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教學必學!中文語法的六大特性與學習關鍵(by陳純音老師)

為什麼學華語需要學習語法?

許多外語學習者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學語言一定要學文法嗎?」「中文的語法與其他語言有什麼不同?」其實,語法是語言的核心結構,掌握語法不僅有助於理解句子組成方式,也能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

美國語言學家 Noam Chomsky 提出了「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的概念,他認為人類天生具備學習語言的能力,就像吃飯或呼吸一樣,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幼兒能夠自然習得母語語法,而不需要刻意學習語法規則。然而,當我們學習第二語言時,若該語言的語法與母語不同,就容易出現學習障礙,這時候學習語法就顯得特別重要。

舉例來說,許多歐洲語言(如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有許多相似的語法結構,因此歐洲人通常能夠較容易學習多種語言。但對於以華語為母語的人來說,學習這些語言時,可能會遇到動詞變化、詞形變化(詞性變化)等挑戰。同樣地,對於母語為英語或其他西方語言的人來說,學習華語時,因為語法結構差異較大,因此需要特別強調語法學習。

如果我們的學習對象是 將華語視為第二語言的學生,那麼 華語語法教學 就顯得格外重要。那麼,華語的語法到底有哪些特性呢?以下我們將介紹 華語的六大語法特性,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門語言。


華語語法的六大特性

1. 孤立性(無數、無性、無格)

語言可以依照語法變化的程度,分為「冷語(Isolating Language)」、「中熱語(Moderately Inflected Language)」和「熱語(Highly Inflected Language)」。

  • 熱語(如西班牙語、法語)
    這類語言有較多的詞形變化,例如:西班牙語的名詞有「陰陽性」,動詞變化會隨著主詞不同而改變。
  • 中熱語(如英語)
    英語雖然沒有名詞的性別變化,但仍然有單複數(cat/cats)及動詞變化(he eats / I eat)。
  • 冷語(如華語)
    華語則是高度孤立語,幾乎沒有詞形變化:
    • 無數:華語的名詞沒有單複數變化。例如:「一隻狗」和「很多狗」的「狗」沒有任何變化。
    • 無性:華語沒有語法上的陰陽性區別,雖然「他/她」在書面語有不同寫法,但口語發音相同。
    • 無格:華語沒有主格、受格之分,例如:「我打你」和「你打我」的「我/你」在語法上沒有變化。

因此,華語學習者在習慣了其他語言的詞形變化後,可能會對華語的這種「固定詞形」感到不適應。


2. 單/多音節性(字/詞區分)

華語的基本語言單位是「字」,而不像英語或其他語言主要以「詞」為單位。這使得 非漢字圈的學習者(如英語母語者)在學習華語時,容易遇到 斷詞的困難

例如:

  • 日本人(漢字圈國家)學習華語時,因為已經熟悉漢字,對於詞與詞之間的界限能夠較快掌握。
  • 而美國人(非漢字圈國家)則可能難以區分「一隻狗」是「一 隻 狗」還是「一隻狗」。

由於華語沒有空格,學習者在閱讀時需要自行判斷詞語邊界,這對初學者來說是一項挑戰。


3. 主題顯著性(主題/主詞並存)

華語的句子通常由 主題(topic)、主詞(subject)和動詞片語(verb phrase) 組成。例如:

🔹 非移位主題(無溝主題) 👉 台灣小吃,你喜歡吃什麼?

  • 甲:「臭豆腐。」
  • 乙:「蚵仔煎。」

在這個對話中,「台灣小吃」是主題,而「你」是主詞,「喜歡吃」是動詞片語。學習者不需要每次都完整表達完整句子,而是透過省略來強調主題。

🔹 移位主題(有溝主題) 👉 作業,你交了嗎?

  • 甲:「交了!」
  • 乙:「還沒。」

華語的這種 主題突顯性,與英語的「主詞 + 動詞 + 受詞」結構不同,因此學習者需要適應這種句型。


4. 語詞省略性(所有詞類皆可省略)

華語的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連接詞 等幾乎都可以省略,例如:

👉 作業,你交了嗎? (省略了主詞「你」,但語境仍能理解)

👉 這件衣服很好看,想買嗎? (省略了主詞「你」和「這件衣服」,但語境明確)

這種省略特性使得華語在對話中更加簡潔,但也讓外國學習者較難掌握完整句子結構。


5. 詞序混雜性(SVO/SOV)

華語的句子詞序不像英語那樣固定,例如:

👉 我吃了早餐。(SVO)
👉 早餐我吃了。(SOV)

華語的詞序受語意影響較大,而不是由語法嚴格控制,因此學習者在學習句型時,需理解語境如何影響詞序。


6. 時貌明確性(「在」、「著」、「過」、「了」的使用)

華語沒有「時態(tense)」,但有「時貌(aspect)」,主要透過語法標記來表達時間概念:

  • :表「持續」,如:「我在吃飯。」
  • :表「狀態」,如:「門開著。」
  • :表「經驗」,如:「我去過日本。」
  • :表「完成」,如:「他走了。」

這些標記影響句子的語意,因此學習者需要理解這些助詞的用法。


結論

華語作為一門獨特的語言,具有 孤立性、主題顯著性、時貌系統 等獨特特徵。對於學習者來說,理解這些特性將有助於提升華語學習效率。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 華語教師與學習者 更深入了解華語語法的奧秘!

