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語言學習

我在北欖府詩力諾寺作水燈、賣水燈、放水燈

泰人是很有福報的民族,昨天(農曆的十月十五日)是泰國放水燈的日子。我們學校(詩力諾寺學校,Wat Sriwarinoi)在早一天就開始準備水燈的製作,我個人的華語課程也是從上一週開始,就開始教授水燈的相關詞彙。全校師生同心協力地和寺廟裡的師父去成就這場盛場,而且不只我們學校,是全國性的活動,你就知道泰人是多麼有福報。 在台灣上泰語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製作過水燈,不過那是用保麗龍和紙片糊的,看起來非常脆弱且破壞環境;但在詩力諾寺學校製作的水燈是用鮮花和芭蕉製作的,連底座都是用芭蕉樹幹。從這裡,你大概可以想像這個過程是多麼瑣碎。你要去砍芭蕉樹回來,它的樹幹用來當水燈的底座;你也要留下芭蕉葉,葉子當作水燈的蓮花瓣;最後,組合的時候用鮮花,這時候考驗你的創意和美術天份,每個人做出來的都不一樣,非常漂亮。 讓我把製作水燈過程中,兩個最有趣的提出和大家分享。 第一個有趣的過程是屬於男子漢的工作,我們把芭蕉樹砍回來之後,它其實還是一根完好如初地在那邊。你要把它製成底座,就要把它切成一片一片的。用鋸子芭蕉樹看似很容易,但鋸了三棵樹之後,大概手就沒有力了!鋸這個芭蕉樹要多人合力完成,你要把它固定、你要把它鋸、你要移動它,大家要有一股默契。有福田的人才能再種福田。我想我就是有一畝福田,所以我能和師父一起鋸這個芭蕉樹,沒有一半大概也有三分之一的水燈底座是出自於師父的手。(我就在旁邊扶著樹幹和移動樹幹而已,因為我鋸了三棵,就累了!) 第二個有趣的過程是屬於娘兒們的工作,是用鮮花、芭蕉葉等材料組合成漂亮、美麗的水燈,要讓人們願意買。這個不需要勞力的工作每個人都可以做,但每個人做出來的水燈價值不一樣,有的水燈能賣100銖,有些只能賣20銖。晚上八點鐘左右,大概是人潮的高峰期,人們一直來、一直來,後面水燈補得都來不及。有個讓人不願目睹的景象,被我撞見了。有個貪小便宜的人,在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付了一個水燈的錢後,手上拿了一個水燈,又順手牽羊地再摸走一個水燈。沒來得及阻止,也不願意阻止,畢竟這相當尷尬,希望這個人也可以透過多放一個水燈,得到功德,以後或下輩子過得更好。水燈開賣前和水燈開賣中都很有趣,但我最喜歡的是接近收攤時。那時候,人少了,但對水燈仍有需求;同時,材料也少了,人手也少了,這時候就要考驗大家的創意了。我們用一些「殘花敗柳」,再做成值20銖的水燈。非常有趣。 這些男子漢和娘兒們的工作都很好玩。老師問我:「好不好玩?」我答:「超好玩的。」老師就說:「明年再來。」喀喀喀…

