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的詞類:介系詞、感嘆詞、語氣詞和連結詞(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四個大國佔了華語中相當大的數量,但是四個小國也是華語不可或缺的小螺絲釘。這四小國包括:介係詞國、感嘆詞國、語氣詞國和連結詞國。下面分享,陳純音老師「華語實用教學語法」詞類的四小國的筆記與心得:

一、介系詞國:

(一)動介詞:具有動詞的性質,又有介系詞的功能。

他「在」家看電視。
我「跟」他討論功課。
他「對」我發脾氣。
我「把」他罵了一頓。

上面句子中,主要動詞是「看」、「討論」、「發脾氣」、「罵」。但是有另一個很像動詞,又很像介系詞的「在」、「跟」、「對」、「把」,這些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1.共動詞(co-verb)和主動詞連動。2.就古漢語來檢視,這些在句子當作介系詞的字,都可以發現其當作主動詞的可能性:在意、在位、在行、跟會、跟團、跟車、對獎、對眼、對下聯、把妹、把馬子、把風、把脈、把權、把屎把尿、把酒。

(二)方位詞:無動詞性質的介系詞且表方位居多。

他在家看電視。
他在家裡看電視。

上面兩句差別在第二句有較具體的空間感。

小心!不要讓紙掉到地上。
小心!不要讓紙掉到地下。

使用的方位詞不同,原因在於視角在哪裡!哪裡個方向看出去。絕對性和相對性的問題。

外國學生學習介系詞的困難有:一詞多義、錯序和相對性(方位詞)三項。

二、感嘆詞國:

感嘆詞的使用能夠表達情緒,出現在句首。外國學生學習時,最常犯的會在於無法對應到正確的感嘆詞以懷達情緒。因此,學生經常避免使用感嘆詞。

三、語氣詞國:

放在句末,美國有阿拉巴馬州,中國則有「啊」、「啦」、「吧」、「嗎」等語氣詞供使用。其它還有:呢、喔、哦、呀、嘍、啦、喲、耶、、了…等。

使用語氣詞或感歎詞常常取決於下面因素:

年齡:年紀輕的,心情易受外在事物波動而發出「哇」等驚奇的感嘆;年紀大的,見過大風大浪,常用「唉」之類灰心的感嘆。
性別:女生使用的頻率高於男生。
親疏關係:老公可能向老婆撒嬌般地說:「再給兩千元嘛!」,但絕對不會向同事說:「再給兩千元嘛!」
個性:容易和別人熱絡地來的朋友,個性開放,侃侃而談型的,通常使用語氣詞或感歎詞的機會高於木納型的朋友。較害羞的朋友會建立較多的保護模式,少有語氣或感歎詞。

外國學生同樣易犯無法準確對應的問題。

四、連結詞國:

1.雙功能連結詞:此類連結詞,可兼當動介詞(跟、同)或當副詞(除非、既然、既使、不論等)。

2.連組式連結詞:連接兩個語句,詞序以連組式出現。例如:因為…,所以…;雖然…,但是…;不但…,而且…;連…,也…。

3.重複式連結詞:這一類對外國學生最容易學。一邊…一邊…;又…又…;越…越…

4.句末連接詞:出現於副屬子句之後。

…的時候,…
…的話,…
…之前,…(離事件較近)
…之後,…(離事件較近)
…以前,…(離事件較遠)
…以後,…(離事件較遠)

外國學生受before和after母語的影響,容易發生錯序的問題。

上面為華語詞類四個小國的介紹。

異域:泰北孤軍的故事

我認為華人社會對泰國的認識有以下幾種面向,透過「觀光」、「旅行」、「流行」、「勞力」、「慈善」…等。觀光以參加旅行社帶領的團體旅行認為,不外乎人妖秀、毒蛇研究中心、珠寶、大象;旅行則以自助旅行或背包客的探索;流行則透過電影,泰國電影如鬼宿舍、鬼影或愛情電影如愛在暹邏、荷爾蒙;勞力則是透過自己對外藉勞工的刻版印象,將所有國藉的外勞以刻版印象認識;慈善則多是透過政府或民間團體,不論是當志工或陪跑者,許多都是集中在泰國北部(泰北)。我一向認為,把泰國視為需要援助、救助的國家是相當做作的,因為泰國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我必需知道這些「做作」的人在想什麼,所以我了解了一下泰北孤軍的故軍,此文章分享我認識的泰北孤軍:

