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經驗

雙語者的認知能力真的比單語者更好嗎?雙語優勢解析

雙語者的認知能力比單語者更好嗎?科學研究怎麼說? 能夠流利使用兩種語言的人,我們稱為「雙語者」(bilingual)。然而,「流利」的定義並不明確,因此學界對「雙語者」的界定其實還可以進一步細分。例如,可以依據他們接觸雙語的年齡進行分類,也可以依照他們在語言溝通中的功能角色(如理解或表達)來做區分。 隨著全球化與移民人口的增加,雙語者的比例逐年攀升。成為雙語者的好處相當明顯,包括: 雙語者的語言現象與認知挑戰 雙語者在日常語言使用上,經常出現以下兩種現象: 單語者只需要維持一種語言能力已經不容易,而雙語者同時要管理兩種語言,詞彙、語法和發音系統難免會互相干擾。那麼,這種跨語言的「腦力負擔」,是否真的能讓雙語者培養出更強的認知能力呢?這也是語言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領域長期討論的議題。 科學證據:雙語者的認知優勢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顯示,雙語者因為經常在兩個語言系統間切換,需要不斷抑制非目標語言,因此大腦的認知控制能力和執行功能比單語者更強。著名雙語研究學者比亞利托克(Ellen Bialystok)及其團隊在2004年發表的研究《Bilingualism, Aging, and Cognitive Control: Evidence From the Simon Task》,進一步證實雙語者的認知優勢在成人期甚至老年期仍然存在。 他們透過「賽門任務(Simon Task)」,比較雙語者與單語者在認知控制上的表現,結果發現,雙語者表現顯著優於單語者。 什麼是賽門任務(Simon Task)? 賽門任務是一項經典的認知控制測驗,主要用來評估受試者在面對「空間位置干擾」時,抑制錯誤反應並做出正確反應的能力。具體做法是: 賽門任務的兩種條件 條件 說明 反應難度 一致條件(Congruent) 紅色方塊出現在右側,受試者按右鍵。 容易 不一致條件(Incongruent) 紅色方塊出現在左側,受試者仍需按右鍵(與刺激位置不一致)。 較難 賽門效應(Simon Effect) 當刺激位置與正確反應位置不一致時,受試者反應速度會變慢,正確率也可能下降。這種「空間位置與反應位置不匹配」所增加的認知負擔,就稱為賽門效應。 雙語者的優勢從何而來? 研究結果顯示,雙語者無論是中年或老年階段,都只需較低的賽門效應成本即可完成任務,代表雙語者的認知控制與訊息處理能力比單語者更優秀。這與雙語者的日常語言管理經驗密切相關: 這種長期「語言體操」,無形中強化了執行功能,提升專注力、反應靈敏度,並加強認知靈活度。 雙語優勢帶來的實際好處 結論 雙語者的認知能力是否真的比單語者更好?從目前科學研究來看,答案是肯定的。雙語經驗讓大腦在「語言管理」與「認知控制」上都鍛鍊得更強壯,未來我們將更加了解語言經驗如何塑造人類的認知能力與腦部發展。

真實語料點燃學習激情:無教科書英語教學的優勢!