泰國北欖府勞工部僱佣部、移民局多日遊

我從六月二十九日入境泰國以來,至今正好屆滿九十天。當初入境以商務簽證入境,可於泰國待九十天,但是中華民國與泰國「交換教師」的期間為八個月,所以必需延長在泰居留的時間。但這個「交換教師」有許多吊詭的地方。 中華民國方面,從台灣號召了各大學「在學」的菁英(當然,我也是這菁英之一。哈哈哈…),似乎「在學」的身份可以有比較多彈性,同時傻傻的比較好控制。因為役男若在學的話,可以透過緩徵沒有出國三個月的限制。同時,透過學校把關,確保推薦學生擁有「對外華語教學」專業(當你開始在泰國民校教書時,你會發現你一點都不專業)。以上是中華民國方面一廂情願的想法。 泰國方面,對於華語教師的大量需求,許多國民中小學裡都透過仲介公司招攬華語教師,也有孔子學院外派的華語教師。這下有交換教師的計劃,只要支付微薄的薪資,就有機會擁有華語教師,而且來自台灣,「可能」會比中國大陸的老師厲害。於是,上下交相賊,為了平等起見,還是說左右交相賊好了,這門親事就定了。 但歹誌不是憨人想得這麼簡單。如果這是單純的交換學生,或許事情會比較簡單,重點就是可以長期居留就可以了;但這是交換教師,有責任的,身份叫勞工,換句話說叫「泰國的台勞」。取得延長簽證期限的條件時,取得工作證(Work Permit, ใบอนุญาตทำงาน)和其相關許可,所以這個透過中華民國外交部和台灣泰國學校作為聯繫窗口的「交換教師」計劃,與中華民國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泰國北欖府教育廳、泰國北欖府勞工部僱佣局、泰國北欖府移民局,以及中華民國的大學(以我為例的話,就是暨南國際大學)和泰國的民校(同樣以我為例,就是詩力諾寺學校),把以上這些本可以獨立行政作業的機關們通通兜在一塊了! 為了完成「延長九十天在泰居留」,讓我算算,我為此曠了幾天的課。8月26日,第一次遞交申請工作證相關文件,七日後可領;9月2日,在前一週遞交文件,本應於今日領件,但教育廳尚未批準,所以我們隔天再來;9月5日,由於9月2日的隔天是週末,所以我們星期一才領件,領到工作證後,就是到移民局辦延長居留;9月20日,我們先到北欖勞工部僱佣局辦工作的證件,然後準備到移民局辦延長居留,但被打槍了!因為工作證上寫的是「中文教師」,應該修正為「實習中文教師」才準辦延長居留,於是必須先修改工作證的內容才可以;9月22日,我們拿了相關文件到工作證到僱佣局要求修改,這又必須等到下週一才能領件;9月26日,領到修改過後的工作證,到了移民局終於取得延長居留的資格。 我再來算算,因此付出了多少錢。工作證,700銖;工作證修改(急件),1000銖;延長居留,1900銖。雖然,這都是學校出錢,不過跑了這麼多趟,還讓人忐忑不安不知道啥時會被遣返的心情,實在是不符成本。 這些文件工作(paper work)其實相當惱人,而且有時候缺了什麼文件,就必須跑回家一趟,再跑一趟。偏偏需要什麼文件又沒有任何公告,幾乎是「人治」或「口耳相傳」。你聽了A說應該準備什麼文件,而你再向B轉達需要準備什麼文件,這當中包括了語言的障礙;等到B準備好文件了,到了承辦窗口時,C跟你說你還需要什麼文件。時間、金錢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流失了!不過「人治」或「口耳相傳」仍有其破解的地方,因為是「人」治,所以你可以利用快下班的時間去辦,因為這時候人會比較少,而且承辦人員要下班,會檢查地比較快;因為「人」治,所以當你跑了很多趟,卻無功而返,還適時地表達自己從很遠的地方跑來,這樣跑來跑去受不了,是「人」就會同情你的遭遇了!最後和移民官面談時,移民官全程用華語,我全程用泰語,直到問及我還是「學生身份」嗎?我用華語回答。因為這勾起了我「實習中文教師」和「中文教師」的相關回憶。我還說了我在台灣學了泰語兩年的事。(聽說這個移民官去過台灣兩年。)可能她有台灣情,也有可能她趕著要去吃她的涼拌木瓜絲,還跟我交待離開泰國前,別忘了辦回頭簽等事宜,就讓我延長到明年二月的期限了!然而,每九十天得回移民局報到。(我不想當逃跑外勞呀!!!) 總之,這算告一段落了。據我所知,在台灣的大陸漁工每一段期間也得到特定地點報到,不過應該是比九十天更短,更頻繁就是了!

มหานคร vs Empire State of Mind;曼谷 vs 紐約

天下雜誌最近有一個「設計力」專題的內容,其中,五大城市裡包括了曼谷。若你對相關訊息有興趣,你可以繼續閱讀此連結。閱讀後,我深深同意它的觀點。它說曼谷是對西方文化,乃至於鄰近文明如印度或中國的文化都可以很有那麼一回事的融合在一起,同時他的消費水準不高,富有的人或一般的上班族都可以在曼谷存活。 曼谷的泰語是「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一個可以和那首「Empire State of Mind」講紐約對比的歌。 มหานคร (Thaitanium feat Da Endorphine) Empire State of Mind ( Jay-Z feat Alicia Keys) 會不會也有這麼一首歌,講台北呢?

《五百字說華語》遊戲(漢字認讀),第二課:您好嗎?

