關心核污染是不是會漂到台灣,你會關心日本災後重建腳步,甚至提供台灣九二一地望重建的經驗,同時也關心泰國和緬甸的地震是不是人員安全無虞;你認為你是世界公民,你會關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利比亞戰爭,以及其它中東地區政局的態勢,你也會關心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和歐盟對於經濟較差的成員國的援助。作為一個世界公民,就會有對國際事務的看法,自然就會有「國際觀」。以此共勉,希望你我一起在國際社會成長!

《五百字說華語》遊戲,第一課:您早

王(ㄨㄤˊ;Wáng)ชื่อสกุล กษัตริย
李(ㄌㄧˇ;Lǐ)ชื่อสกุล
先生(ㄒㄧㄢ ㄕㄥ;xiān sheng)สามี คุณ (ผู้ชาย) นาย (คํานําหน้านาม)
太太(ㄊㄞˋ ・ㄊㄞ;tài tai)ภรรยา/คุณนาย/นาง (คํานําหน้านาม)
你(ㄋㄧˇ;nǐ)เธอ คุณ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2)
您(ㄋㄧㄣˊ;nín)ท่านคุณ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2 ใช้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เคารพ)
好(ㄏㄠˇ;hǎo)ดี สบายดี ตกลง สวัสดี (ใช้ในการทักทาย)
嗎(・ㄇㄚ;ma)ไหมหรือ (คําบ่งคําถามท้ายประโยค)
我(ㄨㄛˇ;wǒ)ฉัน ผม ดิฉัน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1)
他(ㄊㄚ;tā)เขา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3)
她(ㄊㄚ;tā)เธอ หล่อน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3)
早(ㄗㄠˇ;zǎo)เช้า อรุณสวัสด
很(ㄏㄣˇ;hěn)มาก
謝謝(ㄒㄧㄝˋ ・ㄒㄧㄝ;xiè xie)ขอบคุณ ขอบใ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