這篇文章[1]主要探討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教授英語作為外語對學生學習目標語言的成就的影響。作者指出,在教授英語作為外語時,通常會以教科書作為標準教材,但這種做法存在一些缺點,例如缺乏具有挑戰性的教材和活動以及無法滿足不同學習者需求。本文總結了關於依賴教科書的文獻回顧,並在一個月內與30名大學新生進行了實驗,以驗證無教科書的英語教學/學習效果。該研究通過前後測和學生對無教科書教學滿意度的問卷調查,證實了教授英語作為外語時沒有教科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能力。該文章得出的結論是,教授英語作為外語時要使用真實材料作為主要資源,且對學生和教師都有趣味和吸引力。學習應以學生為中心,重視交際能力,並增強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文章中認為過度依賴教科書會有一些限制,例如缺乏具有挑戰性的材料和活動以及無法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因此,本文著重探究使用真實語料對於英語教學的優點以及在不使用教科書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學習者的語言技能和能力(p.2)。 教授無教科書的英語課堂需要使用真實語料作為主要資源,可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經驗豐富的教師應該知道如何選擇適當且有效的材料以及如何在課堂上進行適當的調整(p.2)。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扮演重要角色。各種視聽資源都可以透過電腦呈現,可以在特定語言技能的教學中發揮關鍵作用。互聯網和電腦為學生練習目標語言和教師編寫教材提供了許多可能性(p.2)。 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教師需要使用各種外部素材(例如報紙、雜誌、菜單和廣告牌)作為真實語料(p.7)。這樣的課堂旨在培養學習者的溝通能力,並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溝通準備好。例如,為了提高寫作能力,教師會提供真實目的的寫作任務(例如求職信、抱怨信、正式和非正式信件),讓學生接觸到幾乎真正的目標受眾(p.7)。在發展語言技能方面,教師通常會在課堂中積極使用信息技術,並為學生提供滿足不同學習者需求的PowerPoint幻燈片(p.7)。教師在課堂上演示的視頻通常具有真實性,可以來自英國和美國的電視節目、BBC和CNN新聞,學生會帶有很大的動力和興趣去完成聽力任務(p.7)。 這個研究採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實驗研究中,研究者選擇了控制組和實驗組進行分組,並在一個月內進行了教學實驗。實驗組的學生在課堂上有一半的時間沒有使用教科書,而控制組則使用教科書進行傳統的教學。在開始課程的時候,兩組學生都接受了一個前測,而在實驗結束後,兩組學生都進行了一個後測(p.7)。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所提升,並表現出更高的學習興趣和動機(p.8, 10)。此外,還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調查和訪談,以了解他們對無教科書教學的看法和經歷(p.10)。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對於課堂內容的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和面試收集,結果顯示出學生對於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學習英語的態度積極。學生們讚揚學習無教科書的課堂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他們提到使用電腦作為優勢,因為通過視聽材料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們普遍表達他們之前學英語的過程中往往大多受限於教科書,被教科書“束縛”,當前的課程對於他們來說是新奇的體驗。 學生們認為無教科書的課堂適合他們,他們的口語能力有明顯的進步。對英語對話的信心增強,學習者的自我學習能力亦得到增強(p.10, 12)。 總而言之,使用真實語料作為課堂材料可以擴大學習者的視野,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目標語言和文化(p.2)。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將學習者放在中心,重視溝通能力,並通過不同的素材和活動來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語言教科書:語言課程中的教學明星是課本也是教材