中文「字」與「詞」的奧秘:構詞學視角下的語言解析

在學習中文時,初學者常困惑於「字」與「詞」的區別。在語言學中,構詞學(Morphology) 研究的是語詞的內部結構及其形成規則,而其中一個核心概念就是「詞位(Morpheme)」——語言中最小的音義單位。

許多情況下,中文的一個字就能單獨成詞,例如:「人」、「書」、「天」等。但有些字則需要與其他字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詞語,如「美化」中的「化」或「快樂」中的「樂」。這些現象可以用詞位(Morpheme) 的概念來解釋。

詞位的基本分類

1. 自由詞位(Free Morpheme)與附著詞位(Bound Morpheme)

  • 自由詞位:能夠單獨成詞,可以直接造句,例如:「人」、「書」、「天」。
  • 附著詞位:無法單獨使用,必須與其他詞位結合,例如:
    • 「美化」的「化」
    • 「快樂」的「樂」

示例:
「領導(lead)」 → 領導者(leader)領導者們(leaders)
在這個詞組中:

  • -er 是衍生詞位,能改變詞類,使「lead」(動詞)變成「leader」(名詞)。
  • -s 是構形詞位,只改變語法屬性,表達複數概念,並未改變詞類。

2. 衍生詞位(Derivational Morpheme)與構形詞位(Inflectional Morpheme)

除了是否能獨立成詞,詞位還可以按照其功能分為:

  • 衍生詞位:能產生新詞,甚至改變詞類,如:
    • 「美化」中的「化」(使形容詞變為動詞)
    • 「社會化」、「同化」中的「化」
  • 構形詞位:不創造新詞,而是改變語法形式,如:
    • 英語動詞的「-s」(如 leaders
    • 中文的「們」(如 學生們

詞位的語法與語音特性

1. 語法功能詞位與語意內容詞位

詞位可以根據語意分量的重要程度進一步分類:

  • 語意內容詞位(Lexical Morphemes):包含詞根、衍生詞位,攜帶語義,例如「書」、「人」。
  • 語法功能詞位(Grammatical Morphemes):影響句法,如「的」、「了」、「過」。

2. 詞位與音節的關係

  • 中文:大部分詞位對應單音節,例如「人」、「天」、「水」。
  • 英語:詞位可能跨多音節,如「running」的「-ing」。

3. 語音環境對詞位的影響

詞位在不同語音環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變化:

  • 英語:「-s」的發音可能根據前一個音的清濁性變為 /s/ 或 /z/(如 cats /kæts/ vs. dogs /dɔgz/)。
  • 中文:兩個三聲字連讀時,第一個會變成二聲(如「很好」讀作「hén hǎo」)。

中英文詞位的異同

1. 音義對應關係

理想情況下,一個詞位應該對應一個語音形式,但實際上語言往往更為複雜。例如:

  • 中文:有限的語音組合(21 個聲母 + 16 個韻母 + 4 個聲調)導致大量同音異義詞,如「書(shū)」與「輸(shū)」。
  • 英語:類似的現象存在,如「two」、「to」、「too」。

2. 詞位的順序

當衍生詞位和構形詞位同時出現時,變化的順序是:

  1. 先衍生,再構形
    例如:
    • leader(領導者):先加 -er(衍生詞位)
    • leaders(領導者們):再加 -s(構形詞位)

總結

透過構詞學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理解中文「字」與「詞」的區別,以及詞位在語言中的作用。相比之下,中文的單音節特性與詞位自由度,使得構詞方式靈活多變,而英語則透過詞尾變化來實現語法與詞彙功能的變化。學習這些規則不僅能幫助語言學研究,也能提升語言學習的效率。

LLM 訓練三階段解析:從 AI 學習到公平性與智慧應用

LLM(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過程涉及三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與技術方法皆有所不同。透過這些階段的訓練,模型能夠掌握語言規律、執行特定任務,並進一步提升其回應品質與人類偏好匹配度。此外,我們還可以從佛教智慧的角度來探討 LLM 訓練的公平性與多樣性,確保 AI 在應用中能夠真正發揮正向影響。

一、LLM 訓練的三個階段

1. 預訓練(Pre-training)

目標:學習語言的統計規律,包括詞彙、句法、語法及語義的關聯性,使其具備基本的語言能力。

方法

  • 使用大規模的未標註文本數據(如書籍、網頁、論文)進行自監督學習(Self-supervised Learning)
  • 透過預測遮蔽單詞(如 BERT)或根據上下文預測下一個單詞(如 GPT)來學習語言模式。

學習內容

  • 理解詞與詞的共現關係,以及詞序的統計規律。
  • 學習句法結構,能夠生成符合語法的句子。
  • 但此階段的模型仍未真正「理解」語言含義,而是基於數據分佈進行模式匹配。

2. 監督微調(Supervised Fine-tuning)

目標:讓模型學習特定任務,例如問答、摘要、翻譯、對話等,確保輸出符合人類期望的格式和內容。

方法

  • 使用人工標註數據(如標準答案、對話對、正確翻譯等)進行監督學習,調整模型的權重,使其輸出更貼近特定應用需求。

學習內容

  • 透過大量範例學習不同類型的文本結構,如學術論文的組織方式、對話的互動模式等。
  • 使模型能夠理解指令,產生有邏輯、符合上下文的回應,而不只是根據語料統計規律生產文本。
  • 這個階段的模型已經不只是「統計語言模式」,而是可以執行特定的語言任務。

