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其實

除了依照事物的外表形成概念外,我們還有其它形成概念的方法嗎?

嬰兒和成人在外表上其實具有很大的差異,毛毛蟲和蝴蝶也是如此,但這不妨礙我們將這些東西歸成一類,形成概念。雖然形態改變,但是仍維持在同一個向度中,這個是事物的「本質」(essence)。人們因為直覺(naive intuition)而形成特定類別,叫作心理本質論(naive essentialism或psychological essentialism)。這並不是說它完全知道本質為何。例如知道「水」這個概念,並不需要知道它是組成分子為何,只要相信它存在某些特質即可。相信某個概念存在某個特質就是科學探索的起始。相信某個類別存在某些特質以及宣稱存在某某特質是不一樣的。 和現代生物的發展來看,本質論可能會有一點點奇怪,畢竟亞里斯多得那個時候認為每一個物種的本質都是固定而沒有變化的。不過,本質論也使我們去思考為什麼某些事物會歸到同一個類別:「鳥」不只是因為牠們的外觀相似,牠們在更深層的地方是有許多特質是相同的。在不同文化下的科學和民間理論對於事物的本質存在不同的理解,這是把本質論放到現代生物之所以奇怪的地方(Atran, 1998) 。 從洛克的角度來看,本質論者相信一個已經存在的類別,類別下的事物在外表的特質下仍潛著未見的特質。這可以在跨文化的研究或小孩子的身上發現。小孩不會因為三角龍的外形而認為牠和犀牛同屬於溫血動物,反而因為其和雷龍有同樣是「恐龍」的特質,而認為是冷血動物(Gelman & Markman, 1986; Gelman & Markman, 1987) 。 References Atran, S. (1998). Folk biology and the anthropology of science: Cognitive universals and cultural particular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1(4), 547-569. Bloom, P. (1996). Intention, history, and artifact concepts. Cognition, 60(1), 1-29. Bloom, P. (1998). Theories of artifact […]

你所不知道的檳城:宗教的檳城、美食的檳城

  對於檳城,英國殖民和華人移民的特徵是明顯且廣為人知的。其實,它也有來自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以及泰國、緬甸的足跡。印尼遊客也喜歡到檳城旅遊,原因不明,聽某個印尼的華人家庭說,因為印尼的東西很貴,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東西超級便宜。檳城有以暹邏(Siam)和緬甸(Burma)命名的道路,還有兩座隔著馬路遙遙相望的緬甸佛寺和泰國佛寺。我想,我還是具有一些關於東南亞藝術鑑賞的能力,分辨得緬甸和泰國佛教藝術的造像。我想,在檳城的佛寺或佛教也和華人有不少互動。如果你去看緬甸佛寺捐款者的姓名的話,你會發現大多數都是華人;泰國佛寺的泰國人就比較明顯了,而且感覺香火比較興盛,可能是有地利之便,不過其藝術造像手法和華人的八仙過海或觀音很像,較胖、較圓滿。如果要說出檳城和新加坡的差別的話,我想就是對於佛教的信仰。檳城有許多佛學院,還有慈濟的道場。 除了佛教的建築外,檳城也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你隨處可以看到素食餐廳和華人飲茶,印度料理和在地化的麥當勞。 檳城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我的3G行動上網人生

