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多樣

揭開神經多元的面紗:理解與接受的第一步

在現代社會中,「神經多元」(neurodiversity)和「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gence)已成為愈來愈受到重視的議題。這篇文章將幫助大學生了解這些概念的基本定義及其社會意涵。 什麼是神經多元? 「神經多元」是指人類大腦功能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在我們的物種中無限存在。簡單來說,人類的思維方式和神經認知功能存在著巨大的變異​​。 需要注意的是,「神經多元」本身是一種生物學上的事實,而不是某種觀點、方法、信仰或政治立場。相反,與之相關的「神經多元範式」是一種特定的視角或方法,它認為神經多元是人類多樣性的一種自然且有價值的形式​​。 神經多樣性與神經多元範式 「神經多樣性」指的是個體或群體的神經認知功能顯著偏離主流社會標準的狀態。這些偏離可以是先天遺傳的,也可以是由經歷造成的,或是兩者的結合。自閉症和閱讀障礙是先天神經多樣性的例子,而由於創傷或長期冥想等原因引起的腦功能改變則是經歷造成的神經多樣性​​。 「神經多元範式」強調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社會在對待神經多元的方式上,呈現出類似於其他人類多樣性(如種族、性別或文化多樣性)的社會動態,這些動態包括社會權力不平等的動態,以及當多樣性被接受時,成為創造潛力的源泉的動態​ ​。 神經多樣性的社會意涵 在現實生活中,神經多樣性不僅僅是一種生物現象,還涉及社會和文化層面的挑戰和機遇。神經多樣性運動是一個社會正義運動,旨在為神經多樣性人群爭取民權、平等、尊重和全面的社會包容​​。 然而,這個運動並不僅僅是單一組織或個人的努力,而是由許多個體和團體共同組成的,他們在觀點、目標、關注點、政治立場和行動方式上各不相同​​。這種多樣性使得運動更加豐富和有力。 神經多樣性與社會不公 在《Celebrating Neurodivergence amid Social Injustice》一文中,作者探討了神經多樣性在面對父權制性別結構中的解放潛力,並反思了神經多樣性歷史中標誌著不平等、抹煞和認知不公的生產性張力​​。這些張力強調了自我診斷在神經多樣性社群中的接受度,以及未經診斷的個體在導航社會機構時面臨的合法性挑戰,突顯了種族、階級和性別差距​​。 此外,神經多樣性的社會地位也與性別和種族壓迫密切相關。例如,自閉症女性和性少數群體更容易被低估和誤診,這些群體在表現和掩飾自閉症特徵方面面臨著獨特的挑戰​​。 結語 了解和接受神經多樣性,不僅有助於構建更包容和公平的社會,還能促進我們對人類多樣性的理解。對於大學生來說,認識到神經多樣性的重要性,並積極參與這一領域的討論,不僅能拓寬自身的視野,也能為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未來貢獻力量。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神經多元和神經多樣性的概念,並鼓勵你在學習和生活中支持神經多樣性運動。 Walker, N. (2014). Neurodiversity: Some Basic Terms & Defini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neuroqueer.com/neuroqueer-heresies/ Krazinski, M. (2023). Celebrating neurodivergence amid social injustice. Hypatia, 38, 726-745. https://doi.org/10.1017/hyp.2023.79

探索捷克語:語言、方言與雙語現象

導言 捷克語是捷克共和國的官方語言,該國位於中歐,與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和波蘭接壤。捷克共和國有超過1030萬的人口,捷克語也是這些居民的主要語言。除了在捷克共和國內部廣泛使用外,捷克語同時也在世界其他地區由捷克僑民使用,特別是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捷克語的全球分布體現了捷克文化和語言的國際影響力。 方言與雙語現象 方言 捷克共和國的主要方言包括波希米亞方言和漢納克-摩拉維亞方言。波希米亞方言主要分布於捷克的中部和西部,是標準捷克語的基礎。漢納克-摩拉維亞方言則見於東部。這兩大方言群在某些原始長元音的處理上有所不同:波希米亞方言傾向於將這些長元音變為雙元音,而漢納克-摩拉維亞方言則有降低這些長元音的趨勢。此外,捷克共和國的邊緣地區通常不屬於特定的方言群,這些地區在二戰後由來自全國各地的捷克語使用者重新定居。捷克方言的分布和特點反映了其豐富的地理和歷史背景,同時也展現了語言在不同社會群體間的變異性。 雙語現象 捷克共和國內部的雙語使用情況,尤其是捷克語和斯洛伐克語的共存以及捷克語的文白異讀現象。捷克語和斯洛伐克語自18世紀以來一直共同作為文學語言,直到1993年的「天鵝絨革命」之前,在捷克斯洛伐克媒體中幾乎同等代表這兩種語言,使得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至少能夠被動地了解對方的語言。捷克語的文白異讀現象指的是口語和書面語之間的差異,這一差異在語音、形態、句法和詞彙各個方面都很明顯。19世紀時,人們回到了16世紀的Kralice聖經作為現代文學語言的模型,但由於口語在此期間的發展,導致了口語和文學語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此外,捷克語的語音系統中存在著長短元音、塞音和摩擦音等特點,這些特點在文學捷克語和口語捷克語中的實現有所不同,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文白異讀現象。 天鵝絨革命 天鵝絨革命,又稱紅絲絨革命或溫和革命,是1989年11月16日至12月29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發生的一場民主化革命。這場革命結束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黨專政,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並且沒有造成死亡,展現了其和平轉型的特點。這場革命也為後來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和平分裂埋下伏筆。天鵝絨革命的名稱來源尚不確定,但它象徵著革命過程的平和與順利​​。 結論 總結捷克語作為一種豐富多樣的語言,它的地理分布、與其他語言的關係,以及方言和雙語使用現象對於了解捷克文化和社會的重要性。 Janda, L. A., & Townsend, C. E. (2000). Czech.