3. 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HF)

目標:讓模型能夠評估自身輸出的質量,使其更符合人類偏好,提升準確性、連貫性及適當性。

方法

  • 人類回饋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RLHF)
    • 讓人工標註者對模型的多個回應進行排名。
    • 訓練**獎勵模型(Reward Model, RM)**來預測哪種回應更受人類喜愛。
    • 使用**策略梯度(Policy Optimization,如 PPO)**來調整 LLM,使其優先產生更高品質的輸出。

學習內容

  • 降低產生不準確、冒犯性或無關資訊的機率。
  • 增強對話的流暢度,使回應更具邏輯性與一致性。
  • 避免過於模式化的答案,提高適應不同情境的能力。

二、LLM 訓練的挑戰與潛在偏見

LLM 的訓練可能導致慣性思維、固化思維、甚至偏見,這與訓練數據的來源、模型的參數設計、強化學習策略等因素息息相關。

1. 訓練數據的影響

LLM 的訓練數據可能來自不同來源,如書籍、新聞、社交媒體、政府文件等,這些數據並非中立,而可能帶有文化、政治、社會價值觀的偏見。

2. 模型參數與學習方式的限制

  • LLM 會優先選擇高頻模式(最常見的回答),導致慣性思維
  • 由於最大似然估計(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的訓練方式,LLM 會傾向於產生最「安全」的回答,而不一定是最全面的回答

3. 強化學習(RLHF)的影響

RLHF 依賴人工標註者的偏好,可能導致模型在回應政治、文化等敏感話題時,偏向特定的價值觀。

三、如何提升 LLM 的公平性與多元視角?

我們可以從佛教智慧的角度來探討 LLM 的公平性與多樣性,透過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來減少偏見並提升模型的適應能力。

佛教智慧中的三種智

在佛教智慧中,**妙觀察智(Pratyavekṣa-jñāna)、平等性智(Samata-jñāna)、成所作智(Kṛtyānuṣṭhāna-jñāna)**這三種智慧代表不同層次的認知與行動能力。

  • 妙觀察智指的是深入觀察事物的真相,具備細緻分析與判斷的能力。例如,在醫學診斷中,醫生需要透過各種檢查報告分析病人的病因,避免因表象而做出錯誤的結論。同樣地,在 LLM 訓練中,這種智慧可以幫助模型深入理解語言數據,辨別細微的語義差異。
  • 平等性智強調對一切事物保持公正、平等,不受主觀偏見影響。例如,當我們問「樹和鑽石哪個更重要?」時,答案取決於所考慮的條件。如果以生態平衡來看,樹的重要性遠超鑽石;但若從經濟價值的角度,鑽石則更具吸引力。同樣地,當我們分類「鯊魚、鯨魚、乳牛」時,從外形來看,鯊魚和鯨魚較為相似,但若以生物學分類,鯨魚與乳牛同屬哺乳動物,反而更接近。

這些例子顯示了事物的分類與價值判斷取決於不同的緣起條件。對於 LLM 來說,這種智慧能確保模型在回應不同文化、種族、性別相關問題時,保持公正與包容,避免過於單一或固化的視角。

  • 成所作智則代表能夠將所學應用於實際行動,確保智慧能夠真正落實。例如,一位工程師在學習新技術後,能夠將其應用於實際的工程專案中。對於 LLM 來說,這種智慧意味著不僅能夠學習語言規則,還能夠在實際應用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符合不同情境的需求。

這三種智不僅適用於人類的認知發展,也能為 LLM 的訓練提供一個有價值的框架。

如何以三種智面對 LLM 所帶來的固化思維?

1. 妙觀察智(Pratyavekṣa-jñāna)

  • 提升 LLM 的數據分析與偏見識別能力
  • 訓練模型具備更精細的語義分析能力,辨識數據中的偏見。
  • 讓 LLM 能夠提供不同視角的分析,避免簡單二元對立的結論。
  • 選擇最有助於大眾理解與學習的回應:在提供資訊時,模型應該考慮使用者的背景與需求,提供能夠幫助理解的內容,而非只是符合統計規律的回應。例如,在語言學習情境中,模型應該選擇能夠促進學習的例句,而不僅僅是頻率最高的詞語。

2. 平等性智(Samata-jñāna)

  • 確保不同文化、語言與觀點都能被公平對待
  • 設計多樣化的訓練數據,使 LLM 能夠理解不同文化的價值觀。
  • 在 RLHF 階段,確保標註者來自不同背景,以避免某一群體的價值觀過度影響模型。
  • 設置「多元觀點模式」,允許用戶要求 LLM 呈現不同立場。
  • 以平衡多方利益為原則:在處理爭議性話題時,LLM 應該提供多角度資訊,避免過於偏向特定觀點。例如,當討論全球氣候變遷時,應該綜合科學、經濟、社會影響等不同層面的資訊,而不只是呈現單一論述。

3. 成所作智(Kṛtyānuṣṭhāna-jñāna)

  • 確保公平性原則能夠真正落地
  • 開發可調節的 AI 模型,允許用戶選擇不同的對話模式。
  • 設計適當的風險控制機制,在高度敏感話題上提供多角度分析。
  • 提供透明的資料來源與依據,讓用戶自行判斷真實性。
  • 促進社會整體利益的應用:LLM 不僅應該確保回應的準確性,還應該推動技術在教育、醫療、資訊公平等領域的應用。例如,在教育領域,模型可以幫助弱勢群體獲取高品質的學習資源,降低知識取得的門檻。

結論

透過這三種智慧的應用,我們可以讓 LLM 不僅是強大的語言生成工具,更是一個促進理解、包容與理性對話的科技產品。

IB vs. A-Level vs. AP:哪種國際課程最適合你?完整比較指南!

