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如何有效激勵教師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一直是熱門話題。儘管過去許多嘗試以財務獎勵來激勵教師,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然而,一篇來自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Roland G. Fryer Jr.等人於2012年發表的研究指出,通過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來設計教師激勵措施,可能是突破這一困境的關鍵。 什麼是損失規避? 損失規避是行為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由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1979年首次提出。這一理論指出,人們對於損失的感受通常比獲得的感受更為強烈。簡而言之,失去100元的痛苦遠大於獲得100元的喜悅。因此,當人們面臨潛在損失時,往往會更加努力去避免損失,而不是為了獲得相同的收益而努力。 研究設計與方法 Fryer等人的研究在芝加哥高地(Chicago Heights)的九所學校進行,參與的教師被隨機分為不同的激勵組和對照組。研究設計了兩種主要的激勵措施:“獲得”激勵和“損失”激勵。 在實驗中,教師的獎金基於學生在數學測試中的表現,而這些測試的結果被用來評估不同激勵措施的效果。 主要發現 結果顯示,採用損失激勵的教師能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測試成績,提升幅度在0.201到0.398個標準差之間,相當於提高了超過一個標準差的教師質量。相比之下,傳統的獲得激勵對學生成績的影響較小且統計上不顯著。 結論 這項研究表明,通過損失規避來設計教師激勵措施可以顯著改善學生的學業成績。研究結果不僅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的視角,也提醒我們在設計激勵措施時需更加關注行為經濟學的原理。損失規避的力量,或許正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關鍵。 Fryer, R. G., Jr., Levitt, S. D., List, J., & Sadoff, S. (2012). Enhancing the efficacy of teacher incentives through loss aversion: A field experiment (NBER Working Paper No. 18237).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http://www.nber.org/papers/w18237
教育革命:損失規避與教師績效提升的實證研究
- Post author By Dicky
- Post date
- Categories In 學術與投稿
- No Comments on 教育革命:損失規避與教師績效提升的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