  手機上的3G服務,我已經啟動好幾天了,但是今天才算是真正開始使用。怎麼說呢?請待我娓娓道來。我使用的服務是預付一個月799泰銖(含稅之後是849泰銖),30天3G吃到飽的方案。我在台灣沒有用過3G行動上網服務,所以我也無法體會使用3G網路合理的速度為何?加上這幾天,我的房東王律房到寮國玩去了!所以我也沒有人可以諮詢。所以,一開始3G上網的幾天,我相當怨嘆這個無法使用實體線路的龜速網路,龜速就算了,遇到尖鋒時刻,能不能連上又是另一個問題。這樣斷斷續續的龜速網路,我連收個信都有困難,更甭提上youtube看文茜的世界週報了!這樣子的生活過了幾天,而且還是在一邊生病中渡過。 直到今天早上,我的貴人回來了!(其實,他昨天晚上就回來了!只是我早早就睡死了!)他借給我一個能夠使用3G上網的手機,我將這個手機發揮到極致,我將我的SIM卡放進去後,透過3G訊號再分享出WiFi的訊號,讓我那不能使用SIM卡、3G的平板電腦也可以使用WiFi訊號。 依照目前的網路配置,我原先能夠上網的設備是筆記型電腦(Ubuntu,使用實體網路線)和平板電腦(安卓,使用WiFi);轉換成,透過王律成借我的手機(安卓,使用3G上網,並分享出WiFi)和平板電腦(安卓,使用來自3G分享的WiFi)。這樣的轉變,深深影響著我的工作,畢竟我還是習慣使用筆記型電腦工作。不過,交換學生的日子應該擁有比過去多一點點放假的權利,所以我也要慢慢將「辦公模式」轉為「邊渡假邊學習模式」,輕輕鬆鬆地進入「行動上網」的時代。 我在公車上思考,我是否已經成為那個長江後浪推前浪,死在沙灘上的前浪?我總以為「行動上網」並不是適合我的生活。在台灣,我上網的時間就是在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前面,使用平板電腦是微乎極微,甚至沒有上網也沒關係的。(我用我的平板電腦看電子書的時間,應該是多於上網。)你會發現,我花很多時間在有網路的桌電或筆電,因為這對我而言是最具生產力的組合。有著網路的安全感,你可以在天外飛來一筆的困惑或新點子時,馬上google一下;在文茜的世界週報播出後,或硬是被推出的新聞中,在第一時間掌握也是另一種安全感,前提是我有一些固定且可信賴的來源,而且這就是要必須坐在電腦前面慢慢吸收;還有一種要讓大家找得到的安全感,透過在臉書發訊息就是一種讓人知道你存在的安全感,但我不僅僅於此,有時候在收到別人的訊息、信件後,在最快時間回應就會有一種安全感,除了這個時效性外,準確性也很重要,所以標點符號也不可少,因為這是為了正確也表達語氣和情感(當然比起面對面聊天或講電話,這還是無法完全精準的表達語氣和情感);我還訂閱了世界各國電台的播客(Podcast),只要打開程式,一有更新的源頭,檔案就一直推到你的電腦裡,不需要很大的頻寬,但起碼是一般付費有線網路最低的頻寬。我簡單地結論一下,網路和電腦的組合對我的重要性:一、在習慣的工作環境(電腦)下可以解決問題(網路);二、可以在習慣的環境(電腦)下看到最新的消息(網路);三、使用習慣的輸入方法(電腦)散佈、回應及等候來自眾親友的訊息(網路);四、使用習慣的環境(電腦)接受世界各地的電台音訊(網路)。這似乎是長久以來的「習慣」,也似乎是我這前浪註定要死在沙灘上的致命傷。因為有這樣的習慣,「行動網路」是無法滿足我這樣的習慣,所以我也一直沒有進入行動網路一群。 不過,種種條件不具足的情況下,我似乎也要強迫自己將工作模式轉為休閒模式。從今天起,就開始享受「行動上網」的新生活。行動上網有一些特色,它具有隨時隨地解決問題的功能(但是怎麼樣讓手機或平板電腦知道你的問題還是不有賴於輸入方法,語音搜尋當然也是一個選項);它也具有取得最新消息的功能(但是在頻寬不足的時候,斷斷續續地看視訊,倒不如不看);它也具有和親友聯絡的功能(聯絡的方式有兩種,文字和影音,前者靠輸入方法,後者就靠頻寬);它也可以接受許多音訊(在泰國公車上聽到台灣電台廣播,我想這是行動上網唯一能夠讓我想要改進「舊習慣」的地方)。 很多人會覺得我很奇怪。習慣行動上網的人會認為我是老古板,不會與時俱進;對網路沒有什麼依賴性的人又覺得我是網路成癮。但我認為「電腦加網路」是一個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它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我是愛吃素又愛吃炸雞的小朋友

