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先的夏天

 王首先是一個鄉下小孩,不喜歡讀書,喜歡看電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城鎮的導演進入了首先居住的村莊,王首先因此有了個難忘的回憶。影片一開始很像魔戒的夏爾村,在魔戒裡,甘道夫帶著煙火來到夏爾,於是小孩子們蜂擁地圍繞在甘道夫旁,推著甘道夫進城;在王首先的村子裡,播送電影的車子來了,小孩們同樣圍在車子旁,期待電影的播放。這個村子和夏爾一樣可愛迷人,而新電影的導演也來到這個村子,於是王首先成為了電影的主角。我對這個影片有以下感想:

一、父母望子成龍,卻不能以身作則。村子裡常常有電影的播放,每次播放全村的人都會圍過來觀影,王首先一家人也不例外。然而,望子成龍的王爸爸、王媽媽不讓王首先去看電影,但自己卻跑去看電影。相信王爸爸、王媽媽都希望王首先能夠好好讀書,而後能夠有個好職業,可以不用窩在鄉下耕田。但是王首先喜歡看電影,被父母留在家無疑是剝奪了王首先看電影的樂趣了。我認為讀書很重要,但是快樂的童年也是很重要的。另外,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親自己都跑去看電影,還敢要求小孩子留在家裡讀書。父母親常常不希望小孩子常常看電視,但父母親在家裡的時間卻常常坐在電視前面,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自己也應該以身作則。小孩子是喜歡學習的動物,父母的表現常常會影響小孩的行為。

二、學習和教育一樣,都是有目的的。王首先曾經留級,一直在校長、老師的眼中是個問題學生,連背個課文都背不好。但從王首先開始演戲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王首先可以背下所有劇本的台詞,背下課本的課文,連校長都覺得不可思議。我認為這和「學習」是有目的有關。遙想以前讀 書的動機,任何階段的讀書或學習都是有目的。以我自己而言,國小讀書希望可以當班上的前三名、國中或高中讀書都是為了考高中或大學,我想這也是大多數台灣學生讀書的動機。然而,這樣子來到大學之後,常常學習變成沒有目的,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學習。我到現在為止,對於學習讀書整所以能夠很坦然的接受是覺得反正學學一些有的沒有的,這樣講話的時候可以讓人覺得自己很厲害。胡蘿蔔或棒子就是為了得到獎勵或避免處罰用來使人學習的方法,這也使學生變得不喜歡學習甚至害怕學習。獎勵常常是部份同學的專利;處罰往往造成學習更大的陰影。讓學生知道為什麼學習,才能讓學生可以真正投入學習。當演員,也是要有文化的,所以王首先認真學習。

三、沒到過城鎮的人不了解為什麼城鎮的人想要鄉下,也因此老想往城鎮跑。王首先在演戲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到了城鎮的人不留在城鎮,還想要留在鄉下?」從導演和王首先在 re戲的時候,這個矛盾就一直存在王首先心中,直到拍戲仍然未解。王首先甚至問了身邊的朋友,試圖去找到答案,大家的回答都是寧願待在城裡而不願待在鄉下。導演對王首先只說,這是劇本的安排,星星(王首先被交待的角色)因為看不慣城裡的人、事、物,所以想要回到鄉下。這當然無法解決王首先的疑惑,也因此王首先被換角。台灣的交通資訊發達,對於鄉下人對城市人容易了解,對其的憧憬就不會如此明顯。家父年輕時也誤入都市叢林,家父常常說在都市沒有錢就糟了,在鄉下地方,隨便找一個人的家都可以進去吃飯,餓不死。這透露出在鄉村地方,人們彼此熟識、守望相助。家父寧可住在鄉下,而不願意到城市。如果王首先能夠遇到家父的話,或許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到過都市的人總是想回鄉下。

以上簡短心得報告。線上觀看:http://v.sohu.com/20061104/n246197859.shtml (只能用ie瀏覽。)

Cultural Shock

Cultural Shock

Dicky, Huang Yu Shu

Cultures differ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nd thus the people in the country take different action at different time. I have two news reports, which are introduction of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1] and a case happened in United States[2], and I would like to compare this two reports.

