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大家

大家對泰國的華語教師職缺是趨之若鶩?還是門可羅雀?

  上個星期五,我和林育生去泰國台灣科技學院和泰國中華國際學校玩。在泰國台灣科技學院,有個一貫道佛堂,名叫「道博」,這次去沒能和點傳師碰面,只和壇主聊聊天;在泰國中華國際學校,正好有來自苗栗聯合大學的華語教學實習參訪團,我們也參與其中,晚上還很不好意思地接受了一頓泰式露天火鍋大餐。我有一種很奇怪的體會。在台灣,關於對外華語教學,似乎大家有不一樣的想像。在東南亞區域研究的人們看來,東南亞地區或者印度等,常常有華語教師的需求,不論是正職或只是教育部外派的計劃;在華語教學研究的人們看來,則認為華語教學工作的場閾除了國內的語言中心外,就是國外的華語教學,但在國外的情況相當複雜,因國情、法律、學制…等,更甭提學生的程度、年紀、目的。所以,在不具華語教學專業的東南亞區域研究的人,認為是華語教學的人們不願意到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而在具有華語教學專業的人,則鑑於其國外情況之複雜,則總是以沒有準備好作為藉口,所以會比較徬徨、比較猶豫不決。 我就讀東南亞研究所,研究方向為對外華語教學,正好有以上這樣的奇怪的體會。有一群人,很想認識東南亞地區,但苦無機會和經費,那建議你學習「對外華語教學」專業,常常有無數外派教師的機會;有一群人擁有「對外華語教學」專業,但苦無機會施展,同時安居、習慣於現有的生活,只要隨時關注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的網站,只要有符合資格的教師甄選就報名,不必擔心競爭或待遇。 我覺得生活在台灣肯定長於生活在非台灣的時間,於是任何事情都會是很新鮮、很有 趣的體驗。除了泰國的華語教學機會之外,我也常常關注其它地方的華語教學機會,不論越南或印度,只要時間許可、條件符合,我都會義不容辭地報名,因為這是很好玩的海外工作體驗。我也很慶幸我上了「華語師資培訓課程」,讓我有多一些些優勢,去參與這些計劃。 以上是那天聽了泰國中華國際學校中文部謝忠安主任的分享後,一點點小小的心得。和聯合大學應用華語系師生一起用餐,是很難得的緣份。

泰國的母親節快樂:沙沒沙空、沙沒宋干一日遊

  泰國的母親節和皇后的生日是同一樣,今年正好遇到星期日,所以星期一又補假一天。為了歡慶母親節,我們一行人和王律成的媽媽出遊。名義是陪媽媽出遊,實際是還是王律成的媽媽在照顧大家。我們去了沙沒沙空(Samut Sakorn)和沙沒宋干(Samut Songkram)玩。我們在一個潮間帶用餐,那個是海水會漲退潮的地方,水一漲上來,用餐的亭子下方就是海水。我們去的時候,雖然正值漲潮的時候,不過還是不到會淹到亭子下方的地步。在母親節這個日子去餐廳,真是找罪受,人山人海,餐廳佔地大,但人手就只有幾個,我們還得自己拿菜單、找位置、端菜。不過,我們總能自己找到樂趣,我們沿著石頭堆出來的海堤,去找不斷延伸的水泥橋;我們找到樹枝和塑膠繩在潮間帶上釣螃蟹。偌大的餐廳就只用兩個飯鍋在煮飯。吃得不過癮,飯後再來個冰淇淋。再驅車前往沙沒宋干的市場。 沙沒宋干也有個瀕海市場。我們買了一盒烤干貝,一盒一百塊,吃得好不過癮;還買了蝦子的弟弟,用泰語叫,音如「摃」,但我實在不知道怎麼用華語來稱呼這個「摃」,肉非常少,又很不方便食用。它像蝦,但是外表都是刺。用大量的蒜頭去烤,大概是要去腥味。 說是一個帶媽媽出遊的母親節,但仍然是王律成的媽媽在照顧大家。到餐廳還要媽媽擔心有沒有座位;媽媽也照顧兩個姪子,擔心他們沒吃飽、發生意外;我買了「摃」要和大家一起吃,結果這個沒有人吃過的「摃」,王律成媽媽吃最多,還是要由媽媽才能解決大家不吃的東西。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總是擔心小孩吃不飽、穿不暖。母親照顧小孩是沒有假期的,不過小孩子慶祝母親節一年只有一天,感恩母親不應該只是在母親節,應該做一個不讓媽媽擔心的小孩,讓媽媽天天都過母親節。