在這篇名為「The Role of Textbooks in a Language Program」的文章[1]中,作者Jack C. Richards探討了語言課程中教科書的重要性。教科書不僅是學習者在課堂上接受語言輸入和練習的基礎,也提供語言課程的結構和大綱,創造了一個教學標準,保持了質量,提供了多種學習資源,節省了教師的時間,提供有效的語言模型和輸入,培訓教師,並且具有視覺吸引力。但是,教科書也可能包含不真實的語言,扭曲內容,可能不符合學生的需求,可能使教師不具有技能,又很費錢。因此,教師必須評估教科書的角色、教師的經驗和學習者的需求。商業教科書可以通過修改、添加、刪除、重新組織、解決遺漏、修改任務和擴大任務來進行調整,這是教師必備的技能。通過觀察、反饋會議、書面報告、評論和學生評論等來監測材料的使用,可以改進教學和課堂互動的質量。 教師在評估課本是否使用其語言課程時,會考慮以下因素(p.2): 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到,商業教材不可能完全符合語言課程的要求。(p.3)教材的構成既考慮作者的利益,也要考慮到出版商的利益。商業教材的內容可能會為了能夠適用於不同的市場而加以修改,以滿足教師的期望。因此,教師需要評估課本的適用性,並培養適應和修改教材的技能。(p.2)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反饋會議、書面報告、評論和學生評論等方式,監控教材的使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和互動的質量。 出版商在平衡教科書作者、教師和學生的期望時需要考慮到兩個因素: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作者通常希望創作出一本創新、有趣、符合學生需求的教科書,並且能夠獲得經濟收益(p.3)。而出版商則主要關心的是獲得經濟收益(p.3)並且需要找到一本具有卓越品質的教科書,以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p.3)。出版商也會嘗試滿足教師對某一級別教科書所期望的內容,以便進入盡可能大的市場(p.3)。因此,出版商需要修改教科書,以便在不同的市場上使用(p.3)。有些改變是由於使用教科書的教師經驗、培訓和教學技能水平差異較大,需要提供操作簡單明了的練習素材,而有些改變則是因為某些市場不能接受的特定內容必須被刪除(p.3)。然而,出版商修改教科書的過程中,原創的文本可能會失去一些創造力和適切性。因此,在使用教科書時,教師必須補充適當的創造力(p.3)。最終,教師需要在適當的指導和支持下,學會如何適當地使用教科書(p.2)。 教科書在多數語言課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p.1)以下是它們的幾個作用: 然而,教科書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可能存在不真實的語言使用、內容失真、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可能降低教師技能、價格昂貴等(p.2)。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科書的角色,教師的經驗和學生的需求進行評估(p.2)。商業教科書可以通過修改、添加、刪除、重新組織、補充缺失、修改任務和擴展任務進行調整,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p.1)。透過觀察、反饋會議、書面報告、評論以及學生評論等方式監控教材的使用,可以提高課堂上教學和互動的質量(p.1)。 商業教科書在語言教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具體優點與缺點如下(p.1): 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自身經驗和學生需求來評估教材(p.2)。商業教科書可以通過修改、添加、刪除、重新組織、彌補缺失、修改任務和擴展任務等方式進行調整(p.1)。同時,通過觀察、反饋會談、書面報告、評估和學生回顧等方式來監控教材的使用(p.1)。

同理心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如何增強同理心能力?

這篇綜述文章探討了教師同理心對於教師-學生互動和學生發展的重要性[1]。通過系統文獻研究,共篩選出41篇相關文章,結果表明,在虛擬欺淩場景中,教師報告更多的同理心與受害者相關時,他們更有可能進行幹預。此外,同理心被認為是決定所有人類親社會行為的一個因素,並且在日常與學生互動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指出,教師的同理心可以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並提供情感支持,從而改善教師-學生互動質量。通過提高互動質量,同理心間接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包括認知發展和心理社會發展。從理論上講,同理心可以促進教師-學生互動中對學生情感支持。教師的同理心可以使他們更加敏銳地察覺到學生的情感需求,並更好地回應這些需求。通過提高互動質量,同理心間接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包括認知發展和心理社會發展。因此,教師的同理心是提高教師-學生互動質量和促進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份綜述沒有具體提到教師可以采用哪些實際策略來增強他們的同理心並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通過參加同理心培訓、反思自己的情感經驗、與同事和學生進行交流等方式,教師可以增強自己的同理心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積極傾聽、關注學生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等方式來改善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質量。有一些課堂上可以應用的技巧可以幫助教師增強他們的同理心並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情感表達來促進學生情感表達和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了解學生背景和興趣、提供個性化支持等方式來增強他們的同理心能力,並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通過在課堂上使用情感教育活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情感需求,並提高他們的同理心能力。此外,一些研究還表明,在課堂上使用遊戲化元素和技術工具(如虛擬現實)也可以促進學生情感表達和共情,並提高教學效果。然而,文章也指出目前缺乏關於如何增強教師同理心能力的具體策略和課堂上可以應用的活動。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探索這些問題。