First, Taiwanese and American hav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on labor safety and health. In Taiwan, most of Taiwanese do not have sense that employee have the right to work in a safe environment, and that is why such a organization “Taiwan Association for Victim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organized to help and educate the people who is unawake. People in Taiwan tend to contribute the problem to them individually. On the contrary, American sees worker protection as a social proble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people should establish law of integrity. However, these reports released in different times, and the authors are special in different fields, so the context and present situation might change.

Secondly, owing to their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hey choose different way to change the society. Victims, no matter the labor or their families, in Taiwan are trained to help the general public. It is a concept of “empowerment”, people can own abilities to solve their individual or social problem. They might go to court to accuse by themselves, or they might organize a demonstration to protest the unequal law. In USA, the efficient way is to lobby the law makers. Here we can see that Taiwanese verse American is just like bottom-up verse top-down.

It is interesting to comparing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from different view. I am expert in health education, so I would like to take these through a pair of more cultural glasses.


[1] TAVOI: Combating the dangers for workers in Taiwan. ICFTU Online. 26 April 2002.

[2] The Working Wounded. David M. Uhlmann. New York Times. 27 May, 2008.

青年旅遊志工專業研習

青年旅遊志工是由三個很有趣的詞組合而成的,青年代表年輕、活力;旅遊代表獨立、享樂;志工代表熱情、關懷。由於之前參與青年旅遊志工的共識營,今天又有機會參加公民記者的專業研習。從早上到下午,共有三個講師為青年旅遊志工上課,心得簡述如下:

第一堂課是中華大學觀光學院的蘇成田院長講的「青年旅遊發展趨勢」。青年旅遊不同於觀光旅遊,青年旅遊的人都會稱自己是背包客、旅人,少稱自己是觀光客。但在台灣,我認為常常有人將背包客和旅人混用,甚至不會使用旅人這個名詞,而直接使用背包客。背包客,依照我的定義,是只帶著背包,穿涼鞋,有一種苦行僧的味道;旅人,則是享樂主義,定義較廣,只要不在自己熟悉的國度,都是旅人。不管在國內或國外,有人問我在某某國家做什麼事的時候,我都會回答:「玩。」或者「traveling.」所以我會說自己是旅人,我會拖著行李箱,因為我要空著行李箱出國,滿著行李箱回來中華民國。但是許多人常常會將獨立旅行(independent travel)或自助旅行和背包客劃上等號。我想這多多少少受背包客棧的影響。背包客有一個好處是有別於和我這樣的旅人的,那就是背包向行李不多,很方便就可以搭便車。而蘇院長也強力想要推廣搭便車的文化在台灣,我也認為這是相當值得推廣的。

下午的課,先由背包客棧的小眼睛告訴我們「部落格與網路行銷」。依我對背包客棧的認識,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的題目。背包客棧,就我的印象,分為三個部份:比價機票、論壇和wikipedia三個部份。而作為一個能夠賺錢的網站的擁有者,其所具備的技能應該是如何運作社群、如何吸引人到該網站。部落格,這個web2.0的工貝,頂多是和背包客棧的wikipedia有相關;而用網路來行銷xx東西(xx可以是農產品,可以是台灣或任何東西)就不是小眼睛先生專長的,所以也可以發現小眼睛先生講得怪怪的。不過,大概也因為小眼睛先生是文學創作家,所以在講話是用字遣詞就顯得仔細而較費時間。我唯一有心得的就是小眼睛先生說台灣觀光產業的時候,這也是小眼睛先生整場演講中,用最少停頓的功夫來講完一整個論述。台灣和日本同樣為島國,但日本因為有較大的內需市場,所以光是國內市場就足以支撐整個觀光產業,也因此不會像台灣的觀光業者,三十天中有二十天是沒有客人的,所以十天的旺季,就要把價格提高三倍。台灣由於市場小,勢必需要國外的觀光客來支持,而歐美旅客來台灣的旅途遙遠,常常需要在新加坡或曼谷之類的旅遊大國轉機,再到台灣來的旅客不多。鄰近國家才是我們能夠把握且必需要把握的市場,這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法國政府的觀光政策也是聚焦在鄰近國家,畢竟從較遠國家來的人是少數。我自己也是如此考量,都會先往亞洲鄰近國家旅遊。較遠的市場,可以等自身的觀光條件茁壯之後,再進行推廣;當然對個人而言,就是等有更多錢、更多時間的時候,再到不是亞洲的地方旅遊。