我的3G行動上網人生

  手機上的3G服務,我已經啟動好幾天了,但是今天才算是真正開始使用。怎麼說呢?請待我娓娓道來。我使用的服務是預付一個月799泰銖(含稅之後是849泰銖),30天3G吃到飽的方案。我在台灣沒有用過3G行動上網服務,所以我也無法體會使用3G網路合理的速度為何?加上這幾天,我的房東王律房到寮國玩去了!所以我也沒有人可以諮詢。所以,一開始3G上網的幾天,我相當怨嘆這個無法使用實體線路的龜速網路,龜速就算了,遇到尖鋒時刻,能不能連上又是另一個問題。這樣斷斷續續的龜速網路,我連收個信都有困難,更甭提上youtube看文茜的世界週報了!這樣子的生活過了幾天,而且還是在一邊生病中渡過。 直到今天早上,我的貴人回來了!(其實,他昨天晚上就回來了!只是我早早就睡死了!)他借給我一個能夠使用3G上網的手機,我將這個手機發揮到極致,我將我的SIM卡放進去後,透過3G訊號再分享出WiFi的訊號,讓我那不能使用SIM卡、3G的平板電腦也可以使用WiFi訊號。 依照目前的網路配置,我原先能夠上網的設備是筆記型電腦(Ubuntu,使用實體網路線)和平板電腦(安卓,使用WiFi);轉換成,透過王律成借我的手機(安卓,使用3G上網,並分享出WiFi)和平板電腦(安卓,使用來自3G分享的WiFi)。這樣的轉變,深深影響著我的工作,畢竟我還是習慣使用筆記型電腦工作。不過,交換學生的日子應該擁有比過去多一點點放假的權利,所以我也要慢慢將「辦公模式」轉為「邊渡假邊學習模式」,輕輕鬆鬆地進入「行動上網」的時代。 我在公車上思考,我是否已經成為那個長江後浪推前浪,死在沙灘上的前浪?我總以為「行動上網」並不是適合我的生活。在台灣,我上網的時間就是在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前面,使用平板電腦是微乎極微,甚至沒有上網也沒關係的。(我用我的平板電腦看電子書的時間,應該是多於上網。)你會發現,我花很多時間在有網路的桌電或筆電,因為這對我而言是最具生產力的組合。有著網路的安全感,你可以在天外飛來一筆的困惑或新點子時,馬上google一下;在文茜的世界週報播出後,或硬是被推出的新聞中,在第一時間掌握也是另一種安全感,前提是我有一些固定且可信賴的來源,而且這就是要必須坐在電腦前面慢慢吸收;還有一種要讓大家找得到的安全感,透過在臉書發訊息就是一種讓人知道你存在的安全感,但我不僅僅於此,有時候在收到別人的訊息、信件後,在最快時間回應就會有一種安全感,除了這個時效性外,準確性也很重要,所以標點符號也不可少,因為這是為了正確也表達語氣和情感(當然比起面對面聊天或講電話,這還是無法完全精準的表達語氣和情感);我還訂閱了世界各國電台的播客(Podcast),只要打開程式,一有更新的源頭,檔案就一直推到你的電腦裡,不需要很大的頻寬,但起碼是一般付費有線網路最低的頻寬。我簡單地結論一下,網路和電腦的組合對我的重要性:一、在習慣的工作環境(電腦)下可以解決問題(網路);二、可以在習慣的環境(電腦)下看到最新的消息(網路);三、使用習慣的輸入方法(電腦)散佈、回應及等候來自眾親友的訊息(網路);四、使用習慣的環境(電腦)接受世界各地的電台音訊(網路)。這似乎是長久以來的「習慣」,也似乎是我這前浪註定要死在沙灘上的致命傷。因為有這樣的習慣,「行動網路」是無法滿足我這樣的習慣,所以我也一直沒有進入行動網路一群。 不過,種種條件不具足的情況下,我似乎也要強迫自己將工作模式轉為休閒模式。從今天起,就開始享受「行動上網」的新生活。行動上網有一些特色,它具有隨時隨地解決問題的功能(但是怎麼樣讓手機或平板電腦知道你的問題還是不有賴於輸入方法,語音搜尋當然也是一個選項);它也具有取得最新消息的功能(但是在頻寬不足的時候,斷斷續續地看視訊,倒不如不看);它也具有和親友聯絡的功能(聯絡的方式有兩種,文字和影音,前者靠輸入方法,後者就靠頻寬);它也可以接受許多音訊(在泰國公車上聽到台灣電台廣播,我想這是行動上網唯一能夠讓我想要改進「舊習慣」的地方)。 很多人會覺得我很奇怪。習慣行動上網的人會認為我是老古板,不會與時俱進;對網路沒有什麼依賴性的人又覺得我是網路成癮。但我認為「電腦加網路」是一個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它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時時刻刻》都要請客吃飯

