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管道

四種溝通語言活動的分類:產出、接收、互動、傳達

語言使用者在進行溝通任務的時候,會讓自己專注於語言溝通活動,並採取溝通策略。許多語言溝通活動,例如:會話或回應,是具有互動性(interactive)的。也就是說語言使用者偶爾會是語言產出者(producers),偶爾會是語言接收者(receivers),而這通常發生於好幾回的往來。  有些情況下,語言使用者是單純的接收者,例如:預先錄製的語音、廣播或書寫的文章,當這些內容被播送或發表時,產出者和接收者是彼此獨立,語言使用者不知道要對誰回應,也無法回應。這些情況通常指的是說、寫、聽或者閱讀文章。  大多數的情況是,語言使用者是說透過說話或寫作來產出他的文本以傳達他的意思。也有一些情況是,他在二或多個人間無法直接溝通時,扮演溝通的管道(大多數是不同語言間,但並非絕對)。這個「傳達」(mediation)的過程,可能包含互動,也沒有不包含。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溝通活動是混合在一塊的。以學校的語言課為例,一個學習者必須聽老師的介紹、閱讀教科書(安靜閱讀或朗讀)、在小組或專案裡和同儕互動、寫作業或文章,甚至是在課程活動或幫助同學時進行傳達的溝通活動。 本段落節錄自《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第57頁,原文可見此。

信用股危機和紅茶研習

信用股長上來推廣股閒聊一下,特地記下來和大家分享。保險公司透過農會這個通路進行保險的販售,藉農會的人力推銷保險,一來農會可以賺取微薄的手續費,二來農民可以獲得保障。然而,再深一層思考,保險公司不用派任何專員,就有通路能夠行銷保險,人力通通由農會支出,對保險公司是一利;再來農民原本存在農會的資產,通通轉由保險公司操作,對保險公司又是另一利,唯農會存底減少。因此,在推動的過程中,難免覺得不知該如何是好。以上簡短和大家分站信用股長的剖析。一早和四健指導員,蔡昇華大哥到紅茶班長家佈達八月底紅茶研習營的消息。此紅茶研習班由魚池紅茶改良場辦理,四天費用共兩千元。四健指導員的對象應該以青年為主,然魚池鄉農村青年,甚或是青年不多,最多只到國中階段,於是蔡大哥也分擔部分農事指導的工作。和菓森林是魚池第一個將紅茶由農產品變成商品,再變成禮品的農場。有幾家電視台來採訪過,是端得上台面的休閒農業,由一對年輕夫婦擁有。在佈達紅茶研習營,也可以很容易知道,主人有學習熱忱。往下走,再到日據紅茶場、養雞場…等,到了許多農家。有一個正在興土動工的農家,讓我感觸良多。農婦覺得家裡沒有錢了,想要蓋廠房增加規模,然農婦卻不知道農會提供低利農民貸款,是指導員跟他們說了之後才知道。只有百分之二的利息,對農民而言是可以負擔的貸款,但消息卻不流通,是件相當可惜的事情。政府或農會其實有很多幫助農民的措施,但沒有管道讓農民知道,相當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