《赴泰國法政大學交換學生報告》:日常生活篇

  我從住宿的地方到學校約莫一個多小時,來回一趟就要兩個小時以上,人的一天不過二十四小時,再扣掉睡覺的時間只有十六小時,這個通勤的兩個小時就佔了我一天八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從小到大,我要麼住在離家很近步行可及的學校讀書,不然就是住在學校宿舍,從來不用早起趕公車,壓根沒有通勤的經驗。所以「通勤」對我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生活。住宿的地方到站牌約一公里,可以從大樓的門口招輛摩托車,一趟二十泰銖,直接把你送到站牌;也可以用走的,約莫二十分鐘,可以走大馬路,也可以沿著水溝邊的小巷子。我喜歡走小巷子,雖說是小巷子,但摩托車在這邊穿梭也可以說是車水馬龍。小巷子很多小吃,從早到晚都不一樣,有粽子、甜點、冰沙、粿條、豆漿、酸辣泡麵、牛丸湯麵、香蕉煎餅、水果切盤、泰式奶茶…等,不一而足,選擇多元而且經濟實惠。會先經過一個噠叻蒲火車站,再到公車站牌。在噠叻蒲火車站和公車站牌附近也有不少攤販,但這個已經到大馬路上的小吃攤,價格就比小巷子裡頭的高一些了! 搭車到法政大學搭九號公車,有時候可以搭到免費的公車,有時候是風扇的公車,有時候是有冷氣的公車,但目的地都是一樣的,費用都不會超過二十塊。條條大路通羅馬,種種公車通法政大學。搭車的時間會影響的你的心情,尖峰和離峰時間的乘客人數和交通狀況,有時候你會覺得才剛上車就要下車了,有時候你已經睡了一陣子了,起來後路程還有一大半。曼谷的塞車是舉世聞名的。 九號公車是其中一個路線,在住宿處附近有不少公車站牌,而有快捷公車交通運輸(BRT)和曼谷空鐵(BTS),但從住宿處必須走路或搭乘摩托車到這幾個接駁點。我想差不多一、兩週就能夠摸熟附近的交通了。

曼谷的都市體驗:塞車

  直到這次在法政大學讀書,我才稍稍體會在都市生活的不方便。白天可以游泳;出門就有超市、大賣場、市場;晚上還可以去夜店;有方便的大眾運輸系統,等車不用超過十五分鐘。以上都是住在都市的方便。但有這麼一個理由,就足夠讓人想遠離都市,它就是「塞車」。我住在曼谷的母親河召披耶河的西岸,東岸則是曼谷皇宮及其它主要都市區,法政大學也在召披耶河的東岸,因此每次要上學,我就得到東岸去。從我家(西岸)到東岸有一些方法:BRT是曼谷公車系統,不同於一般公車,它有專屬的車道;BTS還要延伸兩站才會到我家,所以目前這不列入考慮;搭一般公車的路線就多元了,可以先搭摩托車再轉公車,還可以轉搭渡河船,再搭配走路等等。總之,往返召披耶河兩岸之間的交通是多元而且廉價的,這都仍是屬於都市所提供的方便。 但是,不論如何只要在上下班尖鋒時刻上路,塞在車陣中,就是不方便。對我而言,在曼谷塞車的生活經驗,是其它地方,包括台北或其它亞洲都很少經驗的,頂多一兩天,算是屬於旅遊型的經驗,但天天塞車成為常態,你會厭倦這樣的經驗,進而嚮往過去在非都市那樣雖然等車等很久,但至少不會被困在車上(因為在車上玩平板電腦,我覺得眼睛更累)。 塞車真是可以讓人逃離都市的最大原因。