「要有人死亡,才能對比、映襯出另外一個人生命的意義」,我們似乎都為人而活,而很少為自己而活。更多時候,女生為男生而活;或者,男生需要女生才能生活。剛剛看了《時時刻刻》(The Hours),和大家分享心得:男生很容易就可以討女生歡心。在一九二三年時,維吉妮雅吳爾芙被先生和醫生鑑定為患有精神疾病,於是先生從倫敦搬到鄉下給妻子養病。然而,妻子喜歡都市的生活,向先生吵著要搬回倫敦,先生答應妻子後,維吉妮雅就屈服了;在一九四九年的時候,蘿拉布朗原本要自殺,後來為了小孩、為了先生,仍活下來了。小孩只要說一聲「媽媽,我愛你」,媽媽似乎也能夠釋懷了;二○○一年時,克勞麗莎為了深愛、摰愛卻病痛、愛滋病纏身的前男友舉辦了派對,只要男主角在派對現身,就足以讓克勞麗莎高興好一陣子了!男生討女生歡心是多麼容易辦到的事情! 在不同時間、不同人身上進行了好像一樣的事。其中,「辦派對」似乎是和我國國情不一樣的。中國人喜歡熱鬧,最熱鬧的時候大概就是結婚或祝壽的時候。但平常生活中,似乎少了一點西方社會隨時能夠「辦派對」的名目。我和老爸也覺得辦派對很有趣,可以想一些菜單、飲料、音樂啥的,而且是相當令人興奮的事。 男生為自己活,天經地義;女生為自己活,被鑑定為神經病;女生為男生活,自己成了神經病;男生為女生活,………。不管男生女生,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因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管為自己活或為別人活,都是可以很有趣、很有意思的人生。 前天,剛剛也看了中國大陸人民代表之一,池莉,在香港國際書展時的演講,主題是「語言」。他說,我們對國外知名作家的作品瞭若指掌,因為它們具有基於基督教的普世價值,如寬恕、愛…等。華人作品卻少有能夠成為人們所共同記憶的東西,如果有一部最接近的作品,那大概就是金庸的小說了,因為它奠基在中華文化的仁、義、道、德…等。同時,池莉這個既是醫生也是作家的角色也提醒我們,他從基因遺傳的角度來看,男性的確負責了人類遺傳的特徵,這是女性所做不到的。我想這不會只是中華文化的陰影,更多的是貼近了男生和女生本來就註定的業力。 池莉於2011年香港書展的講座:

我上《正義:小心你的動機》心得

康德反對功利主義, 康德認為每個人都有絕對性的任務,必須尊重別人,尊重別人作為一個理性的個體。因為作為個體,都有一定的尊嚴,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個人之所以受尊重不是因為我們能夠支配自己,而是我們都是理性的存在。邊沁認為主宰我們的來源是痛苦和快樂,但康德認為理性的個體,人類,是自主的、理性的,這也是人和動物不同的地方。 康德對「自由」的說法令人深思。我們追求享樂而逃避痛苦,這並不是真自由,這是我們被慾望和衝動所奴隸的結果。而「自由」而精準地講,是叫「自主」。能夠自主地作任何事,而不是受制於慾望或偏好,才是真正的自由。 行動的動機決定了你的道德價值。康德用一個商店老闆的例子說明:老闆可以在找錢的時候,決定少找錢或找正確的錢。當一個老闆決定找正確的錢的時候,你去詢問其動機。如果他說因為如果這個不好的名聲傳出去了,可能大家都不來光顧我的店了。就康德而言,這個老闆找正確的錢,並沒有道德價值。因為他並非出於責任地找出正確的數目,而是為了更長遠的私利。 為了了解康德關於透過理性所建立的道德標準,我們可以透過幾組二元對立的項目來理解道德和非道德之間的差異: 一、關於道德、關於動機:基於責任(duty)ft基於偏好(incline) 二、關於自由、關於意志:自主、自律(autonomy)ft他律(heteromy) 三、形上學:定言令式(kategorischer imperativ)ft假言令式(hypothetischer imperativ) 定言令式和假言令式非常讓人混淆。「令式」指的是理性命令的方程式。行為如果出自於理性的,無任何目的,就是「定言令式」;但若行為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則是「假言定式」。定言令式指的是無條件的絕對命令,而假言令式則是帶有條件的命令。其中,定言令式出自於理性、責任,不是出自於偏好或他律。

