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沒有

人們是先有思想才有語言?還是先有語言才有思想?自已給個心理的演講。

「心理的演講」(inner speech)也被一些人視為是一個「語言決定論」(linguistic determinism)的版本。在這樣的觀點中,自己內心的聲音就被視為是自己思考的過程。自然語言在這樣的觀點中,比較像是額外的心理表徵。嬰兒會有思考的語言;而成人在思考的語言之外,額外有一個自然語言(可能是英語、華語會任何語言)。當我們在組織一個文章或者想像要跟某個人說什麼話的時候,就是需要依靠「心理演講」的認知任務。但是也有人認為,「心理演講」在因果推論(causal reasoning)、社會認知等方面扮演了更積極的角色(Carruthers, 1998) 。例如思考「自己若不去參加派對,某個人會怎麼反應的時候。」當沒有自然語言的的支援時「How will Jane react if I don」t go to her party?」,可能我們就無法思考更多情境。 把MM豆外觀的鐵盒子裡放幾枝鉛筆,然後搖一搖讓它出聲音,接著問小朋友,裡面裝什麼。小朋友可能會猜是MM豆,打開盒子之後讓小朋友看到鉛筆。接著問他沒看到盒子裡面東西的小朋友,會回答盒子裡有什麼?四歲之後的小朋友就會回答MM豆,但是更小的小朋友就會說是鉛筆。這是一個推測他人心理想法的實驗例子(false-belief task)(Wimmer & Perner, 1983; Perner,Leekam & Wimmer, 1987) 。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任務本身的認知要求較高,所以小孩子無法完成(Leslie, 1994) ;有一些人認為,這個情境還沒能讓小孩子編碼到(encode)自然語言裡頭(De Villiers & De Villiers, 1997)。 有一些成年之後失語症(aphasics)的患者,存在語言和思考解離的徵狀。這些人並不是智障,他們有正常的行為,雖不會手語也能畫畫、比劃,他們就像是被剝奪了溝通的能力。他們在語言能力上的缺陷,常常必需透過其它溝通管道來彌補。有報告認為,由於心理演講的機制出了問題,缺少了來自頭腦深層的聲音,有一些失語症患者的主體性(subjective experience)變得更差(Goodglass,Denes & Calderon, 1974) 。Rosemary把類似MM豆的實驗讓失語症患者進行,這些患者在理解或產出句子很有問題,頂多就是一些分離的詞語,但是所有人都可以完成任務。我們很難說「語言」就和「思考」沒有關聯,畢竟這些都是曾經擁有語言的患者。但是,我們可以說進行因果或意向推論的時候,似乎不需要使用自然語言。 也有研究從失語症的患者身上,論述了精確數字推理(當成是語言(arguably the product of language))和約略的數字估算(arguably the product of the accumulator mechanism)的解離(Dehaene, 2011) 。但尚沒有證據顯示是否是因為缺少數字的詞語,而無法進行數字運算。 References Bloom, P. […]

宋卡最美的風景是「人」

  因為背著大包包,而且錢不夠用,所以從合艾往宋卡去,沒有到宋卡市內,只到佑島(Ko Yo)就回合艾了!根據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的描述,佑島上有織布產業,只要去買個什麼針織的內衣就值回票價了!佑島在泰國的內海,就像拉魯島之於日月潭一樣,但它是有道路連結的,所以不用搭船,也沒有船就能夠上島。只要你從曼谷搭車往合艾,也必須經過這個地方。我也去了一趟佑島,不過沒買針織內衣,爬上了谷山(Khao Khut),那邊有座寺廟,可是沒看到比丘,只看到比丘尼。 這一趟往佑島的旅程,最美的風景是「人」。 寂寞星球關於合艾和其週圍的描述相當簡略,篇幅相當少。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和金錢去理解這個地方應該如何進行旅行。更重要的是,我在路上遇到一些人,他們能夠幫助我順利完成旅行。 在公車上負責收錢的人,告訴我如何接駁佑島和回合艾的車,結果去回我都搭到同一部車,你說巧不巧。往谷山的路上,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我唯二看到的摩托車和小貨車,都在半路讓我搭了順風車,那車的主人是同一個,一個來自吉隆坡的馬來西亞華人。 不過,也有一些人,因為是售票員,因為是計程摩托車,因為是賣給觀光客肉骨茶和海南雞飯的,所以會用稍微高的價格來唬哢以賺取微薄的利潤。不過,我們也是難得有機會跟這些人接觸,隨緣消舊業,說不定下次見面都是幾個世紀之後了!也有可能是幾個世紀之前相會的。我想,不管哪裡,最美的風景都是「人」。

