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研究所

我讀《東南亞多元與發展》

這學期除了讀了《Chinese among others: 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s》之外,我還讀了《東南亞多元與發展》,這是翻譯自《Southeast Asia: 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這本書的,也是中華民國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現代東南亞研究》使用的教科書。我也在每個章節寫了心得,將連結羅列於下: Part I 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 An Opening View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atterns Demographic And Social Patterns Urbanization Perspectives on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TradeI, II Tourism Transport and Development: Land, Sea, and AirI, II, III The Role of The […]

我讀《東南亞多元與發展:泰國》

 「泰」原本指得是那些使用泰語的人,所以我也是「泰」;後來則用「泰國人」代表泰國和其人民,這就進入現代國家的狀態,所以我只能是「泰」,而無法是「泰國人」,因為我拿的是中華民國護照,而不是泰國護照。下面分享我對泰國的認識:   第一個由「泰」所建立的王國是十三紀紀的素可泰,其次為十四世紀中葉的阿瑜陀耶,最近的是吞武里,也就是現在橫跨昭披耶河,以曼谷為統治中心的王朝。泰國國家文化有三個重要元素,其為皇室、佛教和「泰」。泰國雖然未受西方勢力統治,但卻放棄許多疆土,在一八五五年時還簽定鮑林條約,開放國家門戶,這也使曼谷成為快速成長的港口。同時間,中國東南沿海的華人移往泰國,幾乎掌握了王國內的經濟命脈。依我認識,富有的華人有之,但貧困的華人也有之。泰國影集《牡丹尾瓣傳》正是描寫一批來自中國潮洲的戲班,他們非常窮;但同時,比這些潮洲移民早到曼谷的華人是相當有錢的大地主。   泰國農業的發展是遲緩的,在一九八六年時,同樣面積的水稻田產量,只有日本、美國和台灣的三分之一,我認為泰國極其需要有綠色革命有下定決定的態度。我們再將泰國分成泰北、中部、泰南和東北四個地區來看其農業發展:泰北和中部受經濟轉型影響最大,中部適合種植稻米和其它作物而發展;泰北則是以上四區中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以樹木、溫熱帶蔬果如草莓為主;東北土壤貧瘠,種植樹薯、玉米和其它高地作物,但仍無法自給,東北地區和寮國有較深的淵源,該地區的人民也是台灣泰國外籍勞工主要的輸入地;泰南則是喬木作物,包括橡膠、花生、果樹、腰果和棕櫚樹。   泰國也致力發展旅遊業,但對於旅客重量不重質,只有較大的旅遊機構得到利益,當地人民少有好處。反而造成了愛滋病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泰國為第一個爆發愛滋病疫情的東南亞國家,愛滋病的主要傳播源包括:男性同性戀和共用針頭注射者、女性性工作者、輸血感染、丈夫傳染給妻子和母親遺傳給胎兒。預防愛滋病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安全性行為」,不論和任何人做愛,通通使用保險套,不論這個人是男、是女;是一夜情或男、女朋友;是性工作者、老婆或外遇,一律使用保險套。泰國性行業開放且隨處可見,根據我的衛生教育老師說,泰國推廣「安全性行為」的成效和態度,都比台灣來得成功和積極。許多泰國也重視愛滋病的問題,就我所知如《曼谷愛情故事》和《友誼,我和他》都有浮光掠影地提到泰國的愛滋病問題。   泰國的環境,除了承受旅客帶來的污染外,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對於泰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更是有嚴竣的影響。在泰國內部,發展的同時卻造成窮人受害;受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泰國今年十月的水災更奪走了一百二十條以上的人命。泰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包括:土石流、水資源的分配、污水處理、森林濫墾等。我認為,以泰國這個中資本主義的毒很深的國家而言,這些環境政策都有必由國家積極介入管理,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東南亞的每個國家歧異度都很高,泰國的泰北、中部、泰南和東北四個地區的歧異度也很高。我曾經在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的入學考試中為泰國四個區域進行國族認同的文章回顧,從外部看或許會認為泰國是一個統一認同的國家,但事實上泰國四個地區各自都有各自的認同。不過,我想這也是泰國變得如此豐富而迷人的地方。