建議您一邊聽費玉清的美斯樂,一邊看下面文章:

美斯樂 – 費玉清

中國發生國共(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的時候,國民黨國軍受共產黨軍隊追擊,國民黨國軍越過元江躲到緬甸。適逢韓戰爆發,美國和中華民國(國民黨)都認為讓國民黨部隊留在緬甸,正好能趁共產黨打韓戰時反攻大陸。然而,緬甸向聯合國提出告訴,要求中華民國國軍離開緬甸,於此,中華民國國軍退出緬甸。

在所有戰事結束,剿共的任務不再的時候,國軍有理由回到中華民國的家門。然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理由,使這些軍人和其後裔有家歸不得:

一、退出緬甸:美國和中華民國認為從雲南反攻大陸,總是比台灣這個離島來得容易。表面上撤出緬甸(老弱部隊),實際上留下(精壯部隊)軍人在泰緬邊境或泰北金三角地帶。

二、地理位置:這些國軍多是來自雲南的農民,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在泰國北部比台灣離雲南家鄉的位置更近,這也讓部分軍人即使是中華民國國軍,卻也不想回台灣的原因之一。

三、泰國當局:國軍曾幫助泰國剿泰共和苗共,得到泰皇後賜泰國居留權,然而無法離開軍隊所駐紥的區域外,無法取得泰國護照以出境泰國,抵達中華民國國門。

四、中華民國:民國七十一年,人權作家柏楊探訪泰北後,台灣和香港給予救援物資,中華民國救助總會進入幫忙;民國八十九年,政黨輪替,執政黨(民進黨)不再給予中華民國救助總會資源,中華民國與泰北國軍的關係也漸淡,甚至發生泰國與中華民國互踢人球的情況。國軍和其後裔,為了回到台灣,買假護照入境,回到台灣又不受中華民國政府承認。民國九十八年,立法院修法,國軍子弟和藏胞取得合法居留身分。

目前泰北仍有國軍後裔於泰北就讀華文學校,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崛起,送入了大量的簡化字教科書,然而政治的認同或歷史的情感,許多學校仍偏好使用正體(繁體)的教科書。民國九十七年,中華民國台北縣淡水鎮的鄧公國小,讓泰北老師到鄧公國小進行教育訓練。物資之外,教育資源更是需要大家的協助。

下面是美斯樂的歌詞:

在遙遠的東南半島有幾個小小的村落
有一群中國人在那裡生活流落的中華兒女
在別人的土地上日子難過飽受戰爭的折磨
關心她美斯樂
看我們該作些什麼幫助她
美斯樂看我們能做些什麼

下面是民視有關泰北國軍的特輯:

教案編寫設計與實作(by朱文宇)學習心得

教案是在所有概念、教學流程想出來之後,才用文字記錄下來,功能是作為評審老師、長官檢查用的,甚至不寫都沒有關係。因此,有清楚的概念就能設計好的教案。學習外語以「溝通」為主要目的,學生只要最後的效果是好的,老師怎麼教不是重點。教語言的老師,要好好把握上課的每分每秒,讓學生很忙,忙著「說話」,腦筋一直想,老師才有時間可以喝咖啡。教案以「快教多練」為原則,節奏要快,老師少說話,讓學生能夠一直講、一直講。

如果老師是馴獸師,學生就是獅子,教語言要讓獅子去跳火圈,不是老師自己去跳火圈。快教一次之後,就讓獅子能夠練習。下面以我的理解記錄朱文宇老師發展教案的邏輯順序:

一、找出課文必須教授的重心
二、一個和課文有關的活動
三、活動所需要的語言技能再往前、往後進行發展

下面記錄一些朱文宇老師提醒在教學流程中的一些小撇步:

一、課文尚未教授之前,可以偷渡課本語句,使學生提前熟悉內容。
二、「快教」不需要管學生記不記得著,後面會有大量的操練。
三、書面「講義」的重要性大大重要於教案。
四、不要「點人」找學生配合活動,一旦第一次點了人,每次上課都要由你點人。
五、讓學生有「現學現賣」的機會 。
六、教師應當設計比實際教學時間更長的教學內容,流程可依學生反應進行調動或刪減。
七、上課前檢查教具;下課後登記教學進度。
八、讓學生有「整段敘述」的機會。
九、一定要討論課文。
十、錄音要用會起雞皮疙瘩的「大陸妹」的說話方式。
十一、平行延伸的生詞不要過多,只要夠代換即可。

更多有趣的語言教學活動,可以參考師大書苑或文鶴書局的英語教學方法書藉。下面為朱文宇老師線上「敢『動』教學」教學頁面:點擊此前往

為什麼學外語要學文法?中文也有文法嗎?華語教學語法(by陳純音老師)學習心得

Chomsky真得是一個很厲害的人類學家,因為Chomsky,我也相當以自己有人類學的血統而感到驕傲。不只Chomsky,李維史陀、馬林諾夫斯基…等人類學家的影響力,都不僅只於人類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傳播學、社會學…學門都能看到這些人類學家的影子。

Chomsky認為人類的小孩有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和吃飯一樣,不用學,本來就會了,它叫「普遍語法」!小孩能夠在不學習語法的情況下,根據外在環境而設定第一個語言的「母語語法」。相信以華語為第一語言的我們,應該都沒有學過華語的語法。「母語語法」的設定值好像基模,因此當熟悉「母語語法」的基模之後,再學習「第二語言」就會產生不協調或當機的情況了!這時候,我們有必要更新設定值,學習第二語言的語法就顯得相當重要了!不過,我想如果是母語語法和第二(或第三、第四)語言的語法是相近的,那學習第二語言就不是那麼困難了!所以歐洲人動不動就能會兩、三國語言,我想就是憑藉著相似的語法。

因此,若教學對象為將華語視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學生,教華語的語法就是很重要的課題了。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認識華語的六大特性:

一、孤立性(名詞無數、性、格;動詞無一致性)

語言可以分為冷語、中熱語和熱語,如何分辨語言的溫度,就看其文字和左右鄰居互動的程度。拉丁語系如西班牙語或法語,對於附近鄰近主詞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因應策略,詞彙分陰陽性就是其熱絡程度的表現;英語屬中熱語,我們會在第三人稱的動詞後加s,複數加s;華語屬冷語。

華語的名詞系統中,無數、無性、無格。你可以說一群狗,你也可以說一群狗兒們;你可以說很多電視機,但你不能說很多電視機們,這是無數。你或妳,聽起來是一樣的;他或她,聽起來也是一樣的,僅有書面語才有差別,古代人通通是同一個字,是女權運動興起,才開始給文字分化,這是無性。我打你;你打我,我和你既是主格也是受格,這是無格。

華語的動詞系統中,無西方語言的一致性,如第三人稱加s。

二、單/多音節性 (字/詞之區分)

此特性會讓非以華語為母語者有斷詞斷句的困難。以同樣一篇文章給漢字圈的日本人和非漢字圈的美國人朗讀,就能很明顯發現日本人有較好的斷詞斷句能力。

三、主題顯著性 (主題/主詞並存)

華語句子的組成有三個元素,包括主題、主詞和動詞片語。

非移位主題(無溝主題),例如:台灣小吃,你喜歡吃什麼?
甲說:「臭豆腐。」
乙說:「蚵仔煎。」

你不需要再重覆,「台灣小吃,我喜歡吃臭豆腐。」、「台灣小吃,我喜歡吃蚵仔煎。」因為我們的主題是「台灣小吃」、主詞就是「你」、動詞片語就是「喜歡吃」。有沒有講到上面三個元素,不要緊。