查理王的講題是「web2.0與網路行銷的未來」。一開始先問大家坐在這裡做什麼!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參加青年旅遊志工做什麼,只是覺得很好玩,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做一件好像滿有意義的事情。 查理王對web2.0沒有講很多,只有講了些部落格的重要性。部落格的產生,使每個人發表文章都不需要再透過gatekeeper才能讓全世界看到自己的文章。由其在民眾對媒體信賴程度下降的時代,部落格成為一個很好的行銷工具。2007年時代雜誌選出世界前一百個有影響的男女,其中一個在中國的就是曾金燕。曾金燕常年關心愛滋病議題,儘管中共對媒體有嚴格的管控,但透過部落格,曾金燕還是能將消息散播出來。查理王同時呼籲大家盡快開始使用部落格並持之以恆地使用,使用固定的名號,建立network。另外,查理王和大家分享「海星和蜘蛛」的東西。這大概就是像bottom-up和top-down的概念。看過蜘蛛的人都知道,蜘蛛在整個網絡的中間,一槍斃了蜘蛛的話,整個網子就潰散了,這是有一個人在中間帶頭;海星則是一個有活力的生命體,儘管某個地方有缺陷,但其它地方仍然能夠運作。所有人共同對組織有貢獻,一個人不見了,還有其它人繼續努力。這也讓我想到公民記者申請青輔會的部落格。如果自身已經有長久建立社群的部落格,也不需要再另外開一個部落格,如此若有一天青輔會沒有資金營運的時候,海星們還是能夠靠自己的力量繼續做想做的事。不過不管海星或蜘蛛、bottom-up或top-down,這兩個都各有優缺,需要靠智慧去看待和運作。最後,我覺得可惜的是,查理王是社群經營長,似乎沒有講很多社群經營的東西有點可惜。

學習、學習。集中、集中。青年旅遊志工的課程,還是能學到不少東西的。

© 2008 Dicky's Karma

Cause and Effect

Cause and Effect

Dicky, Huang Yu Shu

Global warming has been or still is a very hot issue since Al Gore’s film “ an Inconvenient Truth”, and this is a issue everyone living in this would all should concern. From the article by Francis Zwiers and Gabriele Hegerl[1] of this issue is trying to refute Rosenzweig and colleagues’ point of view. Rosenzweig thinks that greenhouse gases produced by human induced climate change, but F. Z and G. H think Rosenzweig used the inappropriate statistic analysis. I also have something would like to share on this issue.

First, biological impacts resulting from climate changes is not an evidence that human cause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but a signal shows that we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solutions for global warming. Both Rosenzweig and F.Z and G.H are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link between impacts and warming. As far as I know, it is no doubt that human cause global warming. All sentient beings, inclusive of human, living on the earth should be on the equal status, and no one is better than others. Instead of protecting animals from danger when they are facing trouble, we should keep our environment well before the worse day come.

Second,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discuss research methods in NATURE. Every researcher has his or her own reason and limitation to decide what methods is good for the research purpose. F.Z and G.H should not only pick up the method but also have some analysis or experiment against Rosenzweig’s research—otherwise this article is just a pseudoscience.

It can not be denial that people always see things through their own glasses, thus everyone should not judge each other before we know each other holistically. Put yourself on other’s shoes and be humble, and the world you can see is wider.


[1] Francis Zwiers and Gabriele Hegerl. Nature453, 296-297(2008).

四川大地震後的公共衛生問題

儘管四川大地震至今並沒有發現任何重大傳染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警告,四川恐怕會爆發大規模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相關官員表示,主要威脅並不是災區罹難者屍體腐爛,而是遭到汙染的水源以及收容所擁擠狀況恐怕會爆發傳染病,之後一定陸續有些疫情傳出,完善的預防是相當必要的。因此,接下來將討論水源、收容所擁擠和其它公共衛生事項該注意或已注意的部份。[1]

 

1.水源

水在人類生存及永續發展中扮演的相當重要的角色,一但受到污染所爆發的疾病疫情絕對不是一個、兩個死亡人數可以解決的。不論是飲用水或者是清潔用水,都和整體公共衛生的發展息息相關。聯合國曾發表聲明說,全球開發中國家發生的所有疾病與死亡,有百分之八十與水源有關,此外,平均每八秒鐘有一名兒童死於與水源有關的疾病。而提供乾淨水源,需要在基礎建設與技術方面做重大投資。