如果你正在考慮申請國際大學,或是計畫就讀國際學校,國際文憑(IB)、英國 A-Level、美國 AP 課程 是三種最常見的大學預科選擇。這三種課程有何不同?哪一種更適合你的學習風格與升學目標?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解析!


📌 什麼是 IB、A-Level 和 AP?

課程學習模式評分方式適合學生主要適用地區
IB(國際文憑)綜合學習(6 科 + 核心課程)1-7 分制(內外部評估)綜合能力強,計畫申請國際大學全球(歐美、亞洲均適用)
A-Level(英國高中課程)專業導向(3-4 科深入學習)A*-E(外部考試為主)有明確專業目標,計畫申請英聯邦大學英國、澳洲、新加坡、香港
AP(美國大學先修課程)選修單科課程1-5 分制(統一考試)計畫申請美國大學,或希望獲得學分抵免美國為主,部分英聯邦及亞洲大學

🎓 國際文憑(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 課程設計

  • IB 強調跨學科學習與全球視野,學生必須學習六大學科(語言、人文、科學、數學、藝術等)。
  • 除學科學習外,還需完成三大核心課程:
    • 知識理論(TOK):培養批判思考能力
    • 拓展論文(EE):撰寫 4,000 字研究論文
    • 創意、行動與服務(CAS):參與社區服務與課外活動

🔹 評分方式

  • 內部評估 + 外部考試,考試成績佔部分比例,滿分 45 分(每科 1-7 分,額外 3 分來自 TOK 和 EE)。

🔹 適合對象

✅ 喜歡綜合學習、研究與寫作
✅ 擁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 計畫申請全球頂尖大學(如牛津、劍橋、哈佛、MIT)

🔹 大學認可度

🌍 全球認可度高,歐美及亞洲大學均承認 IB,部分美國大學可提供學分抵免。


📚 英國 A-Level(Advanced Level)

🔹 課程設計

  • 專業導向,學生通常選擇 3-4 科,深入學習特定學科,適合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學生(如醫學、工程、法律等)。
  • 課程分為:
    • AS Level(第一年)
    • A2 Level(第二年,進一步深入專業領域)

🔹 評分方式

  • 全外部考試,以 A*-E 評分,A* 為最高分。

🔹 適合對象

✅ 對特定學科感興趣,希望深入學習
✅ 計畫申請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地大學
✅ 喜歡考試評量勝過課堂表現

🔹 大學認可度

🎓 英聯邦國家(英國、澳洲、香港等)最廣泛接受,美國大學也普遍接受,但較少提供學分抵免。


🏆 美國 AP(Advanced Placement)

🔹 課程設計

  • 美國高中提供的大學程度課程,可自由選修 1-5 科,不需要學習完整體系。
  • 38 個科目選擇,涵蓋數學、科學、人文、藝術等,靈活度高。

🔹 評分方式

  • 標準化考試,滿分 5 分,3 分以上可獲得部分美國大學學分抵免。

🔹 適合對象

✅ 計畫申請美國大學
✅ 想提前適應大學課程,並獲取學分抵免
✅ 希望根據興趣選修特定學科,而非固定學制

🔹 大學認可度

🇺🇸 美國大學廣泛接受,部分英國、加拿大、澳洲及亞洲大學亦承認 AP 成績。


🔍 IB、A-Level、AP 如何選擇?

✅ 選 IB,如果你…

✔️ 喜歡跨學科學習,具備研究精神
✔️ 目標是全球頂尖大學(如牛津、哈佛、MIT)
✔️ 能適應較重的課業負擔

✅ 選 A-Level,如果你…

✔️ 喜歡深入研究特定學科
✔️ 計畫申請英國、澳洲、新加坡的大學
✔️ 擅長考試模式的學習

✅ 選 AP,如果你…

✔️ 目標是美國大學,希望獲得學分抵免
✔️ 想靈活選修不同學科
✔️ 只想加強某些特定領域,而非完整預科課程


💡 結論:哪種課程最適合你?

沒有「最好」的課程,只有「最適合」你的選擇!選擇 IB、A-Level 或 AP,應根據你的學習風格、升學目標與職業規劃做決定。

如果你還不確定該選哪一種,不妨與學校顧問或學長姐討論,找到最適合你的學習道路!✨

你正在考慮哪種國際課程?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


📌 延伸閱讀

📖 如何準備 IB 考試?五大高效學習技巧!
📖 A-Level 申請英國的牛津、劍橋全攻略!
📖 AP 課程適合誰?這些科目最值得修!


