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CTFL

用話題打造客製化的教學:《華語文能力基準應用參考指引》的話題列舉

《華語文能力基準應用參考指引》在製定過程中參考了國際上的語言能力標準,如美國的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ACTFL 2012)、歐盟的CEFR(Council of Europe 2001)等,並采納了主流觀點,強調語言實際使用情境和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這一努力使得「台灣華語文能力基準」(TBCL)包括了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學習重點以及實施要點等內容,從而使華語文的學習內容、過程和目標更加清晰。此外,它還為課程開發、教材編撰、教學實施、資源選擇以及測驗評估等方面提供了一致的參考依據。 該指引將華語文學習者的能力分為聽、說、讀、寫、翻譯和文化表現,共分為三個等級和七個級別。其中,「基礎」、「進階」和「精通」構成了「三個等級」,而「1級」至「7級」構成了「七個級別」。具體而言,基礎等級包含了1至3級,進階等級包括了4和5級,精通等級包括了6和7級。 此外,該指引還將1至5級中的5288個詞劃分為18個主題,供教材編輯者選擇使用。這些主題可讓作者在教學中融入文化元素,並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目標調整語言和文化的比例。最後,編輯者可以根據前述的「文化表現」,為不同級別的學生設計相應的學習內容。例如,針對旅遊主題,基礎學生可以學習「問路」,進階學生可以學習「詢問推薦的景點」,而精通學生可以學習「應對緊急突發狀況」。 這一指引包括7個主題、12個次主題和67個話題,為華語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確保學習內容和教學過程更加明確和有組織。下面表格取自於參考指引的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