以四川大地震來說,基礎建設少數還能運作,也不是目前必需投入的項目。一般地震災害後由於房屋、建築物的大量倒塌會破壞一些公共的設施,比如管道的破壞、水站的破壞、水池的破壞等等。因此就會有大量的原來固定的自來水管或者蓄水池等地的水源就會遭到破壞。從污染的情況來說很多的是因為一些菌類的侵襲,特別是大腸杆菌會污染水源,在地震中被破壞的工業設施有可能使附近的水源受到有機污染。一般災害附近最多的還是因為大腸杆菌污染所導致的。 

潔淨水的供給,以及現場環境的處理,包括水源的保護等都必須投入努力。光是從新聞看到的就有現場用水車送水、或者大量礦泉水、純淨水。只要大家在吃飯、喝水前,洗手;喝過的礦泉水蓋上蓋子,就不會造成衛生隱患。除了政府層面和地方工作人員做的大量工作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從個體層面上,因為人群大,每一個人一定要做好公共衛生的水源保護,包括個人行為。[2]

 

2.收容所

由於大批人員聚集,若疾病發生可能在人群中爆發,這會造成大型疾病爆發。所以在某種情況上來說,一定要避免大量人群的積聚現象。最容易解決的方法,就是不要聚居在一個地方,這樣有利於一些疾病的預防和隔離。 [3]

 但地震災區收容所是無法避免的措施,然收容所的特徵是「人滿為患、場地擁擠、空氣污濁、情緒緊張」……幾乎每個收容所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衛生條件差、人群擁擠雜堆、溫度回升,這些都是傳播細菌、病毒的可怕「溫床」,如何使在收容所災民和病人不受更重大的危害,使用碘酒、酒精,或者找抗菌素、消炎藥吃下。只要身上有傷口,一般吃上兩三天劑量的消炎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防止細菌感染。[4]

 

3. 其它公共衛生事項

 引用中國衛生部說過的話:「災情就是疫情。」所以在地震發生過後防疫的工作是相當重要的。除了前面的水源和收容所擁擠問題外,中國衛生部還做了以下工作:一、防疫人員不但要進到村,並且防疫技術人員和督導員要覆蓋到災區縣鄉,以有效防控疫情發生;二、 在衛生防疫藥品和器械保障方面,確保防疫人員進到哪裏,藥品和器械就跟到哪裏;三、對可能發生的污染源,通過科學論證,及時做好重災區的清理工作,妥善處理遇難者遺體和動物屍體;四、在食品環節上嚴格把關,不讓過期或接近過期的食品進入災區,同時要加強對救災食品儲運環節的管理,確保食品安全衛生。[5]


[1] WHO警告:震後1030 疫情爆發危險期。今日新聞。2008

[2] 蔣岩。中國疾控中心。新華網。2008

[3] 蔣岩。中國疾控中心。新華網。2008

[4] 專家:地震後需預防細菌性痢疾及霍亂疫情。新華網。2008

[5] 一切為了災後無大疫——四川災區防疫工作紀實。新華網。2008

川緬點燈祈福法會

台灣大學課外活動組在某一天聚集了校內服務社團,讓服務社團腦力激盪出一個能夠為四川災民能做點事情的活動。於是光鹽社和漁服社很有擔當地接下了負責人的職務,並進行連續一個星期的募款活動。我們社團(中智社)在浴佛節的慶功宴+檢討會時知道了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也想利用中智社的特色來為四川災民盡一份心力。於是我們在募款的最一天,舉行了「藥師經法會+點燈祈福」的活動,活動心得如下:

一、中智社錯過在第一時間加入。在每個社團共同討論該募款活動的時候,中智社沒有馬上答應要加入活動,直到募款開始前一天才決定加入。錯過第一個時間點加入,而後面想要再加入就會有比較多困難,例如:只能透過活動網頁了解整個募款活或者可能會被人質疑參與活動的動機。