忙(ㄇㄤˊ;máng)มีงานยุ่ง 呢(・ㄋㄜ;ne)ล่ะ (คําช่วยท้ายประโยค) 不(ㄅㄨˋ;bù)ไม 也(ㄧㄝˇ;yě)ก็….ด้วย 們(・ㄇㄣ;men)ปัจจัยนามบอกพหูพจน 都(ㄉㄡ;dōu)ทั้งนั้น

《五百字說華語》遊戲(漢字認讀),第一課:您早

王(ㄨㄤˊ;Wáng)ชื่อสกุล กษัตริย 李(ㄌㄧˇ;Lǐ)ชื่อสกุล 先生(ㄒㄧㄢ ㄕㄥ;xiān sheng)สามี คุณ (ผู้ชาย) นาย (คํานําหน้านาม) 太太(ㄊㄞˋ ・ㄊㄞ;tài tai)ภรรยา/คุณนาย/นาง (คํานําหน้านาม) 你(ㄋㄧˇ;nǐ)เธอ คุณ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2) 您(ㄋㄧㄣˊ;nín)ท่านคุณ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2 ใช้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เคารพ) 好(ㄏㄠˇ;hǎo)ดี สบายดี ตกลง สวัสดี (ใช้ในการทักทาย) 嗎(・ㄇㄚ;ma)ไหมหรือ (คําบ่งคําถามท้ายประโยค) 我(ㄨㄛˇ;wǒ)ฉัน ผม ดิฉัน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1) 他(ㄊㄚ;tā)เขา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3) 她(ㄊㄚ;tā)เธอ หล่อน (สรรพนามบุรุษที่ 3) 早(ㄗㄠˇ;zǎo)เช้า อรุณสวัสด 很(ㄏㄣˇ;hěn)มาก 謝謝(ㄒㄧㄝˋ ・ㄒㄧㄝ;xiè xie)ขอบคุณ ขอบใจ

我讀《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in Southeast Asia》二

東南亞地區大量的森林消失造成了氣候變遷,也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基於需求面,幾乎所有亞洲國家,都沒有法令禁止非法砍伐的原本進口。國家政府試著透過執照、限量、保留林等來管理本國的森林資源,例如:中國禁止國內伐林。結果,緬甸成了提供中國木材來源的國家。泰國也是為了滿足需求,從緬甸、寮國和柬埔寨進口林材。據估計,光二○○○年到二○○五年間,柬埔寨就少了三十巴仙的原始林。寮國、馬來西亞都禁止木材出口,但總是會有非法走私的木材。現在這樣的風氣,也將從泰國、菲律賓漫延到印尼這個東南亞之肺。 東協若不敢面對森林砍伐問題時,則會把霾害拿出來討論,因為霾害是由於森林大火所造成的空氣污梁。在東南亞主要的霾害製造來源就是印尼的佳里曼丹(Kalimantan)省和蘇門答臘(Sumatra),而且這影響擴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澳洲長達七個月之久,公共衛生遭受嚴重的危害。通常森林大火的起因可分為人為和自然的。自然地自燃有之,但往往是由於人類造成的付出較高成本。一但一個地方起了森林大火,所有事務都被延宕。加上印尼中央權力較弱、去中心化和腐敗,一但大火發生,便一發不可收拾。在二○○二年,東協簽署了跨國境的霾害污染協定,此協定提出各國共同監控、評估、預防、科學技術合作、協調機制、熱線等,並在霾害發生,以最簡便通關方式,讓受難者快速免於災禍。但二○○六年,印尼的霾害又發生了,除了印尼總理道歉外,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澳洲五個受影響最大的國家還提出了「霾害基金」以解決霾害。 新加坡想將霾害議題,提交到聯合國,但這使得印尼總理相當不爽。許多印尼民族自決主張者認為東協只提出印尼的霾害,其它在印尼的廢棄物、新加坡的沙石廠、馬來西亞的非法伐木、泰國偷補印尼領海的魚…等,都未被提及。因此這個跨國境的霾害污染協定並未在印尼國會被批准。本文作者認為這個別國家行為,不是東協模式。 再來我們討論水資源的議題。除了寮國之外,其它東南亞區域國家都是和海相接的國家。魚,也自然而然成了東南亞主要蛋白質的來源了,然而若無限制的過度捕撈而破壞了大自然能夠自然再生產的循環,這樣的影響將永久不能恢復。關於海洋資源,主要聚焦在三個議題:棲地破壞、過度捕撈和來自陸地的污染。而內陸的水資源,最主要就是築水壩的議題,通常這會關連環境、社會、經濟等問題。首先,築了水壩後,原先自然的汎期泛濫就因為水壩破壞了,更甭提生物多樣性、遷村、魚獲減少、下游水量及營養物質的變化等。蓋水壩受衝擊的總是政治意識較弱的地方。泰國的巴幕(Pak Mun)水壩和印尼的巴坤(Bakun)水壩都被評估不適宜建設,但卻都蓋起來了。湄公河流域流經的各國也都試圖利用湄公河的水力逕行利用,但下游的國家總是抱怨上游國家把水用光了,柬埔寨和越南就是受害者。中國在上游,二○一二年將完成全中國第二大的水壩,這使得下游的寮國和泰國備受危脅。和三峽大壩一樣,許多國家在建設水壩時,都不得不犧牲國家公園或森林保留區被淹沒的悲劇。 目前看來,東協仍未有能力能夠介入各國保護環境的政策;而各國也基於經濟利益,而必須從消耗環境中獲利。

