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在印尼練習合氣道

合氣道是源自於日本的武術,在印尼不僅可以學習Silat,也可以學習Aikido。印尼的傳統武術Silat在印尼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影響力,並且仍然是當地人民的重要文化遺產。合氣道Aikido,作為在印尼新興的武術流派,雖然不如Silat那麼受歡迎,但是也漸漸有許多人開始接觸這個運動。 在印尼學習合氣道的人漸漸變多了。尤其是在大城市,合氣道已經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健身運動,並且在當地有許多道場和教練。位於雅加達的慈育大學就有合氣道的社團,主要的教授者就則是來自精武館的教練。僅管如此,在整個印尼,合氣道並不是特別普及,並且可能比較不為人知。 我從八月開始參加學校的合氣道社團,從基本功和五級的技法開始練習,終於在六個月取得通過印尼合氣道協會認可的五級證書了。請恭喜我~ 我如何在印尼語的指導下,學習來自日本的武術呢?我有很多心得和想法,向下文長,復待來日。

在泰佛寺參加中秋月光禪會渡過中秋佳節

  去年和今天,我都沒在台灣過中秋節,雖然在台灣中秋節只是造業,比方說烤肉,但還是嚮往一種在華人圈過中秋節的感覺。今年中秋節,在泰國當交換學生,每週都會去泰佛寺上禪修班。今年在泰佛寺舉辦了中秋月光禪會,我有幸參加,跟大家說說,我在泰佛寺的中秋節做了什麼。如果常常參加中台禪寺或其精舍的活動,大概都可以預期這個名為「中秋月光禪會」的活動會有什麼內容。就像西方人會在聖誕節齊聚一堂一樣,華人也有一些要團聚的日子,中秋節就是要在月圓的時候,人也團圓一下。中秋月光禪會讓不在台灣、不在大陸的,甚至不在家的泰人、泰國華裔,齊聚一堂。這麼多人的場面,勢必要有些滿足身心的準備。滿足身體的,就是豐富、美味的餐點;滿足心靈的,就是師父的開示和每個師兄的表演節目。 月光禪會在晚上,我下午就去精舍幫忙。我在大寮出坡,我不會煮菜,我就是把菜從六樓送到三樓,再將菜放到各個桌子上。席開三十桌,每桌含點心、水果共上八道菜,還有一鍋大火鍋。我們當然不像辦桌能夠一道、一道菜上,能出的菜先出。所以當一開桌時,桌上已經有六道菜加一個火鍋了。這有點累人,但可以和許多人結緣,你只要想到一個人能夠上完三百人要吃的食物,而且是美食,你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在泰佛寺的師兄,大多是來自大陸的。待在大寮的師兄,有幾個大陸的師兄,但主力應該是兩個國軍九十三師第四代的泰國華裔,還有幾個來自邊境的泰國人。物以類聚,相同羽毛的鳥喜歡聚集在一起,好像人們會自然而然得和自己有緣的人聚集在一起。我和泰國華裔、泰國人窩在大寮,吃了好多、好多東西。 泰國的精舍和台灣的精舍有很不一樣的氣氛,我無法結論說是主持法師的風格或師兄來源的組成使然。不過,人們到精舍的動機都是一樣的,就是學佛。

一場在詩力諾寺進行的告別式

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大概不會知道進行的是一個告別式。平時學生們上課到三點半,但今天下午兩點半攤販們就在操場準備迎接下課學生的生意了,因為今天在詩力諾寺有一場告別式。這是一個地方上的大老的告別式,許多人都來參加,我們學校也也派出童子軍大隊和甘美朗樂隊支援,童子軍大隊負責接待,為來賓準備杯水;甘美朗樂隊由學校老師帶領,在適當時機演奏傳統樂曲。 這是個告別式,我實在不能說「躬逢其盛」,不過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個告別式的話,你看到這場面,可能還會以為是什麼慶典呢!因為就在離這個告別式不遠的地方,小販們在作完下課學生的生意後,也趕過來等著作參與告別式的人們的生意了! 泰人穿黑色的衣服參加告別式,我想這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泰人死後進行火葬,大概是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儘管如此,除了我穿白色衣服之外,告別式主要接待人員也穿著像海軍般的全白套裝,也有一些人穿白色的衣服,不過大多是一些年紀較大的人,或許這些人對於色彩的認知是更接近華人的。 大概全世界的告別式都是如此,由亡者最親的人開始,依序向亡者靈前致意。或許在這一世,我是和亡者第一次見面,不過過去或未來的無量百千萬億劫之中,我肯定是和他結了善緣,才有今日在詩力諾寺再相逢的因緣。不然你如何解釋一個台灣人在泰國佛寺裡參加一個泰國人的告別式。 台灣人在告別式結束後,為了感謝來賓的菈臨,會在給參加者毛巾;泰人的告別式也給「紀念品」,這紀念品是盤子,而且上面用貼紙貼了今天的日期。(它都貼了日期了,我稱它為紀念品應該不過份吧?)我覺得相當實用,早知道有這樣的事,我就不要到週未市場買盤子了! 希望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彌陀佛!