行在大陸:鐵路篇

台灣是寶島,正因為它是寶島,它的面積不大,交通工具也比較單調。進行陸上交通建設時,公路大概是最容易且最經濟的方式,當然這建立在汽車是普及的前提之下。大陸不一樣,光是面積就是台灣的好幾倍,家戶自有汽車的比例也不高,加上近年來節能減碳的環保意識高漲,在大陸的陸上交通工具,鐵路大概是最方便人民穿梭於各地的交通工具。有幸到大陸旅遊,說說我對大陸鐵路的認識。 我曾經在和諧號上提供的鐵路雜誌《和諧之旅》上,看到中園對在「鐵軌上走動的那個東西」稱呼的演變。起初,我們以哪叱的風火輪速度快來叫它「火輪車」,民國時期叫「火車」,之後被稱為「鐵牛」,最近大概就是以「火車」或「列車」來稱呼它。相較於公路,鐵路沒有塞車的困擾,同時具有大量運輸的功能,我認為鐵路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 陳文茜常常介紹大陸鐵路列車的改良、提速,幾乎和幾個列車技術高超的國家並駕齊驅,同時又有價格的優勢,大陸作為鐵路技術輸出國應當是理所當然。快速的動車路線不斷在開通,我在二○一○年夏天到大陸旅遊,本以為已經擁有最新的鐵路相關資訊,沒想到都在不到一年的時候內,南京到上海又有高速動車開通、福州到廈門也舖設軌道開通動車、南京開通了第二條地鐵線等著迎接二○一四年的青年奧運會,這些鐵路都只是我「碰巧」遇到的,有更多近年完工或仍在趕工的鐵路持續在進行。我認為大陸的鐵路發展相當適合人民,而且符合綠色、環保。 搭火車旅行是很有意思的事,我搭過泰國的風扇火車、日本的青春十八,也搭過韓國的高速鐵路,這些旅程都帶給我美好的回憶。然而,在大陸搭火車卻可能成為夢魘。事實上,大陸的交通費用不算高,以南京地鐵來說,從最遠的兩端搭地鐵往返,只需要4塊錢人民幣,台北捷運起價也差不多這樣的價錢。也或許是不算高的交通費用,所以得到的品質也差強人意。 我對上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山人海,到杜莎蠟像也是、到上海世博也是、甚至麥當勞或肯德基都是如此。大量的人口就是大眾運輸工具,你可以不去世博,你可以不吃麥當勞、肯德基,上海的地鐵是你避免不了,一定得搭乘的交通工具。你可以在上海的地鐵體會擠沙丁魚的感覺,偶爾你會成為沙丁魚的加害者,拚命地往車廂擠,小小的空間內擠滿了人,是相當不舒服的。同樣的感覺在東京也遇見過,不過有一個很大的差異:「禮讓」。我發現,通常,在華人地區的地鐵,人們是很少禮讓的。香港是如此,新加坡是如此,上海更不用講,大家排隊都非得排得緊緊的,因為只要有空隙,就會有人插進來。難怪地鐵站或火車站到處都有「文明乘車,先下後上」之類的標語,就是因為不文明才要有標語來叫你文明嘛! 同屬華人地區的台北倒是很值得驕傲,我敢說幾乎沒有上述在香港、新加坡或上海會發生的插隊情形。而且似乎只有台北在搭手扶梯時,習慣以右邊站立,左邊空下來留給需要快速通過的乘客。(我認為這是台北捷運一開始就刻意塑造的文化)若真要解釋為什麼只有台北不同於其它華人地區的 「禮讓」,我想應該是台灣有日本殖民的歷史,受日本教育影響,同時在國民黨播遷來台的時候,又帶了大批受過教育、高水平的士紳官員,也保有純粹儒學精華,所以發揚這雞毛蒜皮的「禮讓」,對台北人而言是相當自然的。 在南京地鐵上,我看到相當不同於上海地鐵上的情景。南京地鐵乘坐的人不多,我第一次搭乘,一路上就發現有三次「讓座」的情形。這是我搭乘過無數次上海地鐵所未曾發現的。聽南京友人Sam說解釋道,南京人一般都不看什麼國內新聞或國際新聞,南京人有一個城市頻道,這個城市頻道專門播送並拍攝誰誰誰在車上不讓座或誰闖紅燈之類,所以南京人有較高的道德標準。或許真的是如此,不過我認為,其是因為南京是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最後根據地才有這樣的表現。 至於城際間的鐵路,我對它們的評價很兩極。對於動車,我有相當高的評價,不但節省時間,價格合理,更重要的是它相當舒服;一般無冷氣的硬座車,或許是我運氣不好,我還真害怕再次搭乘同樣的列車。從南京到黃山這段路程,我選擇鐵路作為我的交通工具,這段路程尚未有動車開通,所以搭乘硬座是唯一的選擇。從南京到黃山約370公里,歷時七個多小時,我搭乘最早的一班車從南京南站出發。一路上都還順暢,沒想到宣城和孫家埠開始出現問題了。我們在宣城停了一個多小時,又在孫家埠停留了將近一個小時,停車的原因未知,也沒獲得任何賠贘,倒是在開始行走一段時間後聽到了一聲抱歉,套一句道明寺說的話:「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那還要警察幹嘛!」這著實是個相當不愉快的經驗,原本七個小時已經夠累人了,還莫名其妙地停了兩個小時。唯一能感到欣慰的大概就是這將370公里,近十一個小時的旅程,只要28塊人民幣(其中含5塊的服務費)。如果我是忙碌的生意人,這兩個小時的延遲,大概會讓我錯失許多機會,幸好我只是個旅人,還能一笑泯恩仇。

