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曼谷的都市體驗:塞車

  直到這次在法政大學讀書,我才稍稍體會在都市生活的不方便。白天可以游泳;出門就有超市、大賣場、市場;晚上還可以去夜店;有方便的大眾運輸系統,等車不用超過十五分鐘。以上都是住在都市的方便。但有這麼一個理由,就足夠讓人想遠離都市,它就是「塞車」。我住在曼谷的母親河召披耶河的西岸,東岸則是曼谷皇宮及其它主要都市區,法政大學也在召披耶河的東岸,因此每次要上學,我就得到東岸去。從我家(西岸)到東岸有一些方法:BRT是曼谷公車系統,不同於一般公車,它有專屬的車道;BTS還要延伸兩站才會到我家,所以目前這不列入考慮;搭一般公車的路線就多元了,可以先搭摩托車再轉公車,還可以轉搭渡河船,再搭配走路等等。總之,往返召披耶河兩岸之間的交通是多元而且廉價的,這都仍是屬於都市所提供的方便。 但是,不論如何只要在上下班尖鋒時刻上路,塞在車陣中,就是不方便。對我而言,在曼谷塞車的生活經驗,是其它地方,包括台北或其它亞洲都很少經驗的,頂多一兩天,算是屬於旅遊型的經驗,但天天塞車成為常態,你會厭倦這樣的經驗,進而嚮往過去在非都市那樣雖然等車等很久,但至少不會被困在車上(因為在車上玩平板電腦,我覺得眼睛更累)。 塞車真是可以讓人逃離都市的最大原因。

花蓮的六月天

這個六月天,我造訪了花蓮兩次,一次是和普天精舍的師兄去花蓮的光復鄉,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師兄送最後一程,另一次是同水沙連行動辦公室的夥伴到豐田鄉的牛犁社區「共學」。在這樣短暫的時間裡,我密集地造訪花蓮,我必須說,花蓮真是個美麗的地方。可能是因為它很遠,在能夠親臨之後,會有一個「近/褻玩」的美;也可能是它本身就散發著一股因為眾緣和合的美。總是由一個人開始,因為有惟覺師父,所以有中台禪寺;因為有顧瑜君老師,所以有五味屋;因為有楊鈞弼理事長,所以有牛犁社區。 有了中台禪寺,世界各地的信徒,能夠回歸自性之家。在師兄弟有難的時候,我也會義不容辭地前往翻過中央山脈,從南投到花蓮,從魚池到光復,去參加告別,去為師兄誦幾部金剛經。以期待師兄一路上堅定這念心,不必害怕。 有了五味屋,那些在主流價值中不被認可的孩子們,也能夠有個發揮所長的地方。就像那些因為在新竹貨運運送過程中而折損的家具,我們不需要將破損的家具補救成原先的家具,我們可以讓它適性地改造,變成另一項有價值的器具。五味屋透過二手物品的蒐集和販賣,讓小朋友們喜歡在這邊流連,社區居民們也喜歡在這邊流連。 有了牛犁社區,原本鄉長要管理的大範圍面積,經由社區形式的再組,變成另一個可運作的單位。將原先華人社會最基本的概念「家庭」推廣成「社區」,一個社區就像一個家。再輔以傳統價值如:仁、義、禮、智、信,使社區凝聚。從每個小家庭,父母引領小朋友讀經開始,進程至登記在地古蹟以及欣賞自然環境。人、物、自然和諧共存,使這裡成為一個桃花源。 說是眾緣和合,當然不限於一個人,這背後肯定還有許多人支持,才能成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殊勝功德。因為惟覺師父的大願心,所以信徒們捐款蓋寺,莊嚴道寺,讓佛法得以廣佈,淨化社會;因為顧瑜君老師認為不應該只有一個衡量成就的標準,所以每個小孩子都有其特殊的地方,也不需要死板板地依計劃行事,五味屋就在走一步是一步的情況下,使得每個人加入其行列;因為楊鈞弼理事長認為「家庭」是社會運作的重要核心,原本只是幾個家庭間的聯誼卻造就了整個社區的凝聚。帶頭的人起示範作用,而跟隨的人使其作用更加擴散。 作為領導時,我們應該堅定信心、莫忘初衷;作為跟隨者時,我們應該發揮所長、盡心盡力。如此,自己和身邊的人都能同沾法益,一起往好的方向前進。

成為道親的第一天(一個一貫道初心者的心得分享)