檳城速覽:不只是新加坡

  日本人喜歡到台灣玩,英國人喜歡到新加坡或香港,可能是以一個過去殖民者的心態來看看現在發展的如何,或者是從當中去找到一些懷舊的感覺。馬來西亞的檳城對英國人而言,大概也有這樣的吸引力,但對美國人而言似乎就不是這樣子了。華人反倒對於海外有什麼和自己文化相近的東西反倒不感興趣,有人就在部落格直言:「到檳城要去看那些英國殖民的古蹟,那些寺廟啥的,台灣就有一堆了,不看也可以。」從我的知識中給檳城定位,我預期它大概會是像新加坡那樣子的城市,有著英國殖民的陰影和華人居落。但我認為,到後期國家的力量介入後以及地理位置,都使得新加坡和檳城就有很不一樣的發展。 檳城人們聚集的地方是光大(Komtar),其地位大概就如台北之於台北火車站,往北邊一點點就是古蹟的區域,華人的古蹟、英人殖民的古蹟,住宿也都在這一帶,只要沿著茱麗亞(Lebuh Chulia)就可以找到符合你心目中期得的房型和價格。我在這裡住了兩家旅館,一個是猴子旅社(Monkey Inn),另一個是七五旅社(75 Travelers Lodge Guesthouse),前者一晚只要22零吉,雙人房有風扇;後者一晚只要12零吉,宿舍床,風扇。同樣在這附近,有摩托車和腳踏車的出租,有個三輪車夫問我腳踏車一日租金多少錢後,他說:「過去只要10零吉,現在遊客多了,一天就要15零吉了!」 騎著腳踏車在古蹟這一區逛,相當愜意且輕鬆,唯天公不作美,我在檳城這段期間,一直在下雨。 不過,若要騎腳踏車到古蹟區以外的地方,那可就要有點膽量了!檳城並不是很容易理解棋盤狀道路,連我這自認方向感很好的人都在同一個地方繞來繞去,繞不出去。而且許多地方是單行道,你根本無法看著地圖就直接到達你要去的地方。再來,就是汽車駕駛們的習慣,可能路也不大,騎著腳踏車的我常常覺得車子一直逼靠而來。不過,如果沒有腳踏車,還真是不知道要如何從一個點到另一點。關於檳城的公車路線,這趟沒有研究,這意味著檳城還有很大一部份等著我去探索。 整體而言,我喜歡檳城勝於新加坡。包括物價、語言的使用、古蹟、地理位置。新加坡待了幾天似乎已經就差不多了,不過檳城仍意猶未盡,可能也是因為下雨才會如此的心境。

沒有網路的日子…

  你大可可以直接稱我是個「網路成癮」的患者,如果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無法上網,我就覺得不自在。我可以不需要有手機,但是我不能網路,因為這是我和世界連結的唯一,也是最佳的方法。在泰國交換學生的期間,我家沒有網路,於是我必須使用無線網卡(在泰國,人們管這個叫aircard),也就是透過3G網路來上網。對於使用無線網路一直讓我相當焦慮。其中,造成焦慮最大的來源就是我所習慣的作業系統。我自以為相當非主流,相當反商業壟斷,我使用的是開源軟體Ubuntu,它是基於Linux所開發的作業,大概是非主流作業系統中市佔率最高的作業系。因此,關於它的軟硬體很多時候無法像我們在使用微軟或蘋果的作業系統那樣,很容易取得支援。而無線網路,這個很重要的功能,偏偏又是它的弱項。我在長久使用Ubuntu的期間,是沒有WiFi的功能的,我只能接上網路線上網。我在暨南大學的宿舍、在北欖府的公寓、在詩力諾寺學校的圖書館,我都是靠著網路線和世界連結的。但是,這一次,我無法使用有線網路了!「有線網路」在泰國已經不時尚了! 王律成借了我一個無線網卡,它很神奇地能夠和Ubuntu媒合,於是我對3G上網感興趣。電信業者們總是會有千百萬種優惠組合,吸引著羔羊來宰。無法上網的我,就像迷途的羔羊,我還是選擇了在台灣我們稱它「吃到飽」的3G服務。它另外附送WiFi吃到飽。使用期間是一個月,收費799泰銖。它不需要綁約,就是透過預付的方式,將所需要的方案費用加值到號碼裡頭,再依指示變更方案即可。在台灣使用手機,每個月繳交的費用常常不到基本費用;在泰國為了使用網路,我也開始研究起3G的上網方案。 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沒有將一般的SIM卡轉換為能夠使用3G的SIM卡,不過在真移動(True Move)服務人員的加持下,我相信能夠使用3G網卡上網的日子,是指日可待了。

