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旅行

共善業,不要共惡業;一起作功德,不要一起造業障

泰國人普遍有個概念於心中,那就是一起作功德,往後不論這輩子或下輩子就會再見面。如果翻譯成台灣人或華人熟悉的語言,那就是「共業」。我想「共業」會比泰國人對於這樣子想法的概念更為全面且平衡。至少,共業包括作功德或造業障都有可能。當然,巴利文裡頭有對應於「共業」這樣概念的詞彙,只是我聽到之後,馬上聯想共業,就沒有去在意這個詞彙的語音是如何呈現的了。 民國一百年到民國一百零一年這段期間,我在泰國,我遇到許多人,想必這些人都是曾經一起作過好事或壞事的朋友們,所以這輩子我們會再見面。加上我,和我同一個時間出家的有八個人;加上我,我們一行人到從北欖坡府(那空沙旺,นครสวรรค์,Nakhon Sawan),往回走再到烏泰他尼府(色梗港,จังหวัดอุทัยธานี,Uthai Thani),再到碧差汶府(เพชรบูรณ์,Phetchabun),再往黎府(เลย),這個旅行團有七個人。 一群人在短時間相處在一起,你肯定會有比較喜歡或者認為比較礙眼的人,這個就是來自我們過去和他或她的因緣。出家的時候,我會和幾個僧侶比較投緣,這就是我和他們的緣份比較深;團體旅行的時候,人際相處時,偶爾會不喜歡一些人,這也是我們過去就沒有和他或她結善緣,現在再遇到,仍然沒有好緣份。然而,不論你喜歡哪個人或討厭哪個人,如果你可以「冤親平等」地去對待他或她,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改善。 我們會特別喜歡一個人,這是「貪」;對於某些人,我們不希望有太多接觸,甚至是討厭,這是「嗔」;不明白這些都是有因有緣,最後會開花結果,就是「痴」。如果我們可以隨時正向思考,這樣不論何時何地與何人在一起,都是作功德,下一次或下輩子再見面的時候,都會是好的因緣。

艋舺,非誠勿擾

昨天在衛視電影台看了馮小剛的非誠勿擾(舒淇和葛優主演),今天到埔里的山明戲院看鈕承澤的艋舺(阮經天和趙又廷主演),兩個電影都滿好看的,對這兩部電影,有些共同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解決爭端: 市井小民或凡人最希望的大概就是解決爭端,在這兩部電影中,各自有不同的解決之道。在「非誠勿擾」裡,男主角發明了一個解決爭端的工具,簡單地說,就是讓人們用錘子、剪子、布在無法作弊、偷吃步的情況下來解決爭端;「艋舺」裡頭的兄弟們就沒有想到這個,和尚、志龍和蚊子仍然是以暴制暴,感覺像是原始社會,拳頭大的人說話,再進步些,就槍桿子出政權,三等人使用的槍也可以統治地方。「非誠勿擾」猜拳,「艋舺」練拳、出拳,甚至動刀動槍。終之,都是為了解決爭端,大家都會有一些方法。 是人們想要解決爭端,所以選擇用什麼方法解決爭端的也取決於人們的想法。在看完「艋舺」搭電梯下樓時,有個中年婦女問我:「覺得電影怎麼樣?」我回答:「很好看。」(因為我想電梯的短短時間無法講太多話,再把發話權留給這個中年婦女,)她接著說:「我是當媽媽的,看了很難過。」 艋舺中有首歌「心事誰人知」裡頭有句歌詞「踏進○迌界,是我不應該。」也許每個兄弟都有如此想法,但一腳已經伸進去○迌界了,想退縮也來不及了。媽媽們大概都是以這樣的心情去保護自己的小孩子。 觀光或置入性行銷: 兩個電影中,我仍有印象的置入性行銷包括舒淇擔任海南航空的空姊和艋舺一開始在教室中吃的維力炸醬麵。 而兩個電影在觀光行銷上,有不同的方法。「非誠勿擾」裡,葛優到了在杭州的西溪溼地看房子,還帶著舒淇到北海道進行一個小旅行。「艋舺」則是將萬華這個好像沒什麼觀光價值,卻又值得一遊的開發中景點,再往上推一級。我想導演在這些地方拍攝時,應該都有來自當地政府的支持和資源。 順帶一提,艋舺中的蚊子說,想去日本看櫻花。其實,台灣也看得到櫻花,這個地方就是南投縣魚池鄉,眾所週知除了九族文化村之外,在魚池鄉野家戶外就有許多櫻花,在魚池尖登山步道或中潭公路上也有許多櫻花,看櫻花不用到日本,台灣就有。(這樣是不是也有置入性行銷呢?) 我覺得兩個電影都滿好看的。「艋舺」,「非誠勿擾」,如果你是沒有誠意的人,勸你不要到艋舺亂,所以帶著誠意去看艋舺(萬華)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