我讀《東南亞多元與發展:人口轉型及社會變遷模式》

 《東南亞多元與發展》是李美賢老師與楊昊博士翻譯《Southeast Asia – 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中譯本,也是在東南亞研究所一年級必修課「現代東南亞研究」的教科書。剛剛讀完了第四章《人口轉型及社會變遷模式》,下面和大家分享心得筆記:   東南亞大概是世界上異質性最高的地區,不論是民族、宗教、文化或語言等等,它同時也是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地區之一。區域內各國家發展有快有慢,國家間和國家內的貧富差距差大。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的貧窮人數慢慢減少,但緬甸、菲律賓仍處貧窮狀態。   「教育」為趨動社會變遷的強大力量,然現行的教育體系重視行政、藝術和法律專業,和市場上的需求不盡符合,儘管東南亞的失業率相較於其它已開發國家是比較低的,約在5巴仙以下。   東南亞的媒體,包括廣播、電視、電影、書籍、雜誌、報紙,大多是西方導向的,傳遞著西方的家庭觀念、世代關係、同儕關係和性別關係。以我所熟悉的泰國為例,泰國人通常會有較容易讓人記得的小名,從家庭開始,讓爸爸、媽媽叫的小名,過去通常是泰國傳統的詞彙,但最近開始許多用英文名字作為小名的現象,有人希望回歸傳統,推廣泰國人用傳統的小名;此外,根據Master萬事達卡的統計,在亞太地區,泰國女性就業率為第三高,儘次於紐西蘭和澳洲,可見泰國女性在社會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我想這些都是受帶有西方觀點的媒體所影響。從「大家庭」轉換為「核心家庭」也大概是有西方的影響,傳統家庭對財富的流由父母主導,核心家庭的消費則由子女主導。   人口成長在東南亞各國的情況也是差別很大的,以平均壽命來說,新加坡的平均壽命為七十六歲,寮國則為五十二歲,這和該國的公共衛生有關。公共衛生裡,愛滋病防治是很重要的課題之一,柬埔寨、緬甸和泰國被認為是愛滋病有可能迅速擴散的國家,而印尼、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也被列為潛在迅速擴散的國家。在我看來,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東南亞地區有較不隱晦的性工作者,而扼止愛滋病的最佳管道就是安全性行為,據我所知,泰國在「安全性行為」的推動上相當積極。   東南亞各國也逐漸面臨人口問題,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面臨生育率太低,但由於平均壽命較短,所以人口結構是年輕的。東南亞地區,國家間和國家內的人口移動也是值得注意的,通常人口稠密處都是高度農業化的地方,較不肥沃的地方,人口也較少了。東南亞各國如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都有政府支持地將農業稠密地區的人口,移居到人口稀疏的地方。   國家間,東南亞許多國家都有往外輸出的勞力,這些勞力所匯回的資本,比單純商品還多,成了賺取主要外匯的方式之一。印尼有個地方「西努沙登卡拉」,一年賺到的錢,比整個省的總預算還多。國家內,則有通勤和環遊的移居者,通勤有賴該國的交通建設,移居者則住在城市,因為那有較多的工作機會。儘管如此,人們普遍仍認為小孩子在鄉村長大比較不會受到負面和非傳統的影響,我最近在看的泰國戲劇《霹靂兒媳》就是這樣,女主角當警察在曼谷工作也住在曼谷,但是她的家人包括爸爸、媽媽和妹妹仍住在Sinburi的鄉下。   我對其它國家不太熟悉,所以當課本說到……的時候,我只能聯想到泰國的……和其相符的例子。東南亞各國的差異很多,真要歸納出一些共同點,還真不太容易,所以我真佩服這本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