移位主題(有溝主題),例如:作業,你交了嗎?
甲說:「交了!」
乙說:「還沒。」

四、語詞省略性 (所有詞類都可省略)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連接詞…等都能省略。

五、詞序混雜性 (SOV/SVO眾說紛云)

華語的詞序常讓外籍人士百思不解,因為華語的詞序多由語意決定,而非語法控制。因此同一個句子就有可能出現英語的SVO詞序,也可以出現如日語的SOV日語詞序。

六、時貌明確性 (「在」、「著」、「過」、「了」之使用)

華語沒有時式只有時貌。時式(tense)指的是一件事發生的時間點,重點在於發生的時間,針對的是事情;時貌(aspect)是當時的那個人處於什麼狀態。華語中,表現時間點就靠時間副詞。

動詞,從語意上來看,有狀態動詞、動作動詞、成就動詞和完成動詞。其中,動作動詞,還有姿態動詞和非姿態動詞兩類。

狀態動詞:如「知道」、「喜歡」
動作動詞:如「打」
成就動詞:如「起床」
完成動詞:如「打傷」

在:表持續貌,必須和「行動動詞」一起出現。
著:亦表持續貌,但可以和一些動作動詞中的姿態動詞一起出現。
過:表經驗。不能和「不可重複」的動詞一起出現。「我死過!我老過!」顯然是病句。
了:表完成。但其出現的位置不同,語意亦有差別。
1.動詞後的「了」(過去;持續;強調)
我忘了;我開了整晚的車;嚥了這口氣,還真不計較了。
2.句末助詞的「了」(狀態改變;完成;軟化語氣)
入秋了;學中文三年了;他又在抱怨了。

以上為華語的六大特性。為陳純音老師教導「華語教學實用語法」的學習心得。

華語的詞類: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如何把詞類視為國家,華語的詞類可以分為八個國家,四個大國、四個小國。四個大國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四個小國則是:介系詞、感嘆詞、語氣詞和連結詞。下面先介紹,名詞國、動詞國、形容詞國和副詞國四個大國。

一、名詞國

名詞是最容易增加的,所以是最大的國家之一,只要「新增」就有了!流感疫苗算一個,A型流感疫苗又算一個,要幾個有幾個。因為有以下特性,外國朋友學習華語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有:

1.反身代名詞

例:張三相信李四知道王五這回害了「自已」。

試問上述句子誰受害了呢?

可以是張三,也可以是李四,也可以是王五。例子裡的「自已」可以長距離指涉。

例:張三相信李四知道王五這回害了「他自已」。

請問這次誰受害?

只有王五受害,「他自己」的時候,只能短距離指涉。只要華語語感夠好,很快就接受這個長、短距離指涉的分別。

2.量詞

華語不分什麼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通通都要數,通通有單位量詞。你不會說我買了「三魚五水」,你必需說我買了「三『條』魚五『瓶』水」。所有名詞都有不一樣適合的量詞。老外可能為了規避犯錯,通通用「個」就好了!我買了三個魚和五個水。

另外,矯枉過正時,會變得很有趣。過年的時候,David到老師家拜年,便向老師問候「三隻羊開泰」,並糾正春聯上寫的「三羊開泰」有語法的錯誤。這大概是當華語老師的樂趣之一。

3.所有格和限定詞、數詞的排序

my a book和a my book在英文是不合文法的,所以當老外要講「我的三本好書不見了」的時候為了怕說出和習慣不符的句子,會講他分解成:
我的書不見了。我的書有三本。他們是好書。

4.模棱兩可

例:我昨天吃了三個十元的煎餃。

請問我昨天吃了幾個煎餃?

