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中文熱」持續升溫,中文作為國際化的工作語言是肯定會發生的方向。因為中文是聯合國六個常用工作語言之一,同時中國綜合國力的提昇,重以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羅德島大學本來就擁有「國際工程師項目」,該項目是五年制的雙學位項目,提供文學士和理學士雙學位,必須學習工程專業和語言專業。前三年在羅德島大學,第四年在海外學習標的語語言和文化,以及工程相關技術詞彙,第五年回到羅德島大學。過去,以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為主,而後加入中文作為新加入的語種。 對於中文國際工程師項目而言,在第四年的課程中,則是包括在中國半年的學習和半年的實習。不少在中國設有分公司的美國本土公司都積極地贊助中文國際工程師項目,希望能夠培養高級中文水平的職業化人才。因為這將使工程師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對於和中國同行溝通和中國市場解讀起積極作用。 國際工程師項目在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能夠運作,可能是基於其第一語言(英語)和標的語的相近性,但中文需要更多課時,使得選擇中文國際工程師項目的學生會承受來自高年級中文課和工程學課的雙重壓力。 根據美國外事學院提出跨語言學習者達到一定水平所需學習的時間,中文是屬於第三類較難的語言。第一類(600課時)包括:德語、法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第二類(1100課時)如:緬甸語、希臘語、印度語、土耳其語;第三類(2200課時)如:阿拉伯語、韓語、華語。如果仔細檢察這些語言的話,仍可以發現其不合理處。例如:泰國語和寮國語應該屬於同一個語言的變體,但是同樣分在第二類時,泰國語對於英語母語者而言,卻比寮國語更難學習;部分語言學家認為泰國語和越南語能夠和華語能夠歸為同一個語言家族的證據,卻把泰國語、越南語和華語分屬在需要不同課時才能達到一定水平,這可能也納入文字系統即漢字和拼音字母的考量。 如何平衡中文和工程學專業的學習,中文國際工程師項目下的學生會面臨的挑戰。 當工程師需要在大學花額外的時間去學習中文的時候,這表示中文尚未成為國際通用的語言。若觀察英語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情況,它先作為通用的語言,所以從許多地方從中學,甚至小學開始進行英語教育,而進到大學之後,學習工程專業的學生可以閱讀英文原文書,作為英語工程師。因此,英語既可以是通用語言,也可以是工作語言。然而,中文尚未成為通用語言前,要將中文當成工作語言時,勢必得花一番努力和心血。或許,我們可以先觀察來自亞洲各國,在中國大陸或台灣學習工程相關專業的學生,評析其學習概況。
Tag: 中文
我讀洪歷建《全球語境下的海外高校漢語教學》的〈外語教育新模式和探索─美國中文領航項目的目標和實踐〉
美國的「領航項目」由國家安全教學項目資助,參加的學生為在於指定領域(工程、商務、政治學和紡織)中取得學士學位,同時在關鍵語言中積極努力。領航項目中的關鍵語言有阿拉伯語、華語、印度烏爾都語、韓語、波斯語、葡萄牙語、俄語、斯瓦希里語和土耳其語,並有十個海外中心。當中,華語和阿拉伯語是兩個學生人數最多的項目。領航項目的特色有以下:一、在美國,有密集/強化的語言課程和集體/個別的培訓轉導;二、在海外,可以直接進入國外大學學習專業,並接受高級語言和文化的浸入;三、國際組織或私人機構提供實習機會;四、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學位,同時達成。領航項問也和後備軍官訓練隊合作,推動語言能力和區域文化知識,儲備未來軍官人才。 通常,外語的熟練水平和大學學位(以學分證明,而學分則等同於學習時間)的獲得是沒有相關的;但領航項目卻是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給學生有效的教學,並以學生的外語熟練水平作為評估項目的成功與否。 為此,美國領航項目有四個做法:一、強化和多元的語言課程和文化課程,包括講座、寒暑假的中文學習,但如果使參與項目的學生和沒參與項目的學生參加同一個課程,對老師是一大考驗;二、為高年級領航項目的學生開設專業漢語課程,可能是請標的語的老師開課、可能是把專業課的內容注入語言課,可能是以現有英語課程提供中文材料;三、標準化的考試評估和個人學習跟蹤檔案;四、領航項目的海外中心,以華語為例,華語的海外中心在南京大學,會安排來自美國所有領航項目的學生在當地的學習。 所有語言的領航項目中,首要建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華語項目,再來求建立幼稚園到大學的華語項目,這必須要有源源不絕的學生願意參加華語領航項目才能達成。這正好是美國教育界意識到學習外語的緊迫性才有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