融入多元文化環境的關鍵:情緒智商與文化適應力的力量

這篇文章[1]分析情緒智商和文化適應力對跨文化適應和表現的影響,並探討跨文化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採用了240名在台灣工作的外籍人士的調查數據,並採用部分最小二乘結構方程建模技術進行分析。結果確認情緒智商和文化適應力對跨文化能力的積極影響,情緒智商和跨文化能力對跨文化適應的影響和跨文化適應對外籍人士表現的影響。此外,研究發現跨文化能力在促進文化適應力對跨文化適應和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表現的間接影響中具有中介作用。此研究的獨特貢獻是鑑定了跨文化能力在提高跨文化適應和外籍人士表現方面的中介作用,這在以前的研究中很少被證實。隨著全球流動性的增加和預測繼續增加,這些發現可對學術界進行進一步驗證和人力資源經理更好地招聘和管理外籍人士有益。 情緒智力是一種能力,可幫助個人認識自己的情感、控制情緒以及理解他人的情感。在跨文化適應和表現的背景下,情緒智力被定義為一種幫助外籍人士在文化多樣的環境中管理和調整自己的情感以及與主機員工有效交流的能力。情緒智力高的人更能夠預防文化震撼、職場壓力和心理健康問題(p.10)。大多數先前的研究都集中在說明跨文化適應狀態中的文化智商如何影響表現,而很少考慮情緒智力對外籍人士跨文化適應的影響(p.12)。該研究證實了情緒智力對外籍人士跨文化適應的正面影響(p.3, 5)。 根據文章結果,文化適應能力對於跨文化能力的發展和外派人員的成功至關重要。文化適應能力有助於外派人員更好地適應新環境,進而提高跨文化能力;而外派人員對於新文化的適應能力以及跨文化能力對跨文化適應和表現的提高,進一步強化了文化適應能力在這方面的作用。研究結果還發現,跨文化能力在促進文化適應對跨文化適應和外籍人員在文化多元化環境中的表現的間接影響中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因此,外派人員的文化適應能力可以透過跨文化能力的發展間接提高跨文化適應和表現。 根據本文的發現,跨文化能力可被用作評估僑員在海外任務中競爭優勢的指標。管理人員應在將員工派往海外分支機構之前評估員工的情商和文化適應能力的潛在優勢(p.13)。由於跨文化能力是重要的解釋因素,能核實個人在文化多樣化的環境中的成功(p.12) 跨國公司應當利用它作為評估僑員在海外任務中的競爭優勢的指標(p.13)。此外,員工的文化適應能力亦應被評估(p.13)。 其中對多元文化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的幾個重要影響是:首先,管理者應評估員工的情緒智商和文化適應能力的潛在優勢,然後再派遣他們到國外子公司。此外,利用跨文化能力作為評估外派人員在海外任務中的競爭優勢的指標也非常重要。其次,應特別關注長期/短期導向,培訓計劃或任務,以提高和培養外派人員的情緒智商、文化適應力和跨文化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適應和生產力。 第三,組織的管理者應鼓勵其外派人員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互動,以降低因體驗陌生文化而產生的誤解或壓力。第四,組織應進一步將情緒智商、文化適應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作為評估員工/候選人的基本要求或指標,然後再將其派往海外或聘請他們工作。最後,員工們也需要積極地為不同文化的融合做出計劃,並在承擔國際任務之前意識到適當的任務,以幫助外籍人士更好地適應國際任務的情感、心理和職業需求。 根據該研究的發現,跨文化調整和表現的提升可以通過培養情感智力和跨文化能力來實現,其中跨文化能力在這方面發揮了中介作用。研究指出,情感智力和文化適應力對跨文化能力產生積極影響,情感智力和跨文化能力則對跨文化調整產生積極影響。同時,文化適應力通過跨文化能力對跨文化調整和外派員工的表現產生了間接影響。因此,通過培養情感智力和跨文化能力,可以提高外派員工的跨文化調整和表現。建議管理者應評估員工的情感智力和文化適應力,並使用跨文化能力作為評估外派員工競爭優勢的指標。此外,通過長期/短期的訓練計劃或指派任務,可以培養外派員工的情感智力、文化適應力和跨文化能力,提高其跨文化調整和生產力。員工應主動準備計劃,以便更好地適應國際任務的情感、心理和職業需求。 當一個人在跨文化環境中表現良好,其實可以歸功於其跨文化能力起到中介作用。例如,在外派工作時,文化適應能力的強度影響著跨文化調適和跨文化表現。(p.11)當員工能夠對新的環境進行適應,他們就能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跨文化環境,文化適應能力在人際溝通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使員工能夠在陌生的環境中生存和成長。(p.11)而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又會進一步提升員工在跨文化環境中的表現。(p.11)因此,跨文化能力在促進外派員工的跨文化調適和表現方面扮演著重要中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