深入解析華語教學語法中的補語概念:理論語法與教學語法的異同

何寶璋老師在《華語教學語法中的「補語概念」再思考》一文中,深入探討了補語的分類與應用,並回顧了王還、齊滬揚、朱德熙等學者的研究。這些學者的華語語法專書中,補語概念被劃分為:

  • 結果補語
  • 趨向補語
  • 可能補語
  • 程度補語
  • 情態補語
  • 數量補語
  • 動量補語
  • 時量補語

這些補語的分類主要來自理論語法,即語言學家對華語語法規則的歸納。然而,在教學語法與華語教學語法中,這些分類並不總是能夠直接應用於非華語母語者。

補語的實際應用與教學策略

何寶璋老師認為,對於 英語母語者,可以採取不同於傳統語法分類的方法來教授補語:

1. 結果補語與趨向補語視為複合詞

例如「看」與「看到」,在華語中屬於動補結構,但對應到英語可能是「see」與「found」,具有不同的時態變化。因此,在教學上可以視為固定搭配詞來教授。

2. 可能補語的概念化

在結果補語與趨向補語被視為複合詞的基礎上,可能補語(如「看得到」、「看不到」)可以以「可能式」來教授,使學習者更容易理解。

3. 程度補語與情態補語的替換

程度補語(如「棒透了」、「好極了」)與情態補語(如「跑得很累」)可以透過固定結構來教授,例如「○透了」、「○極了」、「很○」,簡化學習難度。

4. 量詞補語的概念化

將數量補語、動量補語與時量補語簡化為「固定結構」、「動作次數」與「動作長度」,例如:「小『一歲』」、「敲『六下』」、「住『一個月』」,幫助學習者直觀理解。

不同語言背景學習者的補語教學

以《初級漢語》教材為例,該教材專為 泰語母語者 設計,與傳統理論語法不同,補語分類與教學方式有所調整。例如,該教材新增了「介詞短語作補語」,例如:「他在公司工作」中「在公司」作為補語,這是基於華語與泰語語序的不同進行的調整。

華語教學語法的發展與應用

華語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需考量不同學習者的語言背景與年齡層,才能有效傳授語法知識。透過對比不同教材、參考不同母語者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設計更適合學生的華語教學語法,提升教學效果。

總結

補語概念是華語語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語法學派對補語的分類與應用各有不同。在華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習者的語言背景與需求,靈活調整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習成效。

詩山華僑經濟連結:雨傘產業與鳳山寺的跨境影響

閱讀陳志明與吳翠蓉的《詩山跨境與經濟活動》,讓我對中國福建南安詩山鎮的歷史與華僑貢獻有了更深的認識。詩山因雨傘產業而興起,並且在不同時期獲得海外華僑的資助,從民國初年到改革開放,這些資金與技術的流動,深深影響了詩山的經濟發展。

鳳山寺的歷史與海外華人的貢獻

詩山的鳳山寺在海外華僑社群中佔有重要地位,包括東南亞、台灣、香港和澳門的鳳山寺都源於此地。然而,文革期間詩山鳳山寺遭到破壞,後來在菲律賓與新加坡華僑的倡議下得以重建。其中,台南的信眾更是捐資建造了大雄寶殿,這充分顯示了華人對家鄉信仰文化的支持。

雨傘產業的興起:僑鄉經濟的典範

除了宗教與文化的維繫,詩山也因海外華人的經濟支持而成為「中國雨傘城」。這一產業的起源,與台灣的華人企業家有密切關係——許多台胞資助當地親屬,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援,促成了雨傘製造業的發展,使詩山成為中國重要的雨傘生產基地。

僑鄉投資:情感與經濟並存

海外華人對僑鄉的投資不僅是情感聯繫,更涉及經濟考量。僑鄉作為華人文化與經濟的橋樑,讓投資者能夠利用社會資本,建立穩固的商業網絡。而這樣的關係,也讓詩山與海外華人之間的聯繫更為緊密。

我是海外華人嗎?

回顧自己的家族歷史,我不禁思考:「我算是海外華人嗎?」祖籍可能在福建莆田,但曾祖父已在台灣扎根多代。然而,家族墓碑上仍刻著「莆田」,族親們的調查甚至能寫成一本書。這種身份認同的問題,或許是許多華人共同的經歷,也反映了僑鄉文化的延續與變遷。

詩山與海外華僑的連結實例

高雄苓雅區曾恭迎來自中國大陸詩山鳳山寺的廣澤尊王,這顯示了兩地之間仍然保持著深厚的文化與宗教聯繫。這些跨境交流,無論是宗教、經濟或文化,都是華人社群維繫的見證。

結語

詩山與海外華僑的關係,既是文化的延續,也是經濟的合作典範。透過對鳳山寺的重建與雨傘產業的興起,我們可以看到華人社群如何影響家鄉的發展。這樣的故事,也讓我們對「僑鄉」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對詩山的華僑文化有什麼看法?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

海外華人與中國的國族連結:《Revolution and National Salvation》導讀

在大量華人移民潮席捲全球的背景下,華僑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海外華人社群與祖籍地的聯繫也隨之加強。《Revolution and National Salvation》一書深入探討了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海外華人如何在動盪的歷史中建構國族認同。