今天是我「求道」的第一天,所以各位一貫道的朋友們,你們又多了一位道親!在成為道親之前,我是一個佛教徒,當然,成為道親之後,我仍是一個佛教徒。就像我是台灣大學的學生,畢業了,仍是台灣大學的學生一樣,這個「台灣大學」就是一個一直讓你覺得你是擁有它的一樣。此外,政府也沒有規定,是佛教徒就不能是道親,所以每個人都是可以同時具備佛教徒和道親的身份的。語意學或語義學是我的興趣,求道的第一天,和大家分享佛教和一貫道一些詞彙相同、意義不同或者意義相同、詞彙不同的語料。 詞彙或者我們現在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文字般若),都是名相,不必執著,重點是其指涉的意義。(好像又變符號學了!)然而,儘管都是華語,卻可能發生同一個詞彙其所指涉的意義卻是不一樣的。「三寶」是個最迷人的例子,屢試不爽。我來說說我這一生遇到「三寶」的歷程。第一次不可考,就是東北那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我想這是所有人對三寶的第一反應;第二次的三寶在高中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時候上到的,也是我對於該科目記憶最深刻的內容之一,那就是「佛、法、僧」。《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為第一類組選修科目,作為正式課程之一,我也相當認真看待,直到現在我對三寶的第一個反應仍是「佛、法、僧」;第三個三寶是最令人無言的三寶,那就台大附近那間鳳城燒臘的三寶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由「雞、鴨、豬」組成,這個就到此打住;今天我遇到人生中第四個三寶,這是一貫道的三寶,這三寶是「天機」,所謂天機不可涉露,這必須在各個一貫道的道壇中燃起佛燈時才能傳授,而且是由有「天命」的人(也就是皇天聖母認可的人)才能傳授,求道第一天的我自然不可能有天命,所以我不能涉露天機。這些是我人生中所遇到的「三寶」,如果給我快問快答的話,問我「三寶是哪三寶的話?」我想直覺反射仍是「佛、法、僧」,畢竟這是受過正式課堂教育後所習得的知識。我想,台灣人應該可以很有自信地說三寶就是「佛、法、僧」,畢竟台灣是中華文化保存最良好的地方,我曾看過一個大陸期刊論文寫有關泰國華人社群中新造的華語詞彙中居然連「佛三寶」這樣的詞彙都列入其中,就可見大陸學者對中華文化知識之淺薄,更甭提那是中文系的期刊論文。不論如何,這不同的「三寶」都是來自不同的世界觀,你會知道東北有三寶;你在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抱佛腳》時,你也有三寶;鳳城燒臘,也有三寶;當你是道親的時候,你又有一個三寶了。 再說說「末法時代」。佛教說現在是「末法時代」,因為越來越少人聽經聞法,直到不再有人相信佛法,是謂「末法時代」,我們現在能夠有佛法聽聞,因為釋迦牟尼佛不忍眾生受苦,於是講經說法,轉法輪四十九年使佛法永駐;一貫道也說現在是「末法時代」,所以人心動盪,於此,過去傳道是要翻山越嶺、挨寒受凍、離家棄子才能求得,現在因為上天慈悲,只要到道壇都可以求道。 前一篇是用「三寶」和「末法時代」說明佛教和一貫道用相同的詞彙卻指涉著不一樣的意義的例子。下面分享一個指涉著相類似的概念,但卻透過不同的詞彙或名相來表達的例子。 佛教和一貫道都希望眾生修行以解脫六道輪迴,佛教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一貫道說「人身難得,中華難生,大道難逢,名師難遇」,總得來講就是希望眾生把握每次修行的機會,而生為人是修行能夠大有進步的時候,所以應該趁有人身時,好好修行。 一貫道的歷史可以從清代開始,以彌勒佛為主要供奉對象,融合耶教(基督教)、回教、儒教、釋教、道教等教義而成,從這裡你可能會有一些問題產生。一貫道的成立和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先後順序為何?兩者互動的情況為何?儒家被歸類為宗教,被稱為儒教,被認為是在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被提出,若一貫道在清代就被視為宗教,那麼儒家作為中國本土宗教被提出的時間點應該再提前。此外,再仔細想想這看似多元的宗教觀(包含東西方主要宗教),沒有包含印度教教義的原因為何?因為印度教並未傳入中國?或者印度教沒有較具指標性的聖賢? 一貫道希望人孝順父母和吃素,這也是我所認同的價值觀,所以你也可以叫我「道親」。如果對一貫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本人或我的引師戴智樸,我們都會很樂意帶你一起去求道的。

