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多元與發展》是李美賢老師與楊昊博士翻譯《Southeast Asia – 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中譯本,也是在東南亞研究所一年級必修課「現代東南亞研究」的教科書。剛剛讀完了第四章《人口轉型及社會變遷模式》,下面和大家分享心得筆記:
我讀《Pariah capitalism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of Southeast Asia: problems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這一篇是《Pariah capitalism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of Southeast Asia: problems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開頭就出現一個很陌生的生詞「Pariah」,翻譯是「賤民」,是印度南部一個低階的族群,通常這些人是被放棄的、被流放的。古典的社會學理論無法解釋東南亞的華人移民如何發展,觀察華人移民應該再納入其歷史和組織,以較大的理論模型來理解會比較恰當。所謂的「賤民資本主義」(pariah capitalism )指的是那些因為有流離經驗(sojourning experience)使其經濟表現地更為出色,而東南亞華人移民,正是這樣的例子。
我讀《南海貿易與南洋華人》
過去我們說「南洋」差不多就是現在指得「東南亞」,不過更準確地說,「南洋」是經由海洋所到達的東南亞地區,所以「東南亞」實際上包含了更多內陸地區如越南、寮國、緬甸。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由來以久,從《Maritime Expansion and Chinese Migration》可以略知一二,不過從更早之前,中國就有透過海路訪問東南亞的記錄了!
我讀《國際遷徙與移民:移民帶來的經濟利益》
前一陣子,勞委會打算提高基本薪資的時候,有一股反對的聲音指稱「提高基本薪資,只有外勞受惠,一般本來薪水就比較高的受薪階級,不會有影響。」這個看似正確,其實正是乎略了「移民帶來的經濟利益」。下面為我閱讀「移民帶經濟利益」的筆記心得:
世界上富有的國家多是由外來移民和移民後裔所組成的,美國、澳洲、加拿大,乃至南非。而最近在走下坡的日本,雖然我們無法說它是因為沒有外籍勞工的移入所以走下坡,但日本的確是一個沒有顯著外籍勞工流入的國家。
有人抗議外來移民稱,外來移民搶走本地勞工的工作。但我們應該想想,這些外來移民所拿走的工作是哪些工作?如果外來移民不去做,本地勞工會去做嗎?外來移民若進行的是本地勞工不願意做的工作,則因為有外來移民使社會經濟活動能夠持續;若是專門技術外來勞工,這也是因應本地工業發展需求,而招徠國外的技術勞工。事實上,只要提高薪資就可以吸引本地勞工從事那些3D工作,但雇主都不願意這麼做,雇主多偏好本地勞工和外來勞工共同存在的「雙勞動市場」。
外來勞工還可以作為緩衝期的媒介,雇主可以在急需人手時招募他們,只要勞力過剩或需求不再時,立刻遣散;此外,外來勞工也有助於維繫老舊行業於不墜,以成衣業來說,它在許多富有國家生存下來了,因為其進行了產業的升級,從設計,到承包,再轉包,最後外籍勞工可能得到只有百分之五的利潤。
外勞的進入,使本國勞工能夠從事待遇較好的工作。原本必須在家裡照顧小孩的婦女,現在可以外出工作,因為外勞可以照顧小孩,而職業婦女可以賺到更多錢。
你可能會說景氣不好時,外勞就會壓低本勞工的待遇了!事實上,如果你曾經是白領階級的工作者,你絕對不會在一失業後,馬上投入建築工地擔任藍領階級。但這些外來移民會持續在原本工作崗位,使社會持續運作。那麼,外來移民會排擠福利制度嗎?通常,外來移民對國家貢獻的稅賦是遠遠高於其所享受的社會福利。所以外來移民反而是造就更好、更豐沛的福利制度。
外來移民「可能」解決人口遞減的問題,特別在現在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面臨少子化的問題。富國人口遞減對地球可以減少負擔,但更重要的是人口老年化,如此每個人所需要扶養的人增加。這時,如果有國外年輕移民將能夠調整人口結構。然而,將流入人口維持在年輕族群是困難的。總言之,人口老化不是移民可以解決的,還應該搭配提高生育率、提高退休年齡、提高稅賦。
經濟上,我們很難提出一個反對外來移民的理由。即便我們清楚移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功能,提供現成勞動力來源,幫助彌補人口衰減不足,但移民接納國的國民是否相信這些好處?
我讀《Maritime Expansion and Chinese Migration》
華人移民的歷史由來以久,從明朝、清朝就開始,使中國有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改變。從明朝開始,鄭和下西洋,除了將中國以外的地方納入藩屬後,更重要的還有貿易路線的知識和海外市場的開拓。中國對外的貿易主要因為對白銀的需求。由於以白銀作為市場流通貨幣,這使得中國政府無法控制其流通的數量,同時加深中國對外貿的依賴,這使得貿易發展逐漸脫離政府掌控。
我讀《From the Invisible Hand to Visible Feet: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Miration and Development》一
根據Kearney的《From the Invisible Hand to Visible Feet: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Miration and Development》,研究遷徙大致有三個理論取向,它們分別是現代化(modernization)理論、依賴(dependency)理論和接合(articulation)理論。下面分享這三個理論取向:
我讀《國際遷徙與移民:人們為何遷徙》
人們為何遷徙?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論是從一個國家移動到另一個國家或者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但是每個人心目中「最好的生活」是不一樣的,所以你也很難可以一言以蔽之地說為什麼人們會遷徙。
我讀《國際遷徙與移民:選擇目的地》
原本我以為《國際遷徙與移民:選擇目的地》會討論的是每個遷徙目的地的差別,這一章寫了一些移民選擇目的地的依據,也披露有一些遷徙目的地對移民的態度和政策,不過更大的收穫是看到一些正規進入他國國境的方法。溯人類歷史長河的源,在沒有國家、沒有國界的時候,人們的往返、遷徙是自由無拘束的;但有了現代國家之後,就產生了國界,透過護照查驗是出入國境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還有很多人類的遷徙是看了《國際遷徙與移民:選擇目的地》才認識的。下面和大家分享筆記和心得:
2010台北花博攻略(上
很多熱心網友為了上海世博寫了攻略,讓不住在上海的朋友透過攻略可以很容易地遊覽世博,雖然現在台北花博還沒開始,我也試圖寫個攻略,或許可以讓大家對花博有多一些些興趣。
2010台北花博攻略(下)
若你要決定到大佳河濱公園區,你在美術館附近的接駁站搭乘到大佳西或大佳東兩個接駁站;若你決定往新生公園區,你可以穿越迎客坊附近的花之隨道到新生公園區,也可以搭園區內接駁車到新生接駁站。大佳河濱公園區和新生公園區有什麼值得參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