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speech sound)是從聲音中被挑選出來,用來構成語言的基本單位。人類的聲音來自一連串物理、生理與心理的連鎖過程。例如,肺部呼出的氣體提供動能、聲帶產生振動、口鼻腔等共鳴腔體則改變聲音的音質。即使哭聲、笑聲都能產生聲音,但唯有經過語言系統挑選、固定的音組合才能成為「語音」。 以華語為例,共有21個聲母與16個韻母。這些語音單位再進一步結合為音節,進而構成語句。 語音學的三大研究領域 語音學根據研究角度可分為三個主要分支: 聲學語音學:語音的物理性質 語音的聲音特性可從以下幾點探討: 我們可使用聲譜儀觀察聲音頻譜,母音會在低頻區域出現共振峰(formants),其第一與第二共振峰位置常用來分析母音的發音特徵。 發音語音學:了解發音器官與過程 發音涉及多個部位與方式,包括: 母音與子音的分類依據 超音段特徵:語音中的「上加成素」 除了個別音段(母音與子音),語音還有一些「超音段」(suprasegmentals)特徵,包括: 聽覺語音學:語音的接收與辨識 語音的理解不只在發音,也牽涉到大腦如何處理聲音訊號。聲音經由耳膜、耳蝸、聽神經進入大腦語音區,進行辨識。根據「微小詮釋者模型」(Tiny Interpreter Model),大腦能同時分析聲音中各種辨音特徵,並迅速進行語音分類。 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說,第一語言中已有的語音成分易於辨認;但第二語言中獨有的語音特徵,往往成為習得上的挑戰。 結語:語音學是語言學的基礎工具 不論是母語學習、外語教學或語音辨識技術的應用,語音學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與實作方法。從聲帶到腦部解碼,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語言理解的可能。掌握語音學,是進入語言世界的第一步。
語音是什麼?從聲音到語音的過程
- Post author By Dicky
- Post date
- Categories In 華語教學, 語料與統計分析
- No Comments on 語音是什麼?從聲音到語音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