一場在詩力諾寺進行的告別式

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大概不會知道進行的是一個告別式。平時學生們上課到三點半,但今天下午兩點半攤販們就在操場準備迎接下課學生的生意了,因為今天在詩力諾寺有一場告別式。這是一個地方上的大老的告別式,許多人都來參加,我們學校也也派出童子軍大隊和甘美朗樂隊支援,童子軍大隊負責接待,為來賓準備杯水;甘美朗樂隊由學校老師帶領,在適當時機演奏傳統樂曲。 這是個告別式,我實在不能說「躬逢其盛」,不過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個告別式的話,你看到這場面,可能還會以為是什麼慶典呢!因為就在離這個告別式不遠的地方,小販們在作完下課學生的生意後,也趕過來等著作參與告別式的人們的生意了! 泰人穿黑色的衣服參加告別式,我想這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泰人死後進行火葬,大概是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儘管如此,除了我穿白色衣服之外,告別式主要接待人員也穿著像海軍般的全白套裝,也有一些人穿白色的衣服,不過大多是一些年紀較大的人,或許這些人對於色彩的認知是更接近華人的。 大概全世界的告別式都是如此,由亡者最親的人開始,依序向亡者靈前致意。或許在這一世,我是和亡者第一次見面,不過過去或未來的無量百千萬億劫之中,我肯定是和他結了善緣,才有今日在詩力諾寺再相逢的因緣。不然你如何解釋一個台灣人在泰國佛寺裡參加一個泰國人的告別式。 台灣人在告別式結束後,為了感謝來賓的菈臨,會在給參加者毛巾;泰人的告別式也給「紀念品」,這紀念品是盤子,而且上面用貼紙貼了今天的日期。(它都貼了日期了,我稱它為紀念品應該不過份吧?)我覺得相當實用,早知道有這樣的事,我就不要到週未市場買盤子了! 希望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彌陀佛!

圓滿的如意

佈施方式有三種,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施;佈施的對象也有三種,對佛法僧是種福田,對父母師長是種恩田,對遭遇不幸的人是種悲田。不論佈施的方式、對象為何,只要能夠佈施的人後必得大安樂。我這個人生性慳貪,沒什麼錢財,作不了財佈施,不過作作法佈施倒是可以。心情好,我來給大家法佈施一下。分享我的公案:   我畢業自國立台灣大學,在大學時參加中智社(台灣大學有許多佛學社,中智社是其中一個。),因此和三寶開始結緣。現在就讀國際暨南國際大學,同樣參加佛學社(禪悅社)。除了參加佛學社之外,我還常常到中台禪寺分院普天精舍薰修,我覺得受益良多。佛法不可思議,我來和大家分享「圓滿的如意」。(2010,釋見燈)←(我大概是中了APA的毒了。)   東南亞研究所畢業的條件之一是於研討會或期刊發表論文,我是一個閒不下來的人,只要知道有什麼事情、任務是必須完成的,我就會提前將它完成,因為我很怕把所有事情都擠在期限前,這就像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會定時定期排便,不然累積了好幾天的大便才上廁所,這肯定要便秘的。於是,我也找到一個我認為我有能力完成的相關議題的研討會參加,後來找到《孫中山的兩岸遺緒研討會》,撰了拙文《續孫中山之火,燎東南亞地區華語教學之原:論我國於東南亞地區推展華語教學之前瞻性》,順利地被研討會接受了。這也了了我一椿心願。這真是令人感到「如意」。   第二件「如意」的事是甄選「臺泰拓展視野計畫」錄取赴Wat Sriwareenoi School擔任華語文教學助理。以一個只參加過政大公企中心開設的華語師資培訓週末密集班的學員而言,我認為自己相當幸運。三寶慈光加被,才讓我有機會到泰國北欖府教華語。老實說,我從去年十一月就積極參加由普天精舍舉行的三昧水懺法會,還有其它大大小小的活動,包括中台禪寺、禪悅或和普天精舍舉辦的。當然,我這不是說只要抱佛腳,就一切順利。如果你檢視我的學習歷程,包括:華語教學的能力、語言的能力、對東南亞的熱情與認識…等,你會發現我也是付出相當的努力,才取得這個機會。這兩件事對我來說,都是「如意」。   今年(民國一百年)元旦時,我參加在中台禪寺舉辦的八關齋戒,見燈和尚開示「什麼是圓滿?」「圓滿」意謂在達到如意的過程中,還意外得到其他想要的東西;換言之,「不圓滿」就是達到如意了,但是也得到一些不想要的東西。在投稿錄取的「如意」中,我「圓滿」地獲得了一筆稿費,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在取得赴泰進行華語教學的「如意」中,原本要在今年五月出發,現在延到七月出發,於是我不必提早休學,這又是另一個「圓滿的如意」。或許,我們有許多方法可以達到「如意」的境界,但我相信因為我積極參與精舍或佛學社的活動,我不只是「如意」,我還得到的是「圓滿的如意」。   雖然我生性慳貪,但得到稿費之後,我也立刻進行了財佈施,我想這也有助於減少我的三毒之一的「貪」。我想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我給自己的新年新希望就是繼續保持這股向上的力量,也勉勵大家、祝福大家都能有「圓滿的如意」。

