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主題

用話題打造客製化的教學:《華語文能力基準應用參考指引》的話題列舉

《華語文能力基準應用參考指引》在製定過程中參考了國際上的語言能力標準,如美國的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ACTFL 2012)、歐盟的CEFR(Council of Europe 2001)等,並采納了主流觀點,強調語言實際使用情境和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這一努力使得「台灣華語文能力基準」(TBCL)包括了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學習重點以及實施要點等內容,從而使華語文的學習內容、過程和目標更加清晰。此外,它還為課程開發、教材編撰、教學實施、資源選擇以及測驗評估等方面提供了一致的參考依據。 該指引將華語文學習者的能力分為聽、說、讀、寫、翻譯和文化表現,共分為三個等級和七個級別。其中,「基礎」、「進階」和「精通」構成了「三個等級」,而「1級」至「7級」構成了「七個級別」。具體而言,基礎等級包含了1至3級,進階等級包括了4和5級,精通等級包括了6和7級。 此外,該指引還將1至5級中的5288個詞劃分為18個主題,供教材編輯者選擇使用。這些主題可讓作者在教學中融入文化元素,並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目標調整語言和文化的比例。最後,編輯者可以根據前述的「文化表現」,為不同級別的學生設計相應的學習內容。例如,針對旅遊主題,基礎學生可以學習「問路」,進階學生可以學習「詢問推薦的景點」,而精通學生可以學習「應對緊急突發狀況」。 這一指引包括7個主題、12個次主題和67個話題,為華語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確保學習內容和教學過程更加明確和有組織。下面表格取自於參考指引的附件。

給華語文學習者的「文本分析三板斧」:感覺、為什麼、在哪裡

文學的文本分析和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是兩種不同的方法,它們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式[1]。 文學的文本分析通常是由人類學者進行的,他們通過對文本進行閱讀和分析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這種分析方式通常涉及文本的內容、風格、語言等方面,並且需要依靠人類學者的專業知識和直覺來進行判斷和解讀[2]。 而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則是通過對文本進行計算和統計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它通常涉及文本的詞頻、共現、情感分析等方面,並且需要依靠計算機程序和相關算法來實現[3]。 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因此,文學的文本分析和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分析方式和分析對象上。文學的文本分析更加注重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評價,而計算機程序的文本分析則更加注重從大量文本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8]。雖然這兩種方法可以互相補充,並且在文學研究、文本分析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兩種文本分析還是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人類閱讀文本可能是出於興趣、課程、好奇;計算機閱讀文本則沒有目的性,是人類叫它讀,它才去讀。從這邊來看,或許人類在不依靠計算機的情況下,親自進行文本分析還是有必要的。如果在高級漢語課堂上,老師要帶領學生進行文本分析,則可以參考朱宥勳的「文本分析三板斧」:[讀完後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在[文本的]哪裡。三板斧可以針對整個文章,也可以針對某個想要深入分析的部分。希望自己也可以在課堂上使用這三板斧,幫助自己和學生更理解文本。

我讀Charles Li和Sandra Thompson《漢語語法》的簡單直述句:主題和主語

只有一個動詞的句子,是簡單句(simple sentence);若有一個動詞以上的句子則是複雜句(complex sentence)。華語簡單直述句有以下要素,主題和主語、名詞片語以及動詞片語。「主題」指涉聽者已經知道的事情,所以作為主題的名詞一定是定指或泛指;若是不定指名詞則不會當主題用。作為「主題」有以下特性:一、一定在句首;二、可以用停頓或停頓助詞脫離句子的評論(comment)成分。 「主語」則和句子的動詞維持有「行為」或「存在」關係,依動詞的語意結構而定。 過去有一些雙重主語句的分析是建立在沒有「主題」這種觀念的分析,例如: 「象『鼻子長』」會被分成兩個主謂結構,但若將「象」視為主題,「鼻子長」視為評論,也可以理解這是「部分/整體」的關係。 另外,時間片語和場所片語出現在句首時也可以被視為主題,由此建立了時空架構來引判句子的其餘部分,都是定指因為聽者已經知道時間和地點,亦可以接停頓語氣詞。若句子中有述說動詞,則主題會在述說動詞隸屬子句的前面。 華語是一個以談話為主的語言,而「主題」在談話就是用以引介副主題,其和前一個談話有關但稍又不同的話題。當「主題」和「主語」不同時,通常後面的名詞指涉會先指涉主題,這也顯示華語中「主題」所扮演的角色。