我讀《ASEAN and the G8》

東南亞國家協會是不是能夠在擴張後的八大工業國組織(G8)中找到位置?我們可以從兩個地方來切入。一、沒有G8的認同的國家能夠立足取決其國家的經濟主要是依賴其經濟成長率和國民生產。二、來自G8國家以外的國家如何能夠實現其國際理想,在它們被邊緣化的同時。然而,如果G8能夠將東協納入,那麼以上的問題將可以解決。那麼,東協和G8之間又各自有什麼價值能夠滿足對方呢?   東協的早期四個會員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經濟實力是較大的。而只有後面加入的新加坡能夠和前四者比擬之外,其它被稱為CLMV(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的國家,都很難和前者並列。在一次在北海道由日本召開的氣候會議中,日本邀請印尼參與該會議,除了代表印尼之外,更將之視為東協的代表,並稱東協為緊密合作夥伴。   在經濟上,東協仍然有具有很重要的機制。尤其在東協前五個會員國的國民生產總合就幾乎和巴西相當了。然而,在失業率的成績和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數,泰國、菲律賓、印尼等,也是有相當可觀的成績。更甭提,緬甸加入之後,軍政府的血腥鎮壓更常常成為其它國家拒絕和東協合作的藉口。新現實主義者認為東協只是一艘空船,沒有正當性亦無影響力;結構主義者則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東協,也給以更正面的評價。東協明顯能夠在全球經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其它方面,仍是混沌待觀察。   而G8對東協而言又有什麼意義呢?在一九九七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時,東協和中國大陸、日本和南韓在同一陣線,儘管沒有在當時建立正式的亞洲貨幣基金,但隨著區域貨幣的合作,彼此之間的經濟連結將越來越高。有人認為「東協經濟共同體」在二○一五年將為東亞經濟整合的龍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現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無法將在東亞國家扮演角色。「東協加三」對東協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區域個體,也鼓舞東協對國際的想像。在這樣的情況下,G8對東協的意義是什麼?「東協加三」似乎比「東協加G8」更具正當性,而在東亞這艘船上,中國大陸和日本仍是同意東協作為駕駛。   然而,中國大陸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實力也一直提高,東協就面臨應該趁勢和中國大陸進行經濟上的整合或者獨立於中國大陸而發展的兩難。事實上,中國大陸能夠出口的產品,在質和量上都是遠勝於東協的,這使得東協和中國的整合是很容易落入再一次的邊緣化的。不過,中國大陸的市場卻又是不斷成長而提供機會。東協層次的考量之外,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都各自和美國、日本有雙方的貿易協定。若東協無法化整地定義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最終中國大陸仍會有其政治影響力產生,東協也將失去影響力。   東協對G8是有吸引力的,而對東協而言,「東協加三」進而整合東亞會比G8更有意義並具正當性。鮑爾斯(Paul Bowles)認為東協和G8就像「兩艘在晚上相遇的船」一樣,不會有太多互動,不過就像陌生人一樣,只是打個訊號給對方知道自己的存在。像我這樣不關心國際關係的人,壓根也不會將G8拿出來和東協扯在一塊兒!

我讀《Non-Traditional Security and China-ASEAN Relations: Co-operation, Commitments and Challenges》