二、和其它社團聯絡的狀況。讓我印象深刻是和光鹽社的同學聯絡。該活動負責人在接到電話,知道中智社想辦法會和點燈的時候說:「我們希望這是沒有任何宗教色彩的活動,所以捐款也選擇沒有宗教色彩的基金會……」加上募款活動也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有點燈活動。簡言之,就是有一種被「婉拒」的感覺。每個人都有宗教自由,但刻意排除宗教就顯得不尊重宗教。宗教自由是能尊重別人的宗教,同時每個人也能表達自身宗教。但刻意不談論宗教或政治不叫宗教自由,是沒有思想、沒有哲學。不談論宗教或政治,也許是對新認識的朋友,也許是對生意簽合約的對象。

三、新聞稿的撰寫內容。中智社必須感謝課活組的馮姊(馮嬤嬤),馮嬤嬤給我們許多幫助。從我們決定辦法會和點燈祈福開始,馮嬤嬤就隨喜我們的發心,但或許是馮嬤嬤有太多事務要忙,於是將活動讓職務代理人幫我們完成整個申請活動的流程。馮嬤嬤在活動前一天,想要將我們的活動訊息放在課活組的網頁,但由於內容沒有仔細針酙,於是馮嬤嬤就沒有把我們的活動訊息放到課活組的網頁上了。

四、點燈祈福和撤場。點燈的地點在戶外,當天晚上雨也是有一陣沒一陣的,不過可能是在晚上點燈,效果也算不錯,引來不少人潮,讓人點燈,唯一可惜的是,若能放上募款箱,也幫忙募款那就更好了。撒場時的工具,是我們物料準備時所忽略,於是花了不少時間找清理的工具和進行清理。最後,到復興南路吃清粥小菜又回傳護的實驗室開會,也算是滿好玩的經驗。

活動結束,感覺滿好玩的。許多人投入協助,傳緩和傳雍功不可沒,許多人協助轉網宣;還有傳儒和慧桓支援的維那和悅眾;點燈現場的工作人員,大家都挺好玩的。

水蜜桃阿嬤

水蜜桃阿嬤,我一直認為是一個行銷品牌成功的影片,今天才知道這是商業週刊拍來作「生命教育」的影片。片中阿嬤的媳婦和兒子接連自殺,留下四個小孩子讓阿嬤扶 養,這是一個發生台灣原住民身上的真實故事,你可以在「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看到完整的影片。看完之後我有以下心得:

一、自殺無法解決問題,只是留下更多問題。媳婦先燒炭自殺,而五天後,阿嬤的兒子趁家人去買砌墳墓的磚頭時,在家也喝了巴拉刈自殺了。影片沒有交待自殺的原因,但用自殺來逃避問題,只留下更多問題。媳婦自殺比較沒有能夠推測的線索;兒子在自殺前,用手機拍下影片,告訴還活著人,因為放不下老婆,所以想要去照顧她。孩子們因此,相當討厭爸爸,同時也提醒我們負責任是怎麼一回事。會自殺的人往往是某個結無法打開,遇到瓶頸無法突破。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每個人最寶貴的資產就是生命。遇到困難,應該要找朋友、家人甚至是張老師之類。

二、原住民超可愛。我的家人有一個共同的習性,我們喜歡和在社會上較弱勢的一方當好朋友。爸爸從年輕的時候,就常常在原住民部落鬼混,雖然是別有用心,但也是對原住民像朋友;媽媽開的餐廳,也曾經藏匿過逃跑的外傭;受到爸爸、媽媽的影響,我和妹妹對族群平等的概念是內化為生活模式。我高中的好朋友之一,就是原住民,原住民超好笑的,真得是很樂觀;在前年到達瑪巒部落做社區發展的時候,更是深入認識了真正的原住民。「咱們」原住民就是知足常樂,上班時間也是要喝維士比,專案經理不在的時候,還要跑出去偷喝歌,一首十塊錢好便宜、好過癮。

三、跳舞、喝歌可能只是麻痺自己不要去想媽媽。有一段是小孩子們在房間裡唱唱跳跳,在對嘴唱歌。一開始,我笑得合不攏嘴,因為這也是我一個人在房間會有的行徑,就是假裝自己是明星在對嘴唱歌。不一會兒,其中一個小孩居然哭了!原因是想起媽媽。這真得是相當令人覺得難過。也許這些小孩子,都只是築起一道看似快樂的外表,但內心脆弱,需要媽媽的關懷。