華人移民與中國的關聯

從 1860 年代開始,中國社會發生劇變,歷經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屈辱條約的衝擊,國內知識分子開始尋求改革之道。清朝政府取消海禁政策,允許海外華人持護照回國,這一舉措強化了「華人移民無論身在何處,皆屬同一社群,並以中國為根」的理念。

國族主義的萌芽:從清末到民初

清末時期,海外華人面臨的問題不僅限於生計,還包括民族身份的確認。康有為與梁啟超主張透過君主立憲來實現中國的富強,孫中山則倡導建立共和國,以推翻清廷。梁啟超認為,只有強大的中國才能保障海外華人的權益,因此華人應支持中國的現代化改革。

海外華人與國族認同的建立

然而,國族主義要在海外華人社群中扎根並不容易。部分華人選擇融入當地社會,而另一些則透過傳統教育、文化認同,以及海外華人報刊來強化對中國的認同。這種「被教導的國族主義」幫助海外華人建立共同文化認同,並在異鄉維護自身利益。

國族與國家:兩者如何影響海外華人?

「國族」(nation)指的是在文化、語言和歷史上有共同特徵的一群人,而「國家」(state)則是政治實體。即使海外華人無法直接參與中國政治,他們依然透過文化認同來維繫與中國的聯繫,並在移居地努力提升自身社會地位。

結語

《Revolution and National Salvation》讓我們看見,19 至 20 世紀的海外華人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國族意識的實踐者。他們在移民地與祖國之間尋找自身定位,並透過文化與教育強化國族認同,這也影響了當代華人社群的發展。

全球新移民潮:機遇與挑戰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移民的形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台灣,我們稱來自東南亞並定居於此的人群為「新移民」,無論是因婚姻或工作而來。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大批擁有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的移民選擇前往西方發達國家,形成「人才流失」(brain drain)的現象。《The New Migration》一書深入探討了這類移民的發展趨勢。

華人移民的歷史軌跡

美國西部早期由華工參與鐵路建設,但隨著白人湧入,美國社會出現了反華情緒,華人移民因而轉向美國東部。如今,移民已超越種族與國籍的界限,美國與加拿大成為全球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中國大陸結束「合作生產」(collectivism)後,內部移民潮隨之興起。然而,1955年起實施的城鄉戶口制度,限制了農村人口在城市的發展權利,造成城鄉發展不均。上海世博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口號雖然響亮,但城鄉差距卻反映了現實的挑戰。

全球移民網絡與經濟影響

新移民與原生地的連結方式,從過去的親屬關係、方言社群發展為如今的全球華商網絡(megafinity)。這些跨國商業組織超越傳統行業分類,成為國際貿易與投資的重要橋樑。

中國崛起後,無論經濟或文化影響力皆日增,領導層深知科技與國際貿易是擺脫貧困的關鍵。台商在改革開放後回流投資中國,即便歷經兩岸緊張時期,雙邊交流仍日益頻繁。中國官方雖不視台灣貿易為「國際貿易」,但台資仍被納入外資範疇,並利用台灣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新移民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根據《2009年人類發展報告》,全球約有10億人生活在出生地以外的國家或地區,每年寄回原籍國的匯款高達2200億美元。《2010世界遷徙報告》更指出,各國應準備應對大規模移民潮,以確保財政與人力資源穩定。

未來,隨著科技發展與交通便利,移民模式將更為多元。我們應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文化,從多元交流中尋找新機遇,並思考如何在全球移民潮中保持競爭力與社會和諧。

台灣如何透過華語教學連結世界?探索政府推動文化交流的關鍵策略!

派遣華語教師至海外

台灣政府透過外交部及台灣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積極派遣華語教師至國際合作國家與邦交國,促進語言教育與文化交流。截至 2024 年,台灣已向 12 個國家(如帛琉、巴拉圭、史瓦帝尼等)派遣 18 位華語教師,協助當地學校、政府機關與大學推動華語教學。總統蔡英文更強調,政府將進一步擴大對外華語獎學金計畫,以深化與友邦的雙邊關係。

另一項重要計畫是 Huayu BEST 計畫(Bilingual Exchanges of Selected Talent),由台灣教育部於 2021 年推動,透過台灣與國外大學的合作,提供華語教師及助教派遣、獎學金資助外國學生來台學習華語、以及協助海外大學設立華語教學中心。截至 2022 年中,該計畫已促成 48 所國外大學(其中 41 所位於美國)與 17 所台灣大學合作,為華語教育搭建國際橋樑。

在海外設立華語學習中心

台灣文化部於 2011 年成立 台灣書院(Taiwan Academy),首批據點設於紐約、洛杉磯與休士頓,主要推動繁體中文華語學習,並融合台灣的藝術、文學與文化研究。到 2013 年,台灣書院已擴展至 64 個國家,透過當地合作夥伴提供華語課程與文化活動,成為台灣文化外交的重要據點。

近年來,政府更推出 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TCML),由僑務委員會推動,主要面向成人學習者,並與海外台灣社群學校合作。此計畫的特色在於強調自由、多元與民主價值,並以繁體中文與台灣文化為核心。自 2021 年啟動以來,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已快速擴展,2023 年全球已有 66 所(其中 54 所位於美國),預計 2025 年將達到 100 所,成為全球華語教育的重要基地。