我這個人並不是很喜歡先入為主地預設立場去看文章,所以我先看完蔡鵬鴻的《Non-Traditional Security and China-ASEAN Relations: Co-operation, Commitments and Challenges》再來解讀這個人。這個作者有兩點讓我認為他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一、過於突顯中國大陸在面對美國時的不足;二、一石二鳥(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的英文露餡。之後,我求教於谷歌,果然他就是中國大陸的學者,而且是上海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他的專長是「東亞國際政治經濟關係」。 中國大陸和東協「非傳統安全」的合作可以說是自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若從現實主義的取向來看,中國大陸的「安全」議題通常聚焦在內部的穩定是否影響當局政權。文革結束之後,鄧小平掌政,摒棄毛澤東對於全球戰爭的憂慮,轉向對經濟發展的建設。自冷戰結束前,自一九八○年代起,全球面臨相似的問題,如貧窮、環境退化、城市擴張、就業率、青少年問題和反抗傳統價值等。而冷戰結束後,中國大陸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如族群或宗教衝突、經濟競爭和南北半球的差距開始被提及。在一九九七年之後,經歷亞洲金融風暴,非傳統安全議題漸漸浮現。二○○一年九一一攻擊之後,非傳統安全議題正式和傳統安全議題幾乎被架在同一個水平之上,中國大陸並定位恐怖主義、毒品、愛滋病、海盜、非法移民、環境、經濟、資訊等安全都屬於非傳安全議題。 事實上,貧窮問題自一九八○年代開始,一直沒有被解決,而中國大陸在中南海又和東南亞國家有爭議島嶼的問題。許多東南亞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獨立,所以他們都珍惜其所擁有的主權和高度自治,而這也很容易使東南亞國家將與中國大陸的交往視為傳統安全議題的範疇。不過中國大陸也非傳統安全議題上做了許多努力,例如在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時候,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的援助政策並未在東南亞國家產生預期的結果,反倒是中國大陸提供印尼和馬來西亞貸款,並穩定人民幣匯率而贏得支持。 由此可知,危脅著東南亞國家的,也不是傳統安全議題,而是非傳統議題。真正挑戰著東協國家的非傳統議題包括:一、環境退化,二○○三年時,東協國家就指定該年為「環境年」,並以「朝向穩定發展」為主軸,暗示著環境的問題必須被拉到區域層級來處理。二、跨國犯罪,包括洗錢、貪污、海盜。三、資源分配,如漁產、水力、森林、能源或其它資源。四、恐怖主義,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有些網絡被認為和蓋達組織有關,最著名的就是回教祈禱團(Jemaah Islamiyah),這些恐怖主義被認為和峇里島和雅加達的爆炸案有關。二○○九年於中國大陸發生的新疆七五暴力事件,也被認為和回教祈禱團有關。五、分離主義,雖然這是非傳統安全議題,但常常是和傳統安全議題相關的,包括印尼的亞齊和菲律賓的棉蘭,都各自有解放亞齊運動(Free Aceh Movement)和摩洛伊斯蘭自由陣線(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和東協合作的非傳統安全議題除了經濟和財政之外,就是跨國犯罪、公共衛生、貧窮和恐怖主義。中國大陸和緬甸加強邊境合作以避免海洛因的走私,而中國大陸和東協在二○○二年於金邊展開的第六次雙方高峰會同意共同對於人口販賣、海盜、恐怖主義、槍枝走私、洗錢、國際金融罪犯和網路犯罪通通歸於非傳統安全議題,而且嚴重影響區域和國際的安全。公共衛生的合作則是因為非典型肺炎(SARS)。另外,美國方面認為貧窮和恐怖主義是沒有關聯的,但在東協國家中,卻認為貧窮造成恐怖主義的原因。蔡鵬鴻主張,兩者是沒有直接的關係,不過貧窮確實是造成許多問題的主因。 關於中國大陸的「以民為主」的政策,需要一個安穩的環境,所以中國大陸也不樂見有全球性的戰事發生在可預則的未來。在傳統安全需求下降,非傳統安全議題就相對上升。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潛在的分離勢力就是臺獨份子。若將中國大陸的政策優先次第排序的話,只有台灣問題排在首位,是有點介於傳統安全議題和非傳統安全議題的,其次就是和東協的的經濟合作,第三是希望科學性、穩定性地期待和東協共同發展,而不致於不平衡,最後就是落實在跨國犯罪、公共衛生和環境退化的共同合作。 美國也致力和東協發展良善關係,特別在反恐這一部份,東協傾向和美國合作。美國並稱東南亞為反恐的「第二陣線」。菲律賓甚至提供軍隊讓美國進行軍事訓練,而菲律賓總制艾若玉(Arroyo)還承認美國在菲律賓的軍隊是用來監控中國大陸。美國還將東南亞地區部分國家定位為「非北大西洋公組織聯盟」。於此受限於美國,中國大陸實在無法再和東協往上一層建立合作關係。美國的軍隊進到東南亞地區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一來是將內政的反恐延伸到亞太地區,二來也拉攏東協,抵制中國大陸。美國實在太高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