四、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四個小孩中的小豹是唯一的男孩,年紀也最小,當阿嬤幫小豹洗澡時,小豹想叫阿嬤媽媽,因為小豹沒有媽媽;在全校慶祝母親節的時候,阿嬤出席,其它小孩的媽媽都到場了,就是四個小孩的媽媽缺席。小孩子還是要有媽媽才像個小孩子。

五、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的問題,在原住民部落或鄉下特別明顯。單親家庭或隔袋教養並沒有錯,錯的是社會給予不當的標籤,使之成為問題。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常常養成相當兩極的人格的小孩。會有小孩因為待在單親家庭,而更力爭上游,也珍惜身邊每一個人,和大家處得相當融洽;也有小孩因為隔代教養,自認條件比較差,抽菸、酗酒樣樣來。這是內政部現在、未來都將面對的問題。給錢不是方法,唯有「教育」才能使整個社會改變。

水蜜桃阿嬤在播出之後招到爭議。商業週刊一跟阿嬤說,拍了紀錄片,水蜜桃的生意會變好;阿嬤不知道紀錄募到的款項無法幫助到社區…等。但影片還是感人,生命教育的功能還是具備的。

Economy and Health

Economy and Health

Dicky, Huang Yu Shu

Again, we face the dilemm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alth personal or public. Every country or area around this world can not keep away from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separate economic units start to integrate as one huge unit; one of the hugest units i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WTO has different levels for tariffs according the countries’ economy, however, “health” can not be leveled, because human are born to be equal. Article from Chen and Huang[1] lets us know the history clearly, and I also learn something from it.

First, Taiwan experienced from the poor to the rich, so as for the health, and you can find tha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s always prior to the concerning of public health, no matter in what countries or industries. Taiwan got the support from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fter world war two, which has a long time thriving. Nevertheless, businessmen looked only on the money and government care only the export policy. It’s too late to set up environment and worker safety regulations, so there were much people died of chemical hazard. Now, Taiwan has been in the group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aiwanese also have abilities and duty to provide evidence or information for any material which might endanger human beings.

Secondly, social justice will be realized, but it takes time, and we might not have the chance to see i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ing or undeveloped countries, every single country will be equipped with complete laws or regulations to avoid the environment getting worse. Before the new laws establishing, scientist and social movement activist should keeping doing their job to dig out and spread the reality. I believe that government i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public.

Economy and health should be a dilemma. It is obviously that people who are died can not earn and spend money. Health is supposed to prior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ing and undeveloped countries are lucky; they can use our experiences to make their countries better.  


[1] Meei-shia Chen, PhD, MPH, Chang-Ling Huang, MA. Public Health Then Now-Industrial Workers’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nder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Taiwan Experi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997;87;1223-1231

新店:花園新城的油桐花

星期日,天氣晴。柚子、茶茶、禎耘和我到花園新城賞油桐花。簡述到達花園新城的交通方式:搭捷運到新店捷運站,再搭綠3便可抵達花園新城。attachments/200806/1441800868.jpg搭捷運到新店捷運站,還可以到烏來等許多台北縣好玩、有趣的地方。新店捷運站旁,也有旅遊資訊中心,相當方便。

一到新店,就開始造業。我們四人中午就到「一碗小羊肉」吃中餐。一般情況,我不會吃任何奇怪的肉品,包括羊肉、牛肉、鴕鳥肉、鱷魚肉、鯊魚肉,我們都有雞肉和豬肉可以吃了,為什麼還要吃這些奇怪的肉。(最好的情況就是吃素啦!什麼肉都別吃最好。)但既然是旅行、出遊就可以是冒險的一部份,所以我是抱著冒險的心態來品嚐這一碗小羊肉。我點紅燒羊肉再加一碗羊油麵線,光看到這些字眼,一股羊騷味就飄出來了。你一定很難想像,那裡不只一間羊肉店,而是一群羊肉相關的餐廳,羊兒們大概視這個地方為地獄、為禁區。喝了一口禎耘的清燉羊肉,挺香的,是當歸的味道,我的紅燒口味也不賴,配上羊油麵線雖說不上美味,但也算飽餐一頓。