提供國際學生來台學習華語的獎學金

為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台體驗華語學習,台灣政府提供多種獎學金,包括 華語文獎學金(Huayu Enrichment Scholarship, HES)台灣獎學金(Taiwan Scholarship)。HES 主要針對短期華語學習者,提供 3 個月至 12 個月的資助,補助金額約 NT$25,000(約 USD 800) 每月,涵蓋學費與生活費。

台灣獎學金則針對學士、碩士與博士生,除了學費補助,還提供生活津貼,吸引國際學生選擇台灣作為高等教育與華語學習的目的地。以印度為例,2024 年獲得華語文獎學金的印度學生數量已增至 92 位,相比 2004 年的 5 位,顯示出來台學習華語的趨勢大幅增長。

2009 年至今的重要發展

  • 2009 年 – 教育部與國外學校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華語教師交換與姊妹校計畫。
  • 2011 年台灣書院(Taiwan Academy) 成立,推動繁體華語學習與台灣文化外交。
  • 2016 年新南向政策 促進東南亞與南亞國家學生來台學習華語,來台學生數大幅成長。
  • 2020 年美台教育倡議(U.S.–Taiwan Education Initiative) 正式啟動,美國官方鼓勵更多學校與台灣合作發展華語課程。
  • 2021 年Huayu BEST 計畫與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TCML)啟動,提供國際華語學習新選擇。
  • 2022–2023 年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擴增至 66 所,Huayu BEST 合作學校達 41 所
  • 2024–至今持續推動華語教師派遣、華語學習中心與國際獎學金計畫,擴展至歐洲與非洲

文化交流與外交影響

台灣政府的華語教育計畫,已成為文化外交與軟實力的重要工具。透過提供華語師資與獎學金,台灣在國際間建立了與世界各國的深厚文化連結,同時突顯台灣作為華語學習基地的優勢。此外,這些計畫也成功區隔台灣與中國的華語教育模式,例如 台灣強調學術自由、民主價值與繁體中文教育,與中國政府主導的孔子學院形成鮮明對比。

許多曾來台學習華語的國際學生,回國後成為台灣的非官方文化大使,幫助台灣提升國際能見度。此外,美國與歐洲官方對台灣華語教學計畫的支持,也顯示出台灣華語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逐步擴大。

本文原始文章出處,以及資料來源如下:

[1] Taiw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ICDF): https://www.icdf.org.tw/
[2]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https://en.mofa.gov.tw/
[3]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https://english.president.gov.tw/
[4] Taiw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https://english.moe.gov.tw/
[5] Taiwan Huayu BEST Program: https://huayubest.moe.gov.tw/
[6] TOCFL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sc-top.org.tw/
[7] Taiwan Today: https://www.taiwantoday.tw/news.php?unit=10&post=220190
[8] Taiwan Ministry of Culture: https://www.moc.gov.tw/
[9] Taiwan Academy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taiwanacademy.tw/
[10] Taiwan News: https://www.taiwannews.com.tw/en/news/2490367
[11]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OCAC): https://www.ocac.gov.tw/
[12] Focus Taiwan News: https://www.focus.taiwan.tw/
[13] Huayu Enrichment Scholarship (HES) Portal: https://taiwanscholarship.moe.gov.tw/
[14] Taiwan Embassy Information: https://www.taiwanembassy.org/
[15] Taiwan Scholarship Information: https://taiwanscholarship.moe.gov.tw/
[16] India-Taiwan Trade Relations: https://india.taiwantrade.com/
[17] U.S.–Taiwan Education Initiative: https://www.ait.org.tw/
[18] Taiwan’s New Southbound Policy: https://newsouthboundpolicy.tw/

Taiwan’s Bold Expansion in Global Mandarin Education: Scholarships, Language Centers, and Cultural Influence


Sending Mandarin Teachers Abroad

One pillar of Taiwan’s cultural diplomacy has been dispatching qualified Mandarin Chinese teachers overseas.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hrough it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TaiwanICDF) sponsors an Overseas Professional Mandarin Teaching Project that stations teachers in diplomatic allies and partner countries. For example, as of 2024 Taiwan had 18 Mandarin teachers working in 12 countries – including Pacific, Latin American, and African allies like Palau, Paraguay, and Eswatini – to provide language instruction and promote Taiwanese culture. President Tsai Ing-wen has highlighted such efforts, noting that Taiwan has s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o Paraguay’s National Congress and universities, and even vowed to increase scholarships for Paraguayan students as part of strengthening bilateral ties.

Another major initiative is the Taiwan Huayu BEST Program (BEST = Bilingual Exchanges of Selected Talent), launc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21. This program forges university-to-university partnerships abroad, primaril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suppor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Huayu BEST, Taiwanese universities send highly trained Mandarin teachers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to partner universities overseas, while providing scholarships for those universities’ students to study Mandarin in Taiwan. The program also offers resources like the TOCFL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 and helps foreign campuses set up Chinese language centers. By mid-2022, 48 overseas universities (41 in the US, plus others in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the UK) had signed Huayu BEST agreements with 17 Taiwanese universities.

Establishing Mandarin Learning Centers Overseas

Taiwan has also established and sponsored language and culture centers abroad as platforms for Mandarin learning with Taiwa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inistry of Culture’s Taiwan Academy program, inaugurated in 2011, set up non-profit cultural institutes in key cities. The first branches opened in New York, Los Angeles, and Houston in October 2011. Taiwan Academies promote Mandarin in its traditional character form, along with Taiwanese arts,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on Taiwan. By 2013, Taiwan had Taiwan Academy contact points in 64 countries through local partner institutions.