我上《正義:選擇的自由》心得

相對於功利主義的正義,有另一種思惟的正義是「自由主義」的正義。密爾可說是自由主義的代表。每一個人都很重要,而加總每一個人的偏好來決定社會的偏好,恐怕不符合自由主義者的理想。自由主義者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強調一個一個人的個體性,而這前提是每個人都具有自主支配的能力。 自由主義者認為政府不應該管太多,期待一個「小政府」。羅勃洛茲克(Rober Rozick)認為政府不應該作以下的事:一、家長式立法:例如:行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都屬於家長式立法;二、道德式立法:為了建立價值觀或「普世」的美德,例如:同性戀相關議題的立法等;三、財富再分配:自由主義認為這好比政府從富人那邊偷錢,來給窮人。然而,必要的東西,如:國防、警察、司法,仍是可以透過少數的稅收來支應,但不允許財富再分配。 財富再分配是自由主義較常被挑戰的部分。這也是最近你看到佔領華爾街的行動如火如荼的展開會令人深入思考的部份。自由主義認為,只看結果是不公允的,應該看其過程:一、富人的財富是如何獲得?是否為公平競爭而取得?二、這是大家都同意的過程嗎?這是自由市場?自由交易的過程嗎? 自由主義對於稅收,有以下的邏輯。稅收就是政府取走了他人的勞動成果,而取走他人的勞動成果,就和共產黨沒有兩樣,就是強迫勞動。因此,其邏輯如下:稅收→政府取走他人的勞動成果→政府強迫勞動(奴役)。 你可以找到許多理由來反對自由主義關於稅收的說法: 一、窮人更需要錢 二、稅收不是奴役,而是民主社會讓渡、賦予政府的權利 三、有錢人因為社會而成功,所以也應當回饋社會 四、有錢人只是運氣比較好 ……等 我們是否能夠自主支配自己,作自己的主人,是自由主義的前提。而一個無法讓自由主義持續運作的理由是我們活在這個社會裡,就無法自由支配自我。若我可以自由地支配自我,那麼當我不喜歡一個人,所以我殺害了一個人;然而,這個社會上仍有其它人,所以我們必須考慮其它人。也就是說,每個人並非是完全的自我支配的。因此,自由主義中,自我支配的前提是不成立。 以上是《第二講:選擇的自由》的心得筆記。 不可否認,自由主義是相當吸引「個人」的理想。我也是個愛好「自由」的人,但對於「自由」,我有個前提,那就是「自由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為前提」。 以下為蔡元培的《自由與放縱》: 自由,美德也。若思想,若身體,若言論,若居處,若職業,若集會,無不有一自由之程度。若受外界之壓制而不及其度,則盡力以為之,雖流血亦所不顧,所謂「不自由,毋寧死」是也。然若過於其度而有愧於己,有害於人,則不復為自由,而謂之放縱。放縱者,自由之敵也。 人之思想不縛於宗教,不牽於俗尚,而一以良心為準,此真自由也。若偶有惡劣之思想,為良心所不許,而我故縱容之,使積漸擴張,而勢力遂駕於良心之上,則放縱之思想而已。飢而食,渴而飲,倦而眠,衛生之自由也。然使飲食不節,興寐無常,養成不良之習慣,則因放縱而轉有害於衛生矣。喜而歌,悲而哭,感情之自由也;然而「里有殯,不巷歌」,「寡婦不夜哭」,不敢放縱也。言論可以自由也,而或乃訐發陰私,指揮盜淫;居處可以自由也,而或於其間為危險之製造,作長夜之喧囂;職業可以自由也,而或乃造作偽品,販賣毒物;集會可以自由也,而或以流布迷信,恣行姦邪;諸如此類,皆逞一方面之自由,而不以他人之自由為界,皆放縱之咎也。 昔法國之大革命,爭自由也,吾人所崇拜也;然其時如羅伯士比及但敦之流,以過度之激烈,恣殺貴族,釀成恐怖時代,則由放縱而流於殘忍矣。近者英國婦女之爭選舉權,亦爭自由也,吾人所不敢菲薄也;然其脅迫之策,至於燒燬郵件,破壞美術品,則由放縱而流於粗暴矣。夫以自由之美德,而一涉放縱,則且流於粗暴或殘忍之行為而不覺,可不慎歟! 也為自由主義下了最好註腳。這並非「反自由」,而是提倡一個「有前提的自由」。

