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框架

「聚焦效應」: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與決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做出各種決策,無論是購買新車、選擇職業還是簡單到選擇晚餐菜單。這些決策過程往往涉及複雜的推理和權衡。然而,你是否曾經發現自己在做決定時,往往只專注於某些特定的資訊,忽略了其他可能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聚焦效應」(focussing effect)。 本篇文章《Focussing in reas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由P. Legrenzi、V. Girotto和P.N. Johnson-Laird於1993年發表在《Cognition》期刊上,深入探討了聚焦效應在推理和決策中的作用。作者們提出,無論是在進行邏輯推理還是日常決策時,人們都依賴於心理模型的構建,而這些心理模型通常只包含明確表示的內容,導致我們容易忽略其他潛在的重要資訊。 文章中,作者們通過一系列實驗,展示了聚焦效應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過程,並提出了幾種可能減少這種效應的方法。例如,在進行Modus Tollens推理時,由於個人傾向於集中在初始條件模型上,往往難以推導出正確結論;在Wason選擇任務中,受試者也會偏向選擇模型中明確表示的卡片。 這篇文章的研究不僅揭示了我們思維過程中的潛在偏見,還提供了一些實用的策略,幫助我們在決策時能更全面地考慮所有可能的選項,從而做出更理性的決定。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探索聚焦效應如何影響我們的推理和決策過程,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研究成果來提升我們的決策能力。 聚焦效應 聚焦效應指的是在推理和決策過程中,人們傾向於集中注意力在心理模型中明確表示的內容上,從而忽略了其他潛在的可能性或資訊。心理模型是指人們在思考某個問題時,在腦海中形成的一個抽象的、簡化的情境或框架。當我們面臨決策或推理任務時,我們會構建這樣的模型來幫助我們理解和處理資訊。 聚焦效應的具體表現 聚焦效應的影響 聚焦效應會導致人們在推理和決策過程中忽略重要的資訊,從而可能做出不理性的選擇。這種效應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時會在明顯的選項面前犯錯,或是在決策過程中感到困惑。 如何減少聚焦效應的影響 研究顯示,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實驗操作來減少聚焦效應的影響。例如,在推理任務中改變前提的順序,或在決策任務中提供更多的背景資訊和替代方案,這些方法都能幫助人們擴展其心理模型,從而更全面地考慮問題。 研究方法 在《Focussing in reas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這篇文章中,作者們提出了一系列實驗來探討聚焦效應在推理和決策過程中的影響。以下是文章中提到的幾個主要實驗: 1. Modus Tollens推理實驗 目的:研究人們在進行Modus Tollens推理時的聚焦效應。 方法:受試者被給予「如果p則q,不是q」這樣的前提,並要求他們推導出結論。實驗分為兩組,一組按照傳統順序提供前提(「如果p則q」在前,「不是q」在後),另一組則顛倒順序(「不是q」在前,「如果p則q」在後)。 結果:結果顯示,當前提順序顛倒時,受試者更容易推導出「不是p」的結論,這表明顛倒順序可以幫助受試者減少聚焦效應。 2. Wason選擇任務實驗 目的:探討聚焦效應在Wason選擇任務中的作用。 方法:受試者被給予一個條件句「如果卡片一面是A,則另一面是2」,並要求選擇需要翻轉的卡片以驗證該條件。大多數受試者選擇了A卡片和2卡片,忽略了可能證明條件為假的3卡片。 結果:這表明受試者集中於條件句中明確表示的內容,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可能性。 3. 決策過程中的信息請求實驗 目的:研究聚焦效應如何影響決策過程中的信息請求。 方法:受試者被要求在沒有背景資訊和有背景資訊的情況下做出五個不同的決策(如是否去看一場電影)。背景資訊包括讓受試者想像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有多種娛樂選項。 結果:有背景資訊的受試者更有可能詢問與替代選項有關的問題,而沒有背景資訊的受試者則主要詢問與當前選項有關的問題。 4. 反事實推理實驗 目的:探討聚焦效應在反事實推理中的影響。 方法:受試者閱讀一個故事,故事描述了一系列事件導致不幸結局。然後要求受試者想像四種不同的替代情境,使得故事的結局變得幸運。 結果:大多數受試者的替代情境集中於故事中明確描述的事件,尤其是主角的行為和決策。 總結 這些實驗展示了聚焦效應如何影響我們的推理和決策過程。透過改變實驗設計,例如調整前提的順序或提供更多背景資訊,研究者可以減少聚焦效應的影響,幫助受試者更全面地考慮所有可能的選項和資訊。這些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理解人類思維的局限性,還提供了改進決策質量的實用方法。 聚焦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於推理和決策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理解和認識這種效應,並採取有效的策略來減少其影響,能幫助我們做出更理性、更全面的決策。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如何應用這些策略來提升我們的決策能力。 Legrenzi, P., […]

