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陳純音

華語教學必學!中文語法的六大特性與學習關鍵(by陳純音老師)

為什麼學華語需要學習語法? 許多外語學習者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學語言一定要學文法嗎?」「中文的語法與其他語言有什麼不同?」其實,語法是語言的核心結構,掌握語法不僅有助於理解句子組成方式,也能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 美國語言學家 Noam Chomsky 提出了「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的概念,他認為人類天生具備學習語言的能力,就像吃飯或呼吸一樣,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幼兒能夠自然習得母語語法,而不需要刻意學習語法規則。然而,當我們學習第二語言時,若該語言的語法與母語不同,就容易出現學習障礙,這時候學習語法就顯得特別重要。 舉例來說,許多歐洲語言(如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有許多相似的語法結構,因此歐洲人通常能夠較容易學習多種語言。但對於以華語為母語的人來說,學習這些語言時,可能會遇到動詞變化、詞形變化(詞性變化)等挑戰。同樣地,對於母語為英語或其他西方語言的人來說,學習華語時,因為語法結構差異較大,因此需要特別強調語法學習。 如果我們的學習對象是 將華語視為第二語言的學生,那麼 華語語法教學 就顯得格外重要。那麼,華語的語法到底有哪些特性呢?以下我們將介紹 華語的六大語法特性,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門語言。 華語語法的六大特性 1. 孤立性(無數、無性、無格) 語言可以依照語法變化的程度,分為「冷語(Isolating Language)」、「中熱語(Moderately Inflected Language)」和「熱語(Highly Inflected Language)」。 因此,華語學習者在習慣了其他語言的詞形變化後,可能會對華語的這種「固定詞形」感到不適應。 2. 單/多音節性(字/詞區分) 華語的基本語言單位是「字」,而不像英語或其他語言主要以「詞」為單位。這使得 非漢字圈的學習者(如英語母語者)在學習華語時,容易遇到 斷詞的困難。 例如: 由於華語沒有空格,學習者在閱讀時需要自行判斷詞語邊界,這對初學者來說是一項挑戰。 3. 主題顯著性(主題/主詞並存) 華語的句子通常由 主題(topic)、主詞(subject)和動詞片語(verb phrase) 組成。例如: 🔹 非移位主題(無溝主題) 👉 台灣小吃,你喜歡吃什麼? 在這個對話中,「台灣小吃」是主題,而「你」是主詞,「喜歡吃」是動詞片語。學習者不需要每次都完整表達完整句子,而是透過省略來強調主題。 🔹 移位主題(有溝主題) 👉 作業,你交了嗎? 華語的這種 主題突顯性,與英語的「主詞 + 動詞 + 受詞」結構不同,因此學習者需要適應這種句型。 4. 語詞省略性(所有詞類皆可省略) 華語的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連接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