台灣拼貼照片成品:Photoscape

我用了一個叫「Photoscape」很輕鬆地做了幾張相片拼貼,最花時間的部份是選相片。其它就是調整、調整而已。因為一邊作、一邊想,所以最後的成果有點沒有主題,不過還是作出了四張準備貼到在詩力諾寺學校介紹台灣的看板上。(我本來沒有打算貼我的照片上去了,但是副校長看到旁邊還有一大片白白的,就叫我貼我的照片上去,但是我覺得有點尷尬,才又作幾幾張台灣相關的拼貼)下面和大家分享成果: 華語教師:黃玉樹 台灣風景 台灣人文 台灣社會

遇見桐花部落格徵選:投票給我

參加部落格比賽的活動很有意思,活動舉辦者提供一個平台為參賽者宣傳部落格,參賽者則利用部落格為活動舉辦者進行其想要宣傳的主題、行銷的產品,互利互生。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客家桐花祭的部落格徵選比賽,需要大家投票。(我覺得發動網友投票滿怪的,而且我的部落格也沒有什麼網友,只是看到每個參加的部落格都這麼做,我也不想「輸在起跑點」) 按上面的按鈕,就可以投票,希望大家支持,多謝、多謝,一天可以投一次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美國總統歐巴馬給大家拜大年

過了一個大年頭一天,初一給大家拜個大年。不只我向大家拜年,美國歐巴馬總統也向大家拜大年。今年是虎年,虎年就要虎虎生風、福虎生財,下面貼出歐巴馬拜年全文以及大陸朋友製作、加工的歐巴馬拜年影片和大家分享: 歐巴馬總統拜年的影音檔: 拜年全文:    Michelle and I send our warmest wishes to Asian 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the people of Asia, and all those around the world who are celebrating the Lunar New Year.     As people of all cultures and faiths welcome the Year of the Tiger, let us all give thanks for family, the […]

我的劇團

許多人羨慕比爾蓋茲能夠賺很多錢,但當機會來敲門的時候,許多人也會有種種考量而沒有把握機會。今天楊國宇伯伯找大家一起來討論組織一個劇團的構想。這個劇團可以演出那些曾經甚至至今都不被允許的戲劇作品,大家集資完成夢想,當然也希望能夠賺錢。你一定可以細數比爾蓋兹創業致富的條件,你也一定看過書店許多教你創業或致富的書,但總是沒有信心、或沒有機會。 原本以為這個聚會是一個討論劇本的聚會,沒想到伯伯早就有很多組織劇團的想法。伯伯喜歡看日本的歌舞劇,伯伯受日本教育,可以會讀日文,在讀了日本四季劇場的團長淺利慶太的書之後,也想利用相同的模式組織劇團。四季劇場已經上演二十年了,中間偶有間斷但總是有新戲產生。 我之所以想要當這個創業的人之一或者投資的原因有如下:能夠把興趣當成職業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而現在讓我遇到了,當然要把握機會。我對什麼有興趣,我對戲劇有興趣,我對台灣的故事有興趣,更重要的是我對賺錢當老闆有興趣。當然不只是出錢那麼簡單,如果是自己的劇團,在財源不足僱用正職員工的情況下,雖然是老闆,但還是要校長兼敲鐘,我也是要發揮所長做做網路行銷或其它庶務工作。如果導演願意讓我當演員的話,我也是很樂意擔綱演出的。 投資當然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若賠了就當是作功德,反正納稅人的錢不見了,都可以說是台獨建國基金,這個自己賠了就當奉獻出去的;賺了當然很好,把劇團好好經營下去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