In recent years, Taiwan broadened this approach with the OCAC’s Taiwan Center for Mandarin Learning (TCML) initiative. Announced in 2021 amid declining Confucius Institutes, TCMLs are Mandarin learning centers for adult learners operated in cooperation with overseas Taiwanese community schools. The centers emphasize a learning environment rooted in values of freedom, diversity, and democracy. The curriculum uses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ncorporates Taiwanese culture.

Scholarships for International Mandarin Students in Taiwan

To invite foreigners to experience Taiwan firsthand,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generous funding for students to study Mandarin and degree programs in Taiwan. A key program is the Huayu Enrichment Scholarship (HES), administered by MOFA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stablished in 2004 and expanded over time, the HES offers stipends for foreign Mandarin learners (including beginners) to enroll in intensive language courses at any of Taiwan’s accredited university-affiliated Mandarin centers. Scholarships can range from 3 months to 12 months, with recipients receiving a monthly allowance (around NT$25,000, roughly US$800) to cover living costs.

In tandem, the Taiwan Scholarship funds foreign students pursuing full degrees in Taiwan, from undergraduate to PhD. While not limited to Chinese-language majors, this scholarship often draws students into sinology, Mandarin language teaching, or other China/Taiwan-related fields. By 2024 the scale had grown significantly; for example, Taiwan’s representative in India awarded 92 Huayu Scholarships to Indian students that year (compared to just 5 Indian recipients when the program started in 2004).

Program Growth and Key Milestones (2009–2025)

  • 2009Education partnerships begin to take shape. Taiwa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gns cooperation MOUs with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abroad to enable teacher exchanges and sister-school programs.
  • 2011Launch of Taiwan Academy. Taiwan establishes its first official cultural centers overseas in New York, Los Angeles, and Houston.
  • 2016New Southbound Policy boosts exchanges. Taiwan ramps up scholarships and Mandarin training for students from ASEAN, South Asia, and Oceania.
  • 2020U.S.–Taiwan Education Initiative. Washington and Taipei launch a cooperation program to expand Mandarin and English learning while upholding academic freedom.
  • 2021New flagship programs launched. Taiwan’s government rolls out Taiwan Center for Mandarin Learning (TCML) and Taiwan Huayu BEST Program.
  • 2022–2023Rapid expansion. Taiwan establishes 66 TCML centers and forges 41 university partnerships under Huayu BEST.
  • 2024–Present – Taiwan continues to expand its Mandarin teaching network and explores new regions such as Central Europe and Africa.

Impact on Cultural Exchange and Diplomacy

Taiwan’s government-led education and language programs have become a cornerstone of its soft power and public diplomacy. By shar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a context that celebrates Taiwan’s open society and unique culture, these initiatives help differentiate Taiwan on the world stage.

These programs also serve strategic diplomatic goals. For countries that partake, the exchanges are a form of “citizen diplomacy”, creating grassroots ties beyond official relations. Hosting a Taiwanese language center or receiving scholarships often correlates with warmer attitudes toward Taiwan in those societies. Lastly, Taiwan’s educational programs reinforce its international identity as a champion of Mandarin education in a free, pluralistic context, projecting soft power that aligns with its political values.


Sources

[1] Taiw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ICDF): https://www.icdf.org.tw/
[2]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https://en.mofa.gov.tw/
[3]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https://english.president.gov.tw/
[4] Taiw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https://english.moe.gov.tw/
[5] Taiwan Huayu BEST Program: https://huayubest.moe.gov.tw/
[6] TOCFL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sc-top.org.tw/
[7] Taiwan Today: https://www.taiwantoday.tw/news.php?unit=10&post=220190
[8] Taiwan Ministry of Culture: https://www.moc.gov.tw/
[9] Taiwan Academy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taiwanacademy.tw/
[10] Taiwan News: https://www.taiwannews.com.tw/en/news/2490367
[11]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OCAC): https://www.ocac.gov.tw/
[12] Focus Taiwan News: https://www.focus.taiwan.tw/
[13] Huayu Enrichment Scholarship (HES) Portal: https://taiwanscholarship.moe.gov.tw/
[14] Taiwan Embassy Information: https://www.taiwanembassy.org/
[15] Taiwan Scholarship Information: https://taiwanscholarship.moe.gov.tw/
[16] India-Taiwan Trade Relations: https://india.taiwantrade.com/
[17] U.S.–Taiwan Education Initiative: https://www.ait.org.tw/
[18] Taiwan’s New Southbound Policy: https://newsouthboundpolicy.tw/

[19] Dicky’s Karma: https://dickykarma.magicship.xyz/%e5%8f%b0%e7%81%a3%e5%a6%82%e4%bd%95%e9%80%8f%e9%81%8e%e8%8f%af%e8%aa%9e%e6%95%99%e5%ad%b8%e9%80%a3%e7%b5%90%e4%b8%96%e7%95%8c%ef%bc%9f%e6%8e%a2%e7%b4%a2%e6%94%bf%e5%ba%9c%e6%8e%a8%e5%8b%95%e6%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