崖上的波妞

魔法師厭棄人類的愚蠢,在海下成立自己的小世界自在的生活著,不需要陸地上的空氣、食物,只要魔法就能生存下去,波妞是他和海神的女兒,她有金魚的身體和 人類小孩的臉蛋,嚴格說起來,她是一條魚。也許波妞的爸爸喜歡這樣的生活,與世隔絕,安靜又安逸。當然,水底的世界有好多漂亮的動物,繽紛的小魚,和長的 怪異的大魚(嗯,在這個動畫世界裡特別美麗)。 對想要避世的人來說,這樣沒有喧擾的世界很好;但是波妞要的不只是這些,一次她乘著水母漂 浮到陽光灑進的海面冒險時,遇上清理水底的工作船,被玻璃罐困住了,無法掙脫,隨著玻璃罐漂流到岸邊,這個岸上是崖的一角,也住著救起波妞的宗介,波妞從 此愛上宗介,為了他,波妞開始想要變成人類。 剛看完崖上的波妞所以內容特別講的巨細靡遺,不過如果都說穿了,就不值得一看了,那我就適可而止吧!這部動畫電影已經可以在PPS上看了,時間並不會太長,如果想要放鬆一下可以選擇的好片子。 和 宮崎駿的其他動畫片一樣,它充滿魔法和美麗,特別不同的是他這次帶你去看的是海底世界;不同於海底總動員的寫實,宮崎式海洋筆觸比較圓滑,有種夢幻華麗的 感覺,把海幻化成變種鯉魚,像是有生命的海嘯洶湧,總覺得有點殘忍,只是波妞奔跑在海浪上的輕鬆,對應之下有很特別的感覺,應該是一種追求愛情的動力,非 常澎派的,不管是畫面或是心情。 最後魔法師爸爸和海神媽媽決定要用古老的魔法幫助波妞變成人類,只是美人魚故事的情節,假如宗介變了心就變成泡沫,為了愛情的不成功變成仁。果然是宮崎駿的浪漫。 這 次的魔法師雖然不像霍爾那樣帥氣,經常掛著黑眼圈,但是為了避開世俗所承擔的壓力,還有拯救世界,有些地方和霍爾還真像。配角中有幾位被看護的老奶奶,這 也是目前高齡化社會中很常見的景象,宗介媽媽的工作就是要照顧這些老奶奶,在片中感覺老人家就像孩子一樣單純,也許夢想變的簡單,但總也是有夢想。 我沒有去google別人怎麼說這部片,一貫的,都會說宮崎駿的環保議題,也許是我膚淺,不過覺得看宮崎駿電影就算沒有想法也無所謂,只要享受,覺得好看就夠了。

Outsourced 世界是平的

網友Shawn推薦了部電影「Outsourced」給我看,outsourced是外包的意思,電影中文翻譯為「世界是平的」,講述一個美國人到印度協助客服中心提升效率的電影,說得是外包這樣滿流行的議題,還能用很幽默、包含愛情故事的方式來講這個故事,滿好看的電影,美國文化和印度文化交織地很有意思。下面分享我的心得: 這一陣子看到許多書描寫印度接了原本在美國才能執行的工作,印度好比美國的延伸,美國的公司原本只能僱用一個人的薪水,在印度可以僱到好幾個人,美國人討厭這樣的事情,除了認為印度人排擠了就業機會外,明明是向美國公司訂貨,卻是印度人的客服接訂單;印度人對此倒不排斥,雖然薪水不如美國人高,但能夠溫飽並且不需要離開家鄉。之所以能夠如此,主要是因為網路泡沫化前的大量海底電纜舖設,使得全球網路的連線變得寬闊,讓電信傳輸的成本大幅降低。經濟的問題,或許說錢的問題,從來就不是問題,只要將全球視為一個大市場,各地生產各自專長的項目,就能有最具經濟的效益產生。 有問題的是文化、溝通和語言的問題。不同文化間應當理解並包容,電影裡,女主角對美國文化相當清楚,男主角正要開始認識印度文化。認識深淺沒關係,重點在於男主角有想要認識印度文化的動機。中華民國面對外藉配偶、外藉勞工或新移民也應當有這樣的態度,不只是一味地讓異文化的人學習中華文化、學習國語,如果我們能夠在捷運、火車、招牌等地方也提供英語之外的廣播系統或文字,創造更友善的環境,才不負中華民國作為具軟實力的文化大國。