可能是吃了三個;也可能是吃了「三個賣十塊錢」的煎餃。

5.名詞化

例:做這種工作的很不容易有空。

工作的→工作的人

例:他喜歡的是他的房間。

喜歡的→喜歡的地方

二、動詞國

從語意可以將動詞分類為狀態動詞、動作動詞、成就動詞和完成動詞;詞類的依語法則可以分為主動詞和助動詞。

1.一詞多義

不接任何受詞時,稱不及物動詞,我們會「坐」月子、「跑」單幚;接一個受詞時,是及物動詞,我們「吃」飯、「喝」水;接受兩受詞時,則為雙賓動詞,他「送」我一卷卡帶。

2.語詞省略

華語是個相當節儉的語言,常常省略一些詞,所以在受詞被省略時,就有機會造成語法上動詞分類的誤判。

3.引申意義

老外不懂為什麼我們要「打」電話、「打」赤膊、「賣」關子、「拉」肚子、「吹」冷氣、「買」醉、打「啵」、「救」火隊。

4.助動詞

a排序
我會去。
我應該會去。
我應該可能會去。

但沒有

我會應該去。

b助動詞不移位
英文:
直述句:he will go
問句:will he go?

華語:
直述句:他會去
問句:他會去嗎?

c助動詞的否定詞位置
英文:
直述句:he will go
否定句:he will not go

華語:
直述句:他會去
問句:他不會去

三、形容詞國

分為修飾語型和補語型。「漂亮的花」為修飾語型;「花很漂亮」則為補語型。如果有人說你「胖胖的」,不需要灰心,因為大部份人使用「xx的」這一類的形容詞時,指的是你不會太x又不會太不x。所以你不會很胖,但也不是不胖。

四、副詞國

副詞國內有,時間、地方、程度、情狀和態度五個副詞。以上五類副詞的排列較常出現的次序為「態+時+地+程+情」或「時+態+地+程+情」。

老外最可能遇到下面三個問題:錯序(單一副詞放錯位置)、可移序(只有時間和態度副詞可移)和排序性。

以上為華語實用語法(by陳純音)學習心得筆記。

走過人妖กะเทย的路

如果你以為到泰國只能看人妖,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到泰國你也可以變成人妖,只要你帶著開放的心,nothing is impossible。變成人妖的體驗或許不是我在國外做過最瘋狂的事,但這是我在泰國做過最瘋狂的事之一,右邊的照片是我們尚未變身前。

作這篇文章,我認為我有必要將「人妖」一詞定義與平反。「人妖」是華語中的一種蔑稱,指男扮女、女扮男、行為怪異、不守常法的人。若只有華語使用者單方面用「人妖」一詞來稱呼男扮女或女扮男的朋友,不免顯得一廂情願。然而,泰語老師,來自泰國曼谷,也使用「人妖」一詞,並教我們人妖的泰語為กะเทย,發音為Kathoey,所以本文就直接用「人妖」一詞來稱呼男扮女或女扮男的朋友。但我對「人妖」的定義是沒有污蔑的,單純指男扮女或女扮男,這並非行為怪異,也不是違法。

因緣際會,我有機會能夠到泰國長住一個月,一個月不算短的時間,空閒的時間也很多,加上Zue,我的泰國朋友,之前室友(Aey)留下的女裝,無聊的時候,我們會把這此衣服拿出來扮裝一番,變成女生一陣子。對於變裝,我有以下心得:

女生的服飾似乎是量身訂作的,許多衣服的彈性都不太好,或許是希望女生的身材一直維持在一個很好的狀態。因此,當我這樣很胖的人來穿這些服裝的時候,就會受到許多限制了!尤其,Aey是一個非常瘦的女生。我只能穿一件很像瑪莉蓮夢露的衣服,再加一頂假髮,我想也算是相當可愛的。點我看試穿當天的日記。

如果只穿上女裝,而沒有辦法和大家分享的話,這無疑是錦衣夜行。Zue為自己量身訂作了蕾絲、網狀的黑色洋裝,因為他有一個舞台能夠展示。這個舞台就是畢業生都會參與的送舊。當天,Zue下午就出門去化妝,我沒有在光天化日下變成「人妖」,雖然我也參加了送舊,但我還是不敢以「人妖」的身份出席送舊。Zue非常美麗,比起國內許多女生,我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當天送舊,我也以文字作了以下記錄:這裡