我讀Charles Li和Sandra Thompson《漢語語法》的〈句子的連繫〉

句子可以單獨考慮,但也應該放在語境下考慮,這恰恰是華語和英語最大的差異之一,英語以句子為基礎的語言,華語是以論述為導向的語言。華語中,句子透過「前繫」(forward linking)和「後繫」(backward linking)讓句子彼此銜接。當「前繫」和「後繫」出現在句子時,通常這是至少有二個子句組成的句子。依賴第二個子句,使整個句子完整的句子,通常需要「前繫」成分向第二個子句連繫;而依賴第一個子句,使整個句子完整的句子,通常需要「後繫」成分向第一個子句連繫。 「前繫」成分有三種: 一、句末位置的前繫成分。二、副詞性前繫成分。(自由移動/非自由移動)三、完成時貌。 在句末位置的前繫成分包括:「的話」、「的時候」、「以後」、「以前」、「呢」、「麼」。 副詞性前繫成分,分有自由移動和非自由移動兩類。關於自由移動的副詞,它們可以出現在句首、主語或主題之後,大半會有一個後繫成分與之呼應。包括:「不但…而且/也/也」、「如果/假如/假使/要是…就/也」、「即使/就是…也/還」、「要不是…就」、「雖然…倒/可是/還(是)」、「因為/由於…所以/就」。而非自由移動的副詞前繫成分則會具有一樣的後繫成分,例如:「又…又」、「也…也」、「越…越」和「一邊…一邊」。 完成時貌的前繫就是完成時貌詞尾「了」加上無數量詞的直接受詞。例如: 他穿上了大衣,就出去散步。他喝了酒,就睡著了。 第一個子句中的「了」和第二個子句,彼此關連,屬於連續關係,若少了一個則句意不完整。 以上三種是屬於可見的前繫成分,若沒有明白標示的前繫,或將疑問詞當不定代名詞用,必須透過第一個子句和第二個子句相關的意圖產生。這樣子的前繫必須由第二個子句來進行推論。例如: 我是美國人,就不會說這麼槽的英文。我是美國人,所以我需要護照去蘇聯。 誰醉了,(就)罰十塊錢。你給他什麼,他(就)用什麼。你說幾點鐘,我們就幾點鐘走。 第一個子句的前繫成分,取決於其和第二個子句的關係。 部分具有前繫成分的句子,會產生條件句,這包括真實性(reality)、假想性的假設(imaginative hypothetical)首假想性的與事實相反(conterfactual),英語會透過助動詞、時態、時貌記號加以區分,而華語則在語境下進行區分。 後繫成分則分有: 一、句首的副詞性後繫成分。二、非自由移動之副詞後繫成分。 句首的副詞性後繫成分包括:「並且/而且」、「可是/但是/不過/然而/還是」、「或是/或者/或者是」、「為的是/省的/所以/因為」。 非自由移動之副詞後繫成分,除了「又…又」、「也…也」、「越…越」和「一邊…一邊」外,常見的後繫副詞就是「就」。另外,還有「才」和「倒」。

《赴泰國法政大學交換學生報告》:社團篇(校內社團)