西湖是交際花;日月潭是村姑

蘇東坡曾經說:「若將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請容我延伸蘇東坡的修辭和文采,如果西湖和日月潭都是美女的話,那麼西湖是人工美女,日月潭則是村姑。到過西湖的人肯定激賞西湖豐富且人文、風景兼具的種種;我住在日月潭(南投縣魚池鄉)附近,將日月潭和西湖聯想在一起,應該是不為過的。 「美」會隨著時代、空間而改變,唐朝喜歡胖美女,近代則覺得瘦才是美;東方人喜歡美白,歐美人則想擁有健康的小麥色肌膚。追求「美」,讓自已、讓他人賞心悅目,更是人之常情。「自然美」不靠外在的妝點,「人工美」則靠化妝,甚至整形來達到目的;「外在美」是透過外在附加的事物,讓原本的美女更上一層樓;「內在美」則靠時間的積累,不是短時間能夠造就的。不論如何,人們都喜歡「美」的人、事、物,除非這個人有病。 不清楚群眾普遍對「人工美女」的看法如何?不過我認為「人工美女」的存在,有助於在緊張的社會裡,釋放人們的壓力。我說,西湖是「人工美女」。西湖於歷史的長河中,一直是美麗天堂的代名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註:蘇杭為蘇州和杭州的合稱,蘇州以園林建築著稱。)康熙之後,由康熙皇帝欽定的西湖十景,雖然不是常年存在,但人們遊西湖時,也肯定是依此十景去遊走。公元兩千年後,陸續又有新西湖十景和三評西湖景…等,我想這也是其具有很大的人文含量和生態含量才能如此推陳出新。你或許會說有些景點是濫芋充數,但這可都是由近千個景點所選出來的,所以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西湖是「人工美女」,而且妝點、整型的時間很長,從元代開始不停歇地在進行。我想大家都同意,即便西湖沒有經過人為的建設,仍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不過如果沒有經過人為的建設,西湖肯定沒有今日的風貌。整個來講,西湖的遊湖是方便的、親民的。除去大家所知曉的蘇堤、雷峰塔等,我認為西湖有個最重要的建設就是幾乎免費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有了這個租賃系統,西湖這個美女,不會是冰山美人,而是讓人容易親近的美女。自由旅人的預算總是有限的,公共汽車便是自由旅人的好朋友,但西湖更近一步,乾脆推出「公共自行車」,不只對旅人方便,也深受當地人喜愛。自行車讓人們更自由、更機動地去認識西湖這個美女。 西湖作為亞洲第一美女,真是當之無愧。從西湖博物館的常設展版中,我知道了許多地方都試圖整形成西湖的樣子。日本有個庭園大量的複製了西湖的景觀和命名,韓國也是如此,西湖的景觀也成為中式庭園建築的典範在世界各地展示著。當我騎著公共自行車走過白堤看見一片荷花池的時候,我突然想起這和韓國那在仍在呼吸的慶州有異曲同工的感覺。西湖成為每個人整形、模仿的典範,我們也看到許多「山寨西湖」,不過這不影響「美」這個東西撫慰人心、抒解壓力的作用,更何況中華民族對「公共財」的認知相較於源自美國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保持著更開放的態度。 那麼日月潭呢?依我居住日月潭和旅遊各地的經驗,日月潭絕對是個美女,但它不是西湖那樣人見人愛的美女,它是帶著俗氣的村姑美女。且讓我從自然美(生態含量)、人工美(設施含量)、外在美(建築含量)和內在美(人文含量)來看日月潭。日月潭的自然美是無庸置疑的,但其它角度的美卻驚人的可怕。交通易達性、方便性對自由旅人而言相當重要,因為自由旅人無法承當報酬率低的交通費用,在確知某地旅遊收穫和其所需的交通費用付出效益比越高時,我們越傾向於前往該景點。日月潭沒有西湖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有些許近代(文武廟,慈恩塔、玄光寺)的人為建築,而其人文含量遠少於西湖。日月潭是邵族文化的所在地,然當地並未留下太多人文遺產,取而代之的就是些短暫的現代景物,因此還可能使日月潭的生態含量降低。 有人說「不化妝是不禮貌的」,日月潭就是需要化點妝,我指的不是大量地開發、整形,而是適度地增加方便旅人的設施,也就是要化化妝。至於內在美(人文含量)的部份,就有賴時間的積累和當地民眾的努力。村姑不化妝、講方言沒有錯,不過村姑要走向派對或交際舞台時,化化妝和講講共同語(普通話、國語)或英語,人們才願意靠近。日月潭不必整形成西湖,且日月潭有機會能和西湖比美。

膚淺的人

孔子:社會學研究的老師,也就是愛情社會學的老師,孫中興老師覺得使用網路的人相當膚淺。比方說:連在奇摩知識家都會有問xxx書要在哪裡買?或者一些網路上的人討論東西時,一下子就會落入很無趣的東西,讓人不想討論下去。所以他老師不喜歡用網路回答問題,他也是我選課的老師中,少數幾個老師沒有使用ceiba非同步教學網站的老師。 然而,我認為是科技進步人沒有跟著進步。老師自己都說他覺得很多地方下載論文,都會出現一個要收費的窗口,他認為這些應該都要免費,我也同意,因為知識就是最大的共同財,但為了鼓勵發明、創作,還是要有專利和智慧財產權的觀念。網路發達可以讓資訊或知識交流更快,若覺得網路使用的人都很膚淺,而不去參與,那當然就是膚淺的人在使用網路。我想這是因為他老師有一個小圖書館,他買了一堆書,興趣就是我覺得不算興趣的閱讀書藉。 但是不要看老師這樣,他用word編講義可是比很多研究助理還厲害。哦!順帶一提,他的興趣也有編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