訂作的衣服就這樣讓它收回衣櫃也是有點可惜。回到公寓之後,我們再把這些訂作的衣服拿來試穿一下。享受最後美麗的時光。

前一陣子,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對女性進步指數,在所有亞太地區的就業市場中,女性指數最高的為澳洲,接下來就是泰國了。泰國為佛教國家,在我看來,相對於其它國家,是男女平等的國家。走出門,你可以在便利商店看到人妖朋友默默付出,搭公車的車掌服務員也是人妖朋友。在長久對性別包容的環境生長下,許多同學的女朋友也都是人妖朋友。對人妖的尊重已經進程到能夠男生能夠裝扮成女生去上學、去就業。

國外的體驗能夠擴展自己的視野,廣大自己的心胸。而自己的身體力行,扮女裝,也更能體會女生的處境,並了解社會形成的氛圍和壓迫。男扮女裝是我在國做過最瘋狂的事之一,我也珍惜這樣的經驗。下面是把一些當人妖的照片作成flicker:

華語教學概述和第二語言習得

一般外國人學華語,會遇到哪些問題,根據張金蘭老師的教學經驗,學習華語的外國人普遍會遇到以下現象:對於漢字圈的學生,如日本、韓國或越南的外國人,建立在曾經有使用漢字的基礎上,讀和寫兩個能力是很容易進入的,也因此就會輕忽習字;非漢字圈的朋友,就是所謂的「外國人」,聽和說的學得快,上課的時間不會說又很愛講;而華裔的外國人,則只會聽說,甚至只會粵語或閩南語。

普遍外國人學習華語不外乎有以下原因:一、被華人的爸爸、媽媽逼著學習華語;二、中國強大;三、喜歡華語流行;四、具挑戰性。教導華語者如果是正(繁)體的慣用者,通常會面臨和簡化字的比較,而正體字和簡化字分別在中國大陸和台灣被使用,只要依據學生需要教導,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張金蘭老師另外討論了,中國大陸和台灣在世界推動華語的優勢:在中國大陸,透過國家漢學辦公室,領導層級高,能夠快速地進入各國國家;台灣老師的優勢在於設備、師資、教學多元和科技的應用。

從幾個外國學生的訪問記錄來看,學華語對不同國藉的學生有不同的難處,俄羅斯學生覺得聽力難;奧地利學生覺得寫字和發音難;韓國學生覺得發音難;美國學生覺得辨字難、筆畫難;日本學生覺得發音和寫文章、用成語的時候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學法。波蘭學生學習華語倒沒有這些障礙,根據張金蘭老師的說法,波蘭語有所有能夠對應到華語的發音,所以很多音可以很輕易的上手。

華語教學市場上缺少兒童或外國學童華語教材。泰國的學校學童仍使用過去南一版的國語課本,原先設計給母語者使用的教材,在非母語國家使用,可能會讓學童不能有效率地學習。有興趣投入華語教學的朋友,不妨考慮開發外國兒童華語教材。

華語老師認為好的華語老師應具備:老師該有的人格特質、專業(包括語法、發音…等)、常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華語的外國學生則認為好的華語老師應該有:活潑的教法、鼓勵學生、標準的發音。且選擇母語者為學習語言的對象,似乎是普遍的對象。

以上為今日參加華語師資培育班的心得和小筆記。

非常4代 วัยอลวน4 泰國電影

看完了一陣子的肥皂劇,昨天找到了一部叫作「非常4代」的泰國電影。據介紹,這是一系列的青春電影,原本在前三集電影中的男女主角,現在都已經是為人父母了!夫妻或親子間往往害怕讓對方受傷而做錯了事,但這總比沒有愛過得好。(這好像是愛在暹邏裡的台詞。)把心得和影片分享在下面:

家庭成員包括:爸爸、媽媽、阿姨、兒子、女兒。阿姨,有著男性打扮,常常是爸爸嘰諷的對象;兒子被懷疑是同性戀;女兒在清邁讀大學,交了男朋友害怕被家人知道。就在女兒生日的時候,全家人北上要給女兒一個surprise,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

