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習慣

檳城速覽:不只是新加坡

  日本人喜歡到台灣玩,英國人喜歡到新加坡或香港,可能是以一個過去殖民者的心態來看看現在發展的如何,或者是從當中去找到一些懷舊的感覺。馬來西亞的檳城對英國人而言,大概也有這樣的吸引力,但對美國人而言似乎就不是這樣子了。華人反倒對於海外有什麼和自己文化相近的東西反倒不感興趣,有人就在部落格直言:「到檳城要去看那些英國殖民的古蹟,那些寺廟啥的,台灣就有一堆了,不看也可以。」從我的知識中給檳城定位,我預期它大概會是像新加坡那樣子的城市,有著英國殖民的陰影和華人居落。但我認為,到後期國家的力量介入後以及地理位置,都使得新加坡和檳城就有很不一樣的發展。 檳城人們聚集的地方是光大(Komtar),其地位大概就如台北之於台北火車站,往北邊一點點就是古蹟的區域,華人的古蹟、英人殖民的古蹟,住宿也都在這一帶,只要沿著茱麗亞(Lebuh Chulia)就可以找到符合你心目中期得的房型和價格。我在這裡住了兩家旅館,一個是猴子旅社(Monkey Inn),另一個是七五旅社(75 Travelers Lodge Guesthouse),前者一晚只要22零吉,雙人房有風扇;後者一晚只要12零吉,宿舍床,風扇。同樣在這附近,有摩托車和腳踏車的出租,有個三輪車夫問我腳踏車一日租金多少錢後,他說:「過去只要10零吉,現在遊客多了,一天就要15零吉了!」 騎著腳踏車在古蹟這一區逛,相當愜意且輕鬆,唯天公不作美,我在檳城這段期間,一直在下雨。 不過,若要騎腳踏車到古蹟區以外的地方,那可就要有點膽量了!檳城並不是很容易理解棋盤狀道路,連我這自認方向感很好的人都在同一個地方繞來繞去,繞不出去。而且許多地方是單行道,你根本無法看著地圖就直接到達你要去的地方。再來,就是汽車駕駛們的習慣,可能路也不大,騎著腳踏車的我常常覺得車子一直逼靠而來。不過,如果沒有腳踏車,還真是不知道要如何從一個點到另一點。關於檳城的公車路線,這趟沒有研究,這意味著檳城還有很大一部份等著我去探索。 整體而言,我喜歡檳城勝於新加坡。包括物價、語言的使用、古蹟、地理位置。新加坡待了幾天似乎已經就差不多了,不過檳城仍意猶未盡,可能也是因為下雨才會如此的心境。

沒有網路的日子…

  你大可可以直接稱我是個「網路成癮」的患者,如果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無法上網,我就覺得不自在。我可以不需要有手機,但是我不能網路,因為這是我和世界連結的唯一,也是最佳的方法。在泰國交換學生的期間,我家沒有網路,於是我必須使用無線網卡(在泰國,人們管這個叫aircard),也就是透過3G網路來上網。對於使用無線網路一直讓我相當焦慮。其中,造成焦慮最大的來源就是我所習慣的作業系統。我自以為相當非主流,相當反商業壟斷,我使用的是開源軟體Ubuntu,它是基於Linux所開發的作業,大概是非主流作業系統中市佔率最高的作業系。因此,關於它的軟硬體很多時候無法像我們在使用微軟或蘋果的作業系統那樣,很容易取得支援。而無線網路,這個很重要的功能,偏偏又是它的弱項。我在長久使用Ubuntu的期間,是沒有WiFi的功能的,我只能接上網路線上網。我在暨南大學的宿舍、在北欖府的公寓、在詩力諾寺學校的圖書館,我都是靠著網路線和世界連結的。但是,這一次,我無法使用有線網路了!「有線網路」在泰國已經不時尚了! 王律成借了我一個無線網卡,它很神奇地能夠和Ubuntu媒合,於是我對3G上網感興趣。電信業者們總是會有千百萬種優惠組合,吸引著羔羊來宰。無法上網的我,就像迷途的羔羊,我還是選擇了在台灣我們稱它「吃到飽」的3G服務。它另外附送WiFi吃到飽。使用期間是一個月,收費799泰銖。它不需要綁約,就是透過預付的方式,將所需要的方案費用加值到號碼裡頭,再依指示變更方案即可。在台灣使用手機,每個月繳交的費用常常不到基本費用;在泰國為了使用網路,我也開始研究起3G的上網方案。 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沒有將一般的SIM卡轉換為能夠使用3G的SIM卡,不過在真移動(True Move)服務人員的加持下,我相信能夠使用3G網卡上網的日子,是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