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統計

實驗數據揭祕:霍桑效應是否真實存在?

你是否聽說過「霍桑效應」?這個影響社會科學研究超過七十年的名詞,源自於1920年代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進行的一系列實驗。據說,無論光線如何改變,工人的生產力都會提升。然而,這些實驗的數據長期以來從未被正式分析,甚至一度被認為遺失。近日,經濟學家Steven D. Levitt和John A. List重新發掘並分析了這些珍貴的原始數據,結果顯示,現有文獻中對於霍桑效應的描述可能並不準確。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這個研究如何挑戰傳統觀點,揭示霍桑效應背後的真相。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是指當人們知道自己正在被觀察或研究時,他們的行為或表現會發生變化,通常是改善。這個現象是以1920年代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區的霍桑工廠(Hawthorne Works)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命名的。 霍桑工廠研究的背景 1924年,西方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與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合作,開始在霍桑工廠進行一系列實驗,最初目的是研究照明對工人生產力的影響。實驗發現,不管是增加還是減少照明強度,工人的生產力都會提高。這一發現引發了後續更多的實驗,旨在了解其他因素如休息時間、工作時間長短等對生產力的影響。 霍桑效應的影響 霍桑效應的核心觀點是,當工人知道自己被研究人員觀察時,他們的工作表現會改善,無論實際的實驗條件如何變化。這個發現深刻影響了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的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者在設計實驗時更加注意控制被試者的知覺和期望。 霍桑效應也影響了管理學和工業心理學,強調了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對員工生產力的重要性。它促使管理者更加重視員工的心理和社會需求,而不僅僅是物質條件。 重新檢視霍桑效應 儘管霍桑效應在社會科學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但後續研究對其真實性提出了質疑。Steven D. Levitt和John A. List近期的研究重新分析了霍桑工廠的原始數據,發現現有文獻中對霍桑效應的描述可能並不準確。他們的研究指出,霍桑效應的存在及其影響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加微妙,需要進一步的實證研究來驗證。 霍桑效應提醒我們,觀察和研究本身會影響被研究對象的行為,這對於設計科學實驗和解讀實驗結果具有重要意義。 Steven D. Levitt和John A. List在他們的研究中詳細分析了霍桑工廠的原始照明實驗數據,並指出這些數據並沒有提供系統性證據支持霍桑效應,即生產力並沒有隨著照明改變而顯著上升。以下是他們如何說明這一點的幾個關鍵方面: 1. 原始數據的重新發現與分析 研究者找到了原本被認為遺失的原始照明實驗數據,這些數據保存在密爾沃基和波士頓的圖書館中。他們將這些數據整理後,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分析。 2. 數據模式的詳細檢視 Levitt和List對實驗數據進行了細緻的檢視,發現了以下幾點重要事實: 3. 對實驗照明變化的反應 研究者發現,雖然在實驗中光線變化時生產力略有上升,但這種提升並不顯著: 4. 光線來源的差異 研究者進一步區分了人工光和自然光的影響,結果顯示: 總結 Levitt和List的分析表明,霍桑工廠的照明實驗數據並沒有提供系統性證據支持霍桑效應。生產力的變化更多是由季節性和週期性因素引起,而非照明變化所致。他們強調,霍桑效應的存在及其影響程度需要在更為細緻的經濟和心理環境下進行進一步的理論和實證研究。 Levitt, S. D., & List, J. A. (2009). Was there […]

研究:男性和女性英語教師對課堂反思的差異

一個在德黑蘭的研究[1]比較了男女英語老師對自己課堂反思的情況,對教學和道德兩個方面進行反思。研究共有40名英語教師參與,他們在德黑蘭的四所私立語言學校授課,其中一半是女性,一半是男性,這些老師參與了教師培訓課程並取得英語語言學士學位。研究方法採取刺激回憶的流程,先讓教師看自己授課時的視頻錄製,並進行後續的回憶訪談。參與者會觀看自己教學的錄像以重溫當時的教學情境並說出自己當時所想的教學和道德想法。研究者對教師的回憶的言談進行了篩選、分類和標籤,以識別不同類型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研究者還使用了統計分析方法來比較不同組之間的頻率和知識基礎。這個研究提供了關於教師教育和道德思考的有價值的資訊。分析的例子如下: 這份研究分析了教師性別對於他們道德思想的影響。結果顯示,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回憶更多的道德思想單元。女性教師關注的道德問題主要是學生的問題、情緒狀態、想法以及教師作為道德行動者。而男性教師則較注重學生的行為規範。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家庭問題,這可能反映了女性教師更關心與學生的關係,進而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此外,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更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和想法,也更重視自己作為道德行動者的影響力。男性教師則更注重學生的行為規範,可能是因為男性教師更容易面對男學生的不良行為。總體來說,教師的性別對其道德知識的基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我們可以從哪些證據來評估CLIL的影響?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是一平衡內容和語言兩個方面的教育取徑,透過標的語作為媒介,使內容和語言可以同時被學習。馬來西亞的教育中,使用英語學習數學和科學就是這樣子取徑的例子。如果這樣子的教育取徑不是作為眾多語言教學方法之一,而是被持續、長久地運用在某個學程下,這對於學習者、教師、教材或活動任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Coyle,Hood and Marsh (2010a) 認為,我們可以從四種證據來評估CLIL產生的影響,它們分別是:學習者的表現、情感、學習過程以及教學材料和任務。 不論什麼樣的學程,一定要有學生存在;而學程存在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服務學生,讓學生有別於參加學程前的表現;因此,學習者的表現是不管什麼樣的學程給自己建立地位都必須提出的證據。可以提出什麼樣的證據呢?透過標準化的測驗下,證明學習者的表現並沒有遜於非CLIL的學習者;如果沒有標準化的測驗,退而求其次,以老師或學校為主的測量也勉強可以接受。另外一種不透過統計測量的方式,則是以自陳(portfolio)的方式,由老師或學生說明學習者的表現。 有較高的動機,就可以使學習者有更深入、專注的學習,當然,最重要的是確保其在目標語言的學習感就。因此,提供情感方面的證據,也是CLIL讓自己可以被社會接收的方式。透過大規模的問卷或焦點團體訪談都可以得到這樣的證據。 References Airey, J. (2009). Estimating undergraduate bilingual scientific literacy in Sweden. International CLIL Research Journal, 1(2), 26-35. Campo, A., Grisaleña, J. & Alonso, E. (2007). Trilingual Students in Secondary School: A New Reality. Bilbao: Basqu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 . Co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