爸爸和媽媽分別發現女兒交了男朋友,都怕對方知道女兒交男朋友會生氣於是都瞞著對方。女兒也害怕家人知道自己交男朋友會生氣,於是也耍了一堆技倆,不過這些技倆反而造成爸爸和媽媽的感情出現裂痕。

我無法透露太多劇情,因為這個電影滿輕鬆、好笑的,也可以看到許多清邁的美景如動物園、素帖山、夜市和古城池。被認為是同性戀的小兒子也會裝扮得怪裡怪氣的非常有趣。

牡丹尾瓣傳 โบตั๋น Botan Gleep Sudtai

第一部看的泰國連續劇是Sawan Biang,有人把它譯作「臨時天堂」,最近看的泰國連續劇是Botan Gleep Sudtai,原本的電視劇裡就有翻譯「牡丹尾瓣傳」,也有善心人士將之翻為白話文「牡丹花的最後一瓣」,不論如何翻譯,就是一系列的好看電視劇,把心得和影片與大家分享。

兩個來自中國的移民家庭在泰國耀華力落地生根。賣清雞飯的家庭,生了三個兒子;演戲劇的家庭生了三個女兒。清雞飯的兩個兒子很不孝,但爸爸特別喜歡,還把孝順的小兒子視為衰門星;常新劇場的三個女兒各有特色,老大體貼善解;老二理性智慧;老三魯莽可愛。

劇情密度很高,同時間會有許多事情、事件在發生。大女兒結婚了,老公居然是Gay;二女兒,身邊許多蒼蠅,卻都是想利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愛情的果實;三女兒,疑神疑鬼,性情古怪,卻非常可愛。

中國式的家庭教育,第一希望兒女能夠孝順,第二希望兒女能夠誠信。許多家庭的小朋友,特別是現代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小朋友,每一個都是loog kun diaw(獨生子),父母寵愛得不得了。「寵豬舉灶,寵子不孝。」關心家庭教育的朋友們,這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電視劇。

中國海外移遍地開花,有許多移民還是使用原先的語言。這些家庭應該是來自福建的家庭,對話的語言中配合字幕,在母語為閩南話的我聽來格外親切。這是中國移民不數典忘祖的表現。不知道這些福建話,在泰國是不是還能夠通行。

這個連續劇很好看,而且有劇組陸續在翻譯,中文翻譯,而且是高清畫面的唷!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送行者」頂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的光環,似乎能夠吸引更多票房。第一次聽到送行者這部電影,是林佑威扮禮儀師為送行者宣傳;第二次聽到送行者,是陳文茜在電影得獎後,在世界週報上的介紹。碰巧有喜滿客的電影卷,就到電影院看送行者一片。我看的電影前一個場次,正好是龍巖集團的包場,這些人生旅途最後的送行者,的確令人感佩。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男主角的樂團解散了,被迫回到故鄉山形縣,找到了「旅程」服務的公司,應徵後才知道是擔任禮儀師,負責納館的工作。男主角的老婆不能諒解,於是離開男主角。然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太太看到男主角那份對得工作的熱誠和負責任,兩個人又和好了。

此電影的配樂相當好聽,看到片頭就知道原來是「久石讓」負責配樂。很奇怪的是,「送行者」這樣「可能」會哭的電影,整個電影卻能讓人感到詼諧的幽默,但這不是搞笑,且仍能感覺到那份對長者、亡者和長屬的關懷。

我們不必要執著身體,但人還活著的時候會吃、會喝、會排洩,這就是為了身體的正常運作;人死了之後,這念心已經不在身體上,但人們總是希望它漂漂亮亮的,就像生前一樣,家屬看了也能安心地「送行」。

禮儀師或送行者就負責這個「漂漂亮亮」的工作,或許生前沒有時間、精力、金錢去打扮,但在人生旅途的終點,至少要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然而,這樣的工作卻不是任何人都能夠勝任的,這樣的工作有時候甚至是讓人瞧不起的。我們必須感謝喪葬業者的默默付出,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沒有任何一個職業是對社會沒有貢獻的。

下面為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