提高工廠生產力的祕密:簡單框架操縱的驚人效果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製造業中,如何提高生產力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你是否曾想過,僅僅改變獎金制度的說法就能顯著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但實際上,一項在中國高科技工廠進行的實驗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由Tanjim Hossain和John A. List撰寫的《The Behavioralist Visits the Factory: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Using Simple Framing Manipulations》展示了行為經濟學中「框架效應」的強大力量,透過巧妙地改變激勵措施的呈現方式,他們成功地在真實的工廠環境中提升了生產力。 什麼是框架效應? 框架效應是行為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人們對同一事件或選項的反應會因其呈現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簡單來說,就是「怎麼說」比「說什麼」更為重要。舉例來說,當你告訴一個人如果他完成目標會得到獎勵(獎勵框架),和告訴他如果未完成目標會失去已獲得的獎金(懲罰框架),即便實際結果相同,人們的行為反應卻可能截然不同。這種效應根源於人類的損失厭惡心理,人們對損失的感受通常比對獲得的感受更為強烈。因此,懲罰框架往往比獎勵框架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 中國高科技工廠的實驗研究 這項實驗研究在中國萬利達集團的南京工廠進行,該公司是一家大型高科技企業,專注於生產和分銷消費電子產品。實驗設計持續了約六個月,參與者包括工廠內的生產工人和檢查員。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測試不同的激勵措施框架對員工生產力的影響。 實驗設計分為兩個主要處理方式:「獎勵框架」和「懲罰框架」。在獎勵框架下,員工被告知如果他們達到每週的生產目標,將會獲得額外的獎金;而在懲罰框架下,員工在週初會被預先告知獲得一筆獎金,但如果未能達到生產目標,則需在週末退還部分獎金。這兩種框架實際上提供相同的獎金數額,只是呈現方式不同。 實驗結果顯示,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獎勵和懲罰框架均能提高生產力,且懲罰框架的效果優於獎勵框架,團隊生產力增加約1%。此外,研究發現這些效應在整個實驗期間持續存在,並未隨時間減弱。更有趣的是,團隊對懲罰框架的反應比個人更強烈,顯示行為偏差在團隊中的影響更大。同時,這種提高的生產力並未伴隨產品質量的下降,產品缺陷率沒有顯著變化。 這項研究表明,行為經濟學中的框架效應在真實工廠環境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簡單的框架操縱能以低成本顯著提高生產力,對企業的長期經濟增長有積極影響。透過這項實驗,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如何在工作場所中應用行為經濟學的洞見來提升效能。 Hossain, T., & List, J. A. (2009). The behaviorist visits the factory: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using simple framing manipulations (NBER Working Paper No. 15623).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http://www.nber.org/papers/w15623

理性選擇理論的局限:理解風險決策的心理動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面臨各種決策,從選擇早餐吃什麼,到決定是否應該換工作或購買保險。多數時候,我們希望自己的選擇是理性的,即做出能帶來最大利益的決策。然而,當事情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時,我們的決策過程就變得更加複雜。傳統的理性選擇理論假設人們會計算每個選項的預期利益,並選擇最佳的一個。但是,現實生活中,人類的決策常常不符合這種理性模型。 心理學家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的研究揭示了這一謎題背後的原因。他們的研究表明,我們的決策受到所謂的「框架效應」的影響,即問題的呈現方式會影響我們的選擇。例如,面對損失時,人們往往比面對同等規模的收益更願意冒險。這些心理學動態如何塑造我們對風險的看法和決策行為?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理性選擇理論在面對現實世界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時遇到的挑戰,以及前景理論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現象。 理性選擇理論 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假設決策者會根據最大化預期效用來作出選擇,這意味著人們在面對決策時會評估各種選項的可能結果和發生的機率,然後選擇預期收益最大化的選項。然而,在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決策問題時,理性選擇理論的應用會遇到幾個挑戰: 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決策問題 三個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的經典決策問題: 這些例子用簡單的語言展示了人們在面對不同風險時的行為方式,以及如何根據情境的不同作出決策。 啟發 這個內容向我們展示了決策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原理,給我們帶來了幾個重要的啟發: 總之,這些研究不僅揭示了決策過程中的心理學動態,還為如何設計和改進決策提供了實用的指導,使我們能在多變和不確定的世界中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Tversky, A., & Kahneman, D. (1981).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 Science, 211(4481), 453-458.