行在大陸:輪船篇

台灣是個寶島,四面環海,長榮和萬海就是台灣兩個很大的海運公司,然台灣人對海運的想像大多只是在貨物的進出口,即貨櫃運輸為主。或許是經濟成長太快,或許是時間就是金錢,離開台灣本島的方式大家直截都會聯想到航空。但是,我覺得搭船旅遊比搭飛機旅遊愜意多了。我有以下搭船經驗:一、從高雄左營港搭運輸艦到澎湖參加國防部的戰鬥營;二、從韓國釜山搭船往返日本福岡;三、從台東搭船到綠島;四、香港機場搭船到澳門,再從氹子搭船到九龍;五、在大陸從上海搭船到普陀山,再從普陀山搭船到寧波。搭船旅遊相當迷人,鐵達尼號那邊奢華的船我大概是搭不上了,不過這些能夠在海上過夜,隔天一早就抵達目的地的船,對我而言,省錢又省時。分享我在大陸搭船的經驗: 在大陸旅遊進行大距離移動時,有很多種交通方式可以選擇。最容易且方便買到的就是機票,網上購票方便,費用也較高,買票時就確認身份,是實名制。買火車票則看出行時間、地點,提前買大概都可以買到票,票價依車種、距離、座位也有差別,在始發車站購買,還會加收服務費,售票亭常常會在不預期的地方出現。船票依據我在網路上衝浪的心得,除了到港口直接買之外,也可以透過旅行社買。從上海到普陀山可以搭車、搭飛機、搭船,我選擇一個比較新鮮的交通方式,搭船去普陀山玩。上海往普陀山的客運碼頭只要搭上海地鐵3號線到淞濱路站下車,出站走路或搭摩托車一下子就到,往吳淞客運中心。我搭舟山海星輪船,從吳淞(上海)往普陀山單價是109人民幣,晚上八點出發,隔天大約早上七點多抵達普陀山。你可以透過舟山海星輪船網站訂票。 那一次搭船時間緊湊,我來不及買些乾糧、飲水上船。建議上船前可以買一些泡麵、餅乾,至於是不是要帶書打發時間就因人而異了。一上船吃了泡麵後,我就睡覺了。如果人多的話,或許還可以玩個「殺手」等紙牌遊戲也不錯。船上也賣泡麵,印象是6塊人民幣,有熱水可以沖泡。 順帶一提,舟山海星輪船上沒有浴室,你可以先洗好澡再去搭船或乾脆就不洗澡了。船上只提供簡單的盥洗設備,廁所沒有馬桶,是一條長長的溝,定時會有大水沖掉大家的排洩物。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所以船上也販售一些佛教結緣品,販售員後面的電視甚至播送著來自台灣的法師開示的影像。這個將近12個小時的海上旅程,你有機會看到上海的夜景和東海的日出,日出之時,我還在睡覺,不過在那個天還濛濛亮時看看,是非常有精神的。空氣很好、很涼爽。 到了普陀山風景區後,也先買了從普陀山到寧波大榭的快船,因為我怕到時候沒有位置。事實證明,往寧波的船位並不像我想像的那麼緊張,可以在旅遊普陀山後要離開前再購買,比較不會被時間給限制住。 普陀山往寧波的快船73塊人民幣,約莫一個小時多就到大榭了,從大榭到寧波得再搭接駁車。接駁車是由客輪公司提供,免費的,我想很多人以為大榭就是終點站了或者有些旅客的終點就是大榭,所以沒有搭上接駁車。另外,還有其它先搭車再搭船等不同方法可以到寧波,這個往大榭寧波的快船是比較省時且方便。 或許搭船對一般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少見的經驗,不過我這個山上的孩子(我是有穿褲子的),來自南投,這個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搭船是滿有趣的體驗。儘管南投縣有個日月潭,日月潭上也有遊艇,但這總是和海上的航行有很大的差別。 今天早上新聞播出《海洋拉拉號》於破了個洞,船頭進水,台中港務局協助護航,讓這船安心地駛回台中港。我期許除了台中港貨運的成長外,也開航與各國、各地的客運業務,出境旅遊不再只有飛機,讓客輪也可以帶台灣人旅遊,外面的人也可以透過客輪來認識台灣。     