桐花祭在牛耳石雕公園

觀光、旅遊為了吸引人潮,常常需要舉辦活動,如果辦得好,成為定期、常態性的活動,對當地、對產業發展有相當大的助益。「創造節日」就是辦活動,我們知道暑假福隆會有「海洋音樂祭」,這就是一個常態、定期會被舉辦的活動。「客家桐花祭」大概也有這樣的條件,透過媒體、口耳相傳,配合活動的宣傳,「賞桐花」也和到日本賞櫻花一樣,有閒暇、有旅遊的感覺。前陣子,到牛耳石雕公園參加桐花祭音樂會,覺得滿好玩的,和大家分享遊記和照片。 牛耳石雕公園平日是收費入園的,那天正好有桐花祭免費入園。印象中,我去過牛耳石雕公園,但這次去牛耳石雕公園才有真正去過的感覺。小時候去,只覺得有一整排的石雕,這次去有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 既然是石雕公園,就應該要有很多石雕。有一堆塗了顏色的石頭相漂亮,各式各樣,不但顏色鮮豔,外形也符合其想表達的意象。還有許多林淵石雕藝術家(他在魚池鄉東光村故居以前也藏有許多藝術品)所想像的神話人物雕像。還有其它比較寫實的名人雕刻,這些我不確定是否為林淵所雕刻。 桐花祭之所以選在牛耳石雕公園,和其有一片桐花林有關。這裡的桐花不多,不過也算開得漂亮,配合著音樂饗宴也算是個賞花的好地方。把牛耳石雕公園和桐花照片分享如下,希望大家有機會造訪牛耳石雕,賞賞花、賞賞石雕。 牛耳石雕公園

騎馬在Pai;回到清邁

今天我和Zue必須很早起床,因為我們要去騎馬。說很早起床,也是摸到十點多。我們在將近十一點的時候抵達渡假村騎馬。這渡假村騎馬一個小時三百五十元,我認為不太貴。 有兩個人為我們牽來了馬隻接著把彊繩交給我們。接過彊繩後,就開始動彈不得了,就連拿相機出來拍照都戰戰兢兢。我的馬非常不乖,在路上一直找草吃,還被馬僮打屁股。直到走錯路,馬僮又站在馬的後面,結果馬僮被踢飛了三、四公尺之外。騎馬的時候,總是覺得像一個很重的人坐在另一個人身上,會擔心自己的重量是否會壓倒牠。騎過馬之後,由於將近一個小時的跨坐,屁股和大腿也是相當疲倦。 中午去coffee in love喝咖啡,再買一些飯回去吃,整理整理房間就離開這個相當舒適令人捨不得離去的家了! 買了四點鐘的迷你巴士的車回清邁,整車都是外國人(泰國人口中的外國人和中國人口中的外國人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有那些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才是外國人,印尼、中國或日本…等就是印尼人、中國人和日本人。)曲折地三個小時回到清邁,相當累人。 晚上Zue和我到清邁大學的house稍作小憩。非常享受。 再去酒吧找Zue的老朋友喝酒,最後到Madalay跳舞見見世面。當天晚上,Zue讓我騎車回家,結果走錯路走到機場去了!回到家就倒頭大睡,Zue卻還能和他的朋友遊戲。我想比起威士忌,或許chang beer一瓶加半瓶的海尼根更容易讓我醉。

9wat在一天

早上五點四十五分就起床了,因為我七點鐘就必須到siam和大家集合。今天的行程是造訪九個在http://www.9wat.net上的九個寺廟。我最早抵達siam,在siam的dunki donnut等大家,大家陸續抵達。我們搭計程車到第一個寺廟,一行共十個人。我德我可以記下所有人的名字了! 我無法記得我們去的寺廟的順序,或許對照照片的順序,再對照網站上的照片就可以把路線和照片對應起來。 在寺廟能夠的活動,包括捐獻、出錢建廟、燒蠟蠋、燒香、敲鐘、讓師父撒水。跟著這群朋友,仿彿自己也是泰國人,做的是和觀光客做不一樣的事。連進去大皇客走的都是給泰國人的路線。他們要我不要出聲音,不過他們的打扮也是非常日本味、非常韓國味,我不出聲可以像泰國,他們必需說幾句話來表示自己是泰國人。 中午在考山路吃一間手工的披薩。這個披薩店好好吃,除了一般的披薩之外,還可以吃到很濃起司,你可以吃到像牛角麵包但外皮是硬的且裡頭是滿滿的起司和火腿的東西;還有撒滿起司的蒜味麵包;以及用奶油和起司燉的青菜。這是比pizza hut或pizza company1112還好吃的披薩,我想披薩的故鄉也是如此把披薩給製作出來的。 晚上我們到一個皮革專賣的街去吃海鮮。我們第一目標的餐廳沒有開,到另外一家。這個就在路邊吃飯,就在馬路、車子旁。吃了孔雀貝、大蝦子粉絲、螃蟹粉絲還有像巧克力的貝殼。 今天每個人拿出兩百元,包括線香和蠟燭以及計程車等交通費用,我想先外國人進入大皇宮的350就賺回來。我就像參加一個local tour,不過我認為比許多泰國人還泰國人。到處進香、許願。中午和晚上吃飯也差不多在一百五十元上下。今天相當充實。 九點半,再去看high school musical,真是超好看的。其實我想記錄更多,不過睡意不充許記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