在前往花園新城前,我們到聖巴黎買了兩百元的魯味,就搭綠3前往花園新城了。搭巴士到終點站,會看到全家便利商店,可以在那邊補給乾糧。下一步,我們往蘭溪走,如果沒有把握蘭溪往哪個方向的話,問看看店員或路上的人應該都會得到答案。

attachments/200806/4268191784.jpg蘭溪,一條相當漂亮的小溪。根據柚子在荒野保護協會的經驗,不建議在溪邊或河邊烤肉,因為這會造成很嚴重的河流污染。同一時間在蘭溪嬉水的有許多人,讓我驚呀的是居然有外國人,而且不是一、兩個,是很多個,帶著己經會說國語的小孩子來玩水。大概是已經住在台灣一陣子的外國人,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台灣真是寶島,難怪葡萄牙人要說台灣是福爾摩莎。我們也找了個小池嬉戲,柚子和我都享受了天然的SPA,兩位美女無福消受,只能在一旁洗腳丫子。聖巴黎的魯味,也在這時候被嗑光,我推薦-米血。

下一站,我們到李偉文醫師的住處。李偉文牙醫師的診所在台北往輔仁大學路上的湯臣,同時也是attachments/200806/9317822507.jpg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往李偉文醫師家的路上,就像香港往太平山頂的路上,房子沿山路而建相當漂亮、雅緻。我們在李偉文醫師家談孩子的教育,參觀房子,這真是令人羨慕的幽閒生活。李偉文醫師家外就是油桐花的通道,這次來錯過了花期,希望下次來看到滿坑滿谷的油桐花。

同樣搭綠3可以回到新店。等車的時候,我看見市井小民的生活。和大家分享一個小人物:一個菜車是偏遠地區常常會有現象,這菜車主人是一對夫婦,突然婦對夫說:「這些花生丟到地上了!不要賣了,要丟掉!」然後夫點頭,就開始動作。旁邊有一群也是在等車的人,婦繼續解釋道:「地上有狗屎,而且人走來走去的,很髒,人家吃了壞肚子怎麼辦?」這個老婆是個有道德的生意人。首先,有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的概念,其次做的是良心事業,有誠信的小本生意。

數位學習在企業的應用

人力資源大概和知識管理有很大的相關。管理學有五管,但傳統的五管並不包含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對我而言,是相當新穎的名詞,這是去年上資訊傳播才學到的概念。將數位學習運用在人力資源發展或者知識識管理,可以節省許多資源、增加許多方便而帶來許多好處,特別是在政府大力支持的狀況下,這是較具規模的企業發展時可以考慮的方向。下面分享靖棋學姊在分享其在永慶房仲集團人力資源部的經驗的心得。

一、數位學習(e-learning)的導入感覺就像知識管理(KM)的導入很像,若要成功,有賴政策支持。數位學習的一開始的成效不太明顯,一開始導入的時候,大概要先做一些「感覺」很有效的成績單出來,因為這是需要時間長期經營,無法一蹴可幾的東西,這樣的動作可以讓上級、老闆知道花這些錢是值得的。雖然後期人員主動學習,但一開始還是需要給予誘引、建立制度,才不會一開始就胎死腹中。數位學習教材的保存,也做了相當程度的知識管理。當然,這都是建立在這個企業有必要導入數位學習,一般都要企業先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導入。

二、混成式學習,就是數位學習加實體課程。將數位學習和實體課程排列組合的話,不離三種形式的學習:數位學習、實體課程或混成式學習。各有各的優缺點,這就依教學的目的來應用。例如:麥當勞雖然是個很大的企業,但對基層員工訓練,如打掃或炸薯條,使用數位學習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三、企業文化的建立。一開始學姊就說永慶房屋和信義房屋有很大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信義房屋的員工之間名單不分享,彼此是競爭的;永慶房屋大家是共同成就這個事業。所以賣屋的SME也會錄製教材協助員工訓練。透過數位學習,台北的SME能夠將最好的經驗分享給高雄的業務員。

將數位學習應用在企業裡,大概就是做員工訓練,人力資源發展。當然數位學習可以用在更多地方,不過這都是要花錢、花時間去經營的。我相信這和知識管理一樣,沒有一番仔細評估就導入的話,失敗一定很容易發生且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一但成功了,對企業長期的發展而言,也將塑造具分享的企業文化並節省很大一筆的人員訓練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