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中文熱」持續升溫,中文作為國際化的工作語言是肯定會發生的方向。因為中文是聯合國六個常用工作語言之一,同時中國綜合國力的提昇,重以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羅德島大學本來就擁有「國際工程師項目」,該項目是五年制的雙學位項目,提供文學士和理學士雙學位,必須學習工程專業和語言專業。前三年在羅德島大學,第四年在海外學習標的語語言和文化,以及工程相關技術詞彙,第五年回到羅德島大學。過去,以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為主,而後加入中文作為新加入的語種。 對於中文國際工程師項目而言,在第四年的課程中,則是包括在中國半年的學習和半年的實習。不少在中國設有分公司的美國本土公司都積極地贊助中文國際工程師項目,希望能夠培養高級中文水平的職業化人才。因為這將使工程師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對於和中國同行溝通和中國市場解讀起積極作用。 國際工程師項目在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能夠運作,可能是基於其第一語言(英語)和標的語的相近性,但中文需要更多課時,使得選擇中文國際工程師項目的學生會承受來自高年級中文課和工程學課的雙重壓力。 根據美國外事學院提出跨語言學習者達到一定水平所需學習的時間,中文是屬於第三類較難的語言。第一類(600課時)包括:德語、法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第二類(1100課時)如:緬甸語、希臘語、印度語、土耳其語;第三類(2200課時)如:阿拉伯語、韓語、華語。如果仔細檢察這些語言的話,仍可以發現其不合理處。例如:泰國語和寮國語應該屬於同一個語言的變體,但是同樣分在第二類時,泰國語對於英語母語者而言,卻比寮國語更難學習;部分語言學家認為泰國語和越南語能夠和華語能夠歸為同一個語言家族的證據,卻把泰國語、越南語和華語分屬在需要不同課時才能達到一定水平,這可能也納入文字系統即漢字和拼音字母的考量。 如何平衡中文和工程學專業的學習,中文國際工程師項目下的學生會面臨的挑戰。 當工程師需要在大學花額外的時間去學習中文的時候,這表示中文尚未成為國際通用的語言。若觀察英語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情況,它先作為通用的語言,所以從許多地方從中學,甚至小學開始進行英語教育,而進到大學之後,學習工程專業的學生可以閱讀英文原文書,作為英語工程師。因此,英語既可以是通用語言,也可以是工作語言。然而,中文尚未成為通用語言前,要將中文當成工作語言時,勢必得花一番努力和心血。或許,我們可以先觀察來自亞洲各國,在中國大陸或台灣學習工程相關專業的學生,評析其學習概況。
Tag: 國際化
青年旅遊共識營
四月十二日在板橋電信訓練所舉行青年旅遊共識營,主要希望透過青年的力量,擔任志工來推動青年旅遊。學習心得有以下: 一、青年旅遊概述: 青年旅遊,根據某處長和科長報告,是因應國際旅遊市場中,十六歲到二十四歲的青年旅遊越來越多,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若在此時能夠讓世界各國的青年知道台灣,將來這些國際青年為人父母,也勢必告訴其小孩,台灣是個美麗的地方。主要市場有附近國家:日、韓、新、馬…等。次要市場:歐、美、澳…等。從這開始,展開相當多疑惑。 首先,既然是為了因為國際旅遊市場所要推廣青年旅遊,當然重點就是旅遊,就文法來看,青年也是用來修飾旅遊的,將青年旅遊的推動放在青輔會,而不是交通部的觀光局就不太恰當。一來青輔會沒有很多經費,尤其旅遊推廣的經費應該都在觀光局,名不正,言不順;二來青輔會服務對象應該為國內青年,青年旅遊的對象主要是國際青年,這也讓人有顧此失彼的感覺。 不過,青輔會也可以自圓其說。因為青輔會相較於交通部觀光局,有更多機會能夠和年輕人接觸,年輕人了解年輕人,能夠想出貼近年輕人的想法,吸引國際青年。再來四海之內皆兄弟,國際青年也是年輕人,青輔會作為窗口恰恰好。 雖然這都是好理由,但經費有限,慾望無窮,團結力量大。即便是年輕人在青輔會提出的想法,怎麼沒有交通部的官員共同參與呢?青年旅遊由青輔會擔任總召集,交通部不也是副召集?沒有交通部的共同參與,憑一些年輕人就想開發國際旅遊市場?沒有政策的配合不嫌滯礙難行?這也是造成這一次共識營中有許多人提出很多建議,但卻有種種理由被駁回而讓人覺得失望。 再來,既然是開發國際市場,為什麼主要鄰近國家的市場,沒有中國這一塊大市場?越南或泰國也是鄰近國家,怎麼都沒有算在市場內?稱不上主要市場的話,至少是次要市場。當天瘋台灣的製作人就說:「台灣是很值得驕傲的,但不能因為驕傲而看不到其它國家、其它地方。」曼谷和胡志明比台北還要國際化,這也是值得開發的市場,老是看不起這些國家。我的泰國朋友覺得台灣是個比泰國還落後的地方,他當然是以曼谷看天下,但台灣對泰國人而言,己經停滯不前了。 二、Vicky和瘋台灣的製作人: 有所心得的就是Vicky的腳踏車騎日本、韓國(不太確定)、中國再回到台灣。去年就知道從基隆搭飛龍號可以到沖繩,但網頁是日文,我又不懂日文,也比較想去東京遂放棄了去沖繩的行程。看到Vicky這樣的行程,我又想當學人精,來學她這麼做。不過不知道帶著淑女車可不可以騎這麼遠的路就是了。 Vicky去過很多國家,但仍然覺得台灣是最想居住的國家。孫中興老師說:「出過國的人見過世面,更清楚台灣在世界上的位置,更知道如何有效的愛台灣。」於我心有悽悽焉。製作人說的話也有呼應到:「台灣是很值得驕傲的,但不能因為驕傲而看不到其它國家、其它地方。」了解台灣(本土化;在地化)是必要的,但了解世界(國際化;全球化)也需要,甚至優於了解台灣。讓台灣年輕人認識台灣時,也應該讓青年人有國際視野,不然只知道台灣不聞國際事,在國際友人面前推廣台灣時,就顯得野人現曝了。 三、荒野保護協會的李偉文醫師/目標和夢想: 目標常常明確而容易了解,夢想則模糊不定,只有方向。人們常常設定目標,而忘了目標後面想完成的事情。例如:設定目標考到研究所,但卻忘了考研究所真正是想追求學問或者只是希望找到一個好的工作。目標之後往往後面的為什麼是被人所遺忘的。這讓我想起如證法師說的,所有你想追求的東西,背後不斷問下去,會發現人們想追求的最終目標就是快樂。大家都想賺錢,但賺錢的目的在哪裡?有了錢可以買任何東西,那為什麼要買任何東西?因為會快樂。但在追求的同時,因為賺錢辛苦弄壞身體,這時候,似乎離快樂越來越遠了。 以上簡短心得報告。另外,共識營認識許多弟兄姊(音紫)妹,而且都是喜好旅遊的同伴更令人覺得收獲菲淺。正如製作人所述,台灣本來就很美,因為有台灣"人"使得台灣更美、更吸引人;因為有你,台灣更好,讓世界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