綠島:隱形的十三中隊

早上我搭八點十五分的復興號,從高雄出發前往台東。台東真得是一個交通相當不方便的地方,根據我查詢到台東的方法,從台北出發的話,大概就只有鐵路這一個方法。但是台鐵訂票系統很差勁,並不是能夠隨心所欲地訂到你想要的車票,大概都是一開放訂票你就訂不到票了。這次很晚才訂票,不過還好有票釋出。總之,我在十一點二十二分順利抵達台東火車站。我吃了鐵路便當和釋迦,當作午餐,就開始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了。http://deardicky.890m.com/ 這是一個很體貼的營隊,我們有交通車接駁台東火車站和碼頭,又有船隻接駁在台東和綠島,到了綠島之後,還有綠(島鄉觀)光接駁車,護送大家到綠州山莊。http://deardicky.890m.com/ 綠州山莊往後一大片是過去囚禁政治犯的地方,放下行李後,到第十三中隊所在地去想像過去前輩所經歷的故事。根據前輩的描述,有四個的大隊,每個大隊有三個中隊,共有十二中隊,十三中隊所在的地方是埋葬死亡的同學,成為十二個中隊外的另一0個中隊。打造十三中隊的前輩這次也有隨行,立在入口的兩個柱子是用流氓溝的淡水和不含鹽分的沙造成的,至今仍屹立不搖。我們獻上綠島種百合花表達感念之意便離開。http://deardicky.890m.com/ 晚上觀賞白色見證和聆聽五個前輩的故事、經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鄭新民先生。鄭新民先生的老師在畢業紀念冊上留下了「要作時代打倒、翻動;翻動、打倒的人」,這感覺就是永遠的在野黨,以知識份子為社會良心自居。獨立思考的批評主義來讓社會進步。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都跟著社會、時代一直在修正,並不是不合時宜的產物而是個有機物,不斷在符合人們的期待。可以理解,這些前輩不是因為被關在綠島而討厭國民黨,更不會因為政客操作而相信民進黨。沒有藍綠,這些前輩都是社會的良心。http://deardicky.890m.com/

還在呼吸的古城:慶州

今天的計劃是到慶州,然後往首爾。我一早就起床,昨天睡沙發,蚊子都愛咬我。搭九點三十分的車子到慶州約一個小時,租了腳踏車之以就開始在慶州的旅行了。 慶州和吳哥窟或亞育塔亞很像,是以前的政治中心而且留下許多活古蹟,官方的文宣寫「是還在呼吸的古蹟」。但以我今天騎腳踏車的經驗,我想慶州不適合用腳踏車旅行,因為佛國寺距離挺遠的,若只有在城內是可以的,不過要到佛國寺還是搭公車的好,我來回騎了四十公里。@@” 佛國寺和之前的梵魚寺相較,是宏偉、古老許多,不過是收費的,而且沒有提供齋飯。真的是給觀光客參觀用的。 慶州城內包括觀星塔、王塚…等,都和住居交錯混雜,正如亞育塔亞一樣,是在呼吸的古蹟。 約莫四點多鐘,我就離開慶州,到首爾了。 首爾的地鐵交通相當發達,人也相當友善,不輸泰國。我投宿的地方在安國站,搭地鐵到安國站之後,我找不到我投宿的地方,兩個韓國女孩看我迷路狀,主動前來詢問,並協助我找到我投宿的地方。我想這是我在台灣也對會遇到的情況。真是謝謝這兩個女孩。 住宿的地方又一個日本人休假一個星期跑來首爾玩,明天就回去了。有點心神不寧,憍憔的感覺。我想他需要一個人和他講話、聊天。唉…我要去睡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