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看過

我讀《公民身分差序與中國「農民工問題」》

 資本主義的發展或許無法促進平等的公民身分,也就是其不一定能夠造就普同公民權。即便在歐美民主國家,公民和公民團體之間仍因為種族、族群或性別等不同因素,而有差別待遇。當然,非民主國家歧視性的差別待遇更嚴重。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逐漸邁向資本主義,但這沒有為中國大陸廣大人民帶來更平等的公民身分,反而加劇了不平等。   沿海改革較早的地區,吸引了大量海內外資本和內陸低度開發地區的農民工。投資者在這個地方另外較低廉的勞動力進行生產並獲利,農民工在這個地方混口飯吃。海外資本家和中國大陸本土資本家相較,中國大陸當局對外資管束較多、較嚴格,於是對於勞工福利的要求也較高,農民工在外資企業工作可以有較好的待遇。   中國大陸之大,足可分成好幾個國家了!在這樣大面積的國土上,人民的徙遷是不自由的,「鄉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兩元戶籍體制使鄉村居民就算在城鎮工作,也無法享有城鎮的福利。好像國中有國一樣,各省市政府雖有中央居中協調,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居民,所以也懶得花心思理他。而且這樣的二元戶籍制,使資本家和移居地政府不受法令限制和責任歸屬,能將勞動力再生產成本轉嫁到農民工原籍地和原生家庭。   這些農民工相當可憐,如果你看過《人在囧途》或文茜的世界週報導「春運」的情況(文茜說這是地表上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遷徒活動),你就可以想像這些農民的人數之多,旅途之漫長、之危險。中華民國對大陸地區的「二元戶籍體制」鞭長莫及,不過我們可以讓台灣地區開放大陸農民工,讓大陸勞工知道祖國的用心。一來,這些大陸農民工和我們有語言和文化的親近性,降低企業成本;二來,大陸農民工可以有較好的待遇;三來,使企業在能夠不引進外勞的情況下根留台灣;四來,使大陸勞工心向中華民國祖國。然而,若中國大陸當局若不同意這些農民工輸出,正如禁止數名維權人士出境一樣,那也就只是台灣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不過若有任何國家或地方,願意接受中國大陸的農民工作為外勞引進的話,這將能促進中國大陸勞工融入世界經濟。   下面分享《人在囧途》的影片,我從杭州搭和諧號到上海的時候,隔壁有個大叔正在看這部電影,我也跟著看,滿好看的。可惜看到一半,他的筆電沒電了!嘖嘖嘖…實在掃興。  

老師嫁老大

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電影,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概是小孩不笨系列。除了小孩不笨系列,我還看過「我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日子」,這是一部講男生女生交換靈魂的故事,也讓人了解新加坡政府部門工作black and white的文化;今天又看了另一部范文芳演的電影「老師嫁老大」是一個娘娘腔的舞蹈老師娶了男人婆的黑社會老大的電影,講混混如何造成這個社會的動盪不安、傷天害理,法律只是解決這些問題補救措施。對於此部電影,我有以下心得: 新加坡電影很巧妙能夠將性別差異的不分別對待融入電影。「我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日子」中,卡車司機和公務員,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職業,男生和女生不論擔任哪一個行業,都可以勝任,即便是在家庭的角色。女性在理解爸爸職位後,依然是個好爸爸;男性在了解當女兒的苦衷後,也會更體貼為對方想。同理心,站在對方的位置想,這樣世界就會快樂。「老師嫁老大」娘娘腔的老師和黑社會的老大結婚,各自按照自己的個性,讓祥和的氣氛取代黑社會的暴戾之氣。一般傳統的想像是,男生老大結婚生子之後,開始照顧老婆、小孩,於是被感化。但反過來,娘娘腔的老公一樣可以給男人婆的老大感化。生理的男性或女性跟本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同理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電影中小女孩的家人因為欠債,被黑社會所殺害,後來長大後為了報復,就以牙還牙般地想要把當初殺害自己父母的人的父母傷害。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們應當想一想,如果我是當事人,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然而,雖然小女孩的報復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進一步想,如果社會上每個人都如此報復來,報復去,冤冤相報何時了?在新加坡這樣的fine country,這樣的「法家」國家,以牙還牙是普遍能夠接受的文化。然而,源自印度的佛教不同,會遭到殺害故然是我們不願樂見的,然而真正發生了,這是業障我們無法避免;中國儒家則以直報冤。西方的哲學有其發展的脈絡,但東方的孔子,和南方的釋迦牟尼佛的哲學或許有更上乘、更具奧義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這個電影滿好看的,發生場景在吉隆坡,可以學到一些名詞,如阿隆、阿呱、KNS…,頗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