  泰國法政大學有兩個校區,分別是蘭實(Rangsit,รังสิต)校區和塔帕占(Tha Phra Chan,ท่าพระจันทร์)校區,蘭實校區佔地大,去年泰國水災遭受了很大的傷害,還是曾經舉辦亞運的重點場所;塔帕占校區非常小,位於召披耶河畔,皇家田地區,常常塞車。泰國法政大學文學院位於塔帕占校區,也是我上課的地方。由於住宿的地方和上課的地方相距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所以下課之後就會離開學校。因此,我也沒有參加任何社團。法政大學的學生會在蘭實校區和塔帕占校區往返,因此可以有較完整、全面的社團參與。 不過,各學系也有各自己活動,尤其是啦啦隊的訓練活動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對於美國式啦啦隊的想像相當清晰,就是在隊形、舞步和音樂配合下,一整套的表演節目。泰國的啦啦隊也獨樹一格,沒有音樂,而是透過強烈的節奏和押韻的口號進行的有默契的表演。用鼓、用掌聲、用鼓棒創造節奏,看似聲撕力竭實然輕鬆自在。重點是「整齊」。所以,文學院大樓不時會看到不同學程在練習泰式啦啦隊。這樣的泰式啦啦隊不只是在大學,在我家附近的天橋下,也常常有中學生在練習泰式啦啦隊。如果我再上一次「全球音樂文化」這門課的話,我真想以這個泰式啦啦隊為主題進行研究。 「參與社團」並非大學生涯必要的活動,但可以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如果有時間、有意願的話,參與社團是滿有趣的。

我讀鄧守信的〈對外漢語語法點的描述原則〉

何謂語法點?只要對第二語言學習者而言,需要說明、解釋的語言成分或語言現象,都是語法點的範圍。反之,若不需要學習者進一步練習的詞彙,就不是語法點。鄧守信從結構、語義、話義為語法點進行分類:屬於結構的語法點,包括: 語型類:華語是孤立語、主題明顯性、前修飾性語言、後結果語言(如動補結構)、有聲調的語言、語序基本上和動作時間順序一致。功能類:各語類的特色,如:主語、賓語、述語、謂語、定語…等。語序類:SVO或SOV。句型類:肯定形式、否定形式、疑問形式、強調形式…等。特定類:特殊句式。 屬於語義(Semantic)的語法點,包括: 同類詞:如能願詞「不能、不可以、不會」、多數疑問詞「幾、多少」、分類條狀名詞「條、根」。近義詞:「至於、關於」、「快樂、高興」、「大概、或許」、「阻礙、妨礙」。若只是解釋語義的差別如「愛、喜歡」,就不算是語法點。反義詞:不屬語法點。 屬於話義(pragmatic)的語法點,具有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交談的互動義,說話者會透過此語言成分,表達他對事件的看法或評價,包括: 語氣詞:吧、唄、嘛。副詞:其實、又、難道、居然、不至於。「我○○不知道這件事。」定式:「連……都」,例:「他連日語都掌控得很好。」暗示日語很難的話義。 鄧守信認為進行語法點描述時,應該涵蓋功能、結構和用法三個方面。功能包括:句法功能(grammatical function)、語義功能(semantic function)、交際功能(communicative function);結構包括:基式結構(basic structure)、變式結構(derived structure)、變形機制(transformation);用法則讓使用者明白使用動機,啥時使用,啥時避免使用。

台灣拼貼照片成品:Photoscape

我用了一個叫「Photoscape」很輕鬆地做了幾張相片拼貼,最花時間的部份是選相片。其它就是調整、調整而已。因為一邊作、一邊想,所以最後的成果有點沒有主題,不過還是作出了四張準備貼到在詩力諾寺學校介紹台灣的看板上。(我本來沒有打算貼我的照片上去了,但是副校長看到旁邊還有一大片白白的,就叫我貼我的照片上去,但是我覺得有點尷尬,才又作幾幾張台灣相關的拼貼)下面和大家分享成果: 華語教師:黃玉樹 台灣風景 台灣人文 台灣社會

