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過程涉及三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與技術方法皆有所不同。透過這些階段的訓練,模型能夠掌握語言規律、執行特定任務,並進一步提升其回應品質與人類偏好匹配度。此外,我們還可以從佛教智慧的角度來探討 LLM 訓練的公平性與多樣性,確保 AI 在應用中能夠真正發揮正向影響。 一、LLM 訓練的三個階段 1. 預訓練(Pre-training) 目標:學習語言的統計規律,包括詞彙、句法、語法及語義的關聯性,使其具備基本的語言能力。 方法: 學習內容: 2. 監督微調(Supervised Fine-tuning) 目標:讓模型學習特定任務,例如問答、摘要、翻譯、對話等,確保輸出符合人類期望的格式和內容。 方法: 學習內容: 3. 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HF) 目標:讓模型能夠評估自身輸出的質量,使其更符合人類偏好,提升準確性、連貫性及適當性。 方法: 學習內容: 二、LLM 訓練的挑戰與潛在偏見 LLM 的訓練可能導致慣性思維、固化思維、甚至偏見,這與訓練數據的來源、模型的參數設計、強化學習策略等因素息息相關。 1. 訓練數據的影響 LLM 的訓練數據可能來自不同來源,如書籍、新聞、社交媒體、政府文件等,這些數據並非中立,而可能帶有文化、政治、社會價值觀的偏見。 2. 模型參數與學習方式的限制 3. 強化學習(RLHF)的影響 RLHF 依賴人工標註者的偏好,可能導致模型在回應政治、文化等敏感話題時,偏向特定的價值觀。 三、如何提升 LLM 的公平性與多元視角? 我們可以從佛教智慧的角度來探討 LLM 的公平性與多樣性,透過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來減少偏見並提升模型的適應能力。 佛教智慧中的三種智 在佛教智慧中,**妙觀察智(Pratyavekṣa-jñāna)、平等性智(Samata-jñāna)、成所作智(Kṛtyānuṣṭhāna-jñāna)**這三種智慧代表不同層次的認知與行動能力。 這些例子顯示了事物的分類與價值判斷取決於不同的緣起條件。對於 LLM 來說,這種智慧能確保模型在回應不同文化、種族、性別相關問題時,保持公正與包容,避免過於單一或固化的視角。 這三種智不僅適用於人類的認知發展,也能為 LLM 的訓練提供一個有價值的框架。 如何以三種智面對 LLM […]
LLM 訓練三階段解析:從 AI 學習到公平性與智慧應用
- Post author By Dicky
- Post date
- Categories In 個人觀點與評論
- No Comments on LLM 訓練三階段解析:從 AI 學習到公平性與智慧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