佛里曼:世界是平的 台灣人:世界不能是平的

佛里曼說:「世界是平的。」但是,台灣有一群人說:「就算世界是平的,大陸和台灣不是平的,因為他們在不同的世界。」今天是虎年年假的第一天,正好有時間讀讀書,我讀了佛里曼的「世界是平的」,剛讀完第一章「我正在睡大覺,好多工作都外移了」,下面和大家分享心得,也希望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能夠為每一個章節寫一篇讀後心得: 佛里曼在採訪印度班加洛時逐漸體會「世界是平的」,印度班加洛擁有豐沛、不差且低廉的人力,加上語言優勢,正好成為美國工作外包的人才提供地;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的大連,大連曾受日本統治,日本企業也將能夠外包的工作讓大連人去完成。此外,居家外包(Homesourcing)讓人可以在家工作,使效率提高,某航空公司正如此地外包其客戶服務專線。 我想大部份人同意世界是平的,但許多人卻害怕「世界是平的」到來。因為我們害怕工作外包後,失去就業機會,台灣和大陸之間正好有這樣的困難。能夠外包的工作多屬於低階技能,創新或改革仍會留在發展、教育較前沿的地方,因為有更多人才能夠從事創造而不只是製造的活動。台灣人害怕同文同種的大陸人會取代自己,以較低廉的工資取得工作機會,但忽略自己擁有不同於大陸人的思維和教育養成。「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不要只想爭取或滿足於能夠外包的低階工作,我想這是自由、開放的環境優於封鎖、單一的環境的地方。 民進黨因應馬英九總統說:「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而製作了不安全性行為的不良示範廣告。安全性行為是要戴保險才進行性行為,但廣告中的男女主角,沒有戴套就有性行為,才有了Baby~(此處要模仿慧慈尾音上揚的說話方式)。戴套除了避孕之外,同時也是避免感染性病或愛滋病的最佳方法。撇開廣告使用的比喻手法不說,民進黨想表達ECFA是有風險的協定,而馬英九總統未將風險向民眾訴說。我們無法知道民進黨是否認知世界是平(全球化3.0)的趨勢,但該廣告企圖使民眾在政府或國家的阻擋下讓世界不要被抹平。想想世界趨勢,想想台灣優勢,或許把世界抹或把台灣和大陸之間抹平,台灣能夠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下面為民進黨不安全性行為的廣告:

中華民國的移民監:當兵去

我是很有骨氣的人,但為了中華民國國籍,這時候也不得不低著頭唱從軍樂。正常的我,應該義無反顧的不管中華民國國籍,流亡海外,然而,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如果當兵,也是作為一個學習的話,就當到軍營或體育學院留學一年好了。 偉大的中華民國的兵役使男生必須當完兵才能赴海外求學。中斷一年學習不說,現在資訊瞬息萬變,一年的脫節,也勢必得再花一段時間補齊。 當然,如果求學的終點就是在服完兵役之前,就沒有中斷學習的問題。但讓學生學習不感興趣的東西,當兵也真算是個可惡的東西。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當兵的內容感興趣。不過 ,如果把這個視為和國民義務教育的學習一樣的話,就比較能夠坦然接受了。 然而,國民義務教育是普遍地對興趣尚未確定的小朋友,服兵役卻是對思想大致成熟的成年人。所以,對中華民國而言,肯定不只是「學習」那麼簡單,這還帶著「國家安全」等偉大的命題。 今日汝以國家為榮,來日作戰時,國家一定會以汝為榮。國家!國家!多少假汝之名行偷、搶、拐、騙,造就民不聊生之實。為國家效命期間,部落格網誌將少有更新,希望各位讀者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