2010上海世博會場館主題曲比一比:日本、泰國、韓國

之前寫了《2010上海世博會場館主題曲比一比:台灣、新加坡、香港、台北》一文,蒐集了幾個上海世博會場館的主題曲,閱讀者眾,想必大家對這滿有興趣的。特此,再分享幾個鄰近國的主題曲,往下繼續看包含日本、韓國和泰國的主題曲: 日本、韓國和泰國分別使用日語、韓語和泰語,在個人語言能力的限制下只能使用中文和英文於網路上衝浪,無法確定下列音樂就是對應場館的主題曲,僅能依網友們的意見和表述一個蘿葡一個坑地將三個國家的主題曲找出來。 日本產業館,《Re…JAPANESQUE》,吉田兄弟演奏: 泰國館,《未知》,未知者演唱: 韓國館,《和聲城市》,允浩等人演唱: 日本產業館的主題曲《Re…JAPANESQUE》,只有試聽版,據網路上消息指出,吉田兄弟的專輯在六月會在中國發行,並且是為上海世博而發行的專輯,該曲也會在日本國家日時正式發表,三味線為主弦律,非常有日本味;泰國館的主題曲前奏和泰國館網上世博的音樂一樣,整首歌都在三碗豬腳(沙瓦低卡)和你好、你好問候;《合聲城市》是韓國館的宣傳影片,網路上有人說這是它的主題曲,上面附的是我看到比較清晰的版本,若真要說是主題曲的話,大概就是有人在那邊載歌載那一段吧! 泰國館的主題曲,亦有泰語版,請聽: 播放音頻檔案 — 泰國館主題曲 在線播放 《Re…JAPANESQUE》為日本產業館主題曲是由《天天向上》節目透露出來的,於下面視頻49:20開始:

2010上海世博會場館主題曲比一比:台灣、新加坡、香港、台北

2010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辦,如果說2008年北京奧運是讓世界看見中國,那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就是讓中國看見世界。華人在世界上,不論在國內、國外,各個角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各自發展出自己的特色,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依各種名義參展。下面搜錄幾個華人地區/國家/城市場館的主題曲和大家分享: 台灣(中華民國)館,《台灣心跳聲》,蔡依林演唱: 新加坡館,《感動每一刻》,孫燕姿/蔡健雅/林俊傑/阿杜演唱: 香港館,《無限之城》,張學友/孫耀威/謝安琪/張敬軒/Mr/麥家瑜演唱: 台北館,《一見你就笑》,王力宏演唱: 不知道是我個人的情感,還是事實如此,我總覺得《台灣心跳聲》最好聽。有沒有其它地區,非台灣地區的網友也覺得《台灣心跳聲》最好聽呀?新加坡的《感動每一刻》我覺得很有南洋風,和其所在位置大概有關,也顯示其在東南亞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來了!香港的《無限之城》沒有拍MV,用粵語演唱,節奏輕快,歌名就說明香港是個小小的城市卻有無限潛力。台北的《一見你就笑》,把無線網路和資源回收通通演到MV裡。 除了各場館的主題曲外,上海世博會自己官方也有主題曲,除了之前被爆抄襲的《2010等你來》之外,還有 《2010等你來》,成龍/劉德華/楊瀾/劉翔/李寧/李冰冰演唱: 《Better City, Better Life》(城市,讓生活更美好),Siedah Garrett/Jonathan Buck演唱: 《2010等你來》在「抄襲!?《2010等你來》vs《そのままの君でいて》」這篇文章已經討論過了。《Better City, Better Life》歌曲中,唱著Ala nong就是上海話的我和你的意思,整個歌曲很有歌舞劇使用的那種歌曲的感覺,我很喜歡。

遇見桐花部落格徵選:投票給我

參加部落格比賽的活動很有意思,活動舉辦者提供一個平台為參賽者宣傳部落格,參賽者則利用部落格為活動舉辦者進行其想要宣傳的主題、行銷的產品,互利互生。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客家桐花祭的部落格徵選比賽,需要大家投票。(我覺得發動網友投票滿怪的,而且我的部落格也沒有什麼網友,只是看到每個參加的部落格都這麼做,我也不想「輸在起跑點」) 按上面的按鈕,就可以投票,希望大家支持,多謝、多謝,一天可以投一次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