二月份參加月會的時候,劉宗靈班長進行專題報告,內容是「節能減碳」之類的,其中一個鼓勵大家去做的是「多吃素,少吃肉」;從上週一開始,我所在的團體每週一都會是吃素的好日子,以前只有學佛的人、修道士或老人在初一十五會吃素,現在能夠每週一吃素,我覺得對身體健康有莫大的幫助,讓我們從各個角度來看看「吃素」,再來決定自己是不是要「吃素」: 健康(環保)和財富(經濟)常常是並列或比較的兩個面相,就從這兩個說起。 我們很清楚「吃素」的人比較健康,因為少了什麼膽固醇、脂肪…等,但我們對「吃素」有助於減節能減碳持疑。關於「吃素」和「節能減碳」,你可以透過google去找到一堆訊息,所以我只簡單地,以我的認知去說吃素如何夠節能減碳。簡單地說,就是當你不去吃肉,就不會有人為了你而必須去養牛、豬、雞,畜牧業正如石化工業一樣,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吃素不僅是體內的健康(環保),也是體外的健康(環保)。 倘若不需要養這麼多牛、豬、雞,將生產給牛、豬、雞吃的農田拿來生產供人類食用的糧食作物,我們將有更多的糧食能夠給與第三世界國家那些沒有飯吃的小孩子。在解決貧窮、創造財富方面也是有助益的。「吃素」在健康和財富是雙贏的,理性的人應該選擇吃素。 以佛教「眾生皆有佛性」或者動物權(動物有和人一樣的權利)來看,我們沒有理由去殺害另外一個生命。因為這些牛、豬、雞和人一樣是有感覺的,刀子割開動脈時會痛苦,都相當愛惜自己的生命,而有強烈活下去的慾望。不要讓動物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也犧牲了,然而牛、豬、雞們往往都是因為人類的口腹之慾而犧牲。 上面這些都是我個人理性思考下的內容,但我必須承認我非常喜歡吃炸雞。這似乎有點認知和行為上的不協調。歸根究抵,就是「貪吃」、「貪美味」。 有人說:「素食有很多好吃的料理。」事實上,素食在台灣的發展,相較於其它國家,也的確有更多變、美味的料理。沒有吃素習慣的人是雜食的(和豬一樣,葷素不忌),雜食的食材(因為有肉食和素食)和純素食相比,有較多的食材可以選擇,因此我們也不能否認雜食比較美味。 其實,我們都清楚吃素的好處,只是因為肉太好吃了,也習慣和豬一樣地雜食,所以會想很多理由來反駁吃素的好處。我們無法一下子改變雜食(吃肉和吃菜)的習慣,正如我們無法一下子從每天消費石油變成不消費石油,因此致力尋求替代能源和發展綠色產業。從偶爾吃素慢慢過渡,說不定以後真能永遠吃素了。

不再青春的九州之旅

在遊輪渡過的夜晚相當迷人,一早醒來就已經到博多市了。外面的天氣看起來涼涼的,但真得走出去,其實非常熱。和昨天遇到的荷蘭人,還有那個胖美國人(she is a fat girl, because she is rich.(she said that)),我們三個一起搭公車去博多火車站,在車站買了青春十八的pass之後,我也和荷蘭人各自往各自的旅程前進,他先往南到長崎,我往北到小倉,我們相信會在某一站再遇到。哈哈哈。 我先到小倉把行李置放,然後開始遊覽小倉。在錦龍拉麵店吃過飯後,正式開始行程。再補充一下,這家拉麵的麵都是自已做的唷!(靠那僅存的漢字猜的。)小倉很容易玩,有城堡、日式花園和松本清張的紀念館,套票700日圓。最有觀光價值的,對我而言,還是城堡,城堡裡頭展覽的設計都只有日文,但我還是能找到一些東西來玩,如比賽跑步或者坐轎子。日式花園可以拍婚紗照、松本清張是個日本名作家,只可惜我對他一點認識都沒有,現在也只知道他專長於懸疑小說。 接著我往門司港出發。我不知道需要轉車,於是我一直搭結果搭到下關了!既來之則安知,於是我想去找李鴻章簽馬關條約的建築物,沒有找到,就直接往回走想去司門港了。司門港超漂亮的,而且旅遊活動、節慶超多的,花火節、表演數都數不完,我一直比對我能夠搭上的時間,但都無法符合。先是下去走走,心情就變得更快樂。有舊日本商船的公司還有許多洋人的房間。 倦鳥歸巢,我到小倉拿回行李,往別府出發。用青春十八在這個時間要從小倉旅行到別府,真是一個難度相當高的任務。有一堆車子可以通往大分(經由別府)但是多是特急,青春十八的套票只能搭普通和快速的列車。不瞞各位,我搭上了特急,而且被查票員發現了,他要我補票3400日圓,我面帶憂容,查票員讓我在下一站下車,不懂日文或裝傻似乎發揮了作用。 只能搭普通車的青春十八,讓我不得不在鄉間小路多逗留一段時間。這一段路只有田,只有青蛙,只有蚊子,沒有family mart,沒有7-11,比許多台灣的小鎮發展還不如,只有可怕一詞能夠形容。在這條路上,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蠢事,例如:把行程表遺留在USA(宇佐)站;我的小e(eeepc)不能運作,在在讓人開始擔心接下來的旅程,直到抵達別府guesthouse,一切事情通通放下了。暫寫到這,我要準備去睡覺了。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